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学习问题

小学语文学习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07 01:00:38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扰有哪些

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二 作文教学的困惑。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难以操作的一项教学工作。就目前来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文指导,包括训练体系的确定和作前的指导,现在多数作文训练非常盲目,没有找到一个合适有效的作文训练体系,每次上作文课之前,急急忙忙随便想个题目就让学生写,甚至有些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距离很遥远,这样造成的结果可想二知,学生抓耳挠腮,老师看着学生习作愁眉哭脸;其次,每次写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导,如何指导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语文同仁伤透脑筋的问题。二是作文批改,因为每写一次作文,每个老师要批改60篇左右的学生作文,耗时耗力,发到学生手中,学生看后,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就塞到抽洞里去了,老师的心血没有换来丝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讲评,到底怎样的作文讲评模式才能使学生有真正的收获,起到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学到底如何指导、批改以及讲评?
三、课内阅读教学的困惑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养主要包括阅读欣赏和写作两大能力;而语文素养,我的理解就是学生文字素材在大脑中的积淀,以及据此而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水平及层次。当然,也不可否认,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的我校语文老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一点错误也没有,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老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就是老师也越上越没意思。所以就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一: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四、关于“应用多媒体”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课件用的越花哨,课就是成功的。

在这里,我很困惑: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实例的,有时候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需要用多媒体吗?是否应该把“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一项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多媒体在哪些情况下适合为教学服务呢?

以上是我利用一天的时间发自内心地总结了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以来的几点困惑,当然,困惑不止这些,由于认识非常肤浅,谈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恳切希望我们学校的全体语文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⑵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设一些精彩。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细节,首先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肤浅的表面“作秀”;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老师要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创造一种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老师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课之前,老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同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语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笔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学习中。当然要让学生真正的读进去,我们老师还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机制,把孩子的心灵中“灌输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课。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我们教师就是要带着学生去阅读,开始是泛读,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后才是精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创新,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新见,把具有创新天赋人的人扼杀于摇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从我们的课堂教育着手,老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祖国培养一批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与此同时,老师在备课时也不要急于参照教参,缺少独立思考,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会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讲课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
小学的语言教学至关重要,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汉语发音一定要标准,为孩子营造一个发音标准的良好环境,小学是学生学好汉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动画片以及少儿节目,让他们学习电视节目中标准的汉语发音。另外,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诗歌诵读比赛,让孩子在活动中爱上语文。老师的板书也要采用楷书且要整洁,为学生练好字做个带头人。老师也要将学生的表现给个评价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热情,不能及时地进行恰当的评价,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以至于不想再发言。
最后,我们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也是长辈和后辈,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

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认真回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五个问题》这门课,请结合教学实际
说一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至少提出三个。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把握分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
心、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强调关注学生不同的
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师只注
重让学生自主发挥,而教



没有给予评价,也不及时批评指正,其
目的可能是为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
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
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
样的尊重是否让学生迷失方向,
失去自我。
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
也呈不平衡状态,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要因人而异,因材施
教,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导、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
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误认为“热闹”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如果课堂上只是表面热闹,
学生对知识并未掌握,
思维并未得到
锻炼,能力尚未得到开发,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

只顾
课堂中表面形式的热闹,
整堂课下来,
学生忙这忙那,
“自主”
至极。
但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呢?

就小学语文而言,
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引导,
全体学生的思维
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
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
深入,
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有些文章,
语言优美,
内涵深刻,
富有哲理。这时不必将问题加给学生,而是让其静静地反复品读、美
读,做“无问题之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学生会逐步领悟其中的
思想和意境,对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倾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
“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
的倾向。
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或考试的成绩,
而不深
入了解过程,
我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看老师教的
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是

如何获取知识的。
就拿语文朗读指导来说,
朗读一般也讲求两个方面,
一是数量,二是质量。朗读的遍数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读的过
程,但更应体现出质的训练过程。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后一次要
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要能体现出诵读训练的层次性来。
要能让学生在多次的反复不断



训练中,
逐步地去体味语言,
体会
情感,提高朗读的能力,最终达到自



感悟的程度。过程的反馈可
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
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
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
便于更及时地调控教
学进程,其意义就在于能将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之中。但很多时候,
这种信息交流仅仅局限在题目的正确与否上面,
而很少能够感受到学
生的思维和想法,而这才正是学情反馈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薄见,
愿各位同仁共
勉。
社会在期待,
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教育创新的紧迫
感与主动性,领悟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⑷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能很好地体现这个“基本特点”的语文课并不多见。按理说,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学得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学习的效果也应该是令人满意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专家们在寻找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人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我觉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起来。而当前,语文课离这样的境界似乎还很遥远。下面先列举一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亟待解决的现象,并由此谈谈相应的对策。现象之一:无序剖析,思维零碎散乱。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少教师对其精神实质并不了然于心,以致在实践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流行语常常挂在语文教师的嘴上:在初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所谓的研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在解决问题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这些流行语之后,课堂常常举手如林,但学生往往是只顾自己读,只顾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说完,至于别人读的哪一句,至于别人对同一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再加上,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整体感知,就匆匆进入领悟文章语句的内在含蕴,学生的理解也就注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学生各自为阵,你读喜欢的这一句,他读喜欢的那一句,你谈对这一句的理解,他谈对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这严重地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长期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严密性。现象之二:浮于表面,认识浅尝辄止。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⑸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像‘实话实说’的主持人了”,“ 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 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了”,“ 学生‘动’起来了,语文课堂活起来了”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好评如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确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但也应当看到,许多语文课堂不再是书声朗朗,课后学生对生字词依然陌生,课文主题一知半解。课堂上,说学逗唱、琴棋书画群英荟萃,就像是文艺汇演的舞台,并不再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1、双基倍受冷落。在新课程教学中,因为课标提出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教材在课前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有些教师便在教学中便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迁移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将“知识与能力”束之高阁。
2、课堂无限开放。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片面追求愉快教学,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从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这些活动使小学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实际上使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少、慢、差、费的境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
(二)教师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据新课程理念理解,教师应该是教学中的首席,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践行的机械,导致了一些课堂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看似平等,实质上却流淌着不和谐的音符。教师俨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启发无处不在。由于课堂中问题设计太多太碎,一个套一个,学生马不停蹄跟随;表面看,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围绕着教师的问题在不停地思考,但这种缺乏系统性和弹性的发问,极易将学生引向单向思维的死胡同,长期以往,学生学会的是迎合教师的意图,而缺失自我富有个性的解读。
2、学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课堂流行一些这样的语言:“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你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由于不得精髓,不分场合机械追“新”,加之引导功力不够,不和谐的现象接踵而至:不少学生读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胡乱交流……此时,教师要不要收回成命,实施干预?退一步,学生奉命而动,但因能力所困,选择没有深度,游离于文本重点之外,又该怎么办?课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后依然是“专制”,是“注入式”!
(三)学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体
教师是“主席”是课堂的一个极端,而“学生是上帝”使得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堂课,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让学生做上帝,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而教师则只作为点名者、赞赏者,于是,在“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绝妙好辞中,把课堂于“一言堂”一下子变为“大放羊”。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至上。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不上教师广大,生活体验比不上教师丰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师深刻……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对学生来说是“言者无罪”。但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不及时纠偏,更有甚者视之为创新!对脱离文本主旨,对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置之不理。
2、赏识“泛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为了保护学生自尊心,唤发他们的心理自信,赏识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然而在“赏识”评价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扬不绝于耳,绝对化高帽随便派发,赏识评价一统天下。教师否定了学生间的差异,漠视了学生表现的智慧成分,忽视了学生回答的个性化内涵,不同的答案贴上了相同的评价标签。教师好像既怕得罪了这个神仙又怕得罪了那个菩萨,本应是引导者、组织者、首席的教师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说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师片面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 “金字招牌”,仿佛课堂上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堂了!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结果只能是学习合而不作,各自为战,用个人意见替代小组观念。有的没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沟通合作无从谈起……
(五)课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课件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近年来,它却因为部分教师的不当适用由配角的身份摇身变成了课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现为:信息超量,学生只能在五彩缤纷的信息包围之中“如痴如醉”;整个课件都是已有的问题和“标准答案”,学生只能在课件的框架内戴着镣铐跳舞;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学生“乐不思课”,冲淡了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
(六)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固然要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代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一些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方面虽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现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重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中重工具而轻人文。如:着重讲字的笔画、结构和词义,段意等,而忽视其运用。考试中出现了字的笔顺,而且要学生不能写错顺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笔顺本身也有争议。这主要表现在对分数的追求上,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不管这种教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广的。比如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学生正在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试考条文,学生背是背会了,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
(七)教学方法落后僵化
一是教案为主宰教学: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按照教案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课时任务),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决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学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赶着学生往指定的步骤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学目的也就算达到,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一点在青年教师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奇制胜。这实际上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生气和乐趣。
二是以统一为标准的一致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强调以中间状态的学生作为授课的标准,这就导致超过一般水平的学生感到太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出现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发展状况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因跟不上节奏而十分吃力,产生失败和无助感。这种状况的存在,难以实现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目标。而在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鲜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这种现象在公开课中比较常见,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而限制了大多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平等交往成为师生关系的主线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学任务主要在课堂完成。在这个师生交往的平台上,学生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微笑和赏识,需要教师有的放矢的评价,更需要教师营造一个相对平等的竞争氛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层面深层次的平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我们反对过去教师在教学中带强迫性地要求学生接受结论的做法,也反对现在过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弱化教师主导性的现象。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设计的问题和步骤让学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组织者角色的职责的话,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素养,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感悟、把握和可能高于学生的深刻见解而对学生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就是履行了引导者角色的职责。试想,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就任由学生决定一切,一盘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师组织和引导的话,那还要教师干什么?学校也许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处理好张扬个性与价值引导的关系。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对的。问题是语文教师要有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必须清楚,新课标中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否则,我们的教育将在失重与倒错中制造隐患。语文教育的根砥就在于提契生命的韵味,陶熔人文情怀,蕴涵精神意韵……文与心一体,书与人俱化。
3、处理好赏识评价与是非分辨的关系。赏识评价的方向是对的,但教育不能没有批评和惩罚。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思维的层次,分层赏识,同时也要正视问题,艺术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给学生明确的“是非准则”,让他们的思维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因而,在课堂上科学的做法是,弄清学生的思维轨迹,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就理直气壮地给予表扬、肯定,放大“亮点”;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培植“生成点”;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该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纠正“错误点”,从而让学生在平等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
(二)让自主合作成为学习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与时间,而是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倡导的是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师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一是要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是要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三是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让文本解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要做到这些,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1、解决好人文精神与落实双基的问题。新课程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工具性的一面,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教学目的上看,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音都要读错,又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代价,来换取语文课堂的热热闹闹。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
2、解决好拓展创新与解读课文的问题。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文本没有充分研读,那么拓展和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倡导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不同文化的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语言,从而有所感悟,这是拓展和创新的基础。要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和积累语言,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也要防止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与拓展,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3、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为本的问题。课件是课堂“要”件。但这个“要”并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们不能否认课件在课堂的某些环节与知识点上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它,课堂的所有环节都离不开它。我们始终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点,如果它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就是画蛇添足,就是喧宾夺主,我们的运用就是失败的。因此,课件制作者制作前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课为本;制作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这样制作后才没有或少有遗憾,课件才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繁华过尽见真淳。

⑹ 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小学的中段时期,学生在这个时候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应该正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认字、写字,还要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数量,并且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为之后的写作学习奠定基础

⑺ 小学语文怎么学

作者:鱼妈

最近群里,家长们就小学语文怎么学展开了激烈讨论。很多家长发现,虽然知道语文必须积累,要花时间,但是到了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网上资料一大对,具体怎么用,完全无从下手。孩子的具体问题出在哪里,没有概念。想着外面补课,怎么补,也不清楚。鱼妈这里就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大家的想法意见整理如下,给大家一个概念和思路。

问题列表

1为什么要花精力学语文

2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3语文时间的安排和配比

4校内应试和课外大语文

5大语文的拓展问题

6教辅和培训班的选择

1为什么要花精力学语文

1语文学习是大趋势。不管是国家大力提倡语文教学,还是最近JW对奥数杯赛,英语考证的打击,再加上去年的语文教材改革;这无一不说明:语文在小升初阶段显示出尤其重要的地位。

2同时,杯赛取消后,初中学校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校内成绩。语文成绩的好坏,在电子学籍卡上会有直观的体现,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小升初择校。奥数一统天下的时代或将过去,3科均衡可能成为公认的择校主旋律。

2语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小升初应试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字词理解+ 阅读理解+

古诗文+ 套路作文+ 常识

家长有空可以把孩子的校内卷子拿出来,错题整理一下,看看问题集中在那些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做一下辅导。

字词理解

包括正反义词,字词替换,成语

易错词,多音字

这方面内容家长可以把功夫花在平时。基于校内课本,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给孩子适当拓展。比如生字是否多音字,同音字有哪些,换个部首又会有哪些新的字词。组词造句一下,确认孩子对词语的正确理解。相关的成语拓展一下,意思解释一下,或者背后的寓言故事讲一下。还

有比较高级的做法是,拓展完以后,把相关的词语换一个近义词,再来体会一下,其中的异同在哪里。

阅读理解

这方面,鱼妈之前花了很多精力去做,然而成效一般。低年级的阅读理解其实大部分都是非常简单的套路。比如数句子,找关键词,关键句这种反复做都没有啥意义的题目。

高年级的阅读理解中有一些中心句归纳,猜测作者意图,文章续写这类比较高端的理解方面的套路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买个1-2本课外辅导书(书名:阅读分析作者:田荣俊)孩子做做,对对答案,体会体会也都基本可以达到提高的目的了。

古诗文

别告诉我,你家到了4年级,校内的85首必背系列还没搞定。这种必须烂熟于胸的基础款都没搞定,鱼妈劝你就别浪费力气去搞其他东西了。校内古诗的学习也别光背诵,考试的时候给你个上句接下句是送分题,难度提高一点就给你来个理解题,比如用一句诗句来表达一下思乡之情。或者问你下诗句的背景作者意图,又或者和作者相关的一些文学常识。

所以校内古诗的重点

整首背默

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重点字,重点句的意思

整首诗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搞完了校内,补充一下小古文(书名:小古文100篇),里面相关的古诗文都可以自己熟读,甚至背默一下。或者可以给孩子补充一点你觉得比较优美的古诗词,让孩子增加一些对古诗文的审美能力。

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有选择性的背一点:论语,老子,诗经。对初中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套路作文

其实套路作文的相关内容我在之前的公众号文章中已经提供了。大家可以点击进行查阅。作文就是那么简单- (沪港杯之后)

套路就那么点,学会了套路框架就清楚写作意图了;然后就是填肉的问题。校内的课文,尤其是写景的,写人的,写物的,写事的都可以背一下,都是很好的套路模板。模板学会以后,仿写能有效的帮助孩子提高写作能力。

拿2年级课文举例,有一篇怎么扳手腕的文章,背诵以后,下次写拔河,写跑步接力赛,很多句子都能用的到。写物的文章,换个主语换个形容词就是另一样东西。语句再重新组织一下,就是一篇文章。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督促孩子平时多练笔。每周一篇写作很有必要,或者实在忙碌的时候,口头作文做一下,也是很好的积累。

写作时间长短关注一下!实际考试中,除了基础字词,古诗文,阅读理解外,留给作文的时间很短,怎么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文章也是家长必须关注的重点。

3时间的安排和配比

小学低年级的重点

字词理解+ 阅读理解+

简单古诗词+简单套路作文

小学高年级的重点

阅读理解+古诗文+套路作文

5年级汇总复习

低年级,孩子记性好,把字词理解和相关内容搞透搞透搞透。能背的古诗词和常识内容背熟。高年级把重点放在套路作文和古文拓展。

搞定校内以后,有时间多余就多看看历史方面的大语文书籍,也是一种知识面的拓展。相关的阅读书目推荐:双11童书疯狂购- 小学阶段拓展阅读

4校内应试和课外大语文

今天有家长问,鱼妈,你说我们3年级,语文如果出去补课的话,是应试阅读理解套路作文为主还是去学个大语文。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看你家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校内的应试阅读理解,套路作文搞定了吗?

校内的基础字词,古诗文都背熟了吗?

如果都没有,花时间学大语文的意义在哪里呢?

大语文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有很多历史文学知识的典故,想要系统的学习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我们的时间其实不多,很多孩子的校内语文问题还没有解决,个人认为在大语文上花过多的精力是不明智的。

5大语文的拓展

现在外面很多机构都开展了各种大语文的课程。内容很吸引人。对于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大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大幅度的拓宽知识面,提高认知能力和同理心,可以为初中乃至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过,对于大部分校内基础还有问题的小朋友来说,或者时间比较紧张的孩子来说,去机构上大语文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浪费精力和时间。

那么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家长可以选择性的买一些历史类的书籍,或者在喜马拉雅APP中下载一些相关的故事给孩子听听。吃饭,培训班的路上闭目养神,听听故事就能拓展知识面,是不是很不错呢?

6教辅和培训班的选择

校内语文课时间虽然多,但是就现在学校教材来说,能给语文老师发挥的余地其实很少。每学期40篇课文,平均每个月10篇,每周2.5篇。要预习复习,背默拓展字词,重点段落背默。还有相应的练习卷和习题。能把这些内容搞定已经很不容易,再要求老师拓展课外阅读,古诗文,甚至写作,其实有点为难人。所以光靠校内,想要语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实很难。需要家长自己在家帮孩子梳理拓展。

拿教辅和培训班来比较,背后的实际问题在于:父母能不能辅导。自己能辅导的家长,买些教辅,花点心思在家教教,不比外面辅导班的效果差,尤其在字词理解,古诗文这种死记硬背的内容上面。

阅读理解靠悟,机构老师提点一下套路能少走弯路,作文是最有必要到机构去学套路的。选择可以陪课的机构学习语文套路作文,能帮助家长找到套路作文的教学方法,在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教学。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问题。碰到以后,适度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课程最为重要。家长花多少心思,在孩子的成绩上就有多少的体现。希望以上的文章能给您一些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启发和帮助。

⑻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1、偏离了语文课的特点。
语文课的特点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比如,有的老师把《三顾茅庐》上成了历史课;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人类的“老师”》上成了科学课,把《特殊的葬礼》上成了环保课等。他们忽视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不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训练不到位,学生识字量不够,写字不规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不渗透写作因素,读写脱节;基本功训练的形式机械单调,书面练习设计老套。其实,这些人是根本没弄明白语文的本质,不知道语文课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2、课文内容分析过于详尽。
教师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而是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彩,很到位,唯恐学生不会。结果使本来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的作品,被教者烦琐的讲解,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课文的整体美感,内在联系全被破坏,文章的精髓与灵魂也无法真正领悟,更谈不上情感的陶冶、语感的培养。到头来,教师费尽不少,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什么提高。
3、忽视了读书和积累。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由于授课时间紧,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上。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学生阅读量和习作量太少,不利于学生发展;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对优秀语言材料的记忆、背诵和对汉字的练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4、形式主义还普遍存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普遍存在。名曰培养综合性语文素养,实则三维目标都未落实,语文课没有语文味;盲目拓展,舍本求末,课文内容未落实却花大量时间泛泛地拓展学习;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多样,虚花不实,滥用多媒体牵制了教学。再者,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阅读教学游离于文本。学生读书甚少,教师缺少读的指导与训练,看不出学生读书的进步;问题式教学,用课前从文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牵着学生逗来转去;热衷于打外围战,教学不深入字里行间,浮于表面,纠缠枝节。
5、合作交流表面化严重。
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场面: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只注重合作学习形式,可是随意性太强。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又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没有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只注重合作,却没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培养。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却迷失了方向。由以前教师“牵”着学生走,变成了学生“牵”着教师走。这种“极端的自主”最终带来的将是课堂上的“放任自流”和课后的“一无所获”。
6、滥用先进教学手段
很多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课堂“包装”,凡是能使用多媒体的环节都努力使用,不能使用的也想方设法添加,认为用就比不用好,用多就比用少好,结果乱七八糟用了一大堆,讲课老师手忙脚乱,听课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效果却华而不实。有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很多精力制作课件,而往往把学科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忽略了,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上成了“四不象”的课。有些老师为了给课堂加些点缀,结果学生们都把精力集中到课件上。不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往往会限制或误导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⑼ 如何去解决小学生语文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教学虽然面向的是小学生,但却比教中学生、高中生语文要难得多,中学生、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语文思维模式,而小学生刚刚开始启蒙,对语文学习完全没有概念。而现如今教师教学多沿用经验,但是时代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有些教学方式停留在经验教学层面,因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形成许多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正视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只局限于课本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对小学生今后学习的影响。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无法分辨哪些该学、那些不该学,正是因为这样,小学生所有的知识来源大多都是依靠教师传授,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以课本知识为准,没有丝毫的知识性拓展,课堂教学单调而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并且由于课本的编纂时间与教学时间有差距,实际情况不断改变,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定版,因而教学内容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小学生所处的年代使他们无法理解距离他们年代较久远的历史背景,比如小学课本里那些描写具有悲惨命运小孩子的文章,本意是要让小学生对课本中的人物产生同情,进而珍惜现在的生活,但如果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学生就无法理解课本,也就达不到想要的阅读学习效果了。
(二)教师过于严格使小学语文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负担
自古以来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等刻苦学习的故事名言,也有“耳提面命”“谆谆教诲”等关于教学方式的成语,这也就使教师们在思维中陷入一个僵局,认为学生如果不刻苦,教师如果不严格就无法达到想要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们将严格教育奉为金科玉律,在小学生们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严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严肃纪律,规范学习行为,但却不能长久。也就是说,严格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语文的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小学生们学习语文本应当是从中享受语言、陶冶情操,但教师们的严格教育却使语文学习这件美好的事情变成了小学生眼中的负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小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对学科的感兴趣程度都是在小学阶段逐渐形成的,一旦小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产生了抵触心理,就很难在以后的学习中改变印象,可以说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直接影响着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小学生尽管已经步入学习阶段,但他们本质上还是处于童年时期,如果想让他们对一件事情保持着持续深入探索的状态,就要让他们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就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传授,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将一种教学方法延续到最后一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小学生在学习中昏昏欲睡,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高。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正确,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仅仅限于课堂,认为在课堂上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重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这样就成了教师单方面教学。
二、解决措施
(一)联系实际,高效教学
既然有的课本知识脱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本知识作出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讲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课本的语文知识进行拓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上帮助小学生提高课外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将课本知识立足于现实,辅之以实际的生活背景,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严格宽松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严格式教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宽松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氛围较轻松,但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懒散的状态,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严格教学和宽松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劳逸结合,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即学的内容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教学方式却能将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出不一样的感觉,教师将教学方式多样化,使学生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领会不同层面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课后交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收集学生对教学方式所提出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上,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改变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因而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在探索中创新,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虚化,教学效率不高。
解决策略:
1、要把对《课标》的研读作为校本教研教师业务学习长抓不懈的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综观课标学段目标,把握好学段教学重点,明确各学段的阶段目标,才能把握好阶段训练重点,避免盲目教学。
3、统筹考虑教材编排体系,把握单元训练重点。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要把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方法、习惯态度等融为一体,进行整合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研读课文,了解学生,把握每课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目标要求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既定,课堂教学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为实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的重点要深究精练浓墨重彩,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则可捎带而过轻描淡写。
在教学中把握住了学段重点、单元重点及每课教学重点就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重点处不惜时间精力进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备课设计教学时,教师对文本细读感悟不深入不透彻,对文本蕴涵的情感体会肤浅冷漠,不能准确提炼设计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训练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往往既没有学生情感熏陶感染升华的心灵感动也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解决策略:
1、教师备课要克服照搬照抄现成教案设计,过分依赖教师教学用书的弊端,要树立“细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的思想,通过细读体味文本情感,通过细读品味语言。
2、阅读教学中精读感悟是最重要的环节,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运用积累都在这一环节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是贯穿其中,而抓哪些词句进行品析感悟,品析感悟出什么只有细读才能明确;“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等等,教师在细读文本中都要明确这些读的目标和定位,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3、在细读文本中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有效阅读。
三、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导致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书时间不充分,学生参与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不够宽等。
解决策略:
1、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要致力于“学”服务于“学”。教学中要还文本于学生,还读书权于学生,还读书时间和空间于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享受读书快乐。多读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谐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
2、学习方式的灵活变化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低年段适合于朗读表演式、情境体验式等,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要培养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式阅读、“推想”式阅读、质疑式阅读、辩论式阅读、读写结合式等等。
3、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关键。要和学生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张扬自己的各性,让学生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学习中,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
四、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关系处理不够得当。
解决策略:
1、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和实质,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2、克服重人文轻工具的做法,既要关注对人文内涵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更要抓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等基础知识的夯实,在借鉴文本语言,掌握组织语言的方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文本表达方式写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
五、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够得当,教学反馈和评价能力不强。
1、教师在备课进行教学预设不但要深入研读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情,用学生的眼光去思考,用严谨的预设和扎实丰富的知识积淀对生成的“意外”巧妙做出应变。
2、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有示范作用、导向作用,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要引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
六、教师的语文底蕴和积淀不够丰厚,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不扎实。
解决策略:
1、教师要加强学习,加强读书,和学生一起读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本身就是最鲜活的语文教材,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学语文用语文的示范。
2、教师要积累背诵名篇佳句,首先熟读教材,特别是要背诵教材中的好篇章、好片段,和学生一起积累,既对学生言传身教,也加强自身对教材的熟悉掌握,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习作等的指导就有了源头活水。
3、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朗读能力急需提高,要发挥教师示范朗读的作用,提高教师习作指导的能力,教师要勤于动笔,坚持写下水文。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学习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