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12-03 08:31:55

1. 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自我评改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一、激发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不及时医好这块心病,那么写作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二、培养多读多写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否则将前功尽弃。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为了让学生能读到的课外读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好借书证,定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其次,每个学期都精心设计好“班级图书角”,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等,并号召学生踊跃捐书。除此之外,还与其他班级友好合作,定期交换课外读物。平时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写的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具体做法是:优等生可以写出读过的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录文章中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后进生则不同,他们只要能抄录几个好词佳句就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次培养学生写好日记。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日记的内容千变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记“流水帐”,应该突出新颖。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不定期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给予夸奖,树立榜样,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耐心指导鼓励。三、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此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拿出来,从中选择好材料,为写作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谴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采取传统式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过程中,认真推荐出本班的“代表作”。批改结束,及时讲评。讲评分为简评和详评两种。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后重蹈覆辙。详评班里的“代表作”,我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目的。以上是我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管窥之见。语文教学成在作文,败在作文。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我们语文教师去共辟蹊径。

2. 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自改和互评能力

为了能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段,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质的提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还为了解决作文批改效率低、耗时长的问题,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互相评改作文的能力,我进行作文评改方法的研究。
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阶段目标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互评互改。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推己及人,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3. 如何提高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教师发下作文后,大多数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而本文仅就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知道,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作者自己真实思想的表达,修改文章,实际上是修改思想。学生的作文老师改,免不了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师代替学生去想,代替学生去表达,不一定对学生有多少切实的帮助,也无法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观念,勇于创新,变教师为主的批改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这对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对学生主动接受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意,即功夫同与虚掷。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看来,我们必须变教师单向批改为学生参与批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下面就我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
一、明确自改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他们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唐代大诗人贾岛关于“推”与“敲”的斟酌早已成为千古佳话。这说明了一篇好文章写成后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使文章趋为完美。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能逐渐领悟文章作法,体验成功愉悦。自改作文究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二、激发自改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才能激发自改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如小时候不会写文章,后来成名成家的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由来:讲古典巨著《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同时也以历年来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学生作文为范例,培养学生“别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其次是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兴趣。① 设立文章医院,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问题较具普遍性的文章贴在“文章医院”栏上,让全班同学“会诊”,然后把修改意见集中到语文科代表那里进行综合,再贴出修改稿,随后再到我这里拿我的修改稿贴上去,看看区别在哪里。这样一来,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大家都想和老师比一比。② 要求学生统一配备印有修改过程的作文选,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心中有底,有自己修改作文的冲动。③ 设立名家修改专栏,让学生体会一篇文章在名家手里是怎样化腐朽为神奇的。④ 设立自改进步奖栏和优秀评改陈列栏,及时肯定和表彰学生。鼓舞学生自改的积极性。⑤ 指导学生把每学期经多次修改后比较好的作文用电脑编印成小册子并加上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拾贝集》、《未名湖》、《处女地》等,然后在教室里展出,让大家互相观摩,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性得到巩固,热情高涨。
三、授予自改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改方法的传授和指导,使他们在自改中有所体会,有所收益,我在具体的操作时采用如下方法:
1、统一自改的符号。<莲~山 课件>
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就明确规定了作文修改的基本符号:一是删,二是补,三是调,四是换。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学的每个修改符号的用法和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巩固,达到人人会规范使用,从而提高阅读修改的效率。
2、明确自改的步骤。
(1)对照要求进行修改。
现行教材的优点是每次作文只有一个具体要求。如《童年趣事》要求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叙述要真实、具体。修改时就要看是否写了一件事,是否体现了”趣”字。如若写成了《童年小事》,《一件有意义的事》,或是写了一详一略两件事,那就是离题了,要下大力气加以矫正。如若对童年总体的回忆多于趣事的描写,那就是结构不合理,则应该根据要求加以调整,注意详略得当。《童年趣事》有没有把令人发笑的情节(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把自己的言行、心理活动详细地记叙下来。自改主要看是否突出“趣”字,是否围绕“趣”字做足文章。
(2)针对内容进行修改。
审题正确了,结构合理了,主要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前后是否连贯,事情交代是否完整。要把不正确的观点去掉,多余的题材删掉。如写《做不倒翁》就要看是否按“洗蛋壳、装泥丸、粘纸帽、画五官”的顺序叙述。如写(烧不坏的手帕),自改时就要针对实验演示的过程,重点检查是否按“闻酒精--浸手帕--拎手帕--点手帕--看结果”的顺序有重点地进行叙述。要防止只重过程,而忽略人物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自改时要注重观察与内心体验的表达。
(3)围绕词句进行修改。
我们讲推敲也好,润色也罢,最终的落脚点是字词句上的有效修改。《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字词句的修改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解决语言文字最关键的问题。同样可以分级修改,一是用词要恰当,把错别字或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改正过来。二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三才是句子要通顺,要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辞,句与句之间不协调关系等不通顺的地方,并适当加以润色。这是写文章达到的最高境界,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如写一个人在紧张时的手的动作,是“放在桌上”还是“双手绞在一起”还是“不由得扯住了衣襟”等,要根据当时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如写大老板很神气地把钱放在柜台上,那么应该用好动词,“摊、排、飞、亮……”供学生仔细体会斟酌。如写《精彩的拔河比赛》,获胜后是否可以摒弃“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高兴得跳了起来,高兴地大声欢呼……”这些常见的语句,改成“人家纷纷把本子卷起来当话筒,围住了获胜者”,或是来一段寓景于情的景物描写烘托场面等等,引导学生在自改时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这样的修改才有价值。通过认真细致的逐句修改,努力使文章变得表达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这样,修改的目的也达到了。
3、掌握自改的方法。
(1)诵读法。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作文写好后,从头到尾认真朗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推敲,想想自己的作文哪些意思写得不明白,哪些内容写得不具体,哪些语句写得不恰当,进行必要的删、增、改。
(2)请教法。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别人却容易发现。所以,可经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同学看,读给朋友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一时不能统一的问题还可向老师请教。其他还如先增后删法、分块诊断法,比较法等都是能激发学生自改热情的好方法。
学生学会了修改,对老师的评改则相应提高了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评改中得以体现。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更非放任自流,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起始的自改示范,改后讲评,两次评分,都须精心设计,耐心启发,悉心指导。更要通过长期多样的训练,采用精批细改,精批粗改,面批面改,小组评改,学生分头批改等形式。在评改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修改的习惯,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中。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学生“三分文章七分改”,[莲山课~件 ]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4.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们要逐步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让小学生乐于修改习作,通过修改习作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一、晓之以理,导之以趣
1.讲述经典故事。在我国的文学长河中,有许多修改文章的精彩故事。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炼字的故事,可谓感人至深。我们可以利用班队会,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故事,举办故事会。久而久之,古人修改文章的做法就会感染小学生,小学生就会主动地尝试修改习作。
2.学习古人关于修改文章的诗句。唐代的卢延让在《苦吟》中写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修改文字,苦思良久;贾岛在《题诗后》中写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动人之句,需要花费一两年的时间,何况我们小学生呢?让学生搜集并学习古人的诗句,进行交流,引导小学生参与修改习作的活动。
3.采用鼓励性评语激趣。我经常采用鼓励性评语激发小学生修改习作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在学生的习作本上,我抓住小学生的闪光点,写到:“这句话修改得更简洁了,你是个精益求精的好学生!”“这个结尾修改得更精练了,为你喝彩!”这些鼓励性评语投其所好,收效显著。我们把情感倾注笔端,化作热情洋溢的批语,很容易激发小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
4.采用修改前后的习作对比激趣。选取几个学生的习作,把修改前后的文稿一并展出,再请学生参观议论。学生逐一对照,很明显就可以看出同学习作的进步,引得其他学生主动修改习作。

5.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因为小学生是作文能力,也就是表达能力形成的最黄金阶段
7-13岁的小回孩子应该重视写答作能力的培养,当然,这得益于他的阅读量和词汇量。
快乐阶梯作文的少儿教育专家孙教授曾经说或,小学生在培训作文的时候,不仅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更是对孩子潜能的开发和引导,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写作基本能力培养。
所以,自己修改作文也是作文培训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

6.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作文

一、明确自改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回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答高写作能力。”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他们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唐代大诗人贾岛关于“推”与“敲”的斟酌早已成为千古佳话。这说明了一篇好文章写成后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使文章趋为完美。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能逐渐领悟文章作法,体验成功愉悦。自改作文究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二、激发自改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才能激发自改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
三、授予自改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改方法的传授和指导,使他们在自改中有所体会,有所收益

7. 小学生如何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怎样提高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之所以会形成“学生作,教师改”的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有的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看,有的甚至把不会的字空起来,让老师去填,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五、六十篇作文,任务繁重。在紧迫的时间内,只能草草了事。如“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甚至一些批语学生看不懂。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同时,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教师引路,指导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领”、“扶”、“放”的方法。

所谓“领”就是由老师指导批改的方法,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到学生自己学着修改。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怎样修改?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孩子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

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我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还得注重“扶”与“放”的结合。我们知道,要培养孩子自改习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改习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扶”既是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

我采用以下方法:

1.符号批示法。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对需要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对错别字用“口”,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进行检查指导。

2.点拨提示法。我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

3.要求提示法。针对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所谓“放”就是让学生修改自己文章或互改。

1.自我修改:

a.反复朗读。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

b.默读分析。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

2.互评互改:

a.教师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b.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 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学生互改作文的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会指导别人写作,自然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进步。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由于不同学生、不同文章,学生有新鲜感,培养学生改作、写评语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体会,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能力发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师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新方法,何乐而不为?

要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上好每一堂课。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学习写作的技巧;多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多写,就是要多练笔,做到“熟能生巧”。

以一次习作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步:

(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如《再见了!亲爱的母校》一题中有个感叹号,这就要求写作时有真情实感,充满对母校的爱恋之情。在审题中正确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中心、材料范围以及主体要求。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规定了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暑假”一词就限定所写的一件事应是暑假里的事。

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文章的内容既要写到午饭前又要写到午饭后,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

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所写的趣事必须发生在童年。又如《难忘的一瞬间》,所写的应是在某一很短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一题须写农贸市场中的事;又如:《上学路上》则须写去学校路上的事;如《海边》、《在海滩上》、《海岸一角》三题都是指海边,但是所指的具体空间还是有些大小区别的。

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一个 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 》等都是写别人的情况,即使文章写到“我”或他人,那也是处在陪衬的地位,是“配角”。又如《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三题虽然都可指同学,但三题的写作对象的范围由小到大,《我的同桌》对象基本上是唯一的(当然也可以写以前的同桌),而《我的伙伴》则既可指本校本班的同学,也可指邻校小朋友,还可指邻居小朋友等,范围要大得多。

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必须写确实是令人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只能写亲身经历的,自己听到或看到的,还不能算亲身经历。《 老师二三事》只能写老师的二件或三件事。

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 》、《一个 的人》。又如《学校生活中的一件事》和《学校生活二三事》,前者只能写一件事,而后者一定要二至三件事才能切题。

其次,应该弄清题目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是关键部分,不少题目都有关键词,这个关键词通常叫做“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依次规定了体裁(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数量(一件)、内容(难忘的事),这三点要求中,主要的无疑是“难忘”,这就是题眼。

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又如《妈妈的“坏”脾气》,这个“坏”也是反语,实际上恰恰在说妈妈的某种好习惯,好作风。

找“题眼”有一定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爸爸笑了》的“笑”等。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数在前面,即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可爱的金鱼》中的可爱。《我喜爱的活动》中的“喜爱”等等。当然,题目是变化无穷的,并不是都可以照这两种方法去找的。如《我的同桌》这个题,实际上并没有规定中心内容,我们需要根据材料来确定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第三,在审清题意后确定写作的体裁。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像《一件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等,应采用记事的体裁;《我尊敬的人》、《好XX》则应采用写人的体裁;《我们的校园》则主要应采用写景的体裁,但也离不开人和事。《可爱的金鱼》那就应采用状物的体裁。日记,读后感等则大多在题目中表明。

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审题:首先对提供的半个作文题目加以分析理解,了解题目中有哪些规定,需要补充填写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之后比较,选材;最后要把整个作文题连起来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连贯,不妥当的地方还要加以修改。我们在填写半个作文题时,要经过一番思考选择,让生活中的人或事物在头脑中重现,选择印象最深的作为写作内容。如《我爱XX》,题眼已经有了,是“爱”,至于爱谁,爱什么,需要根据自己熟悉的材料(人或事物)来确定,可以是“爱爸爸”、“爱老师”,也可以是“爱母校”、“爱读书”、“爱集邮”等等。

(二)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都应该使别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或启发。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分散,不能有二个(或多个)中心。

3、中心要新颖。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从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

确定中心思想,有的可直接从题目中看出,如《勤俭节约的奶奶》、《我爱家乡的秋天》等题目作文,确定中心思想必须符合题目的要求。有的作文题目设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确定中心思想大致的范围,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件事教育了我》等题目,确定中心思想比前一种情况有较大的自由,但也必须受规定的范围的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而只规定了在什么范围里选择写作的材料,如《课间十分钟》《我的爸爸》等题目,但要避免中心思想不明确的毛病。

(三) 选好材料

写一篇作文,在审清题意、定好中心之后,就要按照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凡是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要抓住,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要舍弃,凡是能够深刻表现中心的材料是我们选择的重点。

选取作文材料,还要注意几点:

1、材料要真实。我们作文要尽量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方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当然,要求内容真实,并不排斥文章中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2、材料要典型。有时候可以选用的材料很多,我们就要通过比较进行分析,从这些都可用的材料中挑选出最能反映中心思想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材料一般都是十分典型的材料。

3、材料要具体。写作文时,一定要把所写的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物、景等写具体写生动。因此,我们所选的材料内容一定要具体、丰富、周详,这样写文章时才能达到写具体写生动的目的。2、作文题目是《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请你按照“真实、具体、典型”的要求,选三项材料写下来。(不必写成整篇的作文,只要把材料记下来就可以了)。

(四) 列好提纲

确定好中心,选择好材料以后,还应该对材料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和过渡,都需要认真构思,进行整体设计,这就是布局谋篇。为了防止写作时疏漏、零乱,我们就需要把构思的内容编写出写作提纲,然后按照写作提纲一段段地写。

写作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作文题目、中心思想、重点、段落层次等。

编写作提纲一般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始终围绕文章的中心。②要有一条合理的思路、线索,可以是时间线索,事情发展线索,物体线索或人物线索等。③要抓住要点,考虑周到。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等都要考虑到。

(五) 撰写初稿

完成上述四个步骤后,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篇文章的大致轮廓,把它写出来就是文章的初稿。动笔写好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要按照写作提纲一步一步地写,注意开头、结尾、过渡、详略等。

2、怎样想就怎样写,尽量一气呵成,遇到用词造句有困难,可先空开,继续写下去。

3、文句要朴实、明白、通俗,有真情实感。注意用好标点符号。

4、作文中注意照应文题,恰当地点明中心。

(六) 修改誊写

修改作文,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训练的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有人把修改比作文章的“美容”,是很形象的。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呢?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我人写好作文的初稿后,一定要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先整体,后部分,先内容,后文字,认真推敲,找出毛病。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一看文章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紧扣中心,与中心有关。把不切题的,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语句删去,与中心有关的材料不清楚的、不具体的要改写清楚、具体,遗漏的地方要补上。

二看文章是否做到条理清楚。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恰当、合理。对照提纲,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有不当的地方应加以调整或改动。如有重复的段落应删去。

三看文章的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确切。用词造句、说话要得体,不通的,不要的要加以修正。

四看文章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是否恰当。要尽量消灭错别字和不恰当的标点,修改好,定稿后,要用正楷工整地誊写到作业本上。

8. 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自行修改能力

作文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常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作文”无疑是一项最为头痛的作业,写作文时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了二三百字的作文却干巴巴的,毫不生动。修改作文则更是大难题,许多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只能把几个错别字找出来,对于语句通顺与否,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等根本不知如何改,有的学生干脆不改,因为他压根不知道有什么不足,还欠缺些什么,该怎样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启发和激发修改作文兴趣。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正面鼓励为主。在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前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讲述修改作文的意义,先以“师批生改”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多承认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批语尽可能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以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使其积累“改”的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激发修改作文的兴趣。当学生根据教师启发性的批语修改自己文章后,特别要注意肯定改的比不改好,只有多改才能慢慢会改,让学生懂得只写不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改好一篇文章并不亚于写好一篇文章。只要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暂不去计较修改得是否正确,让学生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产生新的习作成功的期望,激发习作动机,以推动修改作文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 二、让学生掌握修改要领,知道该如何去改。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修改作文方法的要领。 (1)明确作文目标。作文目标是在作前指导时,引导学生依据作文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一般顺序及要求,明确本次习作具体要求,并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以备自评互评时参考利用。 (2)设计“病例文”。事先设计一、两篇存在问题的作文——“病例文”,根据本次习作具体要求,师生一起逐项评改,以 “精批细改”的方式,为学生做书面上的讲解示范,渗透具体修改方法。做好对学生“改”文的示范,使学生加深对有关写作知识的理解,会运用有关批改符号。 (3)在多读中精心“自改”。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要求他们一句一句反复朗读初稿,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在读中结合写作目标初步自查:作文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自改”完成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4)在“自改”的基础上,互改交流。互改:全班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进行交换评改。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以及为什么这样改。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互改前先分工:各个四人学习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分配修改的任务。组内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分别负责从作文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这四方面去评改(一人负责两项),写修改建议。成绩中等、能力一般的一名学生,从表达是否准确、详略是否得当这两方面去评改,找出好词句划上波浪线,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划上横线。而组内平时成绩差一些,能力较弱的另一名学生,则选择圈出错别字及错标点,看卷面是否整洁这两项。每个人修改完、写完自己的修改建议后,要签上名字,以避免个别学生乱修改的情况发生,因为一切“有据可查”,所有的人都必须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待组内所有人的作文全部经过四名同学的修改后,回到本人手中,根据作文后面的修改建议,自己再进行修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根据签名跟提出建议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样作文即能保持学生自己的特色,又能融入别人的优点,让每个人的作文水平和修改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分工互改,让所有的学生有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可做,也不会因为不会修改作文而造成太大的压力。在互改交流的同时,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别人的作文,博采众长,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改互改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从整体把握文章,查漏补缺,写上总评。在讲评时要大面积表扬鼓励,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并选择改得好的文章,给大家讲评学习,使更多人享受成功的乐趣。 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积累,只有学生学会了如何修改作文,才能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得到充分提高。

9. 如何培养小学生互评自改作文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我首先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欲望;我经常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换言之,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过多否定,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厉”,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啰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对学生、对学生的习作有着真诚的爱。

10.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 细心观察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习作素材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平时教师要逐渐培,养孩子们观察身边事物,积累生活体验的能力。学生的体验多了,观察得细致了,眼中的生活就更加精彩了,习作时就有话可说,情真意切。
二 善于积累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保证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记本,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分类摘抄。因为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于语言文字的鉴别水平不同,所以在摘抄过程中不能采用同等标准,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只要他们喜欢的、欣赏的都可以作为积累素材。
首先应注重积累教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的精妙,甚至标点的运用等,因为这些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可读性较强。如在教学《白鹅》一课,体会第三段白鹅的叫声严厉时,应让学生找到哪些词语写出了鹅叫声的特点。接着体会哪句话写出了它能看守门户?学生找到句子“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了解“厉声叫嚣”和“引吭大叫”的区别,真正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让孩子们把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并背诵下来,学生在标点的使用和准确运用词语方面有了积累,为日后的习作积累了素材。
其次还要鼓励孩子们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提高阅读的赏析能力,不断学习作者精彩的、优美的语言,把好的内容摘抄到积累本中。
三 巧抓时机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法宝
课堂上要善于巧抓时机,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利用好文本语言去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首先让孩子们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战争的理解与感受。课上引导孩子们进行分节朗读,体会每小节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同时我出示了许多战争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孩子们的心灵一下子被震撼了。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
四 勤于动笔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根本
勤于动笔,经常进行语言实践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所以教师有责任帮孩子们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增强信心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动力。的确,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鼓励,它足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所以,平时对于学生的习作应进行及时的鼓励性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要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而不是仅限于每单元后的习作。要随时随地用一双“放大镜”的眼睛去寻找每个孩子习作中的优点,只要跟自己比进步了就值得表扬。
总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细心,耐心,用心做好每个环节,想尽好办法,才能达到好效果。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