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生怎样预习语文课文
听一下课文的听力吧,然后顺便把不会的词标注下来,不会的东西老师上课的时候就要认真听,认真学,课后积极思考。
❷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 方法 有哪些
语文课前预习要求:
1、读课文至少3遍。要求:读通读顺,没有读错和重复读的情况,尽量做到有感情。
2、标出每一篇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当课的生字,“--”划出生词(包括四字词语),难理解的词可查词典理解记录。
4、准备字卡,组词认读。
(字卡做好,要充分利用,如进行认字游戏;将音近或形近的字摆在一起比一比。)
5、找出本课生字中易错或难写之处在课后田字格中进行标注。
6、在课后“田字格生字”头上写拼音,各组2个词语。
7、遇到文中不明白的地方用“?”标出。
8、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搜集相关的资料。
❸ 小学语文如何做预习笔记
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语文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对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预习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为此,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每学一篇新课文时,都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一、查问求助。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二、读通课文。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摘抄词句。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在使用中对学生更有价值,不枯燥了。
四、圈画批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划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五、预习思考。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
六、目标检测。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参考书,因为毕竟自己通过动脑筋得来的答案是劳动收获,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做好了语文学习的预习,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而有效率的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有重要意义。
❹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预习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在讲授新课之前,语文教师要安排小学生进行课文预习,预习本身就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师讲授时可以提高理解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说,教师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后预先通读课文,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做好记号,然后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了解生词的读音和涵义,也可以通过课文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来理解生词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课文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学生要做好记号。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首先把学生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汇总出来,在预习反馈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然后有针对性的加强讲解。如果学生预习工作做得认真,就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起到榜样和带头作用。
2.老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指导方法
2.1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2.3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3.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在小学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此,语文教师要适时为学生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不仅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包含教材的基本内容,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个性兴趣也不相同,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浅显的话,学生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问题过于困难,学生则无从下手,也就没有积极性了。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4.老师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检查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这一点我觉得皇冠小学他们做的很好,他们把预习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可以达到不同的"星级",这样每个人的评价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并且能够做到面向全体。
❺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预习
小学语文怎样预习
学习指导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一直在布置孩子们课前预习,应该说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的内容也比较细致到位,为学习新课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仍然有个别孩子把预习不当作业,或者应付,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预习,学会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够强化听课的针对性,以便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能够提高课堂笔记水平,以便知道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语文的预习方法。
语文预习简单而实用,编首打油诗,只有二十字:读思存疑问,课前十分钟。用心能坚持,等同半天功。具体分析有:
一、细读。课前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读准字音,读清字形,读明字义,读对节奏,读懂情感,读出诗文的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深思。预习中边读边思,读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层次,总结文章的内容,鉴赏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蕴含的情感。
三、疑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课文里的问题,提前在心中存留疑问,然后在课堂上有心听讲,有的放矢,就能解决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如此这般,容易和老师互动交流,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预习方法:
1、通读课文1-2遍,在生字、生词下面标上标记,标出课文的小节序号。(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的新发现)
2、把难写的生字在书上描红,在稿纸上写几遍,然后抄字组词和扩词。(抄字组词、部首辨析、比赛扩词、谁的朋友多)
3、再读课文,划出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把新词的意思写下来,哪些词你以前就会?请你写出它们近义词或反义词。选几个新词造句。(词语解释、辨字组词、近反义词、词语城堡、成语天地、唱反调、造造句子)
4、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难读的句子,用“/”标出停顿,用“--”划出好词好句。它们好在哪里?为他们写些简单的评语。用“——?”划出疑问的地方,写清不明白什么。
(好词佳句、好句点评、句子美容院、笔墨一点通、小小问号)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几段?试着写段意。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的答案。(主要内容、分段练习、简要答题、浮想联翩)
6、课文提到的人物和知识你还了解哪些?能找到有关的资料吗?(小资料、名人名言、科学家的故事)
7、你有哪些新发现?
❻ 自主预习单是当前小学语文学习的什么模式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除了要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之外,还要教给他们语文预习的方法。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强。在教学实践中,要求中高年级段学生的预习的步骤:“默读——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低年级段学生要求放低,不要求做笔记,在书本上标记即可。)每一步骤的具体方法、要求如下:1.默读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2.查问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查一些课外资料。3.朗读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4.摘抄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经过以上步骤,学生边读边记,边思边写,也就形成了相对较规范的预习笔记。同时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规定大致栏目有:文章名(书名),出处,阅读时间,好词入脑,好句入心,总体心得(写文章预习感受,弹性较大),暂时存疑。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自选栏目大致有:结构分析,写作风格,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等。对于预习笔记,我认为不需学生每文必做,每次必做,简单的课文,在课文上写写画画即可,重要的是预习常规性步骤的有效落实。对于后进生,规定栏目也可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