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北师小学数学说课

北师小学数学说课

发布时间:2020-12-10 05:16:23

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什么是面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黄坝乡郭圩小学的秦汉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什么是面积》。下面我将对《什么是面积》这一课进行细致深入的说明,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材内容,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
2、教材简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这一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如下三个方面:(课件)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物体及图形面积的含义。培养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感受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
那么我们将(课件)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则是:(课件)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感受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制定,将本节课的教具、学具安排如下:(课件)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件)五角硬币、一元硬币各一枚、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彩笔、剪刀。
基于以上深入的了解与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课件)分为如下四个环节:
首先就让我们走进本节课的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开课伊始,我会出示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挑选男女生各一名,进行涂色比赛。学生开始比赛,师生讨论比赛的公平性。引出课题:什么才是面积呢?(板书课题)
(在这个环节里,由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活动情景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一) 物体的面积
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这一部分中(课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 再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我主要利用举出身边实例的方法,如让孩子们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1元或5角硬币的表面,通过观察与操作孩子们会自然地总结出:物体的表面就是它的面积。(板书)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基于这一点,在涂一涂中,首先我会出示三个平面图形(课件),并让孩子们将这些图形涂上颜色:孩子们会很轻松的涂出前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课件)
对于孩子们涂第三个图形的情况,我有这样的预设:
1、涂不出角的面积,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
2、在开口处假想有一条边,错误的涂出角的面积。
此时,我会适时引导:同学们,你们可以将角与三角形对比,你觉得他们一样吗?利用对比的方法,孩子们可以明确角不是封闭图形,涂不出面积。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会很自然地总结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图形的面积。
(课件)(本节课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发展空间观念不能靠纸上谈兵,也不能靠幻想。因此,在本环节,我安排了“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或”),从而将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第三环节,质疑再探体验借助工具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课件)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引导,刚才孩子们已经对图形面积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件)接下来,我会出示三组图形,同时我会引导孩子们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孩子们不难发现第3组图形不像前两组那么容易比较出大小。此时学生会再次质疑:利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呢?

Ⅱ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1、说课内容: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第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一共有多少》。
2、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自身的经验积累对学习本节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3、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加法应该都有比较简单的认识,因为加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学运算方法,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于这节课的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不同,每个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别,因此我会顾及到每个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会读会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5、 教学重难点:感知加法的意义,以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6、 教法:本节课首先以生活中的例子为背景,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用符号代替法来代替实物,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这些符号,进而进行加法的学习,最后请同学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列出算式,使学生更加深化对加法的学习。采用“情景学习——解决问题 拓展思维——课外延伸”的教学方法。
7、学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法,但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在注重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不断引导。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8、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初步感知加法
先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去商店买东西,买了一块橡皮两毛钱,一支铅笔一毛钱,我应该给老板多少钱?”通过这样简单而又经常碰到的问题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并且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并请学生举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有关加法的例子。
第二个环节:进一步感知加法运算,明白加法的含义
学生会用符号代替法来代替生活中的实物,小组合作交流,一个学生举例子,其他同学用小棒或者小圆片摆出相应的样子,学生就会明白加法就是两个数合在一起,并通过数数得出答案。
第三个环节:会用数字进行加法运算,学会正确读、写、使用“+”
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用符号代替实物,用数字代替符号,因此在摆小圆片的基础上请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怎样用数字和“+”来表示一个数学算式。
第四个环节:看图示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
看到图示,学生基本会正确列出加法算式,但是由于角度不一样列的算式也不一样,但是都应该值得肯定。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
第五个环节:巩固练习、课外延伸
根据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请学生列举平时遇到的有关加法的问题,并列举算式说出原因。或者提出遇到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以上是我对《一共有多少》这节课的认识和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的生命是生活,我希望学生明白数学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铅笔有多长的说课

《铅笔有多长》说课稿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我开始了《铅笔有多长》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探索之旅。
一谈教材分析
“课本无非是个例子”,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与丰富教材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尤其重要。《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的内容。“测量”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同时掌握了简单的估测和测量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本节课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测量活动中建立分米、毫米的概念,充分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长,在交流活动中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体验不同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的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将前面的知识与后续的学习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谈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同时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懂得怎样估测和测量物体,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等。但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不仅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具体、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谈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
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说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生在经历测量吸管(木棒、铅笔等)的长度的过程中,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在尺子上寻找1分米、1厘米、1毫米的活动中,掌握单位之间的关系。
3、在“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4、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分米、毫米的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进率关系的理解相对较难,这是一个需突破的难点。
四、谈设计思路
1、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在上课前,我先以情境导入让学生判断比较卡通人物的高和矮,在猜测中引出厘米和米这两个概念,同时采取探究研讨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体验、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2、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操作体验的学法,以学生的操作活动为主线,让数学活动贯穿全课始终,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交流中真正感知、理解应用分米、毫米。
3、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
五、教具准备
课件、三根吸管(分别为10cm、13cm、20cm)、表格、尺子、IC卡、1元硬币等。
六、谈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礼物是人人都要的,若能将知识“包装”成“礼物”赠给学生,这对学生来说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本着关注学生学习起点,突出“活动”、“建构”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由情境导入——探索新知——运用新知——总结反思——课后延伸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这一环节主要从三个小环节进行教学:
(1)课伊始,我出示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小叮当”和“大雄”),让学生判断比较他们的高矮;接着再出示与“大雄”身高差不多的“技安”,让学生判断他们的高矮,激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引导学生说出用比,用量等多种比较方法。
【意图】:激发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活动经验,促进新知的学习。
(2)在学生说出比和测量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咱们以前在测量物体时,都必须用上长度单位,那你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呢?”通过这句话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出一年级学过的厘米、米(同时作好板书)。教师要注意及时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生成点。
(3)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米或1厘米等活动,巩固旧知。

Ⅳ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的第二节,是一节新授课。
2、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共有多少天”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编乘法口诀的方法,体会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
3、教学目标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4、教材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是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因此,经历独立探究、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就成为教学的重点,理解口诀之间的关系,知道根据两句熟悉句口诀可以推出一句陌生的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对于编制乘法口诀也已相当了解,因此,我个人认为学生完全可能独立地编出口诀,只要做适当指导即可。在教学中,我完全放手,在整理前1句口诀后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究后面的口诀。学生通过探索,运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结果,并编出了口诀。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指导学生独立编制口诀,在编制过程中,学生成为“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学得成功、学得愉快。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说一说,填一填。
(2)编口诀,找关系。
3、找方法,记口诀。
4、应用口诀,巩固新知
5、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还会用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知识,真了不起。老师相信,聪明的同学们,只要肯动脑,你会发现数学越来越有趣。

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个星期有几天说课

教学内容:
我上的这课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中的乘法口诀中的一个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一个星期有几天”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编制乘法口诀,在7的乘法口诀中,前6句是学过的,只有后3句是新的。
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口诀”只是单纯为“计算”而存在。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了教师构建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这样一来,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作为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价值却没有引起注意。鉴于这一点,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分组活动来体现乘法口诀的知识体价值。
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编制了四个板块。即“在探究规律中感知口诀,在自主合作中创编口诀,在解读品味中感悟口诀,在多维运用中深化口诀”。
上课伊始,我安排学生坐8组,每组7人,坐好后,每组抽调1人上前,利用“拍手”、“学小狗叫”的游戏复习6的乘法口诀,然后学生回座位,引出七的乘法口诀。同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情节,引导学生在故事氛围中生成探究材料,进而在数学活动中感知口诀原型。
紧接着,我通过开展分组自编口诀,分组交流口诀,分组汇报口诀,评价修改口诀等数学活动,充分体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小组活动的目标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是相互间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拓展和完善自我认知的过程。其精髓是通过生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所以,小组活动的内容选择要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而且小组活动应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因此,在分组活动时,我特意安排学生写口诀、编口诀、交流口诀、汇报口诀,从而让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然后,我根据学生对乘法口诀感悟的差异性着力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的隐含规律,亲自体验诵记、交流口诀的记忆窍门等途径增进这学生对乘法口诀的个性化理解。
最后,我设计了一组口诀运用的题目,远及古代,计算唐诗字数,近到当前,计算一周喝水杯数,计算瓢虫背上的黑点数,这样让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现实色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是苍白的说教,而是主体反思。整堂课基本能按自己的设计意图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真心诚意的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进步。

Ⅵ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分苹果说课稿

说课课题一年级数学 分苹果说课教案的内容分为五部分:说教材,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法,说学法.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核心内容是学会10的加减法,在分苹果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教学知识目标:1.学会10的加减法.2.通过游戏学会凑10法.(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四).教学重点:10的加减法(五).教学难点: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0个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1010 -=9191二.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展示课件1)二.新授1.导入.(出示情景图,展示课件2)今天老师请你们帮个忙,把这堆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你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每个人用10根小棒试着分一分)2. 建立模型,体会10的加减法.(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9个一堆,1个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8个一堆,2个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7个一堆,3个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最后总结出几加几得10的所有算式,让学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并问:哪种排列方法好 并说出理由.1+9=10 2+8=10 3+7=104+6=10 5+5=10 6+4=107+3=10 8+2=10 9+1=10让学生看算式,找一找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初步感知:在总量10不变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减少1.(2)出示表格,问这个表格怎么填(只要表格中上下两个数相加等于10就行)通过填空体会10减几得几的减法.10减1得9,10减2得几 10减3得几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从而总结出10减几得几的规律.10-9=1 10-2=8 10-3=710-4=6 10-5=5 10-6=410-7=3 10-8=2 10-9=1(3)数学游戏 -----数字划拳游戏(同位同学相互做,比如说:一个同学出2根手指,让对方同学出8组成10)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展示课件4)练一练三.说板书设计.(这课板书比较简单,只要在黑板上把10的组成写下来就可以了.)四.说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图的展示,作业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这点.2. 情景展示与实物演示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另外通过数小棒这些真实的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加深了他们的记忆,也在游戏中学习了新的知识.五.说学法1.自主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学习 习惯,让他们独立思考,独自发现规律,不能由老师全权代替.2.合作互动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合作互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

阅读全文

与北师小学数学说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