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仿题

小学数学仿题

发布时间:2020-12-09 07:17:44

小学数学题(悬赏50)

分别设为x y z,48x=32y=28z,并且x y z=118,所以可得x:y:z=14:21:24,设k,14k 21k 24k=118,k=2,然后分别乘14 21 24,最后的版28、42、48。望权采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智力题(带答案)

http://hi..com/快乐新课堂/blog
止面有很多题目

㈢ 2道小学数学题

因为苹果比香蕉每千克贵1.5元,所以买4千克的苹果比买4千克的香蕉多用的钱是内1.5*4=6元,这多出的六元可以买容到7-4=3千克的香蕉,所以1千克香蕉的单价是6÷3=2元,苹果的单价是2+1.5=3.5元。

因为第一种吃法剩下48个苹果,第二种吃法还差8个,所以第二种吃法比第一种吃法多出的苹果数是48+8=56个,产生这个差数是因为第二种吃法比第一种吃法每天多吃了6-4=2个,所以计划的天数是56÷2=28天,共买了28*4+48=160个苹果。

其实上面的题目解方程很容易就可以做出来,就像Lilith00的方法那样。只是考虑到小学可能还没有接触方程,所以才这样做。

㈣ 小学数学典型例题和答案(最少5道题)

1.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2米,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原来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形麦堆的底面周长12.56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50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3.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宽4.56厘米,与这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的圆的面积是多少?
4.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0.8公顷,它的底是40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5.一块白布是边长2米的正方形,剪成直角边是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三角巾,最多可以剪多少块?
6.用12.56分米长的铅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多多少?
7.小红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54页,照这样计算,要看完162页的这本书,还需几天?(用比例解)
8.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9.织布厂加工完成一批布,甲乙合作16天完成,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每天织600米,这批布共多少千米。
10.甲乙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下午6时出发每小时行40000米,乙第二天上午4时出发,经过10小时后两车相距1080千米。乙车的时速是多少千米?

㈤ 小学数学上好课试卷

教师《上好课》仿真试题及答案 (转)
一、判断题(A、对 B、错)
1、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的是课堂。(A)
2、如果教师教学能力强,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恋战沙场”。 (B)
3、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A)
4、学生掌握了 “双基”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种能力,就能满足社会的需求。(B)
5、新课程让学生想象、发散,不要怕学生说得离奇、荒诞,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不会出现大问题,即使有些 “离谱”,教师也能处理得当。(A)
6、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侧重于 “教与学”中的 “教”和 “师与生”中的 “师”。 (A)
7、现代教学原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A)
8、现代教学论认为:不是选择适应于儿童的教学方法,而是选择适合于教学方法的儿童。(B)
9、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教法要适应于、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法。(A)
10、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B)
11、青少年思维的发展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循序发展的。(A)
12、童年期的思维类型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情感特征逐渐发展到比较深刻、稳定。(B)
13、少年期的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特征不稳定,起伏性较大。(B)
14、借鉴就是临摹、效仿、照抄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B)
15、要想提高教学能力,教师既要学习实践经验,又要学习教学理论,两者兼顾,突出前者。(B)
16、反思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能力形成的障碍,通过排除而 “开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过打通而 “助流”。 (A)
17、教师要借助教材尽量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知识面扩大得越多越好,培养学生的技能越全面越好。(A)
18、开放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B)
19、整合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B)
20、厌学不是先天的,而 “愿学”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A)
二、单项选择
1、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D)
A、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B、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
C、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D、以上现象都存在
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标准是(D)
A、教学结构合理 B、教学容量饱满
C、学生负担较轻 D、以上三个要求都有
3、如果一节课有三个定理,教师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三个定理的具体涵义,而且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所处知识体系的地位,那么这种教学设计过程属于(D)
A 教师的创造过 B 教材重组的过程 C 教材内容的填充过程
D 教师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E教师探究教材智能结构的过程
4、对中小学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是(D)
A、人生观、世界观 B、性格、气质 C、情感、意志 D、动机、兴趣
5、从学生学习的外因分析, “厌学”的最大原因就在于(B)
A、学生身上 B、教师身上 C、家长身上 D、班主任身上
三、多项选择
1、反思的目的在于 ABC
A、“开源助流” B、“扬长补短” C、“高低兼顾” D、“取长补短”
2、教师课堂设计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ABC
A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B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C设计后评析能力 D试题命名能力
3、教师编写的《学生自学指导提纲》应该具备的特点:ABCDE
A 提取基础知识 B 强化自学能力 C 开发学生潜能
D 补充相关资料 E 反馈学生状态 F 有效指导家长
4、教学设计中较轻学生负担的有效方法是ABC
A 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
B 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要高,总量要适中
C 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
5、教学设计如何才能减少教师讲授时间ABC
A 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
B 多设计 “情境”,少设计 “平静”
C 多设计 “一举几得”的问题,少设计 “几举一得”的问题
6、 “双向对称”设计的基本原则ABCDE
A、每一教学内容的处理或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事先精心策划的,都有与其相关的、相对应的素质教育目标———素质元。
B、每一教学内容或教学行为都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某一种或某些种素质。
C、教学目的不是单一的知识素质教育,而是社会性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全面整合。
D、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多素质元,不仅仅是来自教材本身,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学设计。
E、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素质元的数量和素质发展要求的标准,定位在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7、整合性教学具有特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ACD)
A、教学意义 B、升学意义 C、人生意义 D、社会意义
8、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ABC
A采取培养 “直接动机”与 “间接动机”兼容的策略
B采取培养 “高尚学习动机”的策略
C采取满足或增强学习需要的策略
D采用教会学生 “好学”、“深思”的策略
9、“导入”设计的 “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ABCD
A 根据课的内涵设计 B 根据课的外延设计
C 根据课的中心内容设计 D 根据课的知识衔接设计
10、课的终结设计可以归纳成如下方面:ABCDEFGH
A 概括性终结 B 悬念性终结 C 引申性终结 D 质疑性终结
E 提问性终结 F 游戏性结尾 G 前置性结尾 H 激励性结尾
11、下面对教会学生“会学”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有BCD
A 教会学生学习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目的 B 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C 教会学生学习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和工具 D 教会学生学习是目前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和保证
12、发现式学习的优越性有ABCD
A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 B 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结构
C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能结构 D 使学生从小就学会 “发现式学习”的方法
13、培养学生接受式学习能力时,让学生听课要做到 ABC
A “有信心” B “能专心” C “会用心” D “左耳进,右耳出”
四、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三个过程,即设计前准备过程、教学设计过程、设计后评析过程。
2、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
(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3、教学设计的标准
(1).达到教学结构合理
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
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
a. 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
b. 多设计 “情境”,少设计 “平静”
c. 多设计 “一举几得”的问题,少设计 “几举一得”的问题
(2).达到教学容量饱满
(3).达到学生负担较轻
4、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课前的学生准备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课前准备设计内容很多,例如各类教具、挂图、仪器的使用设计,实验过程设计,多媒体使用设计等,但最重要的还是课前学生自学准备。
(2)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本书将按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分步训练。即首先简述每一步骤的理性认识,其次指出设计这一部分的具体要求,再次列举实例,最后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教师真正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本领并高水平地完成教学设计。
a.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骤: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
b.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骤: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
c.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骤: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
d.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四步骤: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第一,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明确 “显性教材”的具体内容,并能在诸多的教材内容中分别赋予权重;领悟 “隐性教材”的具体内容,并能在诸多的内容中突出发展那些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要素。
第二,“隐性教材”的内容尽量挖掘,特别要关注道德的形成、智能的开发、非智能的培养。
第三,要特别注意,教师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切忌 “就教材而教教材”。
e.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五步骤:借助教材实施 “人格本位”教学
f.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六步骤:书写设计方案
(3)设计后评析
参考题:
一、判断题(A、对 B、错)
1、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的是课堂。(A)
2、如果教师教学能力强,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恋战沙场”。 (B)
3、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A)
4、学生掌握了 “双基”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种能力,就能满足社会的需求。(B)
5、新课程让学生想象、发散,不要怕学生说得离奇、荒诞,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不会出现大问题,即使有些 “离谱”,教师也能处理得当。(A)
6、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侧重于 “教与学”中的 “教”和 “师与生”中的 “师”。 (A)
7、现代教学原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A)
8、现代教学论认为:不是选择适应于儿童的教学方法,而是选择适合于教学方法的儿童。(B)
9、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教法要适应于、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法。(A)
10、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B)
11、青少年思维的发展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循序发展的。(A)
12、童年期的思维类型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情感特征逐渐发展到比较深刻、稳定。(B)
13、少年期的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特征不稳定,起伏性较大。(B)
14、借鉴就是临摹、效仿、照抄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B)
15、要想提高教学能力,教师既要学习实践经验,又要学习教学理论,两者兼顾,突出前者。(B)
16、反思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能力形成的障碍,通过排除而 “开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过打通而 “助流”。 (A)
17、教师要借助教材尽量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知识面扩大得越多越好,培养学生的技能越全面越好。(A)
18、开放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B)
19、整合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B)
20、厌学不是先天的,而 “愿学”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A)
二、单项选择
1、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D)
A、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B、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
C、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D、以上现象都存在
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标准是(D)
A、教学结构合理
B、教学容量饱满
C、学生负担较轻
D、以上三个要求都有
3、如果一节课有三个定理,教师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三个定理的具体涵义,而且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所处知识体系的地位,那么这种教学设计过程属于(D)
A 教师的创造过
B 教材重组的过程
C 教材内容的填充过程
D 教师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E教师探究教材智能结构的过程
4、对中小学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是(D)
A、人生观、世界观 B、性格、气质 C、情感、意志 D、动机、兴趣
5、从学生学习的外因分析, “厌学”的最大原因就在于(B)
A、学生身上 B、教师身上 C、家长身上 D、班主任身上
(五)、《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 略)
(六)、《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当前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教学,而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目前面对这样两个现象: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两级分化比小学阶段更为严重,后进生比例越来越大,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效果亟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变成了活动宣传片,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调子很高,也很热闹,但和者甚少”的现象,常让老师有一种“知音难觅”的遗憾味道。
因此,为解决上述难题,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才能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
一、加强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养成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的习惯,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二)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的用意,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有的教师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
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最好用的。
二、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作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
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在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通过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三)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并作为作业之后的一个反思栏。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生将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和谐、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㈥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练习题

一、“指向性”——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达成目标,经常会预设不少问题,企图借助问题来不断刺激学生思考,让问题贯穿课堂,从而有效串联所学内容。但是在平时的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的老师所设计的问题更加具有指向性,但趣味性不够;而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设计的问题趣味性强,但是问题的目标指向性和呈现的层次性上有明显的不足。而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深入研读文本和课程标准,从而找到适合课堂教学的问题,从而使孩子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得到乐趣。
二、“挑战性”——数学问题的核心要素
调查表明,孩子们对于数学问题的难度、是否有趣以及老师提问的方式和问题如何进行探究都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的时候要让问题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以便让孩子们跳一跳才能够到,从而享受到解决问题之后的喜悦,获得扫除困难后的成功体验。教师还要让问题变得有趣,才能够激发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层次性”——数学问题的后勤保障
教师要根据时空因素,从自己的教学风格出发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问题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容易模糊的地方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追问。
数学课堂上的问题如同一面面旗帜,指引着老师和学生思维前进的方向。教师在设计这些旗帜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所学知识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诉求。教师只有反复权衡自己、学生和数学教学三者之间的需求,才能设计出更加精当的问题,从而让数学问题更有功效,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㈦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模仿测试

1.文化路小学五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
(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2种方法)
(125-100)÷125=20%

1-100÷125=20%

(2)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2种方法)
(125-100)÷100=25%

125÷100-1=25%

2.学校图书角原来有图书240本,这学期又购进60本,增加了百分之几?
60÷240=25%

3.一种汽车去年售价20万元,今年比去年降价4万元,今年比去年降价百分之几?
4÷20=20%

4.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花生仁的出油率是38%。
(1)500千克油菜籽能榨出多少千克菜籽油?
500×42%=210(千克)

(2)要榨380千克花生油大约需要多少千克花生仁?
380÷38%=1000(千克)

5.郭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献5万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献有70%流失海外。
国内现存出土文献约有多少万件?
5×(1-70%)=1.5(万件)

6.某校有五年级学生20人,四年级比五年级多25%,三年级比四年级少12%。
四年级多少人
20×(1+25%)=25(人)

三年级多少人?
25×(1-12%)=22(人)

7.一种作业本单价0.5元,张老师要买一百本,去哪家比较合算?
A:一律九折优惠
B:买五本赠一本
C:满五十元八折优惠
A需要
0.5×100×90%=45(元)
B需要
100÷6=16……4
16×5+4=84(本)
0.5×84=42(元)
C需要
0.5×100×80%=40(元)
所以去C比较合算

这又有题目又有答案,自己加油吧!!~\(≥▽≤)/~

㈧ 小学数学案例题目随便

试卷分析是小学检测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分析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试卷分析可详可简,本文先分享一个详细的试卷分析,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样本)
一、整体情况分析
1、本次检测平均分只有73.9分,反映了本班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两极分化较严重,31.0%的学生数学素养较好,都能在90分以上,而19.0%的学生不及格,并且有11.9%的学生成绩在20分以内,平均分就难提高上去。优等生成绩不完美,总有差错,100分几乎没有,说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系统处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尚未建立。
2、学困生分析
本班的学困生已成现实,难以改变,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在不行,教师根本没有精力和耐心去精心辅导,所以尽可能让他们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切实掌握。11.9%的学生基本不具备学数学的能力和方法了,只能靠模仿做几道简单的习题。18.0%的学生思维水平不是特别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理解会慢点,不够灵活,但耐心讲解,他们也能掌握好,这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挽救的。
3、卷面分析
本次检测较以往,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题的比重适度降低,几乎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分值只占25%;二是口算题量增加,强化了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三是注重了知识习得过程的考查,如圆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强化了过程的重要性。四是注重知识的全面理解。如选择题的第1、5小题,都是理解性较强的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二、试题具体分析
1、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开看,还算可以。每个大题的答题率都在60??70%之间,只有解决问题的第2个题目,在44.8%不大理想。而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习题正确率在100%,难能可贵。其余较好的有文字题的第2小题,让学生用方程解答,刚好有复习到。本次的解决问题比上学期要好,答题率都在70%左右,有关计算的习题也算可以,都在75%左右。答题情况较弱的是填空题、选择题、问题解决等这些认知水平较高、需一定解决能力的习题。
2、细化分析:从试卷安排顺序逐步进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的反映本班答题情况。
项目一:认真思考,准确填空。(19%)
⒈考点:有1个小题,侧重于倒数、化聚、分数乘除法、扇形统计图、圆环面积、圆面积的推导公式等。
⒉答题情况:本题的得分率在67.5%,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算可以,全班只有1位学生全对,而错误率最高是第7小题,将圆展开后,拼长的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还有圆环小路的面积计算。部分同学对():8=10/()=()÷20=0.25=()%类型的题目掌握不够好,更需强调“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
⒊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记忆不深刻,如最小的合数;二是转化意识不强,如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理解不透;三是对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到位。
⒋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
项目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5%)
⒈考点:百分数的意义、化简比、圆周率概念、比的分配问题、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等。
⒉答题情况:答题率在78.1%,还能较好到体现出学生的辨析能力。几道习题应该不难,平时教学都有讲到过,只是第4个习题,平时不大注意,学生答题情况不好。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关系理解不到位;二是对圆周率概念理解还摸棱两可;三是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比较,没有形成整体观,缺乏辨析能力。
⒋今后教学:一是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二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
项目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5%)
⒈考点:对称轴、圆、百分率、等式、单一量等
⒉答题情况:61.4%的答题率来看,应该不算好,第1、5小题,此类型习题平时讲得较少,但也有部分学生正确选择。尤其是第1小题,求单一量的问题,平时教给学生的策略不是很到位。对“如果A÷=B×,那么A()B”这种习题,平时已有渗透,可这里错误率还是较高,不难理解。原先以为,学生对第5题,如“在含盐率是10%的盐水中,加入盐和水各10克,这时盐水的含盐率是( )”的把握不是很好,可答题率还不错。说明学生已对百分率有了很好的理解。
⒊失分原因:一是理解不到位;二是逆向思维能力不强;三是不会合理选择方法。
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二是教会学生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
项目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38%)
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而文字题,从新教材来看,并不突出,课本中这种类型的习题根本找不到,但每比检测总有这样的习题存在,不得不重视。
⒈考点: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等;
⒉答题情况:一是口算的答题率有81.5%,其中只有两题是分数加减法,错误率最高的是+、0.3×、+×7、×÷×等题。二是递等式计算,答题率在75.4%,往往是过程基本正确,结果错误较多,此类习题:×+÷8错误率最高。三是解方程的答题率在78.6%还算可以,形如x-x=24题型,错误率较高,学生就是不能将乘法分配率进行迁移。四是文字题,平时做得比较少,但答题率也在85.4%,尤其是对用方程解决文字题较好,这跟复习时刚好碰到有关。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还不够熟练,缺乏观察数据特点,盲目计算,分数和小数乘法的能力不是很强;二是学生基本已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但往往由于粗心结果错误较多,对简便方法掌握不够,原因在于不能先观察数据特点进行合理计算;三是解方程的能力不强,尤其是稍复杂的方程,学生还没有与乘法分配率进行联系;四是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⒋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三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项目五:用心观察,精心计算。(8%)
⒈考点: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计算圆的面积等;
⒉答题情况:一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非常好,答题率在100%。二是大部分同学能在正方形内找到圆心,并正确画圆,尤其是能正确计算面积。此题的答题率在77.4%非常可观。
⒊失分原因:一是还不能找到圆心;二是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⒋今后教学:一是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作图能力、计算能力;二是讲究策略和方法,如在正方形内找圆心的方法,平时有遇到,但没有抓落实。
项目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5%)
⒈考点: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的应用、利息计算、圆周长的计算。
⒉答题情况:一是对利息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都在83.3%以上;二对分数除法问题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但也有多样方法,其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不透彻;学生正确的方法有如下几种:①100-51-28=21(枚),这种方法解答的学生已有全面分析习题的能力,其实这道题目编排不是很科学;②28÷(1+);③(1+)x=28;④28÷;⑤x+x=28。而错误的方法也很多,粗略统计有11种,有些答案正确,但说不出原由,有些答案乱套,没有思路,学生想法不一,就是没能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三是对按比例分配计算能力掌握较好,但学生对长方体棱长的数量回忆不够,盲目计算,导致此题答题率只有44.8%,问题在于没有将求出的长除以4,算出一条长的长度,缺少知识的系统性。
⒊失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尤其是分数除法问题;二是有关长方体棱长的数量掌握不到位;三是圆周长的理解不到位。四是缺乏作图、线段图能力。
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注重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正确计算;三是概念的落实,如学生一定要明白长方体棱长的数量。
三、今后教学建议:
1、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学困生已成为本班的现实问题,一时也难以改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一些简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还不是很全面,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当然首先要夯实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间层的学生只能靠耐心,多伸援助之手,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详细讲解要点,帮助他们掌握好每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他们掉进学困生的队伍,使他们稳定在七八十分左右。
2、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我们要形成整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实各个知识点,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知识。如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可见,备课缺乏系统观,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演绎过程的思维价值,进行系统教学。
3、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其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要深挖,体现思想。
4、教学要有深度。从本次检测来看,平时的教学基本在知识点上螺旋进行,而没有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建构解题模型,切实掌握好策略和方法。如“如果小刚小时行走 km,那么他行1千米需要几小时?列式为”,平时也有碰到,但总是没能找到更好的策略,这些灵活性较强的习题,平时教学一定要深层次思考,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方法。此题,我想就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是不是更妥当。
5、教学更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㈨ 小学数学六年级题(简单)

1 底面积*高

2 相同

3 侧面积 2π*2*6=75.36平方厘米
表面积 2π*2*6+2π*2²=100.48平方厘米
体积 π*2²*6=75.36立方厘米

4 D=4厘米 r=2厘米
侧面积 2π*2*3=37.68平方厘米
表面积 2π*2*3+2π*2²=62.8平方厘米
体积 π*2²*3=37.68立方厘米

5 因为2πr=6.28 所以r=1分米
侧面积 6.28*3=18.84平方分米
表面积 6.28*3+2π*1²=25.12平方分米
体积 π*1²*3=9.42平方分米

6 D=2分米 r=1分米
锯成4段后,多了2*3个圆面积
表面积增加 2*3*π*1²=18.84平方分米

7 原体积为 πr²*h
半径扩大到原来的两倍 为 π(2r)²*h=4πr²*h
即体积为原来的四倍

8 则圆柱体的底面为周长12.56厘米的圆,高为12.56厘米
2πr=12.56厘米 则 r=2厘米
底面积 πr²=12.56平方厘米
体积 πr²*12.56=157.7536立方厘米

终于写完了。。。不容易阿不容易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仿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