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语文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好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
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必然要
求,
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又具有深远
的历史意义,是落实小学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
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必将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开辟
出广阔的前景,
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除此之外,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特别具有以下四个方面
的突出作用。
一有利于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
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
一是语文课堂教学,
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以学习
系统的人类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二是语文课外实践活
动,它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习直接经验和获取综合性信息为主要内容,
以促进学生认识、情感、能力、习惯和语文综合素养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我们
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翼”
,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紧
密的联系,
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是不能替代的。回顾建国以来半个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我
们特别重视的是语文课堂教学,
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迫使教师们死盯着语文课本,
学
生们死啃着语文课本,
导致了课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成了以抄题、
做题、
考题为主要内容的考
试练兵场,
形成了语文教学“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一统天下,
严重地制约着小学生语文合素
养的整体提高和发展。早在
20
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批评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咄咄怪事”
,
虽然唤起了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焦虑、
不安和思考,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语文课外实践
活动仍然不能二分天下有其一。这就是语文教学“高分低能”和“高投入、低产出”的根本
原因所在。
下面我们不妨先算出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笔账:
一是中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
时间。小学按每周每年级平均
7
.
5
课时计算,每学年约
315
课时;按学生每天在校学习
6
小时计算,每年合计时间还不足
53
天。中学按每周每年级平均约
5
课时计算,每学年不足
210
课时;按每天在校学习
7
小时计算,每学年合计时间不足
30
天。这样
12
年中小学语文
教学时间不足
500
天。二是中小学语文阅读量。小学
12
册语文课本共约
67
万字,
(
含课后
练习、单元练习、生字表等,下同
)
其阅读课文的字数只相当一本《三国演义》
。中学
12
册
语文课本共约
256
万字,其阅读课文的字数只相当《西游记》
、
《红楼梦》
、
《水浒传》
。这样
的语文教学,
学生怎么能不患
“营养不良症”
和
“语言贫乏症”
呢
?
因此,
“高投入,
低产出”
的现象也只能是见怪不‘隆了。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是在课堂
“言说”
和课外
“做题”
中形成的,
而是在学生充分
“践行”
和广泛“习得”中形成的。
“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
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
(
《试论新世纪语文课程的
基本理念》
夏家发、
杨再隋
)
因此,
《标准》
针对上述现状特别提出了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
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语文课程这些理念的落
实,主要是通过综合性学习来实现的。
《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五个板块”
之一明确提出来,
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较之传统的语文课外
活动有了重大的发展。特别对“四个学段”学习活动和评价要求的细化,使之更具规范性和
导向性,确保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全面落实和深入开展。因此,
抓好综合性学习,是沟通
课内外联系、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的关键。
反之,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很
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就可能留于形式,
“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
150
万字
的阅读量和“三个维度”的语文教学目标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二有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语文学习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
将大大增强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具体地说,其主要具有三大优势:
1
.思想教育的形象化和自觉性。
语文学习大都是通过形象化的生活、
形象化的人物、
形象化的语言来达到其思想教育目的的。
尤其是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特点更加突出。小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通过阅读、
视听
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体验,接触到一个个典型的人、事、物,自觉地接受着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感人至深,
鲜活生动,
较之空洞的说教更具
吸引力和说服力。
2
.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语文的文化教育功能。
首先,
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
阅读等不同渠道,
对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加广泛的接触,
对社
会科学、
自然科学等也有了更加广泛的接触。
与单纯的语文课堂学习相比,
语文综合性学习
活动更加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广博性。
其次,
小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都是以感受人文教育
为主,
而语言文字的学习往往下降到次要的位置。
这类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再次,语
文综合性学习大都是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自愿参与的,
是其精神生活极其需要的,
因此,
在语
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但能够增强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感染作用,
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
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关心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
珍惜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教育的丰富性和潜在性。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诸如爱与憎、
乐与悲、
好与恶
等。通过反反复复、
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性情,
涵养
着学生的情趣,
积淀着学生的情怀,
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感情,
使每一个
学生身上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洋溢着人们崇尚的浩然正气,
充满着万民称道的人
间真情。
三有利于各类学生的智力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提出,
使生成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特点。
这是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别于
“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
自主设计活动程序,
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
其学习目标更加灵活而有弹
性——对于整体目标而言,
既具有导向性又具有延展性;
对于阶段或过程目标而言,
既具有
可行性又具有可变性;对学生群体或个体的要求,都比较明确而宽松
(
当然,教师对综合学
习活动总体规划和周密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但其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
而是为了使其生成
性发挥得更具有指向性,更富有成效
)
。这样,就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实现自己理想志趣的
广阔天地。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随时改变原设计的思路,沿着更新的
目标去探索、前进,
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
新的目标可以不断生
成,
新的主题可能不断产生。
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
兴趣盎然,
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
从而推动了学习探究活动不断向
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的可变性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生成性的特点,
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研究和探索,
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推进和深入,
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
自主地进行设计活动,
这样便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
因此,
在活动中学生变
“要我学”
为
“我
要学”
,其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
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诸如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逻辑
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会得到迅速提高。
学生学会在实践
中学,
在合作中学,
既有助于多元智力的开发,又有助于多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为其终身学
习奠定了基础。
四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更新的加快,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面之广,
吸纳的信息量之
大,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之高,
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
这必将促使小学语文教师自加压力,
积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一是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
习与研究,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尽快实现教
育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既要充分地发挥好主导作用,
又要以
“参
与者”
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
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虚心向小学生学习,
通过综合实践活
动的开展,
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二是新的课程内涵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和实践,
广泛
涉猎各类知识,
不断扩大知识视野,
深入生活,调查研究,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亲身体
验,
以掌握指导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
三是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加强对综合性学
习指导方法的研究。
诸如教师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的组织类别和形式、
指导的方法
和要求等,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尽快把理论转化成实践,
以不断提高其指导能力和活
动效率。
四是新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特别是要养成高雅的情趣和良
好的习惯。
语文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
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
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
诸如广泛的兴趣爱好,交往合作,
独立的思考、锲而不舍的
探究和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记日记习惯等等。
“身正为范”
,教师就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对学生应该起到良好的、积极的影响。
望采纳
Ⅱ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什么
比如可以通过制作字词卡来识字,也可以通过同学的名字,爸妈的名字,广告牌来识字,也可以编写童谣来识字等。
Ⅲ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也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的基于文本又超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为此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点很重要。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实施综合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品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识的整合
二、能力的综合
三、学科的联合
四、课内外的结合
在这里我就学科的联合这一点谈谈我的看法。在我主教音乐的时候我看过这么一个片段:一位教师在教学《水乡歌》最后一节“水乡什么多?歌多。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时,问学生:是什么装满一箩又一箩?有的学生竟说是“磁带”,这位教师立即说:“哇,一箩又一箩的磁带,该有多少歌呀!”接着教师就随机应变地教学生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这首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接着教师又问,有谁想唱这首《水乡歌》吗?于是教师将这首诗用简单的曲子配上教学生唱,同时展示原来准备创新情境指导学生朗读的动画,学生在听着音乐、唱着歌曲、看着美景,整个完全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生活之中。这里语文和音乐的联合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的需要,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组织也完全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在本学期的陈银老师的公开课中我又亲身感受到了学科的联合在教学中的发挥运用.陈银老师的公开课课前设计让我们首先听到的是一首充满着春节的热闹、喜庆、欢快的歌曲。接着是让学生谈论听歌的感受:喜庆、热闹、祥和、有年的味道而步入课题。然后让学生分组根据这几个感受去课文中找出表现这几方面的段落和相应的重点词和句。老师适时点拨。一节课学生在听觉、视觉和朗读中轻松愉快地主动的参与学习、突破了难点掌握了教学内容。陈银老师的这节课较好地运用了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和音乐的联合,这种联合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从这点上看,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要从尊重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流畅地读、主动地说、大胆地唱、活泼地跳、自由地画……鼓励他们勇敢地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实现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
Ⅳ 小学阶段“综合性学习”目标是什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其目标是:第一学段(一、二年级)1.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三、四年级)1.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五、六年级)1.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其区别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方案中三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和十至十二年级(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它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的,因此,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而不是其他学科性活动。
Ⅳ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Ⅵ 概括一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哪些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对字词句段章的理解。对于与社会相关的知识的了解。班级搞活动时的参与程度。对于一些文章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等等。
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包含哪些内容
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形态;综合性学习是课程理念;综合性学习是课程;综合性学习是学习形态等等,各种界说各有其道理,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界说着、探索着、实践着.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定义,说...
Ⅷ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有什么不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精神。那么, 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探索与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挖掘教材资源,有机渗透综合性学习,体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乐趣
综合性学习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
在教《赤壁之战》之前,我曾教过一篇《苦肉计》,文中记叙了黄盖、周瑜为了诈降曹操,合演了一场苦肉计使曹操信服。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有机渗透综合性学习,在教到黄盖怒火直冲、周瑜怒不可遏时,我随机让学生说出描写发怒的词语;黄盖被打时,我设计一处补白,让学生揣摩各种人物的心理活动,还组织学生写写黄盖给曹操的诈降信。
由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机渗透了相关知识,因而在教学《赤壁之战》时能得心应手,学生学完《赤壁之战》后仍意犹未尽,我又以本篇课文为出发点设计上了一堂语文综合活动课。
具体内容如下:
A.【辞海拾贝】1.重在让学生说出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如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桃园结义、神机妙算等。2.歇后语:出示歇后语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说出后半部分。如(诸葛亮弹琴,诸葛亮的鹅毛扇,关公照镜子,张飞穿针……)
B.【各显身手】 通过讲故事、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各施其才。
C.【开动脑筋】 重在让学生写一写、评一评三国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张飞、关羽、赵云等),通过开展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
D.【开心一刻】三国主题歌,诗词鉴赏(《七步诗》《赤壁怀古》),三国地图(魏蜀吴地图、荆州图),三国连环画(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通过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潜能得到了发挥,互助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本节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乐学。通过课堂活动的实施,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表演能力、评判他人的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依据儿童生活实际,担当角色,参与表演,使综合性学习“活”起来
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针对综合性学习这一特点,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我请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这篇课文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把握住了晏子和楚王的神态、语言、动作,揣摩了他们的心理活动,把人物表演得很逼真。虽然不能像专业演员那样技艺高超,但是他们演得很投入、很认真,积极性特别高。在担当角色、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受到了教育,达到了语文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实践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例如,在低年段学生中开展“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低年段学生识字量很大,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加大识字量,巩固已认识的字,我们让学生认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字。如食品包装纸、同学的名字、商店名称、学习用品、路牌站台上的字。利用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养成时时识字、处处识字的意识,及向人人学字的习惯。在高年段学生中开展搜集广告语、网络语言、店名门牌、产品说明书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只有生活中的语文才如此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
四、落实课后实践性作业,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新增了一些实践性作业,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找一找,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增加才干。
总之,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执教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时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新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Ⅸ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八都中心小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割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割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的现象,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目前小学教学第一线还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的现状,提出此课题,主要原因有三:
1、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
2、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3、 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有区别,它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
三、实验目标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有三个:
1、 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新课程前进的步伐,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 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操作性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3、 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四、实验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相比,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体验,重语文实践活动。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什么是综合性学习,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得到的感受、体验,习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对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对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以及逐渐形成的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2、 协同性原则
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性”理论为指导,注重诸教育要素的协调,形成适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新教学体系,促使多种要素之间产生互补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
3、 渐进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不可要求过高。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要体现阶段性和渐进性。本实验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层要求,分阶段实施。
4、 开放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和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相比,有更大的开放性。内容上的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
五、实验基本策略
1、 开拓生活领域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等因素,他们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应试和传统观念的包裹下,一些学校考试与分数的“云雾” 遮天蔽日,儿童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甚至到了“只留两个鼻孔出气”的地步。可见,孩子的学习完全与生活隔离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语文学习,必须开拓生活领域,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进行综合性学习,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智力技能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这个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学生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活动、表达学习收获、交流学习成果,都是一种理性思考活动。
3、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的显著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根据本实验的特点,将采用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平台,通过文化角、生活专栏、校内网络等形式,为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从而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合作的形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校内外合作。
通过讨论、交流,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实验时间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性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主要目标: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工作、现状摸底(问题诊断,需求分析等)、制订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等。主要措施:由课题组长牵头,各位组员配合,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请上级以及有关专家指点、论证,然后完成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的总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7月—2007年9月)。主要目标:按照课题方案,分阶段实验研究。实验中及时调整实验计划,认真归纳总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措施:1.组织课题研讨会每学期不少于5次;2.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3.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现场指导;4.强化组织领导,经常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实验研究的任务;5.做好成果整理收集展示等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这一阶段的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总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实验研究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七、成果形式
1、师生作品展示:(1)学生语文综合学习的体会、感受文章集,编写《水袖飘舞的语文综合学习》;(2)、开展语文综合学习展示的主题班会;(3)、教学案例专辑展示。编写《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集》。以上内容的汇集与展示,籍以进行校内外交流。
2.撰写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如条件成熟,将编印一本《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选》。
3.以课题汇报会的形式,全面展示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新一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