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讲义或者教案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55/down-11758.html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2)
课题:面积是多少
适用年级:三年级
知识背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并会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设计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探索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设计说明:本案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材料”,即学生上课使用的教材。其中“说一说”旨在引导学生对所学面积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拼一拼”和“画一画”是书上例题和练习的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数一数”和“量一量”是两种基本的求面积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拓展思维;“估一估”是面积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形成初步的量的概念,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本部分使用者则为学生;第二部分为“教学参考”,即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教学过程,为教学此内容的教师提供参考,使用者为教师。第三部分为“教学反思”,即内容设计者在教学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的综合思考和修改建议。
第一部分 学习材料
面积是多少
......
❷ 当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课程类型有哪些
1.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一般承担着以下任务: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复习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据此,在实践中,中、小学课的基本类型被划分为两大类:单一课和综合课。
(1)单一课。一般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单一课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传授新知识的课。在一节课里,绝大部分时间用来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组织学生学习新教材。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新的教材内容,增加新的知识要素。有时也会有复习、巩固的内容,但它是为掌握新知识这一主要任务服务的。
巩固知识的复习课。一节课的时间主要用来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本质,并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予以巩固记忆。比如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或期中、期末考试前所上的复习裸,就属此类。
培养技能、技巧的课。包括练习课,实验课、实习课等。这类课的时间主要用于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反复练习,掌握基本技能形成熟练技巧。如语文的作文课,数、理、化的独立作业,实验课,生物的实习课等,都属此类。
检查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课。用整节或连续两节课的时间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目的在于了解学习情况,对每个学生的成绩给以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各门学科教学中所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测验课、考试课,即属此类。
自学课。这是近年来在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所创造的一种课型。其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和独立作业,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单一课由于内容集中,几乎运用课的全部时间完成某项单一任务,结构上变化不多,因此多在中学高年级采用。
(2)综合课。又称混合课,一般是指一节课内要完成几项教学任务的课。综合课的内容包括复习1日的知识;学习新教材内容,对新学教材予以巩固,并适当进行练习,培养基本技能、技巧;甚至还要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课所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并不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一般是侧重于新知识的传授,结合进行巩固复习和技能、技巧的培养。由于综合课方式灵活,结构富于变化,适应儿童难以在较长时间:内从事单项活动的心理特点,故在中学低年级和小学被普遍采用。这样,多项活动交叉进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效果。
2.根据任务划分,课程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3.根据教学方法,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试验课、复习课。
(2)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材扩展阅读:
课程类型的划分依据
一般认为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主要有三项:
第一,教学的目的、任务。从总的方面讲,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和发展认识能力。但完成此任务要经历一个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环节组成。如从感知知识到理解知识再到巩固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在反复练习中形成技能、技巧。这就决定了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每堂课所担负的目的、任务不会相同。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决定了课的不‘同类型。教学目的、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课的类型的多样性。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必然是由不同类型韵课构成的完整的上课体系。
第二,教材内容。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单元的教材内容,分量多少不同,难易程度不一致,知识因素之间逻辑关系的紧密程度也有差异……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在教材的教法上有区别。有的教材,需要整堂课或几堂课都用来叙述新教材;有的则需要整堂课或几节课进行复习;有的则将课的主要时间用于实验;有的分量较少而又相、对独立的教材,则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过程。这样才会使上课过程结构完整,避免支离破碎。可见教材内容性质的多样性决定了课的类型的多样性。
第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这也是决定课的类型的重要因素。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于单一活动,因此,应多采用结构变化多的综合课。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年级,也要尽力避免连续上那些难度高、容量大的传授新知识的课。总之,课的类型的决定和划分,是教学过程复杂性的反映,受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制约。教学中,如果能够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合乎规律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课,就会使教学过程体系完整,进行顺利,效率提高。
第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❸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有哪些
开发自己的动手能力。我觉得现在的小孩动手能力太茶。。有许多事都是父母做。。
❹ 小学校本课程开设形式有哪些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形式与课程设置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1、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原则之四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怎样选择这些材料?荷兰数学教育家凡?希勒(VanHiele)认为:人类认识数和形有五级水平,小学四年级以前学生,应选择认识"形象级水平"的材料,就是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而不是通过性质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可选择"性质级水平"的材料,即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至于后三种水平材料的认识,则是中学以后的事情了。这种认识可作为小学数学活动课选择充足有趣具体形象材料的依据。②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活动课的思维材料的选择上,一要"不超纲",即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动课的教学进度与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识与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要当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不要当真理的恩赐者,更不能藉活动课之机,把学生当成"仓库",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压,感到不耐烦。否则,数学活动课就不能促使学生个性要素的发展,增长才能的数学目的就会落空。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1.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方法,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特别不能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我们教育中应当尽量避免。正确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包装,必须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社会,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
2.数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如找规律填数,奇数和偶数运用,巧妙计算等;②实用型,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金融投资的基本计算知识等;③动手型,如绘制图表,用图形解应用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数学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4.数学墙报。
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的好形式。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