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在小学数学使用教学媒体

在小学数学使用教学媒体

发布时间:2020-12-08 04:23:16

A. 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中存在的弊端
1、滥用
这个时代年轻教师居多,所以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但是这期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多媒体的运用而言,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总认为“多媒体先进,应该时时处处都要用”,甚至把是否应用了多媒体作为评课的首要标准。因此导致有些教师不管教的什么学科,不管是什么课型,节节课都用多媒体,甚至黑板的板书也是用多媒体出示,看的学生眼花缭乱,云里雾里。记得以前就有这样的思想,而且上过这样的一节课,“口算乘法”,也是讲所有的口算题包括板书全部出示的大屏幕上,并且不同的算式都用了不同的颜色,整个课堂学生都被花里胡哨的屏幕所吸引,根本没有集中精力去学知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其实这样的课型完全可以讲口算的式子做成口算卡,或者直接板书在黑板上,通过比赛等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可见多媒体勿滥用啊。
2、没有用到恰当之处
数学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得有所依据,有些时候会看到有些数学课件,背景画面复杂,把一些可有可无的,与达成教学目的无关的,甚至会干扰教学进程的内容添加进去,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影响教学效果。还有一些教师所做课件不是重点和难点的内容突出,重难点的内容反而略过,没有真正起到凸显重难点的作用,例如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让学生观看什么事平移现象,什么事旋转现象,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不恰当。
3、完全代替其他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比其他教学手段有一定的优势,,但一节课的好坏主要看有无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就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是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着多媒体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在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优势的同时,绝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甚至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建议
1、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师不能死板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更不能忽视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在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和手段,要注意优化组合,成功的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例如:数学课中重点的概念、公式等还得依据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其总结出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整节课都能看到,整节课都能明白所学的核心内容,从而加深了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的印象。而多媒体,一页屏幕写满得换下一页,当学生想看前面的还得换页,弄得学生头昏眼花,因些,课堂教学中只有将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2、用的恰到好处
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教师必须注意适时运用,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或关键处适时运用多媒体,又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学生虽然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但对于减法所表示的含义,以及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鉴于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个卖气球的老爷爷,拿了5个气球,气球随风飘来飘去,这时来了一个阿姨带着一个小朋友买走两个,老爷爷手里还剩3个气球随风飘摆,这时学生清楚地看到是从整体5里拿走2个,这时再通过屏幕出现减法算式,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减法的含义。
3、有时可完全不用
有的数学课型不用多媒体反而会比运用多媒体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计算教学,尤其教学竖式的时候,教师一边板书竖式一边引导学生该如何去写,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去学习竖式的书写,远比多媒体演示效果好的多。
因此,现代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而并不是整个教学活动单一的被网络媒体所左右,应当注重实效、适时、适度地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B. 如何在小学数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呢?本人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形、声、色于一体等特点,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的时间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一画面及声音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如,在教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在讲新课前,先播放两段影片:一段是人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一段是人们排队买车票的情景。这两个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学生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播完这两段影片后,教师问学生:“这两段影片拍的是什么情景?”“买东西、买车票要用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你们想认识人民币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这样就使学生自然觉得数学离我们的生活不远,从而快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动态演示,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和传统媒体相比,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使人的思维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它可以借助各种图像、动画、实物投影、文字展示等手段,使原先仅仅只借助于文字描述的概念、道理等直观化,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些东西的理解、记忆。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
如小学数学第一册“加减混合”是第六单元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我在教学上运用了电教手段,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在教学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时,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的场面,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表明计算顺序。这样,轻松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增大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是一个大课题。要切实提高数学课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使数学教学具有高质、高速、高量的特点。如果只有高质,却低速、少量,从整体观点来看,仍不能算是高效;同理,如果只有速度,只有高量,却低质、无效,也谈不上高效。只有高质、高量、高速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实现。
小学教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在教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时,利用多媒体把我们常见的一些人民币做成一段影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可以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又节约了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巩固新知的教学,要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题一题地讲解,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一题一题地讲解的话,这样所用的时间就变得很多,使教学容量大大地降低,而且学生在练习时会觉得很枯燥、无味,学习的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解决,我把这四题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在开始练习时,我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小公鸡和小鸭子俩是好朋友。有一天,小公鸡要到小鸭子家去做客,在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同学们,你们愿意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帮助小公鸡解决困难吗?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个个都积极举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四道练习。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增加教学的容量。
教育手段现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自身特点,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利工具。

C.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一、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
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工具,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相对孤立或互相排斥的关系,也不是用一种手段去取代或否定另一种手段的关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它的先进性,因为它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媒体;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它便于准备,利于学生切身体验。两者在运用过程中应互相补济,兼容并进,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收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设想如何选择运用教学媒体时,要尽力考虑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正像人体各部分器官,虽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它们的功能是通过优化组合才得以充分发挥的。教学媒体功能的充分发挥也是通过多种媒体的组合后形成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选择和利用教学媒体。
有一首歌唱的很好,“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在肯定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绝对不能抛弃原有一些好的教学手段,绝对不能因为建起了多媒体模式二或模式三,而让原来的一些媒体设备,如:小黑板、计数器,三角尺、录音机、投影仪等尘灰三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媒体,达到手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
信息技术媒体不可以取代板书。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要充分发挥板书的功能,让常态课堂走向高效。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依赖于多媒体,一节课下来,在黑板上留下的痕迹很少,不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教师上课时,要板书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人看完了板书,就能抓住重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板书的简洁与美观。
二、信息技术教学该出手时就出手
“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歌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不能滥用、不正当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然而,在某些课题的教学中科学、合理的使用媒体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还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产生心灵共鸣,获得成长的动力。
信息技术教学能把一些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聚焦有效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了解信息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在使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时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知识重难点的突破选择合适的媒体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平台,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由点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使学生的感受、视觉形成鲜明的时空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以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因素。”
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上课伊始师者运用电教媒体出示魅力联想,根据提示猜一件物品,提示一与数有关,提示二计算工具,提示三诞生于古代,提示四每一档上有7颗算珠,学生很快便能说出是算盘,接着教师将三、四改为诞生于上世纪、很轻、可握手中,让学生联想,从而导入到新课用计算器计算。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因素。”想象是人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因此,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
四、灵活多变,让信息技术为我所用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授课教师欠缺的正是灵活变通,为我所用。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课便是“流水课”,抛开教学机智,教师一味地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多媒体的既定流程上来。教学过程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转的现象似是通病。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出不同的三角形,用不同的色彩显示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不同的三角形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初步发现了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时利用课间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同时,当让学生尝试操作时,对于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但是,如何灵活应用多媒体?如何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深入思考的。

D.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的课堂上呈现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焕发了教学生命的活力。
2005年9月以来,通过学习《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本着“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的“自修—反思—实践”的宗旨,由于一些老师对课程标准中教育理念的认识还存有一些模糊和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绝对化的做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对平时听的课改观摩研讨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反思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提出与各位同行探讨。
案例一
一、问题提出
一切数学好课都离不开多媒体课件吗?
在一次教学能手竞赛活动中,我曾听过两位老师执教同一内容的数学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位老师设计多媒体课件,整堂课自始至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而另一位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推理与交流,使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最终学生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课后,经了解,发现前一班只有1/5的学生掌握此知识,而后一节课,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还有些模糊。很明显,同一内容的两节课,没有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这节课,教学效果更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非要多媒体课件不可,也不是有了多媒体课件的课就一定是好课。
我还听过这样一节竞赛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的操作出现失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计算机教师赶紧上前,帮忙摆弄,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然热热闹闹进行下去。
二、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于这一理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接受和重视。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确实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益,这是不容置疑的。当前,有一些人把评价一堂教学课的优劣,以有无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依据,那只能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含义的片面、肤浅的理解。好像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成立一堂品味低的课。在时尚的背后,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是退到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
三、设计策略
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事实上,有一些数学课,整堂课,思路清晰,设计新颖,不浮不躁,没有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利用投影仪演示图片,或者直接把实物带进课堂演示,或者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实验,使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的教学思想、开放的教学设计相得益彰,其效果远远胜于“多媒体显示”的做法。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代替教师,他只能在“辅助”的意义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只有多媒体课件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得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案例二
一、问题提出
一切数学知识都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吗?
我听过一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一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观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学习困难得学生把此当作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组长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而教师则是若无其事,站在一旁,任凭学生如此热热闹闹“讨论”下去。
二、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断种,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明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力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由成效的。其次,“交流”应含有两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
而上述片断种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设计策略

E.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软件升级换代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多媒体在数学学科各知识版块中的运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
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是: 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一些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不不用多说了,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三个特点中,本文侧重于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才有了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 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相应的课件制作要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成两个阶段来描述:
一是低年级段(一到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这个学段,老师制作的课件就要与之相适应:一要有趣,二要直观。
怎样才能做到有趣、直观呢?这就要求老师,一定在课前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还要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去搜集和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的素材,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可以让静止的小棒“合一合”与“分一分”,抽象的数学知识立即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二是高年级段,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以求异思维为主。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课件设计过于儿童化,学生会觉得没什么思考的价值。我觉得要做到低年级趣味直观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课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课件来呈现思维过程,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架设桥梁。
举例:圆的认识。
建立圆的概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会借助硬币、钟面等实物。刚才提到数学的学科特点时,就讲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这些物体的表象却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
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但这个准确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又不能直接说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那课件怎样呈现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第二步,让计算机慢慢地隐去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圆的外形,“消隐”的手段使学生注意到了圆的实质。这样的课件,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质的东西转向本质的东西,从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确。
三、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 “ 统计与概率” , “ 综合与实践” 。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内容用实例形式进行简要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的讲解。
1、数与代数
“ 数与代数”教学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学,如“因数倍数”,“方程的意义”等,有计算方面的教学,如口算等。多媒体可以做哪些辅助的事呢?
(1)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级“9+几”的教学中,凑“十”是基本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十”是如何凑出来的,可以借助PPT“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的“动作路径”功能,把“脸谱”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把2个脸谱中的一个移到圆圈中,与9个合在一起正好是10个,再用10加1就简便多了。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图片的移动外,还配合了算式的转化过程,增强感性认知的同时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丰富口算练习的形式。
口算练习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口算多数情况下是心算笔记的一种计算形式,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要口算练习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这些形式:
第一,用幻灯片(PPT)静态呈现口算内容,让学生看着大屏幕进行口算。好处是清晰,比小黑板好多了,比口算卡片制作容易。
第二,用用幻灯片(PPT)动态呈现口算内容,学生精力集中,读取动态出现的题目并心算出结果再记下来。这种PPT动画制作难度不大,动态形式多样,在自定义动画的添加效果里,有许多方式供大家选择。好处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口算兴趣。
第三,用录音的形式出示口算内容。
前两种口算都属于“视算”的范畴,口算练习还有一种那就是“听算”,听算比视算要求更高,更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证听清题目,听觉的刺激有时比视觉更强烈,对学生心算能力要求也高,练习效果会更好。
多媒体可供录音的器材很多,磁带、电脑都可以录制,现在学生用的英语“点读笔”功能非常多,也可以用来口算教学上面来,而且“点读笔”的录制方式很简单,只要利用“点读笔”自带的“录音标签”功能,就能很快把口算内容录好,录好后,与标签匹配上,上课时,再用“点读笔”轻轻一点录音标签,就可以播放口算内容了。学生听算式,写得数。如果一遍不行,可以听两遍,听完后,还可以再听一次核对得数。老师在学生听算、核对时,可以通过巡视了解学生听算情况。这种练习操作简便,练习效果好。
(3)PPT中“触发器”功能可以丰富练习内容或答案的出现形式。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学生回答后,需要把答案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时,利用不同的动画功能,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首先,再常用的是按题目的顺序出示。如口算练习后,按题目顺序一一出示答案,可以用“飞入”,也可以用其他“效果”,可以有声音,如掌声、铃声等,表示肯定、赞扬或,可以用图形表示错误,如“哭脸”等。不足是,学生只能按顺序回答,有点呆板,学生知道下面要做什么,有的学生会出现视觉疲劳,走神或不去倾听同学的发言。
其次,还可以用“触发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实现随机出示效果,学生想说哪题就点击出示哪题答案,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如乘法估算教学中,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估算或准确计算,估算的方式也不一样。老师在备课时,作好预设,把各种方法都按顺序做好,记在心中,学生说到哪一种方法就点击出示哪种,这种呈现方式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按一定的设计顺序出现练习内容或答案,容易造成老师牵着学生思路走,把“人灌”变成“机灌”。
(4)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这可以说是大部分老师愿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困难,如果老师能够设计一些巧妙的动画,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了。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的关系,利用“动作路径”等方法,把4/12变化成4÷12,一个小小的动画,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形象再现,学生对两者性质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如,认识分数后的一个提高练习: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有部分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就很难理解为阴影部分为什么是四分之一,这时,PPT通过旋转后,把分散的阴影组合在一起,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2、图形与几何
新课标指出:在“ 图形与几何” 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操作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因而在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条件操作的决不要演示,没有条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的,就尽量用教具演示,演示不了的,多媒体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这儿把多媒体放在第三位,不是轻视多媒体的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功能,而是凸显其价值所在。
(1)创设问题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年级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兴趣,但归根结底,这些图片都是静态的,不同的学生对图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样。那么,如何把教材中静止的画面转化成形像生动、让学生感兴趣呢?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是一段动画、可以是一段录像,可谓“有声有色”。这样的情景学生喜闻乐见,学习兴趣自然高涨。例如,《圆形的面积》时,设计了“马儿的困惑”这个情景。通过对马的活动范围的讨论引入圆的面积计算的需要,即有知识生,也富有童趣。
再比如,教学《体积》时,教材出现的是“乌鸦喝水”情景。老师可以把静态的图片制成动画,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学生是最喜欢动画片的,他们在看动画的同时,储存在脑子里的生活经验也被充分调动,当教师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时,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经验说出:因为石子占有空间,把水“挤”上来了,初步感知到体积的意义。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对动态的情景更感兴趣,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这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2)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几何教学的重点内容,那么,哪些空间观念的建立需要得
到多媒体的支持呢?我觉得,有些不方便操作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如,长方体表面展开图、圆柱表面展开图、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转后形成的空间图形等。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用到一些简单的“自定义动画方法”,如,图片“进入”时用到“出现”,图片“退出”时用到“渐变”,根据长方体表面展开不同阶段看到不同形状,运用一进一退,把整个展开过程表现出来,形象生动,
直观有趣。
当然,也要以把这个过程图做成多张PPt,通过播放获得动画效果。如圆柱侧面展开图。

把长方形旋转后,得到什么图形?这是六年级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用手捏着一个长方形纸片,以长为轴旋转,可是,由于旋转速度慢,不容易看到旋转后的情形,只能借助想象去体会旋转后形成圆柱形状,但有的学生就是难以想象出来。这时,如果能够做一张PPT,把旋转的过程展现出来,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旋转后形成的形状了。
(3)有助于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这是几何教学中,PPT运用最充分的一部分,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值得大家重视。有些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不容易通过实物操作实现,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可以通过实物教具演示,但是,如果再分的多一些,教具操作比较麻烦,更关键的是,要把拼成的图形看成长方形学生不容易接受,也只是老师一厢情愿地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分的多
了,就接近长方形了,学生看不到,自然也不一定能想到。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这种极限思想让学生看到,有了形象的支撑,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就有了基础。
同样,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到“圆柱的体积”的推导上去。(演示)但是,“圆锥体积”的公式推导过程还是让学生实际操作好,课件也可以,但课件的效果不一定有很大的说服力。“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中,课件的演示效果要强于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发现,学生要课堂中通过滚动硬币等测量周长比较困难,占用很多时间,而这个时间花的不见得就是必须的,这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节省时间,效果也比较好。
3、统计和概率、综合实践
新课标指出,统计和概率在低年级只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到了高年级,则需要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多媒体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创设情景、呈现数据、出示活动要求、丰富练习形式等。具体来说,我觉得,能够体现多媒体优势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如:统计图的画法,特别是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时,通过动态的“描点”(甚至可以配上声音)、连线(运用擦除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演示)另外,教学统计知识时,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课本上没有信息,多媒体的作用就体现的更加充分了。
“综合与实践”在每册教材中分散出现,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老师们对这部分内容重视的不够,问题就是其教学内容不容易把握。新课标指出,这部分内容,“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从这句话中不难体会,课程标准对老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想让学生达到这样的目标,老师的准备工作就一定要充分,多媒体可以很好的帮助老师把收集、整理的学科知识有序地、多种方式地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活动,丰富学生活动内容。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老师在开展丰富活动后,利用声音、图片把更多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数学游戏的内涵,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作为常规教学手段的补充与拓展,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也不能无原则的使用或低层次的使用(仅起到挂图或小黑板作用),扬其所长,克其所短,力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F.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哪些书

一、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容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和动画,给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息,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1、墨守陈规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打天下”,认为传统的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实用、更省时省力,平日课堂教学难以问津多媒体技术,只有在公开课时才忙于制作课件,这样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成了观摩课、评优课的专利,成了“花瓶式”的“点缀”,成了用多媒体技术“作秀”。2、课件使用过多过滥于是很多老师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现代意识而大量地采用多媒体课件。这样一来,课堂上便热闹了许多:一会儿出示画面;一会儿播放音乐;一会儿是练习实践的投影;一会儿又是录相解说。忙得不亦乐乎。明明是板书能解决的却要用投影仪打出文字来;明明是老师口述更有效果的,却偏要用朗读录音来完成。从上课一直到下课,电脑和投影仪几乎一直都在不停地工作,没有喘息的机会。面对这样热闹的场面,我常常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可想而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会是什么样子。3、以课件为教案有些老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多媒体课件技术虽然是一种很先进的技术,但它仍然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我们在上课前都要认真地备课、写教案,这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能有的放矢、有法可循。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能涵盖一堂课的教学,它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使用现成的课件,丧失了对教学、课堂的个性化设计,师生被别人(课件设计者)的思路牵着鼻子走,师之主导、生之主体都无从谈起。这种缺乏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的做法必然会为形式所累。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词:“本末倒置”。 4、课件与教学内容整合欠佳在多媒体课件使用中出现“两层皮”现象,即提出问题后,没等学生充分思考、谈论,课件上已经给出了答案,学生就不愿意回答了,因为他们感到就像观看一场已经知道比分的体育比赛,索然无味。这样的课件不但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了。多媒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它。只有摆正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克服弊端,适应形势,让多媒体真正走入课堂。二、问题的解决方案与保障措施:如何有效的将黑板、粉笔、书本、教师讲解,变革到电子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结合当中,缩短"磨合期",让广大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益,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现就我校的实践经验,对开展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进行了摸索与思考。彻底转变教师观念是前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走进了学校,网络教学成为了一个新鲜而又陌生的名词。也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许多教师虽然意识到不学现代教育技术不行,但在驾轻就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或学而不用,就会造成许多“无用功”。怎样才能让老师们意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呢?我校结合实际,聘请多年从事电教工作,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深刻认识,能结合教学课堂实例的专家,举办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和更新观念的学术报告,将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教学理念。二是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例证激励教师。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走出去,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地区和学校学习取经,开阔教师的视野,我们还组织教师观摩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秀录相课、示范课、研讨课,让教师不但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各种潜能都有得到刺激和开发的可能,而且还认识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同时感觉自己身边的老师都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掌握,更是揭开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神秘面纱,让老师们充满了自信。保障措施:(一)、制定鼓励政策和举办各种教学活动。教育技术应以技术发展为基础,以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学习培训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使用是第一性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率是评价教育技术实践效果的主要标准。学校制定了管理与鼓励政策。1、定指标。学校明确规定,每位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率应占任教课时数的一定比例;2、定条件。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评价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的一个参考条件;3、抓评比:开展课件制作的评优活动;4、树典型设立评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分子的制度。这一系列措施,激发了教师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二)、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1、每天班级的微机管理员要对本班的多媒体使用情况做记录,并请使用的老师签字加以确认,学期结束,教导处会对每个教师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做统计。使用情况与老师的考核挂钩。2、每次多媒体使用完毕,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老师的课件的满意程度。包括课件是否实用,对自己的学习是否有帮助,能否提高学习效率等几个方面。并把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调查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内容之一。(三)、发挥校园网的基站作用,不断向外沿伸。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做为已经建成校园网络的学校而言,向教师提供一个相对较丰富的素材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资料、CAI课件经典、音乐等等)使教师可根据需要方便地选择使用各种素材。这些素材不仅由专人负责收集,而且全体教师可利用校园网互联的优势共同扩充内容,这无疑使校园网驱体具有了灵魂。我们育华学校主页的建成,与互联网的接通,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教师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的同行请教,增加了信息量,备课质量大大提高,现在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在课前制成课件,教师在家可访问学校网页,查询内容资料来备课。学校还把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放在学校的网站上,教师们可以随时向他们学习优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使“以人为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资源的潜能。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培训和教师自学为基础,以交流和合作为手段,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为目的,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形势的时代的教师群体,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强大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三、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调整策略学校许多电教设备的配备和不断更新,给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是,由于许多老师平时教育教学繁忙,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大都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相关教育教学软件的学习。虽然挤时间、花精力努力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但要在短期内通过个人的摸索,得心应手掌握身边的电教设备的使用,对于老师们来说仍然觉得是困难的。并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一些教师的畏难心里,造成了老师们在电教设备的掌握、使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统一的培训造成的是一些老师吃不饱,一些老师消化不了。如何全面提高教师水平,又能使部分教学"精于此道"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我们根据教师年龄段提出了不同要求,分层培训。在计算机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课件制作、校园网和互联网(Internet)简单应用等基本操作上全员培训,在Authorware课件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等方面分层培训。分层达到如下要求:a. 全体教师: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了解计算机信息网络基础知识,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了解多媒体技术,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和制作简单的辅助教学课件的能力。b. 中青年教师: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辅助教学软件,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能运 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c.电教组教师:具有较系统的信息科学知识,对系统软件、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安装调试和使用,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了解网络技术的进展情况和局域网(校园网)的构造,能进行简单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和交换信息。掌握多媒体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培训中,我们强调电教组的教师水平应该远高于中青年教师的水平,因为对于全体教师的培训的师资,主要是本校的电教组教师,他们对于校园网,新旧电教设备的使用上较为熟悉,也更贴近教师实际,易于老师们理解、接受,而且在讲课过程中,针对教师间的差异,我们对每一次培训都做了录像,然后转换成数字文件格式,存于校园网中,便于老师通过网络,针对个人差异继续学习。对于中青年教师、电教组教师的培训上,我们主要向校外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员。以此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掌握电教设备使用水平,从而达到了全面提高的目的。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总效果: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学习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换式教学。多媒体技术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把班级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讨论、操作、质疑等探索活动;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这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注重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其次,它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等优势,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悠扬的乐曲,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再次,它还利用电脑操作的便捷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及时巩固和即时反馈。例如,电脑出示练习题,计算机智能判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及时巩固刚学过的知识。通过近期我校正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展望:我相信,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为把我校建成一所全省甚至全国有名的学校,而不断的努力。

G.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能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被人们喻为“思维的体操”,尤其是小学生对其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多媒体以其强烈的趣味性、多样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为一体的,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适量引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于教学上的一些重点、难点,通过生动的演示,配合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的讲解,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手感,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突出教学上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加深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突出重点。如教学“9加几”时,“凑十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先出示16个圆形的图(左边9个,右边7个),先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列出算式,再利用动画效果,将7个圆中1个圆移到9个圆这一边,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怎样的方法算得最好。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知识的内在联系动态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线索,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获取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突破难点。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巧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正确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这个内容很抽象,教学的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如果运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得到认知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探究和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运用课件时,应考虑通过课件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情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得以形成。如在教学推导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个长方形(长5cm,宽3cm),围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在闪烁,长和宽也分别用数据表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长方形周长的求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列出三种不同算式:5+3+5+3=16(cm),5×2+3×2=16(cm),(5+3)×2=16(cm)。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一个教学环节,培养了探索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培养良好的交互性
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教师、学生、多媒体”交互性的活动,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动口、动手和动脑来解决问题。必要时可出示一些引导性的图文和动画,也可设置相关的游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会脱口而出:“圆形的。”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并趁机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向前运动的情境。学生们连忙回答:“不行!因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开不动。”接着又出示椭圆形车轮的汽车费力地滚动的镜头,接着提问:“椭圆形没有棱角,这样行吗?”学生们思考片刻后回答:“汽车前进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不平稳,还是不行!”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汽车飞快地跑起来。这时学生“哇!圆的才行呀!”可见,通过轮子动态、清晰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车轮造成圆形的原因,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明白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在设计练习巩固中,教师也可以把预先拟好的题目运用多媒体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答对时,课件里的老师会表扬他“你答对了,真聪明!”当学生出错后,会耐心地劝他“请你再来一次吧!学生在多媒体的表扬和鼓励下,便会认真地思考。

H.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以迅猛之势进入课堂,它以其声音、图像、动画等优点,不仅可以传播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还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快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比较单一,无法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经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处理,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习《认识厘米》时,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刚才的动画能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利用多媒体实施个别化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
现代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很难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引入多媒体,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的效果是传统练习方法无法比拟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写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多媒体技术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借助计算机,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展现所要的各种教学素材,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有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掌握,有时即使知道结果,却很难说出其中的道理。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化解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对公式中的除以2往往要漏掉。分析原因一则学生可能计算粗心,二则是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不够明确,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动画课件演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移动,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利用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底和高用红色闪动几次,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最后再移动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明白这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再来说说整个推导过程,并说说为什么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计算出来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讨论等多个环节的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由来。
四、多媒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时,我把0.6的小数点设计成一只小蜜蜂,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先向右飞,把0.6变成6、60、600、6000……,再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左飞,把0.6变成0.06、0.006、0.0006……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数点移动”的含义,紧接着当学生分组讨论出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时,我再次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相反的方向飞回来,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这样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真正弄懂了规律的含义,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从教学过程本身丰富了教育的手段,必能成为新世纪课程教育的一个亮点。

I.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软件升级换代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多媒体在数学学科各知识版块中的运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
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是: 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一些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不不用多说了,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三个特点中,本文侧重于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才有了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 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相应的课件制作要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成两个阶段来描述:
一是低年级段(一到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这个学段,老师制作的课件就要与之相适应:一要有趣,二要直观。
怎样才能做到有趣、直观呢?这就要求老师,一定在课前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还要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去搜集和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的素材,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可以让静止的小棒“合一合”与“分一分”,抽象的数学知识立即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二是高年级段,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以求异思维为主。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课件设计过于儿童化,学生会觉得没什么思考的价值。我觉得要做到低年级趣味直观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课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课件来呈现思维过程,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架设桥梁。
举例:圆的认识。
建立圆的概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会借助硬币、钟面等实物。刚才提到数学的学科特点时,就讲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这些物体的表象却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
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但这个准确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又不能直接说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那课件怎样呈现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第二步,让计算机慢慢地隐去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圆的外形,“消隐”的手段使学生注意到了圆的实质。这样的课件,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质的东西转向本质的东西,从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确。
三、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 “ 统计与概率” , “ 综合与实践” 。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内容用实例形式进行简要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的讲解。
1、数与代数
“ 数与代数”教学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学,如“因数倍数”,“方程的意义”等,有计算方面的教学,如口算等。多媒体可以做哪些辅助的事呢?
(1)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级“9+几”的教学中,凑“十”是基本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十”是如何凑出来的,可以借助PPT“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的“动作路径”功能,把“脸谱”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把2个脸谱中的一个移到圆圈中,与9个合在一起正好是10个,再用10加1就简便多了。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图片的移动外,还配合了算式的转化过程,增强感性认知的同时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丰富口算练习的形式。
口算练习在小学阶段的各个

J. 如何加强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用性参考文献

、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回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答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比较单一,无法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经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处理,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习《认识厘米》时,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刚才的动画能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阅读全文

与在小学数学使用教学媒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