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问题解决方设计

小学语文问题解决方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07 05:35:01

1. 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难点

辅导年轻教师写教案,说课试讲课,他们问的最多就是怎么才能抓住文章的难点和重点.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一、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抓准教材的重难点.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语文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讲细讲透难点,发挥优势突破重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比如,语文第一册识字教学中有很多字理的演变过程,如果单纯地用书中插图让学生感受这种些字的变化过程,形式单一,孩子们的直观感性也不强,印象自然不会深刻,在“子”,“云“等生字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演示这些字的演化过程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三、学练结合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特别是识字教学是重点的一年级,学生刚则接触小篇幅的文章,对于字词的积累是重点,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好词,积累语句,在学习《梅花魂》一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想一想,文中出现了几个场面?这梅花魂指的什么?外祖父为什么那么喜爱梅花?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方向,就会带着问题思考,寻找答案,感悟课文.我们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 方法,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2. 急求小学语文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外文文献(毕业设计需要),越多越好~~

好吧,小学生需要的就是有耐心的老师

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遇到问题怎么解决

识字活动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抓住每一个生字识字的关键点教学,方能实现课堂生字教学的有效性。正是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老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每一次备课前我都会把课文中的生字提取出来,单个列开来,确定这些字的学习难点。许多字只要抓住它的难点,课堂上根据这个点来进行教学,学生就比较容易学会,这样课堂的有效教学就能提高。以下是我尝试后的几点经验:一、学会拼读就容易记住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的重点落在拼音的学习和巩固上,到了第二学期,拼音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恰恰相反,拼音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这尤其体现在生字教学中,明白了这一点后,我针对拼音中几处学生较易遗忘而又是教学难点的知识点,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三拼音等,只要课文中的生字有出现这些拼音难点。我就抓住这个生字的读音进行教学,正因为这个生字的读音有着学生容易混淆的读音,借助拼音来教学,其实就是把握了这个字的一个学习难点和重点:二、有形必有依据针对字形结构比较明确的生字,我会把握住字形结构进行识字教学。我所谓的“字形结构比较明确”就是指那些非独体字,这种字分别有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几种分类。因为它们的结构明确,当课文中出现这样的生字时,我会采取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的方法提问:这个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记住它?刚开始的时候,我先做了示范,比如:学习“日月明”中的“明”,我会告诉学生我有一个好方法能记住“明”,日加月,明明明,这就是加一加的方法,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每当在读准生字的字音后,我都会适时地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记住这个字?有了这种方法,几乎全班每一个孩子都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生字,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需要学生先分清这个生字是什么结构,应该怎么加,是哪两个部分相加。随着他们学习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多的学会了几乎所有的笔画和部首,这时,让我惊喜的发现,他们对于“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记住它?”这个问题回答再也不仅仅局限于加一加的方法那么简单,有一次,一个学生说到把“情”拿掉竖心旁,加上三点水就是“清水的清”时,我立即给与表扬和奖励,不仅如此,我适时的教学了另外几种好的记字方法,如:换部首的方法,减一减的方法等等。学生的识字兴趣又一次被提起。他们开始在预习过程中就开始有意识的思考生字的字形和部首。其实,汉字学习有的是规律。“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在之后的生字教学中被我发挥到极致。因为汉字有百分之七十都是形声字,现学现用,在接下来遇到的性声字时,我适时的又教会他们一个好方法记字:老师又有一个好方法能够帮助大家记住“请”“请”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声旁是青,形旁是言字旁。反复操练几遍以后,当学生遇到“睛”(《24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生字)时,竟然也会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它的字形。之后,只要是遇到一个形声字的生字,孩子们总是积极响应记字好方法,而且通过字形记字的方法真是越来越多,每一次他们一看到要学习生字时,总会很积极很踊跃,甚至是一些不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他们都会和我交流记字好方法。这种通过字形记字的方法,让我尝到了甜头,也让我的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生字。三、借助工具,使识字活动更上一层楼1、认识字典,激发兴趣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过后,学生开始学习用新华字典查找生字,无论是部首查字的方法还是音序查字的方法,我抓住学生刚接触新华字典的那股新鲜劲头,使预习作业多增加了一条,每天回家查找预习课中出现的生字,并写出这些生字所在的页码,这个作业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课间和平时,我总还是有意识的表扬那些作业做的比较到位,比如说让他们查找的生字有多音字的时候,有个别学生发现以后,写在了作业本上,此时,我特意当众表扬,而第二次当有出现一个多音字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有意识的写上全部的读音以及页码。通过这样的激励,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查字典的方法,更激发了他们查字典的兴趣。2、查找生字,为生字组词找朋友熟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正因为学生对于用字典来学习生字产生了兴趣,接下去我乘热打铁,增加了难度,当然是在我的刺激之下,为了增加他们的兴趣,我故意挑战他们说:“现在大家都很厉害,几乎你们遇到的生字都能把它的页码找出来,那我要瞧瞧你们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今天回去,你出了帮生字找到字典中的页码,能把它藏在字典中的词组找出来吗?我要看看谁组词组对了。”任务布置下去了,如我所料,有个别学生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于是,我当着全班的面表扬并夸奖了他,并适时作了引导其他学生怎么从字典中找到生字的词组,经过一番指导,全班都能找到生字的词组,这下大家的识字热情更高了。不仅识字的主动性被触发了,而且面对那么多生字,个别学生甚至不满足于小学生用的新华字典的范围,而是到范围更大的词语字典等字典中查找词组。这两部分的实践,让我明白借助工具,能够使识字活动更上一层楼。学生不仅是一个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个体,更是一个主动学习的个体。一旦自身的兴趣激发,识字活动就变得那么主动,因而产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课堂的识字效率,恰恰是学生学习生字变得主动,课堂中生字的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学得多,老师也传授的多。当然,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值得借鉴。以上三点只是我在实践中尝试中得到的。相信只有通过教学实践,就能获得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我会不断朝着这方面努力。

4.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解决学生不写作业的问题

学生不交作业怎么办
不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高效的学习的方法。学习科目增加后,作业量也随之加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应付不过来,同时学生还不能充分认识做作业的重要性,以至作业拖沓,甚至不做。
2、效率低、速度慢。这方面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学生本身书写速度慢。二是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常左顾右盼、打岔、说话,外界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转移目标,时间白白浪费了,本来十几分钟就可以做完的作业,往往一节课还做不完。三是学生自己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做作业的方式方法不当,作业一多,乱了手脚,难以完成。
3、不会做。由于智力或其它一些原因造成学习障碍,没有得到及时的辅导,而自己又不想方设法去解决,“遇到困难绕着走,绕不过去就不走”。
4、天性爱玩,懒惰作祟。这类孩子往往管不住自己,不能做到“做好作业再玩”,看见别人去玩,也不管作业是否完成就跟着同学们一道去玩。晚上、周末抵挡不住篮球足球、游戏电视等的诱惑,先尽情玩耍,等想起作业,时间已经很晚了,要么稀里糊涂的做上,要么干脆放弃不做。
5、家庭缺乏应有的监督。不少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管教不力。或因父母是双职工,工作繁忙应酬多,下班迟回家晚,孩子放学后无人管束,又缺乏自制力,因而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针对学生以上几种不做作业的情况,可采取了以下对策:
1、 明确做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习成绩是每个学生的心愿,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可以有效地查缺补漏,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因此在班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做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做作业是每个学生必修的功课,让学生明确并接受按时做作业是正常的,不做作业是错误的。在班内对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不交作业的学生给与批评和适当惩罚,让学生产生作业光荣,不交作业内疚的心理,从而培养起自觉主动做作业的意识。
2、珍惜时间,提高效率。要求学生把做作业看作考试,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当堂交上,做作业期间不允许交头接耳,如有疑难问题,集中起来问老师。家庭作业我要求应该一气呵成,不要随便离开书桌。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做作业前就应该喝过水,去过洗手间等。作业前应大致浏览作业的数量,并自我规定完成时间,看表计时。写作业的时候尽量不靠翻书来完成,如果遇到疑难题目,集中查资料翻课本。
3、自己动脑,享受成功。作业一旦成为负担,便成为学生的烦恼,因而我教给学生每完成一项作业,要像欣赏美术、书法作品一样欣赏自己的作业。把攻克难题看作是又过了游戏的一关,经常暗示自己夸奖自己“很棒”,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享受成功,让做作业成为乐趣。
4、不会就问,树立自信。对作业中遇到的“拦路虎”,首先激励学生尽量自己动脑查阅书籍资料解决问题,在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绝不可放弃。和同学商量讨论,请老师、家长帮助等是最直接的办法。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请求同学、老师、家长的帮助来完成作业,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了,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
5、加入考评,量化管理。以上几点可以说是作业机制中的软件,对学生来说是建议性的措施。那么量化考评就是制度了,是硬件。作业分小组管理,组长每日收取各科作业,初步检查,对没做作业的学生做好统计,作业不交一次,在考评分中给个人扣5分,给小组扣2分,每月作业超过三次不交,一是通知家长,二是取消本月评优资格,并且在全班通报批评。这样家长老师的压力、学生个人的自尊和小组的集体荣誉三管齐下促使学生自我督促,完成作业。

5. 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小学语文)作业题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这四大理念的逻辑层次是怎样的?

答:(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呈现出以下的逻辑层次: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前提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策略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保障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主要特色有哪些?

答:(一)内容与编排:围绕重点或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整合语文学习活动

例如,一年级上册开始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学好汉语拼音。教材围绕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在突出这一重点的同时,把学拼音、认少量汉字、发展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地说,每一课大多包括学拼音、识字学词和读儿歌三个部分。像汉语拼音第4课,汉语拼音是学习声母dtnl和单韵母相拼。除了安排认读声母和练习拼读音节,还安排了一幅情境图:小马驮着一袋米走在路上,米袋漏了,小兔赶过来告诉了小马。出现标注汉语拼音的词语“马、兔、大米、土地”。这几个词语既起到巩固拼音、引导识字(本课要求认识大、米、土、地、马五个字)的作用,又能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引发想象,发展语言。本课还安排了一首儿歌,朗朗上口,极富情趣,读一读,可以收到巩固拼音、陶冶情操的效果,甚至学生会在无意之中增识汉字。这样编排汉语拼音教材,既保证了学习拼音这一重点,又整合进认字、进步的阅读和口语表达,增加了趣味性,使儿童一入学就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识字、写字: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识字和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加快认字速度,提高写字质量,以便使小学生尽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是我们在实验教材中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教材编排,精心构建导学系统,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根据年段学习目标和儿童认知特点,构建导学系统,强化语文本体,引导发现语文学习规律,形成“导学”特色。

(四)突出语文本体,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的编排由隐到显,由小到大,富有新意。

3、识字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是指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从而能够不依靠教师, 独立识字,即具有自学汉字的能力。具体地说,识字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的能力;运用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及构字规律,分析字形结构,辨清字形,牢记字形的能力;能够借助字典,或通过教材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的能力。

学生有了识字能力,就能主动地去识字,去阅读,而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的字,印象深刻,容易巩固。这样,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就会迅速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培养识字能力呢?

培养识字能力,首先要端正识字教学的指导思想,使识字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到能力培养上来。

其次,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严格进行识字基本功的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如课前预习,勤查字典,仔细观察,比较分辨,巩固积累,善于运用等习惯。

再次,要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逐步落实。教师要掌握整个中小学阶段识字要求与识字能力训练的系统,并且切实地落实到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教学中去。

从刚入学开始,教师就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识字。具体地说,要做好下列工作:

1.熟练地掌握识字的两套工具

第一套工具———汉语拼音。这是学习字音的工具。还要让学生掌握多音字、同音字、音近字的特点。多音字必须据词定音;同音字要认清字形,通过组词来区别字义;音近字首先要认真比较读音,找出字音不同的地方,也要通过组词来区别字义。

第二套工具———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这是学习字形的工具。要让学生掌握分析记忆字形的方法。

随着识字的增多,应充分利用熟悉的结构单位或熟字来分析和记忆字形。

2.培养学生自己理解字义的能力

字义,确切地说应该是词义。通常培养学生自己理解字义的途径是有以下几种。

(1)组词造句。常用字,特别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通过组词造句,很容易理解它的意义。构词能力强的字,还可以扩词,既理解了字义,又丰富了词汇。

(2)联系上下文。学生学习生字,应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每学一个生字,要读读课文中出现生字的句子,想一想是什么意思;难的字词,还得多读几遍,仔细想一下。儿童生活中不熟悉的字词,如虚词,更需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3)查字典。这种能力,是历年来的《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初学时,教师应加强指导,特别要使学生掌握怎样结合课文来选取字义,怎样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学生能够经常查字典,经常联系课文词语选取注释,认真钻研上下文确定词义,自己理解词义的能力就会逐步形成。
4、什么是朗读?朗读的类型有哪些?怎样朗读好一篇课文?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要求朗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感官活动对语言文字进行辨音、认形、释义,及时地对文章中字词的重音,句子的停连、语速、语调、节奏等作出判断,并用有声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语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志趣以及意境、精神表达出来。因此,朗读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

朗读的类型包括:1.感知性朗读。感知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是一切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阅读中的感知是读者通过视觉感官接触文字载体,并把受到的条件刺激传导给大脑分析器,再现文字载体所联系的客观事物,从而了解众多信息的心理过程。阅读感知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感的强弱。语感是在朗读和默读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而朗读对于语感的生成有着特殊的功效。在感知性的朗读中,要加强对语言文字信息的迅速而有效的反映能力的培养。2.理解性朗读。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中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把握文章由形式到内容的真谛,包括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表现方法等等。这主要是指在文章分析过程中的朗读,比如配合理解段意、品词品句的朗读等。这种朗读,应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善于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想象性朗读。阅读想象能力是指读者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语词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综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有助于丰富感知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在意蕴,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朗读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再造形象,还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结合生活积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4.记忆性朗读。朗读在语言的内化和积累方面也有特殊的作用。一般认为,通过朗读背诵比通过默读背诵效果要好,这与朗读时多种感官的参与有关。“熟读成诵”,这是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但一般教师都把朗读作为机械记忆的一种手段,而未把记忆性的朗读作为一项训练内容。因此,学生在练习背诵过程中关注的是记忆而不是朗读,朗读变成了“念经”。我们要提倡以良好的朗读形式来背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又能使学生不但背下了语言,而且“背下”了丰富的思想感情。5.感受性朗读。阅读不仅伴随着认识活动,还伴随着情感活动。在阅读过程中,人们总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去理解,去与作者取得共鸣,不但眼到,口到,而且心到。领会文章的情感要靠分析,更要靠感受。朗读是体验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朗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有所感而读,在读中有所感。6.表达性朗读。朗读和默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默读只管吸收,而朗读既要有吸收,还有要表达。表达性的朗读,一般在理解之后进行。须要注意的是,学生表达性的朗读之前,一定要有一个 准备、试读的过程,“仓促上阵”不会有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每篇课文或每段课文的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确定朗读的基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同,朗读的基调也就不同。有的语调要高昂欢快,有的语调要低沉缓慢。朗读一篇课文以哪一种语调作为基调,要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才能确定。所以,训练学生朗读篇章,首先要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明确朗读基调。如《桂林山水》、《草原》等课文描写的是祖国壮丽多姿的山河,表达的是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就要以激扬欢快的基调去朗读。而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描写的是亿万人民聚集长安街为总理灵车送行的悲壮而动人的情景,朗读此文就要以低沉悲哀的语调作为朗读基调。就一篇文章来讲,每段的朗读基调是不同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二段,描述了总理的灵车到来时,随着灵车的“缓缓”移动,人们悲痛的感情在不断加深。人们的感情在不断地变化,朗读的速度、节奏、语气也要随之改变。在句子的语气、语速、节奏方面,可结合文章中句子所表达的不同意思、情感,分析判断哪些句子该读得高亢欢乐,哪些句子该读得低沉悲伤,哪些句子该读得激烈流畅,哪些句子该读得舒缓委婉,哪些句子该读得亲切柔和,哪些句子该读得严肃激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根据内容掌控好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生掌握了技巧,读起文章来才能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读出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

5、“新课标”特别提倡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那么自由表达的指导策略有哪些?

口语交际的听说过程是一个不断接收和表达的过程,由“创设情境”到“自由表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接收理解———内化语言———外化表达”的过程;要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乐于自由表达,善于自由表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氛围的和谐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发入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那种至高无上的架子,要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建立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方式,要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营造这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第二,交际的互动性。众所周知,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听懂对方的交流信息,抓住对方交流信息的要点,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因此,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语言信息的往来交互,语言信息呈双向或多向互动传递状态。口语交际正是在双向或多向互动中实现语言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第三,能力的综合性。不少教师把口语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这有损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口语交际能力语的构成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如交际的兴趣、情趣,交际的仪态、习惯等;一类是智力因素,如临场应变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敏捷性,表情达意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组合的快速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决定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6. 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疑难问题

问题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过多过细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点语句的教学。
对策:教师应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难点,结合文本所在单元,备课时较系统地归纳出单元训练重点,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还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密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夹竹桃》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彩的地方。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几个句子是概括地写:“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写夹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师让学生通过概括的语句调动想象,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想象得到的画面,并且反复朗读,加强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让学生用模仿的句式来造句,如果能多花点力气,多花点时间,如果老师不给学生点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普通事物中发现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问题2:问题的提出有的过于繁琐,有的偏离语文。
对策:一篇文章问题不易过多,过细。应设计围绕一个大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递进似地悟出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好的、到位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好,那要看问题解决的实质是什么?语文的问题不能是单纯的追求“非语文的(如科学常识、道德伦理、历史地理等)”,如果产生了“非语文”的问题,允许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在问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依托。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备课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底细摸得不够清楚,或许从另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已迫在眉睫。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与本课的教学无关,教师要注意掌握分寸,实在不需要解决的,教师要艺术性避开,但不要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解决,又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掌握火候,不要占据大量的时间。语文课决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解决的教学。
问题3:教学目标不清晰,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教师应该思考,语文有没有引领性的问题?应该是有。其理由,语文是课程,语文教学的阅读与我们平时自由阅读不一样,尽管有人呼吁阅读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领域实现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则我们不能称为教育。这样来看,语文有引领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引领性问题?大的方面说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小的方面说是教材编排的意图,那么教师建构的问题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图

7. 如何去解决小学生语文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教学虽然面向的是小学生,但却比教中学生、高中生语文要难得多,中学生、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语文思维模式,而小学生刚刚开始启蒙,对语文学习完全没有概念。而现如今教师教学多沿用经验,但是时代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有些教学方式停留在经验教学层面,因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形成许多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正视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只局限于课本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对小学生今后学习的影响。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无法分辨哪些该学、那些不该学,正是因为这样,小学生所有的知识来源大多都是依靠教师传授,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以课本知识为准,没有丝毫的知识性拓展,课堂教学单调而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并且由于课本的编纂时间与教学时间有差距,实际情况不断改变,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定版,因而教学内容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小学生所处的年代使他们无法理解距离他们年代较久远的历史背景,比如小学课本里那些描写具有悲惨命运小孩子的文章,本意是要让小学生对课本中的人物产生同情,进而珍惜现在的生活,但如果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学生就无法理解课本,也就达不到想要的阅读学习效果了。
(二)教师过于严格使小学语文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负担
自古以来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等刻苦学习的故事名言,也有“耳提面命”“谆谆教诲”等关于教学方式的成语,这也就使教师们在思维中陷入一个僵局,认为学生如果不刻苦,教师如果不严格就无法达到想要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们将严格教育奉为金科玉律,在小学生们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严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严肃纪律,规范学习行为,但却不能长久。也就是说,严格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语文的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小学生们学习语文本应当是从中享受语言、陶冶情操,但教师们的严格教育却使语文学习这件美好的事情变成了小学生眼中的负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小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对学科的感兴趣程度都是在小学阶段逐渐形成的,一旦小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产生了抵触心理,就很难在以后的学习中改变印象,可以说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直接影响着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小学生尽管已经步入学习阶段,但他们本质上还是处于童年时期,如果想让他们对一件事情保持着持续深入探索的状态,就要让他们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就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传授,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将一种教学方法延续到最后一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小学生在学习中昏昏欲睡,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高。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正确,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仅仅限于课堂,认为在课堂上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重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这样就成了教师单方面教学。
二、解决措施
(一)联系实际,高效教学
既然有的课本知识脱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本知识作出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讲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课本的语文知识进行拓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上帮助小学生提高课外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将课本知识立足于现实,辅之以实际的生活背景,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严格宽松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严格式教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宽松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氛围较轻松,但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懒散的状态,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严格教学和宽松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劳逸结合,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即学的内容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教学方式却能将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出不一样的感觉,教师将教学方式多样化,使学生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领会不同层面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课后交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收集学生对教学方式所提出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上,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改变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因而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在探索中创新,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8. 小学语文教师是怎样用智慧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

学生是否主动学习是靠老师的引导。比如孩子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语文课程随之成为孩子的爱好,语文成绩会明显提高,数学提不起孩子的吸取成绩只会下降,但老师可以去引导孩子去喜欢这们课程,你可以把你的课堂趣味生动。孩子是很好哄的,偶尔的一点点小的奖励,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可以自由分组讨论,快速抢答你提出的问题等等给予奖励,这样使你的课堂很随意。孩子不会感觉压抑,思想也会防开,跟容易接受你的知识。

9. 如何解决小学生语文写作困难问题

小学语文写作对于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文笔基础非常关键,非常重要。一个爱好写作、乐于写作并能写好的孩子,我们不难想像,其未来的语文学习很容易成功。而且不论其未来从事何种职业、何种岗位,良好的写作基础可帮助人们清晰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特别是对于开阔视野、阅读书籍、理解力、文学功底等诸方面打下较好的扎实的基础,并因此受益终生。写作也是对一个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教育和培养。
但在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有不少小学生在写作方面提不起兴趣,语文成绩因此而受影响,最终失去学习语文的动力。当然,更多的同学是对于写作不知从何下手,要么言之无物、不知所云。而大部份有兴趣写作的学生,往往在写作当中存在:词汇量少;内容脱离主题;情感、想像力不够丰富;表述事实、观点不清;内容涉及面窄;写作格式不够规范等。
上述常见问题和现象,在小学语文作文教育中较为常见,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本人通过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此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看到学生对写作比较“悚”。一说到写作,就有畏难心理。不知从何下笔,也不知写什么,久而久之,兴趣锐减。为完成作业任务,出现要么记流水账形式,要么抄袭,要么简单了事......缺少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也缺乏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辨别、归纳、分析与总结。
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写作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兴趣呢?“文学或艺术一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日常生活的兴趣与爱好,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环境,积累每个人不同的写作素材,并进行个体化、差异化的写作要求,而不是千遍一律。这样,学生个体的兴趣就能与写作的兴趣结为一体,写作的内容与生活也就更能贴近。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意境优美的散文,也有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还有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歌,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教师除了耐心细致给学生讲解范文如何对情、景、物的描写外,还要多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本以外的书。“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叶圣陶语)。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面和知识面。经典名人名言、诗歌、散文、佳句等要求学生多读、多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
学生通过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词汇量、用词造句水平以及语感。当写作需要时,才能信手拈来,巧妙编排文章布局。

三、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识为依据,布置作文。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因此,在布置作文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识。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这样,写起来才有真情实感。同时,学生的作文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我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作文,比如:有些学生家里或小区里有喜爱的植物,我就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再仿照《广玉兰》的写法,把它写出来。又比如:我又布置学生亲自做上一道拿手的菜让妈妈品尝,然后再让学生把做菜的过程、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想如实地写下来,学生便觉得有话可写了。
四、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成就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在日常生活以及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当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比如,根据季节的变化、或者天气的变化,要求小学生经常去观察周围的人物、环境,发现一些变化,说给同学或家长听,树立小学生强烈的观察意识。鼓励小学生每天把自己看到的事或情、景、物写一篇简单的日记,培养坚持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写作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只是确少发现美的眼睛。”
五、注重日常学习中的写作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写作当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是难免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总结评价,把写作当中的问题讲清、讲透,使学生能得到启发。对一些优秀的作文,应当及时在班中张贴,或有条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全班学生,给予学生恰当适时的表扬和鼓励。
总之,只要教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好学生以小主人翁的态度去参与生活,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注意积累作文素材,就能写出内容真实、叙述生动的文章来,作文水平也会不断得以提高。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问题解决方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