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中段数学

小学中段数学

发布时间:2020-12-03 19:32:57

1. 什么是小学中段数学学生预习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同学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同学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同学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同学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同学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3.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4.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同学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5.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预习法
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同学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学数学中段教材是指几年级

小学分为1~6共六个年级,每两个年级为一个段
低段:一、二年级
中段:三、四年级
高段:五、六年级

3. 如何提高小学中段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抄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小学各册数学教材的
始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
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4. 如何培养小学中段学生数学思考的

一、培养低年段学生提问能力的意义与价值
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就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求知欲,学生如果不会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主动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运用独立思路去解决问题。目前,一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只停留于回答问题,其实这就是不深入思考、寻找和发现问题的表现,从强调自主学习的新课程培养方向看,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清晰、意识更明确,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将得到提高,有助于各类与创造力有关的活动的开展。培养提问能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还能增加学习兴趣,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后学生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另外,提问方法是否得当、引导是否得力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的提问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增强学生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和研究。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低年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对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教师应大力倡导。
二、低年段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低年段学生的提问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和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让他们自觉地在学习中提问题,在提问题中学习。
1.创设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小学低年段学生对世间万物都充满着好奇,他们自我表现欲强、愿意接受挑战,但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害怕提出问题后不被认可,因此,要锻炼学生“敢问”这一良好的心理行为,要求教师积极、及时地鼓励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氛围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1)和谐氛围提供心理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在心情愉快时感觉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较好,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自由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有勇气挑战学习中的困难,敢想敢说。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简单计算”一课时,在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由于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钱,更没有独自购物的经历,所以感到无从开口,这时,教师除了在知识上作引导以外,还及时添加了评评“谁是小精灵”、“爱提问题小组”等评价活动,只要能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教师都马上给予“夸夸他”“贴星星”等奖励……很快,学生们的思维阀门就打开了,纷纷提出并解答不同的问题,课堂气氛轻松愉悦。由此可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要塑造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以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和谦虚好学的精神感染学生,与学生融合为一,形成和谐的学习团体;在教学过程中时刻鼓励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以此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参与课堂的自信。再者,教师还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的合理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平台。
(2)分层、分级教导激发求知欲
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是不同的,呈现出动态的层级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合理的激励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羞于提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鼓励帮助,用爱和信任给予其勇气和信心,为他们提供更实际的找寻问题的方法。例如一年级下册“解决多余信息的问题”这一课,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找出了“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三个数学信息时,教师马上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一位学生说:“现在来了几人?”还有的说:“一共来了几人?”……对抓不到要点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不嘲笑、不讽刺、不厌烦,并表扬他们:“你们真棒,勇敢地提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这些问题图中直接告诉给我们了,再想一想。”教师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耐心地引导和解释,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提出问题,让他们明白敢提问远远胜于不提问以及如何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褒赞肯定,适当地启发引导,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分层、分级地引导使教师的激励更富实效,更全面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方法引导,让学生会提问
要发展小学数学低年段学生的提问能力,仅仅依靠创设提问环境、创造和谐氛围以及教师激发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提问方法。
(1)学会发现问题
提问的首要阶段就是寻找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处处都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既可以在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提问,也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发散思维中找问题,还可以在比较中提问,即对事物的各部分、各细节、各特征仔细辨别,寻找他们的异同和相互关系,甚至可以从结论出发,追溯到条件或从条件推导出结论,每一次推导都能产生多个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学生的思维容易被主题图的过节情境所干扰,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大家能从图画里的人物中发现问题吗?能从布置的装饰里提出问题吗?……”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图画中有规律的东西,纷纷提出“灯笼是按什么颜色排的?”“小朋友按什么规律站位的?”等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分组讨论、组内分享、全班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讨论和交流问题,在合作中提升提问题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锻炼,学生慢慢学会了寻找和发现问题,并且能逐渐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
(2)学会在探究中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与“学”是紧密融合、相辅相成的。“问”从“学”中来,在“学”中解决,“问”中有强烈的“学”的意识。“学”在当前就是最为提倡的自主探究学习,因此,学会“提问”要建立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之上。
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算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算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算盘是怎样用的?”“算盘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上面的珠子表示什么?下面的珠子又表示什么?”“下面为什么有5颗珠子?上面为什么只有2颗珠子?”等问题。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学习,大家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一过程也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出了要求,只有自主提问、自觉提问才能从根本上强化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新课改的教育精神要求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一切教学过程都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摒弃被动接受外界知识的思想,主动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感受外界刺激,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要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结合自身的现有知识储备探究新的知识内容,自主发现、分析问题,从已有知识中获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经验和实现新的创造。
3.循序渐进,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提问是有年龄阶段性的”,不少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很高,然而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杂乱肤浅,抓不到知识的本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偏离数学本身。例如,在观察一些主题图时,有的低年段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图形大小、形状和颜色上,而忽视了图中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在肯定学生提问热情的基础上,从“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等常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慢慢地观察、比较、思考,逐步形成一些基本问题。待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提问方法后,再启发他们融汇新旧知识,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这一问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以前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哪些疑问?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循序渐进的培养手段,帮助学生提出越来越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强化提问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新课学习了“36-8”,教师引导学生观察“36-8”与“36-5”两个算式,思考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一开始觉得既然会计算了,就没什么问题可提,这时,教师引导大家提问:“都是用36减一个一位数,差有什么不同呢?”经过教师的点拨,有的学生马上提出“36-5”得数的十位还是“3”,但是“36-8”得数的十位为什么会变成“2”。这个问题可谓是把整节课的重点挖了出来,教师请大家互相说说为什么。学生纷纷从算式数字上比较不同,再从计算的算理上比较不同,在层层深入的地回答中加深了对退位减法的认识。
三、低年段学生提问能力培养中需注意的问题
当前,受培养方式不够完善、学生心智发育偏差等因素影响,培养小学数学低年段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亟待解决。例如,一些教师在反馈评价时过于注重标准化判断或直接的教学效果,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的影响,在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过于注重问题的“量”和提问的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影响了培养提问能力的最终效果和实际意义。
1.鼓励式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反馈时可实施鼓励式评价,这一评价方式可让学习好的学生更具挑战精神,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时须采用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机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能提出问题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即便是不能提出问题,也不要轻易指责,应态度和蔼地给予指导和恰当的提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对学习积极性较高或者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点出其所提问题中的亮点,并鼓励他们帮助其他同学进一步探索。
2.给予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发现问题,都需要时间和空间去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观察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说、多想、多做,从而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多说就是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培养他们勤于提问题的习惯;多想就是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思考问题,通过分析和比较,转化出新的问题;多做就是提倡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提出问题。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自由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思考解题途径,反思解题过程,从而提出新见解、新思路。

5. 小学中数学思维有哪些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10、统计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11、极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12、代换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有时可以借线段图逆推。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还有94千米,求甲乙之距。
14、化归思维方法:
把有可能解决的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以便解决可较易解决的问题,以求得解决,这就是“化归”。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让学生面对新知会用化归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对独立获得新知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帮助。化归的方向应该是化隐为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
15、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
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如何把握数量关系,抓不变的量为突破口,往往问了就迎刃而解。如:科技书和文艺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20%,后来又买来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30%,又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16、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所谓过程,得到简化和假设,它是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乃数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高数学素养所追求的目标。
17、整体思想方法:
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从宏观和大处着手,整体把握化零为整,往往不失为一种更便捷更省时的方法。

6. 小学一年级下册中段考数学考卷分析怎么写

分析自己这次考得是好还是坏,其次分析自己为什么做错了,还有就是分析自己平时上课有没有认真。

7. 小学数学中段的片段教学怎么准备

复习

8. 关于小学中段数学的小课题题目有哪些

您好,可以安排国家级教育部“十三五”规划课题,可以安排主持人、参与人,课题完成后中国网查询,专门用于评职称,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9. 小学数学分几个学段

三个学段: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

阅读全文

与小学中段数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