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参考文献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然而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在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但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写教师改”——学生“奉命写作”,教师不分昼夜的改得“满篇见红”。这种做法我觉得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教师代替学生想,代替学生表达,教师改得满篇红学生反而不去认真看、认真思考自己为什么写得不好,自己错在哪里,对学生没有多少切实有效的帮助。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把批改习作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习作修改的活动中。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上做了尝试。以下是我指导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一浅见。
一、激发习作修改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不少教师用一些中外名作家推词敲句的经典故事感染学生,确实鼓舞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信心。学生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习作修改的积极性。面对学生的自主修改,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扬,适度地放大“闪光点”,学生有了快乐的成功体验,就会“渐入佳境”,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
二、教给习作修改的方法
修改习作需要引导,教师要清晰《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年段目标,不空洞讲解作文的修改技巧,不急于求成。在一次次修改的实践中,渗透修改的方法。首先,仔细研究“修改标准”。每次习作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必然在要求的驱动下组织材料,选取习作内容。那么,习作修改也要“有法可依”,那就是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哪些地方写得好,哪儿还需要改进。每次修改抓住“一点”,逐步提升学生的修改能力。其次,有效利用“读”。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在一字不落的“读”中就会显现出来。针对习作要求,反复阅读,用心揣摩,发现自己习作的“得意之处”,挖掘习作的“不尽人意”之处,进行修改。再则,充分利用“范文”。有的学生面对习作,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取一些表达的智慧和修改的灵感,提高修改的质量。
三、实施多元评改的方式
修改习作,不仅仅是学生的自改,还可以进行多种评改,习作评改主体应多元化。学生互改,学生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在相互的学习、欣赏、修改中,可以取长补短;师生共改,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更集中快捷地发现习作的优点和问题,这在刚开始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拓宽习作的修改范围,如家长点评,网络评改等,只要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修改的乐趣,达到“文不厌改”“欲罢不能”的境界,能够对学生习作起到促进作用,我们都可以尝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修改习作,不但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能力发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师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新方法。
⑵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文论文参考文献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是检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
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厌烦、畏惧的心理,把作文当成一
个包袱,真可谓“畏作文如虎”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
可忽视:即教师作文评价过于简单和严厉,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
腐蚀了学生的自信心。
所以,
语文教师必须努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提高学
生对作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推动力。
”
学生有了兴趣,
才会有行动,有收获,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那句
话说的好: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
趣,
调动作文的积极性,
我们不妨采用民主开放的作文评价来提高学生写作的自
信心和积极性。其实,让学生爱上写作也很容易。
一、激励性评语评价学生作品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
20
%~
30
%。而
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
80
%~
90
%
。
作文是一种非常个
体化的活动,
学生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虽然这种成果是不成熟的、
幼
稚的、
有的甚至是可笑的,
但他们毕竟在写作的过程中付出了劳动和心血。
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他们在激励中爱上写
作。
写了作文,
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赏识,
是学生写作的动机之一,
也是燃起
学生写作兴趣与热情的催化剂。
尤其是所谓的差生,
一旦得到鼓励,
会极大地激
发他们写作的内驱力。
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时机,
将学生在每一处的长处和优点
抓住。对每篇作文的评语,我都力求写成评论欣赏,抓住作文中的“闪光点”
,
鼓励他们写作的勇气,
感化他们智慧的心灵,
诱发他们的巨大潜能,
让他们从心
里流出本该就有的成功之甘泉。
哪怕文中只有一个好的句子或一个好的词语,
也
要在下面画上赞赏的圆圈、
写上鼓励性评语。
对学生的缺点,
我尽量以委婉的形
式告诉学生,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缺点。
所以,
教师衡量学
生作文时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
而需要多把尺子。
比如对那些平时写字潦草
的同学,我的评语是:
“谢谢你,让我读到了这么优美的句子。如果你的字体再
工整一些,
老师就该送你一朵花了,
我相信下次你一定会得到它的,
你有这个实
力。
”事实证明,运用评语激励学生,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又能点燃学生的写
作欲望之火,迎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激励的形式可以用一句话点评,
也可以活化古人的诗句意境来评价,
如
“随
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细微处看似不经意,却也传送着真情。
”另外,散文化
的笔调也可穿插运用,如:
“你的童年很纯真,文章另有一番滋味。
”这样能激发
更多的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即使不用任何典故、妙用适当的比喻、拟人、设问等
修辞手法,学生也会乐于接受。如:
“读你的文章觉得像汪洋恣意的海,宽广大
气但看不到边际。你的文笔调动自如,但少了点约束。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感
氛围中领会着教师的点拨,
既读其评价,
有受其熏陶,
使学生能始终处在健康向
上积极融合的情感状态中。
因为评语的成功赏识刺激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所
以,
在激励性评语的影响下,
学生的写作激情更多地被调动出来,
写作活动进入
了良性循环,学生又怎么会不爱上写作呢!
二、多种方式的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赏,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博士列·符·赞可夫认为: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作
文讲评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采用何种方式讲评激发学
生的写作愿望,不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
总是老师在上面喋喋不休地讲本次作文的优点及存在的
问题,
然后拿几篇优秀作文念给学生听,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要不就拿几
篇有问题的文章作为反面教材剖析,
以期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
这样的作文讲评
课,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变些花样讲评作文,
以
“吊”
起学生写作的“胃口”
。
可以让作品的作者成为第一个读者,先给自己一个评分,再和其他同学交
换阅读,
感性分等,
共同完成对不规范的标点、
错别字词、
不通顺的语句的修改。
然后教师浏览所有作文,
从字、
词、
句、
篇章的构思、
主题表现等方面综合考虑,
分出问题等级,在分组阅读别人习作。或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与作者本人交流,
与老师商酌;或找出优点;或提出修改意见,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将文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集体“会诊”
。也可以把优秀作文的作者请上讲台介绍
自己的写作经过,
此举对他本人和其他学生都有极大的鼓舞,
会大大激发学生的
写作兴趣。
也可以把优秀范文张贴于教室内,
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完文章,
并
要求学生看完后结合自己的写作在课堂上提问,范文作者就质疑问题一一作答。
因为学生有对别人的羡慕之情;
有对自己写不好作文的焦急之情;
更有想从同学
那里获得作文成功方法的求知心。讲评课上学生踊跃的提问,作者耐心的回答,
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把讲评权交还给学生,
可以让学生揭开写作神秘
的面纱,
也可以鼓励学生树立写好文章的信心,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
分
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正如赞可夫所说:
“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
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
作文讲评的形式多种多样,
只要教师从学生兴趣出发,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写
作能力的角度出发,
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的作文讲评课不仅会受到学生
的欢迎,更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上写作。
三、给学生习作打个高分
多年来,
我们批阅作文总是戴着一幅高倍放大镜来寻找学生的缺点:
或材料
不新、
或主题太浅、
或结构不全,
语言没有文采,
一篇作文批下来,
满篇皆
“不”
,
几乎一无是处,那些本来“光亮”的东西也因此失去了光彩。因而学生越写越糊
涂,越写越心烦,越写越没有信心,老师呢,越教越无趣,越教越寡味,越教越
没有把握。那我们不妨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习作,给他们的作品打个高
分又何妨!要知道,学生的作文,材料不新,但语言优美;立意不深,但感情真
挚;
语言没有文采,
但结构新颖别致„„学生把作文教给老师,
希望得到老师的
指导和赞赏,老师多几处肯定,多几处称赞,都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激
起进取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
童学习的愿望。
”学生的作文经常低分,会使学生情绪低落,产生焦虑感,对写
作文失去信心,
最终引起回避和退缩反映,
失去作文的兴趣,
形成畏难消极的心
理。如果给学生作文打个高分,学生会重新估价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
注意自己所要完成的习作,
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对写作的兴趣会逐步提高,
从而不仅让学生树立“我能写”
、
“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也会激发学生新的创新
动机,养成写作的好习惯。那么作文水平会在自己获得快乐的同时提高了。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
“一次成功可以激励学生千百倍的努力。
”作为
语文教师用自己欣赏的眼光给学生的习作打一个漂亮的高分吧,
满足每一个学生
的渴望,
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和鼓励中去完成习作,
帮助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
欢乐,让每个学生都爱上作文吧!
⑶ 浅谈怎样让学生爱上作文参考文献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注重练笔写作,"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写作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作文难"也是小学生对作文的共同感受。他们对作文毫无兴趣可言,平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而这又是作文的大忌。为了创建生动、和谐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轻松愉快地写作文,我在实际工作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感觉效果还不错。
一 通过教学渗透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课文都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于是,我尝试着从课文入手,让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展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我在教学中抓住仿写这一环节,儿童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是"模仿","模仿"是语言学习的捷径,是语言创造的始点,作文也应是由仿到创。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文章先总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然后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总述西沙群岛将会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于是在教学中,我重点渗透这种总分总的格式,让学生也按照这种结构来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有的学生先总写了自己家乡的美丽,然后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写出了家乡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美,最后表达出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内容真实,感情表达细腻,为文章增色不少。
其次,我在教学中紧抓小练笔,在我们的教材中小练笔随处可见。如《玩出了名堂》一课,要求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由于课文写的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有了在文中所受的启发和收获,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也写一写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写道:"星期六,我和妹妹比赛踢毽子。结果,她比我多踢了六个,我心里不服。于是,我咬咬牙,暗加劲,一放了学,写完作业我就练习踢毽子。终于第二个星期六又到了,我和妹妹踢毽子的比赛又开始了,结果我比她多踢了十五个,我开心的笑了。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不服输,肯吃苦,没有做不成的事。"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自然流畅,不但写出了玩的过程,而且还加入了心理描写,总结出了道理。
二 激发兴趣唤起写作动机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现代心理学家也曾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写作,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到课堂,再现场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提供直接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写作。通过再现场景,使学生的观察比较集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这样就唤起了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苹果》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我对学生说: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农民伯伯的苹果园好吗?接着我播放了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出一片苹果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苹果,堆满筐的苹果。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用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苹果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苹果成熟时,当你走进苹果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通红的苹果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苹果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我们呢!"当我再次播放录像,选择"苹果园""一串串苹果""苹果外形"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⑷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段习作的教学有效性参考文献
如何引导小学高年段学生主动而积极地阅读,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内高效回率、高质量地答完成继续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抓好预习,促进阅读;二、小组合作,同伴助学;三、紧扣文本,凸显特点;四、广泛阅读,内外结合。
⑸ 急需关于论文: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去 图书馆的挖
这上面只有内容,没有参考文献的挖。
⑹ 有关小学生习作自主批改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掷于脑后,不愿修改,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也很难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大量问题,具体表现在:
1、老师重视作前指导,忽视了作后指导。
2、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对习作兴趣不浓。
3、缺乏修改习作的方法。
4、老师无法从“精批细改”作文的传统做法中走出来。
5、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
鉴于以上原因,我计划以此课题为突破口,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的深刻、系列的研究,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研究意义
小学生是作文能力,也就是表达能力形成的最黄金阶段7-13岁的小孩子应该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当然,这得益于他的阅读量和词汇量。快乐阶梯作文的少儿教育专家孙教授曾经说或,小学生在培训作文的时候,不仅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更是对孩子潜能的开发和引导,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写作基本能力培养。所以,自己修改作文也是作文培训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习作习惯。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全体参与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
自主修改作文能力:通过研究使学生能够通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助修改作文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调查研究,选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有关著述。
3、搜集相关资料。
4、研究怎样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制定实施方案。
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阶段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制定标准和要求,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3、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
1、对课题全面总结、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
2、撰写专题研究实验报告,
3、申报课题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了写完作文后,自己进行修改作文的习惯,大大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解决了老师难教作文的一大难题。预期成果:PPT课件一份,教学设计一份,教育叙事一份,教学随笔一份。主要成果:形成论文,结题报告。
⑺ 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小学生毕业无需考试,没有成绩,如何检验孩子六年在校学习生活的“成果”呢?华师附属南国实验小学最近提出大胆设想,将对今年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括“感恩”论文答辩、流利的普通话、漂亮的汉字、掌握一门乐器等8个项目。
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之声一直时有耳闻,此次“小学生毕业论文
”的出现,更是很容易使人与之相对比。“小学生毕业论文”显然不同于本科生的专业论文,所谓“感恩”论文,无非是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并付诸于文字。“论文”本身虽不难写,但小学生们是否经由学校教育培养起了一颗感恩的心?由于被列为综合素质考核的一部分,家长们又是否会放心地将“论文”交给孩子独立完成?无论是孩子言不由衷地涂鸦,还是东搬西抄地拼凑,抑或家长直接代为捉刀,显然都无法实现“小学生毕业论文”最初设想,由此也就面对和本科生毕业论文同样的困境——毕业论文本身没有过错,但“滥竽充数”的炮制方式却直接损害到其实际的意义。具体到此次争论,反对者显然不是反对论文本身,而是担心流于形式,在要求小学生写论文的同时,学校是否培养起了他们足够的能力?
素质教育本身当然是好的,但学校不能只想着考核而忽略了教育。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兴趣爱好和特长也不尽相同,类似既能“写一手漂亮汉字
⑻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的参考文献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1.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3.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⑼ 关于作文教学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如何给学生的作文下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
⑽ 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参考文献
惜别
初二下半学期的时候,我们即将大考,而那时的初三,正要毕业。
于是就陆陆续续地,看着大我们一届的师兄师姐们完成毕业的程序。先是拍毕业照。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教室里正上着数学课,而我的视线却总被那一大群出现在操场上的人给吸引过去。看他们慢慢地排好队形,老师们零零落落地入座,摄影师调镜头。。。。就这样拖了好长时间。终于可以照的时候,我偷眶一眼窗:蓝天、白云和绿草坪,衬着这群五颜六色的少年,实在是幅美丽的风景。可不知为何,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惯例的“笑”,而是很平淡,远远地看,甚至有点黯然。因为这与环境大不相称,我便失望地转回头听课了。后来,他们是怎样散场的都不知道,想是静悄悄的。
学期最末的几天,饭厅里突然摆出了许多张大圆桌子。我们正莫名其妙,后来发现那儿坐满了毕业生,说是他们毕业聚会。席间,镁光灯不停地闪。我看见,好几个女生把哭肿的眼睛藏到相机后面去。
再后就是放假、开学。我们却猛地到了他们的位置上。这时,我才明白,他们那时在照相机面前为什么笑不起来。
现在再体会当时的情景,我也不禁怅然。在经过拼搏奋斗,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未来后又怎能不面对这份离别?毕竟,小学时的毕业照还能写下一脸天真的笑容,而对于心智感情趋向成熟的中学毕业生来说,怎会如此轻松?
也许,真的到了分别的那一刻,我会很伤感,或许会很平静。但倘在那时,我已经把握住了自己的未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那么,我就能够少一些难过,而多一些信心与希望。
于是我想,毕业时的别离虽然是忧伤的,但那毕竟是我们要走过的一段路。与其说那是一种伤感的结果,不如说是一种希望的开始。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这样的分分合合又有几多?可不管怎样,在经历了欢笑与眼泪后,天空总有一道彩虹在静静地等着你,等着你继续走下去。
家乡的变化 闲暇时候,我和母亲坐在一起聊天,听她无意中谈起从幼年到现在的一些生活经历 ,从母亲不乏感慨的话语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