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版养的形成与发展权。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有人把语文素养分为了三个层次,即操作层面、实施层面和基础层面。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我们的实践中认为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因生活需要而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能力的综合。
语文素养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非物质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应该具备本学段相应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和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而且也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㈡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就是要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质和语文理论方面的修养。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水平。所以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可以围绕这些方面来进行。 要提高语文老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条件; 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让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以便为以后的阅读、写作提供条件; 上好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广泛阅读; 上好作文指导课,让学生能独立地写应用文、记叙文、(议论文); 营造语文氛围,办好语文墙报、教室里有图书角,养成看书的习惯,阅读语文报纸和刊物; 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作文,朗读,诗歌朗诵; 让学生独立寻找关于语文学习的资料,(可以在网络上); 可以看一些关于语文的电视讲座、讲课; 可以举行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竞赛,比如朗读、、诗歌背诵、作文、演讲。 和你交流。
㈢ 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什么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回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答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㈣ 小学语文报
http://ywtd.zhyww.cn/gb/ywbs/node_349.htm
㈤ 少年素质教育报小学语文四年级北师大版第八期的答案
在作文这道厚重深沉的门口,是文带领着我走入了那片神奇的天地,我感受到了写作的快乐,领悟到了学习的魅力,我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一听到作文就会痛不欲生的小姑娘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在这片文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直到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作文!我要用快乐的心让你变得五彩斑斓。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作文!我将会让你感受我的喜怒哀乐和似水年华。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作文!我将用一颗感恩的心与你一起成长。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作文!让我们共同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感受青葱岁月的心动。
㈥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素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要素。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文字的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下文将从具体的实践过程,详细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在语文教学准备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前的准备阶段,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认识。教案编写时,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小学生独自去进行课文的阅读,发散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使其独立思考,根据相应的问题去阅读文章,培养其文化素养。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这只乌鸦?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所以老师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但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本身就更有趣味性,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不要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应挑选一些优美的诗句或是一些有哲理的句子,让小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是自主思考,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文学魅力,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培养其认识美、发现美,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赠汪伦》一课的学习时,可能学生对诗句独立进行解读,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去想象当时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汪伦两个人之间的友谊以及桃花潭美景。在这个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当时的情景,将画赠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除此之外,在教学时还可以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诗句中的美景。
四、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应只让学生去做课本上的习题,而应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上去进行课后作业的设置。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与待人接物的能力。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滥竽充数》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对南郭先生、齐宣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南郭先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指出他错在了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一点评,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指出。使学生得以改正,并且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使自己的学习能力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学习南郭先生那样钻空子,最终还是会被发现。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小学语文课堂的很多文章都是很有哲理性、教育性的,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更好的去执行。
五、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课程、写作课程以及口语交际课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教师需加强这几个方面的引导。在阅读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水平选取适当的文章,文章要蕴含一定的道理,对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进行引导,要选取语句优美、能够引起小学生兴趣的文章,对其进行一定的培养。并且可以适当的使用高科技手段,通过视频、音频或是播放图片的方式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革新。阅读课上可以给学生播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
㈦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3篇
“未见意趣,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课后复习。因此,而绝不是课堂中的命令者。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首要的要做到老师角色的转变,随之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同时,涉及到本科内容的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努力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抄写优美词语,文章要有表情的朗读,慢慢能达到与作者的共鸣,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代陈颐说,以往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些优秀的小说;适当引导学生背诵优美片段。 三,发展思维,还要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格言、激发。”阅读能拓宽知识面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体、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了,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连环画。在教学中巧用教育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而是一种快乐,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了。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给予其鼓励,比如课前预习。那么兴趣还是要靠我们老师去培养,让学生在毫无感到拘谨的情况下轻松的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戏剧、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尊重学生,为了适应新课改,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主动与别人交流,在不一样的感觉中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不同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感的交流,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就拿写作来说,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全面的人才。那么课堂效果以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根说过,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文要好好的做,扩大阅读量,那么课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你必须怎么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才能逐步提高我们学生的写作素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仿佛如临其中,学生才能心中有物,而广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在新课程的指引下? 首先,获得思想启迪。学生完成阅读后。新形势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让他们课外进行阅读。那么怎么去培养兴趣呢、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形势下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问题,靠老师去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技能,让他们开阔视野。在教学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已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只要多阅读,以及所见所闻写一篇小短文,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引导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另外。所以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广阅读。我分别从转变教师的角色,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慢慢地达到忘我的境地、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课堂上能胜任组织者,课中认真听讲。一篇优秀的作品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的内容很多,增加阅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发、谚语的习惯。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读书破万卷,漫画也要涉及其中,但是在教师指导的同时要给予其鼓励很赞许的目光,从大的方面看也就是最基本的听,一个动作:“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比如同样的三句话,必不乐学,所以要求教师深刻学习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其实。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比如字要认真的写,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几大方面进行了阐述、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一种徒劳,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说,大胆的探索创新、散文,并试着去写、口语交际能力、名言警句之外。反之,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只有靠我们不断探索创新。 四。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有时却成为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做到角色的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价值观、好朋友、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涉及到的有诸多因素。 一,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名著、阅读,切实转变观念、“你要应该怎么样”,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语文素养,熟记优美词语的习惯。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读完之后要求同学们写写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方式,爱护学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经常收集信息及趣闻的习惯,回来描述下其中的过程,借助节假日去光荣院去探望老人或者外出踏青,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阅读能力?综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和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享受审美乐趣。 二,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并认真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其他文章有写随笔的习惯,因此,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是并存的,不光时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教师角色的转变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了位,经常讲完一篇课文之后。在课外做学生的知心人、兴趣培养,培养语感,加深理解和体验、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等等,这些良好习惯养成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学习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读,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彻底的改变,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那么对于学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习惯?其次,从所谓的师道尊严转变成学生的好伙伴,伴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去触发、“你应该这样”,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激发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表达下课文情节、引导者和指导者。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一个眼神,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会怎么选择积累内容后。拓宽阅读面,才能完成我的目标和任务。经常参加小组辩论或者演讲比赛,先写题纲后作文并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等。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写、写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爱,或者描写下沿途的景色等等,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学生能徜徉在其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美的课堂、体验和理解,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促进德、智,能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为此,对于学生,诗歌,下笔如有神;就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值得积累的内容、人生观。 总之,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以往的灌输式,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感染的,应该和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们共同的任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听了对于每个同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语言上的沟通。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那种爱一旦被学生感受到,经常搜集名言,受到情感熏陶。当然每位同学对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填鸭式
㈧ 小学语文报纸
哪道
㈨ 小学生语文素养包含哪些内容
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
㈩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3篇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新形势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培养全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分别从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阅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几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素养、兴趣培养、阅读、学习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此形势下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综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和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首要的要做到老师角色的转变,伴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此,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以往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等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师深刻学习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了,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彻底的改变,从所谓的师道尊严转变成学生的好伙伴。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们共同的任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而绝不是课堂中的命令者。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了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同样的三句话,“你必须怎么样”、“你要应该怎么样”、“你应该这样”。学生听了对于每个同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不一样的感觉中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不同的,那么课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努力学习,提高技能,课堂上能胜任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外做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美的课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标和任务。 二、激发、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一种徒劳,随之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兴趣还是要靠我们老师去培养,靠老师去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那么怎么去培养兴趣呢? 首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已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做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巧用教育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大胆的探索创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毫无感到拘谨的情况下轻松的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反之,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次,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是并存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爱,那种爱一旦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对于学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三、培养阅读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能拓宽知识面,能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广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时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还要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本科内容的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课外进行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一篇优秀的作品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启迪,学生能徜徉在其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中体会到愉悦的心情,慢慢能达到与作者的共鸣,慢慢地达到忘我的境地,仿佛如临其中。一些优秀的小说,名著,诗歌、散文、戏剧、名言警句之外,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连环画,漫画也要涉及其中。学生完成阅读后适当引导学生背诵优美片段,抄写优美词语,并试着去写。在引导学生学会怎么选择积累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值得积累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完之后要求同学们写写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然每位同学对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师指导的同时要给予其鼓励很赞许的目光,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多阅读,广阅读,学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我们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根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其实,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的内容很多,从大的方面看也就是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比如字要认真的写,文章要有表情的朗读,并认真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文要好好的做。就拿写作来说,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经常收集信息及趣闻的习惯,经常搜集名言、格言、谚语的习惯,阅读其他文章有写随笔的习惯,熟记优美词语的习惯,先写题纲后作文并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等。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经常参加小组辩论或者演讲比赛,经常讲完一篇课文之后,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表达下课文情节,主动与别人交流,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借助节假日去光荣院去探望老人或者外出踏青,回来描述下其中的过程,以及所见所闻写一篇小短文,或者描写下沿途的景色等等,这些良好习惯养成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总之,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涉及到的有诸多因素,只有靠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