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把握

小学数学把握

发布时间:2020-12-04 10:32:28

『壹』 如何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学习心得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贰』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本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给数学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更热闹版,可以说是引权力十足.但是我们大家也都感觉得到,有的课太过于 “花哨”,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学生看起来是心动,但课后一动不动.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应该注重教师内在素养的提高,体现数学的理性美,立足精简,走入“平常课”.

『叁』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一、熟知目标 明确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大脑,对教学内容起着支配作用,对课堂效果起着检验作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就失去了方向,教学组织就会混乱。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目标了如指掌: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是什么,这些目标将在哪些教学活动中得到实现。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目标的层次性,即分清基础性目标与提高性目标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在《分数除法三》中,基础性目标为:能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分数除法的问题;提高性目标为:能正确列式解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二者是递进的关系,只有在基础性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提高性目标的探究。
二、层层推进 强化基础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往往归属于“四基”内容,即基本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常是教学的重点,必须进行强化,才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打好基础,为突破难点做好知识储备。而一些老师往往认为基础性的知识太简单,不下功夫学生也能懂,不如多花些时间探究难点,这其实是个本末倒置性质的教学误区。基础不扎实,大部分学生很难联系“四基”来解决新问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在《分数除法三》教学中,先利用已有知识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再改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尝试解题,最后在交流中明确分数乘、除法的解题方法一样,只是求数量关系中的积用乘法,求其中一个因数用除法。在由扶到放的引导方式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层层推进,逐步达成基础性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三、注重目标实施的整体观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目标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整体上体现教学目标的有机整体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1、教学整体结构突出层次性,如《分数除法三》中,先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再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然后把二者进行比较,最后到综合应用,层层推进。2、注重提问的逻辑性,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样,让学生在紧凑的思维中把知识学透彻,完善认知结构。3、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与形式的多样性,做到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结合内容将动手操作、口头表达与书写融合在一起。4、充分发挥过渡语的的衔接作用。围绕目标,通过引导语和每个环节的及时小结将整个教学结构连成有机体。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交流,自然地用学生的回答完成过渡。
围绕目标而设计,紧抓目标来教学,熟记目标于心中,有的放矢,在优化教学目标中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我们不断研究。

『肆』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即如何从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把握住这样的原则,在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简单化。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是教学的“血肉”,“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学的“灵魂”。现浅论如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三方面:1、读懂文本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 现行人教课标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2、读懂例题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疏理授新知识点。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它能让学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让老师疏理出授新知识点,能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及构思教学设想。习题的作用及难易,教师要心中有数,弄清习题与例题相配合的基本题、变化题、探索实践题,提高题等的分布情况,正确解读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中简单的数据分析”中例1的主题图:一家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要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根据该例题教师不难疏理出本节课授新知识点:会看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初步会制作横向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及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等,这样有利于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例如:练习十中的习题除了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外,还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样,也就有必要在设计教学流程中始终围绕:学生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些数学问题吗?来展开创造性的教学构思。3、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 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要把握:①通读全册,理解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各年级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②细读单元,理清知识点,弄清新旧知识联系点,分析数学新旧知识结合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平衡(旧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发冲突(关键)——交流、合作、探究(课堂效果)——新平衡(学懂新知)。解读本单元的目标,在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每个例题怎样才能得到落实,达到宏观与微观,新知识与旧知识,教学目标与达成构思等的统一。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根据解读文本中获得的自己所需数学教学资源,疏理授新知识点,真正确立起“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着手进行构思具体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流程,牢牢把握“怎么教”。设计出简单、实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活用教材,也就是说不是直接照本宣科把教材转化为教案,而是在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大胆取舍、整合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精读活用,设计合作流程。 在活用教材、大胆取舍,构思合作流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预设的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分析教材意图、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宜“照本宣科”沿用这些思路,因为:①教材是一种文本化材料,由于文本条件限制,它并不能完全呈现其丰富、独到的内涵与教学思想,教师应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思考,大胆取舍,分析文本所暗含的精髓,进行程序化、动态化改造;②教材设计思路并不一定能够恰当反映课程标准思想,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反思,有必要时,需打破文本禁锢,批判性继承,个性张扬地构思创新设计流程;③教材文本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文字提示、旁注未必适合当时、当地的教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读文本、活用教材”。例如在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一课来说,教材中安排的是摸棋子的游戏,教材编排中两个盒子里的各种颜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现给了学生,如果按教材编排思路,在游戏前预先告诉学生红棋子、绿棋子的个数及盒装情况,再让学生做摸棋子游戏,这样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当时、当地及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一些大胆改造,即:把各种颜色棋子换成各种色彩的乒乓球,预先不告诉盒子中装球个数及颜色,然后开展“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活动,这样就能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攻破教学重、难点,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渴望。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观、新理念,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灵活应变的活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攻破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数学课堂因解读精辟而变得精彩纷呈。

『伍』 如何合理把握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部分的实施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现状分析及反思

摘 要: 围绕“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门问题,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展开研究与探索,通过当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进行了反思与探索.主要采取的策略:一是 “加强研究,明确活动的意图与目标;二是配合安排,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时间;三是因地制宜,适当增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四是明确目标,加强活动过程的控制与指导;五是重视评价,监测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与综合应用 现状反思

引言:“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认识及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状堪忧:
【现状1】缺少实践活动的条件
说到小学数学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多数教师们都想到要动手操作,要有很多的教具和学具,要有现成的课程资源.而大部分小学都很难找到和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用具及可以借鉴学习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相关材料或者光盘.
老师甲:没有动手操作的材料,这课没法上.
老师乙: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尚未形成,小学吗,上不上没关系.
老师丙:没有可借鉴的案例和比较切合的教学资源,我们不会上.其实上不上都不影响质量的.
这些“没有”成了大部分教师不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托词.影响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实施力度.
【现状2】不是主要考试内容
部分教师认为,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教学的核心.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小学阶段直接从试卷的卷面上很难以一种表述的形式出现,没有办法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教与不教都没有关系.即使上吧,自然就成了平时教学的阅读素材或者只当一个信息窗口一带而过.
【现状3】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无从选择
由于老师和学生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体验少、感受少,因此解决问题时缺乏方法;加上师生的互动面窄,很多教师面对实践活动课一筹莫展,于是就上成某单元的小结课、练习课或复习课.
【现状4】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差距
从1—6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自于现实生活,是其他三个知识领域的延伸,并通过活动进行拓展.但有些内容离学生的实际有差距.如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农村孩子对储蓄存款不熟悉,更别提国债利息等.对于四下的《小小营养师》,学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学只能成为看图学习.
实践与综合应用到底该怎样上呢?笔者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课程标准设立的一个学习领域,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其内容是现实的、综合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交流.重视并认真开展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对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教材安排的每个内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一般性的纸笔测验即所谓的考试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而实践活动和综合运用都是给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不能因为不考试就不上了,而且还应该上得很好.
1.加强研究,明确活动的意图与目标
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和活动目的;弄清活动中要应用哪些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体验.策划好课内活动和延伸到课外的活动,安排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内容等.通过以上的思考,周密地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
比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5册56~57页的《制作年历》,它是安排在第五单元《年、月、日》的基础上开展的一次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受到尊敬长辈、热爱家庭的教育,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活动前让学生弄清相应年份中每月的天数,每月1日在星期几;课前指导学生调查重要的节日,每月1号是星期几;课内完成月历的制作:课后再制作完整的年历.这样才能统筹安排教学流程和选择教学策略,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开展活动.
2.配合安排,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时间
对教材中所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要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调整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好活动的时间.
在《制作年历》这个活动中,教材要求制作年历,活动过程包括制作经费预算、买材料、网上查资料等.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制作经费预算、买材料、网上查资料安排在课前和课后自己独立去完成,课上也改为制作月历.学生学会制作月历的方法后,年历的制作就可以放到课余时间去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看谁制作的年历最美” 的活动进行评比,使年历做得更精美.
3.因地制宜,适当增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教材中所提供的实践

『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数学的本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给数学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更热闹,可以说是引力十足。但是我们大家也都感觉得到,有的课太过于 “花哨”,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学生看起来是心动,但课后一动不动。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应该注重教师内在素养的提高,体现数学的理性美,立足精简,走入“平常课”。
一、数学语言要精炼
语言精练是指讲到点子上,讲到关键上,使学生一听就懂。那么精练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认真备课,深钻教材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围绕着重点、难点和关键考虑需要讲哪些话,提问哪些问题,哪里要多讲,哪里要少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语言精练。1.重视教师的示范。
精确是数学语言的灵魂。儿童的模仿力很强,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数学思维语言,加上语气、语调的修饰,让学生乐于听乐于学,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中接受熏陶,获取知识,学生才能用
精练准确的数学术语来回答问题
。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语言要清楚、准确、有条理、逻辑性强。2.重视教师的引导。
在学生发言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内容是否正确独特,还应重视学生的表达方式是否规范,使用的词汇是否精确到位,并及时引导修正。要设计好语言阶梯。比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应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①让学生从左向右看,被除数、除数、商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0除外)的倍数商不变。②让学生从右向左看,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说出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③请学生把上面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这样学生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运用就会深刻透彻。3.难点处、关键处应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但这并不排除教师适当的讲解和学生适时的吸收消化。全班齐说、多人复说的形式也不能一概否定。比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求面积时,不仅要让学生经历转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都能用精炼的语言把转化前后各方面的联系说清道明,并深深地记在头脑中。这就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二、质疑设问要精巧
问得多,不如问得巧。教师随时都可以发问,但只有在最佳时机的质疑设问效果最好。1.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直问。2.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反问。3.在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追问。
三、环节设计要精细
教学环节的精细处理基于教师对教材对学生的充分研究和了解。老师应在细心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后,精心选择课程资源。我们知道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指教材,学生生活经历、老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设计环节时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手段要简约
教学手段的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使用的好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高效、实用、经济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使用应力求简洁,尽可能减少学生对色彩、音响、图画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更不能许有多媒体一统课堂的现象,让教师成为电脑奴。
在我校余婷老师“角的初步认识”的公开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很精细。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猜一猜等活动中体验的感知角的特点,自主的构建新知。教学语言精炼、准确、亲切,基本上没有重复多余的话。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板书美观、规范、适时。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急中生智,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媒体的选择恰当,多媒体、学具、教具、黑板巧妙的应用于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讲练结合,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实效性。课堂的组织管理有序,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操作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参与面广,教学效果明显。体现了教学的有效、高效和智慧。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要努力彰显自身的教学魅力,用精炼的语言、精细的设计、精美的板书、精巧的提问去吸引学生,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率。
五、教学内容要简明
现在许多公开课都喜欢“节外生枝”,华而不实。数学知识的教学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循序渐进,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数学课上的拓展要有度、有法、有择。避免把数学课上成了“奥数课”把课堂上成“一言堂”。余婷———姜映红老师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设计的拓展练习“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期的难度,但是经过师生之间共同的操作和演示,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一个问题的三种答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神奇和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老师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一句老话。只要我们多学习、多交流、多沟通、多思考,立足精简平实,凸显数学本色,
相信我们的教学就能实现有效、高效和智慧。

『柒』 如何正确认识与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

小学学中如何用新抄课程理念袭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即如何从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把握住这样的原则,在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简单化。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是教学的“血肉”,“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学的“灵魂”。

『捌』 小学数学中的教学重难点该如何把握

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总担心某个知识没讲全学生理解不透彻,总是反复强调,每一个角落讲到。结果学生学得吃力 ,最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教学中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我觉得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此问题的点滴体会。一、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抓住每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

『玖』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把握哪些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我认为最主要应把握新授环节,这其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例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例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自我解决例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收集学生反馈的解题信息,通过班内的多向交流将正确的解题方法展示给全体学生,当然是操作类的例题,可通过充分的材料准备,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操作,来感悟概念与公式。最后再通过层次丰富、环环扣紧、由浅入深的练习达到知识巩固和加深理解的目的。

『拾』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关键问题中的“核心内容”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
2、掌握有效的版教学权方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把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