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概念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概念

发布时间:2020-12-09 21:07:31

① 数学作文小学数与代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与代数”

一上

数一数;
比一比;
1~5的认识;
6~10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1~5的加减法;
6~10的加减法;
20以内进位加法;
2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认识钟表(整时、半时)

按规律填数

一下

10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退位减法;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之间关系);
认识钟表(几时几分)

找规律(图形与数字中的简单规律)

二上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加减法估算);
表内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
表内乘法(7、8、9的乘法法口)

长度单位(厘米、米)

简单地排列与组合

二下

万以内数的认识

解决问题(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乘加乘减);
表内除法(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重量单位(克与千克);
有多重

找规律(探索图形与数的稍复杂排列规律)

三上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验算);
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格式);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简单计算

测量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吨);
时、分、秒;

稍复杂的排列与组合问题(搭配问题)

三下

小数的初步认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解决问题(××、 ÷÷、×÷、×+、×-、÷+、÷-);

年、月、日;
24时记时法;
制作年历;

集合、等量代换

四上

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

三位数乘两位数(出现积的变化规律;估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速度、时间、路程

烙饼问题
沏茶问题
卸货
田忌赛马(统筹、优化思想)

四下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植树问题(间隔数、点数关系、方阵)

五上

循环小数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

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与变化趋势;
数字编码

五下

分数的意义、性质;因数与倍数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找次品(优化思想)

六上

倒数的认识;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百分数的认识;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比和比的应用;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折扣;

税率、利率、利息、本金、时间

鸡兔同笼

六下

负数的认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

正反比例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抽屉原理

②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里重要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填空1、一个数,它的亿位上是9,百万位上是7,十万位上和千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万。

③ 1.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第一学段包括哪些内容

A.数的认识 B.数的运算 C.常见的量 D.式与方程 .正比例\反比例 F.探索规律 2.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应抓住哪几条重要的主线? (A B C D) A.数概念的建立 B.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C.问题解决与数量关系 D.代数的初步 3.《标准》对整数的认识在第一学段设计了4条内容,下面哪几条是第一学段的内容? (A B E F) A.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B.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C.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D.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E.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F.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4.《标准》以于方程学习的要求是:列举教学中的一个案例,体现了促进学生形成符号意识或模型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标准》首先说明了模型思想的价值,即建立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小学阶段有两个典型的模型“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有了这些模型,就可以建立方程等去阐述现实世界中的“故事”,就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当课堂探究时如果对于同一问题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不应轻易地否定某一种方法,而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讨论和对比中自己去认识不同方法的优劣,同时也体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建立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要造好以下几点: 1、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获得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从一些名师教学实录中可以看到,使学生构建模型的基本思路是:①创设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准备;②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③解释应用拓展,体验数学价值——应用数学模型。 2、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从纷杂的实际问题中,筛选出有用信息,从而抽象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数学建模”的起点;第二个是根据已提出的问题,全面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必要时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要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建立模型思想”的核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立模型思想,培养推理能力。例如在一节《相遇问题》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中,教师既重视了“解决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上学情境,且采用动画形式呈现,学生在现实而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吸引下,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提炼生成完整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第一个转化。同时也重视了“解决问题”:即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信息——理清数量关系;借助直观图形——探明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答——自主建构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解决问题。这样,由于扎实完成了学生缄默思想,让学生有效地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这位老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是: (一)借助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一是借助动画情景,诱导学生初次感知两个物体的运动,从直观的角度感知“相遇问题”的特征;并借助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了解学生对“相遇问题”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寻找到了新知学习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二是采用模拟表演、打手势等直观生动的演示方式描述王明和李华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二方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帮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直观形象地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在初步理解相遇问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数学信息,提炼生成完整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极具亲历性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亲自参与其中的合作活动,并在参与合作活动中获得体验。 (二)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情景中的信息加以梳理,将抽象难懂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形象易懂的图画、图表等信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对各种解题策略进行分析与比较,突出了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的优越性。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获得了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又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的理解。从而引领学生提炼出相遇模型背后所蕴含着的结构性知识,并构建起这类应用问题的解题模型——“速度和×时间=总速度”。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整理——组内交流——展示汇报——分析比较——提炼升华”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突破了固定的思维框架,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过程。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教学策略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取得优良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借鉴名师经验,细心揣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搞好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教学。

④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教学

首先给学生们培养用“数”表达自己意愿的意识。其次讲述数是可以用来计算的,计算是有规律的。学数学的目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再具体教学时要结合具体事例、游戏和教具寓教于乐等。例如我们记忆最劳的就是火柴棒游戏了。
老师,是个伟大的职业!

⑤ 《小学数学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的核心概念中哪些与“数与代数”相关的大致的含义是什么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相关概念,目标与核心概念》这门课,《标准》中的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谈一谈我对“符号意识”这一核心概念的认识:
一、符号意识的含义及重要作用
符号: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记号或代号。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拥有感受和运用符号的能力。新课程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特点,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符号意识主要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符号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是人对符号的意义、作用的理解,以及主动使用符号的意识和习惯。它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理解各种数学符号的意义,表示什么意思,在什么时候使用以及怎样使用。用数字表示数量就是一种符号,而从数字抽象出的字母有 a 、 b 、 c 、 x 、 y 等,一般用 a 、 b 、 c 表示常量, x 、 y 表示变量。还有一些运算符号如 + 、 - 、×、÷,在这里指的符号主要是指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符号的意义。
第二,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与价值,为什么使用符号,有哪些好处。运用符号表示对象是代数表达式所必须,也是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所必须运用的。如加法交换律用语言表示是: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果用符号表示就是a+b=b+a,既简洁又抽象,这正体现了数学的一种简洁美。从这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数学的发展与进步。
第三,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时,在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时能经常地、主动地、甚至是创造性地使用符号。符号意识反映的是“数学化”及数学表达的能力。符号意识是衡量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尤其应该注重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使用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一般结论,如公式、定律的推理表示。在小学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都是符号意识的体现,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用符号表示就是a×b 。
二、符号意识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标准》中指出: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首先是数学表达:从数量到数(如从四只羊,四个轮子,四条腿到“ 4 ”),从数到字母,从语言到符号表达方式的改变(两个数相加,调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a+b=b+a) ,抽象程度是不断提高的。
其次是数学思考: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算术思考到代数思考,比如方程的优越性在于把一个未知的数量用字母表示,使未知数与已知的数量同等地位,从而简便了运算和表达。
三、符号意识的主要表现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1)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对于《标准》所说的“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第一,这种表示常常从探索和发现规律以及进行归纳推理开始,然后用代数式一般化地将它们表示出来。
第二,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或规律通常被用于计算(或预测)某个未给出的或不易直观得到的量。
第三,用字母表示的关系或规律通常也可用于判断或证明某一个结论。
用代数式表示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由代数式求值和利用数学公式求值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过程。一般化超越了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深刻地揭示和指明了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把认识和推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一般化和符号化对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是本质的,一般化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2)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第一,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和能解释代数式的意义。
如代数式 6p 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解释为:当 p 表示正六边形的边长时, 6p 可以表示正六边形的周长;当 p 表示一本书的价格时, 6p 可以表示 6 本书的价格; 6p 也可以表示一张光盘的价格是一本书价格的 6 倍;如果 1 个长凳可以坐 6 个小朋友,那么 6p 表示 p 个长凳可以坐 6p 个小朋友。
第二,用关系式、表格、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能从关系式、表格、图像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中获取所需信息。
(3)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生活中,符号间的转换是丰富多彩的。这里所说的符号间的转换,主要指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表格、关系式、图像和语言表示之间的转换。
用多种形式描述和呈现数学对象是一种有效地获得对概念本身或问题背景深入理解的方法,因此多种表示方法不仅可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从数学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不同思维形式,它们之间的转换及其表达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把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示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表示形式,构成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不论是从表格表示还是关系式表示,我们都可以容易地转化为图像表示。图像对于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像表示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的表示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图像将关系式和数据转化为几何形式,因此,图像是“看见”相应的关系和变化情况的途径之一。
这几种表示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一种表示的改变会影响到另一种表示的改变。
(4)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化,第二步是在数学内部的推理、运算等。比如,我们将一个实际问题表示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根据方程我们选择用公式去求解。会进行符号运算也是很重要的。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有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照符号的用处分为:对象符号(如数字符号、圆周率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结合符号(如小括号、中括号)、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略写符号(如因为“∵”、所以“∴”)等。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首先是让小学生亲近、喜欢符号,接受、理解符号,让学生欣赏符号、感悟符号。其次是让学生初步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数学语言的转化训练,也有助于符号意识的建立。
在四年级<找规律>一课,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寻找规律之时,体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的直观和简约之美,促进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尽可能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在教学中,对符号演算的处理尽量避免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和记忆,而应增加实际背景、探索过程、几何解释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层次的提高逐步发展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四方面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1、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符号;
2、要重视情境教学,体验情境中对符号的需求,引导学生去感知与领悟。
3、遵循认知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建立并发展符号意识;
4、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意义,尽量避免机械地练习和记忆,应看重探索过程。

⑥ 数与代数课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中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标准》对于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无论从目标还是内容、结构以致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理解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部分的教育价值,设计思路,内容和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特点等,对于有效地实施和贯彻《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传统中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长期以来,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但与时代的要求相比,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过分追求科学性和系统性,内容庞杂甚至显得繁琐臃肿;过分的追求"形式化",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课程中充斥着繁琐的计算和推导,但是学生不理解问题的本质,看不到数学的用处,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更不会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以致许多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对"数与代数"部分的改革作了认真的研究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特别表现在: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倡使用计算器,降低对运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求,注重估算等。
1."数与代数"的教育价值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标准》第11页)
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
(2)在"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的探究等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3)在"数与代数"中,不仅在知识中存在着对立和统一,例如正数与负数、加法与减法、乘方与开方、常量和变量、精确与近似等,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也充满了对立与统一,例如已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实践与理论等。同时,在变量和函数的研究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而且在"数与代数"的其他部分的研究中,从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考察,也能使认识更加深刻。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数与代数,将呈现给学生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并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关注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将改变"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烦琐乏味的状况。
《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数与代数,将能够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估算意识以及把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并使之逐渐形成理性的力量。字符表示的思想,深刻地揭示和指明存在于一类问题中的共性和普遍性,把认识和推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代数式、表格、图象等多种表示手段,不仅为数学表示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方程、不等式中反映的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将帮助人们更准确、更清晰地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凡此种种,都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⑦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部分解决问题内容有哪些

(一)数的认识

1整数【正数、0、负数】

一、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二、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四、像 +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六、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七、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八、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九、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十、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2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二、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三、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六、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七、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八、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3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一、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二、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a/b(b≠0)

三、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四、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六、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七、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八、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⑧ 求小学456年级的重点知识(数学) 一、数与代数 1、自然数(概念,最大的,最小的) 2、整数 3、分数

4年级:1、0.4=( )/( )=10/( )=( )/35 =( )%
2、13628中的“6”表示( );70.6中的“6”表示( );6/11 中的“6”表示( )。
3、280004320读作( ),四舍五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位后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 )。
4、某班5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小军23kg,小强21kg,小兵25kg,小丽24kg,小红22kg。如果把他们的平均体重记为0,那么这5名同学的体重分别记为:小军 ,小强 ,小兵 ,小丽 ,小红 。
5、一个数由3个一,5个百分之一和7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把这个数精确到十分位是( )。
6、1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12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
7、能被2、3、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 );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 )。
8、a的5倍与b的差是( ),比x少 1/5 的数是( )。
9、1.8公顷=( )平方米 5米60厘米=( )米
2.4时=( )时( )分 720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0、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颗梨重150( ) 一张床长2( )
冰箱的容积是216( ) 明明早上7( )起床
11、甲数是乙数的3倍,乙数和甲数的比是( )。甲数占乙数的( )/( ) 。
12、找规律填空。
⑴ 1/2 ,3/4 ,5/8 ,7/16 ,( ),( ),
⑵ 1 ,4 ,9 ,16 ,25 ,( ) ,( ), 64 ,81
二、判断对错。
(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 )3、2008年的上半年有181天。
( )4、3/10 里面有3个0.1。
( )5、把60缩小到它的 1/100 是0.06。
( )6、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全长的 1/5 。
( )7、6人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12次。
三、解决问题。
1、清风书社去年全年接待读者120万人。上半年接待读者的人数是全年的 3/8 ,第四季度接待读者的人数是上半年的 2/5 ,第四季度接待读者多少人?

2、王阿姨买了50000元定期五年的国家建设债券,年利率为3.14%,到期时,她想用利息买一台7500元的笔记本电脑,够吗?

⑨ 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第一学段包括哪些内容

以数学为例说明,各个学科都是各自的特点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二、设计思路(一)关于学段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二)关于目标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过程性目标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三)关于学习内容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同时,《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四)关于实施建议《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为了解释与说明相应的课程目标或课程实施建议,《标准》还提供了一些案例,供参考。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阐述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与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概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