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出几道小学易错数学题(要说明为什么易错)
1)妈妈买回一台钢琴花了9000元,她对小红说:“这是打九折才买到。”问钢琴原价多少?(单位“1”的问题)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3,问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与宽的和到底是16厘米还是32厘米)
3)大厅里有8根同样的柱子,柱高5米,低面直径1米,现在要刷油漆,刷油漆的部分是多少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漆0.25千克,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得数保留整千克数)(低面要不要刷,保留的方法,用进一法)
这几道题是2006年小学毕业试卷的题目,我才上初一
⑵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易错题目集锦解决问题答案
1
、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
2
米,截成相等的
3
段,表面积增加
24
平方
厘米,原来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
、一个圆锥形麦堆的底面周长
12.56
米,高
1.2
米,如果每立方
米小麦重
500
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3
、一个长方形的长
8
厘米,宽
4.56
厘米,与这个长方形周长相
等的圆的面积是多少?
4
、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
0.8
公顷,它的底是
400
米,它的高
是多少米?
5
、一块白布是边长
2
米的正方形,剪成直角边是
2
分米的等腰
直角三角形小三角巾,最多可以剪多少块?
6
、用
12.56
分米长的铅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
比正方形面积多多少?
7
、
小红看一本故事书,
3
天看了
54
页,
照这样计算,
要看完
162
页的这本书,还需几天?(用比例解)
8
、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
1
:
2
,这个三角
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9
、织布厂加工完成一批布,甲乙合作
16
天完成,甲单独做
20
天完成,乙每天织
600
米,这批布共多少千米。
10
、
甲乙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
甲下午
6
时出发每小时
行
40000
米,乙第二天上午
4
时出发,经过
10
小时后两车相距
1080
千米。乙车的时速是多少千米?
11
、
机床厂制造某种机床,
每台用钢材
1.5
吨,
实际每台节约
0.25
⑶ 小学数学易错题整理有什么好处
理论上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小学也要求这个,错题集,基本就是临到检查的时候抄些题上去,基本除了应付检查,没啥用处
⑷ 求小学数学30道易错题与解答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红红的叉,头也不抬,在附上那个两个字“订正”。不问青红皂白的批判,导致的后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慑于老师的权威,一些同学只好偷偷借来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应对老师,问题始终没能解决 。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若是错的同学多了,老师不免嘀咕:“这道题怎么这么多的学生不明白?”。好吧,明天再强调。结果是不明就里地炒冷饭,对于成年人而言,元认知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行。可是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学生来说,确实不胜其烦,尤其是平时就很难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
其后果,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曾出不穷,学习困难学生呈加速度增长;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辛勤耕耘,但缺失了新鲜感,增加了倦怠感。随着 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只能发出越来越深的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我将数学题型划分为两大类:考察基础的知识型题目和考察综合运用的能力型题目。
知识型的题目,除把错误更正,加以明晰,并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还应查找资料或咨询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一起。
而能力型的题目则重在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熟能生巧。而像写作这一类主观性题目,我给同学们总结为“不选难的,只写对的”。
最后错题集中的错题,都不应该是偏题、怪题,而应该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矫枉过正。
我认为错题有以下用途:
1.可以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2.可以作为第二节课的课堂作业和单元过关测试题。
3.作为学生考试之前的复习资料,这时候可让学生重读、重做错题。
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反复出现和多次变式训练及错题重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的纠正。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结,一个学期一次总结。
一星期一小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每天记录下来的错题浏览一遍。在“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完全明白以后有可能再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知道为什么错一直没有弄懂”的题目前打上一个“△”。
一个月一中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把每个星期总结出来的“?”级题目想办法彻底解决弄懂,自己不行的话,一定要请教老师把它“消灭掉”,不能客气。而把“△”级题目再行抄录下来,如果一点新的发现都没有,就将它升级为“☆”级题目,如果已经觉得可以“消灭掉”了,就将它降级为“?”,下一个月中结时争取把它“消灭掉”并降级为“×” 。
一学期一总结的具体方法是,通常是在期末考试前15天完成,首先把一个月一中结中的“☆”级题目整理出来,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消灭掉”,然后再将星期小结和月中结中的“?”级、“△”级,不管有没有“消灭掉”,不仅全部从头思考一遍,想想当时是自己是如何“消灭掉”它的,从中找到大约15%-20%数量的好题用笔再做一遍。最后把一学期一总结的成果抄录到另外一个“错题精华本”上去,每学期一个“错题精华本”,这个“精华本”一般不需一个学科一本,只要进行分类即可。如果培养了这个方法,那么复习就会变得很容易了,除了看课本,把知识串起来,就是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成果”了,这样的好方法如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那样学习就变得很简单很简单了。
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整理错题集的: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第四册第五单元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的数。第六单元是认识克和千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质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常见错题题型 常见错因分析 相应策略
写出近似数:
1、永乐小学有学生1308人约( )人。
2、一台彩色电视机的售价是8890元,约( )元。
3、一条高速公路全长4966米,约( )米。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我是教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理解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因此大部分的学生是不理解的,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可以理解,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是出错比较多的。 错对学生出错的原因,以现实情境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哪个数容易记住?”并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碰到过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
在( )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包大米重5( ),一瓶牛奶重500( ),一只香蕉重150( ),一只母鸡重2( )。 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 学生未清晰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未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因此学生不能合适地选择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 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借助了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写出下面各数。
1、新华电影院有座位一千三百零九个( ),2、从小明家到学校要走二千零三米( )。 学生从写100以内的数到写万以内的数,数位比较多,学生对数位顺序表不清晰,因此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 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进一步强调“先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几位数?再写,写完后检查位数对不对,另一方面加强改错练习,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还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先在计数器上拨数,再对照计数器写数
⑸ 小学数学要毕业考了,我想避免那些易错的题,如:缩小比例尺前后项颠倒;有些计算题想当然没用简便方法。
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同样,犯的错也不一样,我也快要毕业考了,我犯的错是不注意单位的转换,或许你不会有这种情况。所以你那里易错就应该自己整理让自己心里有个底,你那里不好只有自己才清楚
⑹ 小学数学易错题
已知时间求速度甲为六分之一,乙为五分之一,丙为十五分之二(化简后的分数)
甲占其中的: 六分之一 25 25
————-————= ————————=————————
1 1 2 15 :18 :12 (15+18+12)=45
—— : —— : ——
6 5 15
乙占其中的: 五分之一 18 18
————-————= ————————=————————
1 1 2 15 :18 :12 (15+18+12)=45
—— : —— : ——
6 5 15
丙占其中的 : 十二分之一 12 12
————-————= ————————=————————
1 1 2 15 :18 :12 (15+18+12)=45
—— : —— : ——
6 5 15
用:1500*15分之45=500(甲)
1500*18分之45=600(乙)
1500*12分之45=400(丙)
参考资料:用脑想!!!
(请采纳,我运思良苦才想出来的!!!)
⑺ 人教版小学数学易错或难题解析和答案各五道题
一、易错
1、某次数学测验共20题,作对1题得5分,做错1题扣1分,不做得0分,小华得了76分,他对了多少题?
20-(20×5-76)÷(5+1)=16(道)
2、一班有学生45人,男生2/5和女生的1/4参加了数学竞赛,参赛的共有15人,男女生各几人
解:设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45-x)。
2/5x+1/4 (45-x)=15
2/5x + 4/45 -4/x =15
x=25
女生:45-25=20 (人)
3、一列火车长200米,通过一条长430的隧道用了42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某站台用25秒,这个站台长多少米?
(200+430)÷42×25-200
=375-200
=175米
4、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这项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并且施工期间乙休息7天,问几天完成?
解:设完成工作要X天,所以甲乙一起工作(X-6)天,甲单独工作6天。根据题意可得甲单独一天可完成1/15.乙1/12,由此得式子:
(1/15 +1/12)(X-6) +1/15*6=1
解得X=10
6、幼儿园买来的苹果是梨的3倍,吃掉10个梨和6个苹果后,还有苹果正好是梨的5倍。原来买来苹果和梨共多少个?
设买来梨x只,则苹果3x只
5(x-10)=3x-6
x=22
所以梨为22只,苹果66只。共88只
二、难题
1、六1班订阅数学报,订窗报纸人数占年级人数的百分之四十,订数学报人数占订阅人数的百分之四十订语文报人数 的四分之三,两报都订的有15人,全年级有几人
订阅语文和数学报的人数是:15÷(40%+3/4-1)=15÷15%=100(人)
全年级有:100÷40%=250(人)
2、六年级有三个班,一班占全年级的1/3,二班和三班的比是1:13,二班比三班少8人,三个班各有几人?
原题应该是二班和三班的比是11:13
8/(13-11)=4 4*11=44(人) 4*13=52(人)1-(1/3)=2/3
(44+52)/(2/3)*(1/3)=48(人)
答:一班48人,二班44人,三班52人。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自行车每行1千米比汽车多用2.5分钟,自行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百分之几?
60/40÷(60/40+2.5)=
23、一个圆柱形油桶的容积是60立方分米,底面积是7.5平方分米,装了五分之三桶油,油面高多少分米?
解:油面高:60×3/5÷7.5=4.8分米
4、同学们从学校去公园,走了全程的百分之八十时,正好到达少年宫;沿原路返回时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就过了少年宫0.3千米,学校离公园多少千米?
1/4=25%
25%-(1-80%)=5%
0.3÷ 5%=6千米
5、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9厘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6时相遇。 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8:7,客车的速度是多少?
两地距离9÷1/5000000=45000000厘米=450千米
客车速度是
450÷6×8/(8+7)
=75×8/15
=40千米/小时
6、一个圆柱形油桶的容积是60立方分米,底面积是7.5平方分米,装了五分之三桶油,油面高多少分米?
解:油面高:60×3/5÷7.5=4.8分米
7、用3个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小的长方体,
要使表面积最小,拼的时候把最大的面(5×3)叠起来
得到长方体长5厘米,宽3厘米,高6厘米
表面积:(5×3+5×6+3×6)×2=126平方厘米
体积:5×3×6=90立方厘米
8、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这个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4×3÷2=6平方厘米
6×2÷5=2.4平方厘米
但愿对你有帮助。记得加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