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选择和确定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
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是目前广大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的教学目标,而没有明确达到目标需要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没有如原来大纲那样具体规定每学年应完成教学内容、课时比例、技术动作、考核项目与方法,而是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师对有些目标不太好选择教学内容,不知道该上什么内容,教师理解与掌握新课标的程度不一样,贯彻落实的程度也不一样。现就新课标理念下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谈几点认识。
一、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内容又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选择的,而且以教师与学生身体练习为主线,课堂教学为形式,围绕水平目标实现教学计划。所以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实现水平目标,最终实现课程目标。这实际上也就是先定各级教学目标,然后依据这些目标选择教材;还是先选择教材、再根据这个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确定教学目标。在原来的教学大纲中是同时规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只需将这些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和价值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设计教学过程就可以了。而课标中的所有教学目标都没有说明直接对应的具体的教学媒介应该是什么,所以事实上只能是先规定了目标再由授课者根据这些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由此引申,为了完成这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的大目标,我们势必会将其分解为几层小目标,最终的可操作性目标也就会由一节课来完成。那么为了完成这许多不同层次的目标是否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或者只选用某个运动素材的某个部分或功能,比如我们用篮球的往返跑提高心肺功能可不可以。假设这些推论是成立的,那么一名体育教师面临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问题应该是每一节课、每个最小目标,而不是某段时间或某个上位目标。
二、选择内容要考虑场地和器材
新课标中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场地、器材等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因素,而每个学校的场地器材各不相同,条件差的学校很多练习项目无法顺利进行,达不到真正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起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1)一物多用,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
一件体育器材的功能可能不止一个。所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发挥多种功能,是缓解器材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跳箱可以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用作学生体验腾空感觉的辅助器材。跳绳可以用来做操,也可以用来发展跳跃,也可以当作投掷物,还可以用作标志物和用来拼图。一块垫子,可做钻越的障碍,还可当作投掷的目标。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方法。
(2)自制小器材
结合实际,制作一些小器材,能改善教学的条件。例如,用易拉罐制成沙罐,用帆布制作沙袋,用竹竿做成体操棒,用废车胎制成秋千,在不常用的高单杠上编织攀爬网……只要稍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为教学提供方便。
(3)充分利用生活,学习用品和用具
教室里的课桌椅,学生的书包,铺地板的泡沫板,还有生活中的废旧报纸、自行车胶圈、汽车车胎、塑料袋、可乐瓶……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用具,都能成为体育教学的器材。如利用废旧汽车车胎来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在用汽车车胎布置的场景下,学生开始跋山涉水(跳过车胎、跨过车胎、钻过车胎、绕过车胎),达到目的地,大家欢庆(利用车胎开展自创活动),为了补给原料开展运输(合作负重搬运练习),接受最后一个任务登山(合作攀爬),庆祝成功登顶(欢庆放松)。这样的课使学生在学练中找到了乐趣,又在乐趣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大家动手又动脑,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新课程理念。
三、选择内容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新课标指出一切对学生有利的体育教学内容均可以纳入课程范围。因为新课标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只有五个领域中每个水平目标的要求,这就把一个庞大的体育知识体系摆在我们广大体育教师面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教学上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虽然课标中每个水平段都必须有不同的要求,但每个水平的具体内容只有我们体育教师自己把握。那么,教师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为生活服务。体育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竞技运动项目、体育娱乐方式层出不穷,所以体育课程内容还要注意时代性和多变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培养。
四、选择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和爱好。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对运动的爱好和自主锻炼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所以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样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并能加以运用。例如排球教学中,以往我们总是像培养运动员一样进行教学,大量的时间花在垫球、发球等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上,忽视了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本身的乐趣。而现在我则采用改变比赛场地,采用小场地、低网等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同时修改比赛的规则,废除三次必须过网的规定,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继续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教学教学方法的改变,把技术动作的教学穿插到比赛游戏过程中去,让学生在“玩球”的过程中喜欢排球运动。又如以前大篮球不能走步,现在完全可以走几步;以前投入篮筐才得分,现在碰到篮筐就可以得分。看学生的特点,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爱上这些运动。
五、选择的内容要注意可置换性
许多体育项目和内容都是相通的,多变的,选择时要考虑到内容之间的可替代性。例如“跑”的教学内容,按照以往单一的形式,反复进行技术练习,一味追求运动成绩,使这一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多种练习方式方法,把目标定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同样是“跑”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创设一系列的情境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主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体育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的教学内容。
Ⅱ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是目前最新版本吗
17年出版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知道和义务的那个通用吗
Ⅲ 山东省小学用的体育与健康用的什么版本
我觉得应该都是人教版的。希望采纳~aqui te amo。
Ⅳ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是哪个出版社的
科学出版社
Ⅳ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性质包括哪几个方面
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能增强体能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权要目标。
②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锻炼习惯,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才能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Ⅵ 小学体育与健康有没有教材
有教材,但农村很多地方都不定
Ⅶ 请问 小学5年级体育课教材包括哪些章节
小学体育教材五年级内容随版本不同而不同,以下是最常用的人教版的目录,可供参考:
第一章 五至六年级体育教学概述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要求
三、五至六年级教学内容
四、教与学法建议
第二章 基本体操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四、教学评价
第三章 田径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实例
四、教学评价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四、教学评价
第五章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四、教学评价
第六章 游戏与游戏教学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四、教学评价
第七章 武术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四、教学评价
第八章 韵律体操和舞蹈
一、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与学法建设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五、教学件价
第九章 体育与健康常识
一、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
二、青春期的卫生和科学锻炼
三、体育活动与营养卫生
第十章 学习评价
一、学习评价的目的
二、学习评价的重点
三、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四、小学五至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编订
第十二章 课时计划(教案)的编订
Ⅷ 体育与健康从哪些方面培养小学生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明确地突出了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这一主体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在教学上明确突出了四个基本理念: 1) .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 . 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3) .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新课标的推出,实现了从片面的体育学评价向完整的体育学评价的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于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实行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2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要性
体育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在运动活动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人类的生存、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还包括了传授一定的有关健康的知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健身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关注自己的健康,而“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宗旨体育与健康教育能通过提高个体的与健康相关的技能、知识、理解力和价值观,促进人们自愿地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致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健康的社会化水平。,所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新课程目标的出台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明确地突出了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这一主体,新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教育实施中的难题
体育课在各级各类学校均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从生物学角度出发,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而体育教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的教育,就应该强调以身体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1世纪初高校体育的目标和基本任务是,(l)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3)培养意识品质。(4)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教育实施中存在着不少难题。
在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是同一个内容,在学习中是同一个要求,在评价时是同一把尺子,使很多喜欢体育的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渐而远离了体育课,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个性。而且长期以来,体育课程被理解为仅仅是按课程表排的,在学校操场上的体育课,是一个限定在学校中和规定的45 min内的封闭系统。
再加上目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内容滞后,体育与健康教育尚无健全的理论体系。而且体育教师在观念意识、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也明显不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实施流于形式,教学环境和场馆设施不行等都影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3.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组成的。体育以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为基础,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培养人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之一。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最重要的手段和最积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学科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一方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身体锻炼也与教育的其他方面如:德、智、美、劳等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之,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体育能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根据不同的年龄、年级、性别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科学正确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手段,可提高学生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攀登、爬越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姿态和健美的身体,如形成正确的坐、站、走姿态和使得身体的比例匀称均衡。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2 体育能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体育教育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对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具有独特功能。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时,必须将知识应用于自身的训练之中。这种训练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精力,要求要有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所以在增强自己体质的同时,也锤炼了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顽强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有效地提高学生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拼搏进取精神。同时体育活动是集体的活动,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集体意识,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个人、集体和集体等之间的人际关系,否则自己就无法融入集体体育活动中去。在集体活动中可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合作、表现出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学生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受到集体主义、组织纪律性、荣誉感、责任感等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高尚的体育风尚的陶冶。 因此体育是以自身的独特性实施于德育当中的,促进德育任务的完成。
3.3 体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健康的体质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运动智力的发展,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能排除内外的干扰,并且通过观察、想象、思维,然后亲身练习来完成,同时又要善于根据运动的要求分配自己的注意,灵活地转移注意,并使注意有一定的广度,而且从事体育运动还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这样才能正确迅速地理解体育知识、掌握技术要领、形成动作技能。所以参加体育活动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预测力、应变力。 体育锻炼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的体质,又可以使人新陈代谢过程加强,食欲好,消化功能好,营养吸取充分,为大脑承担繁重工作准备充足的物质,使得学生学习起来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4 体育能促进学生美、劳育的发展
通过体育活动和长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美的动作、美的形态、健美的体魄和高尚的情操,所以体育能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而且在体育锻炼中使得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所以体育还能促进学生劳育的发展。
Ⅸ 体育与健康课都有哪些常规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课堂常规
一、课前常规:
1、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好器材,规专划好场地。
2、向体属育委员、小组长布置上课内容,提出有关要求。
3、教师应整理好着装,注重仪表,提前到操场准备上课。
4、凡因病、事等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一律由体育委员向教师说明情况,记入考勤。
5、体育课需请假的学生,应向任课体育教师说明,教师视其情况安排见习或适当活动。
6、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将器材安放在规定的位置。
7、学生一律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准戴帽子、手套、围巾。严禁携带小刀、笔、证章等物品。
二、课上常规:
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教师指定位置,迅速集合队伍。
2、体育委员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学生迟到需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4、学生按教师要求刻苦锻炼,不擅自离开场地。
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考核标准,不弄虚作假。
6、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7、总结本课情况,布置课下练习,安排归整器材。
三、课后常规
分析本课情况,写好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