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01 08:32:17

①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产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计算教学的现状令人深思,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担忧!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值得研讨。先将本人的看法浅谈如下:
1、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清楚明白算式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不是天外之物,很好的还数学计算题的本来面目,也更好的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要留足时间、留足空间。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经过课改,老师们都具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得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在新授课时,通过环环紧扣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理解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使学生明确怎么算,怎样书写,为什么这样算。正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计算技能。
3、提倡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相结合。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重视多样化可以说是让学生在交流各自的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提升,而算法优化是使学生计算技能提高的过程,必不可少!在数学课堂中,常见到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七嘴八舌的道出了各式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一味地给予肯定:真棒!有创造力!教师应对学生的口算方法进行有价值的引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进行选择和自我调整,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教师在针对学生计算方法的选择时说: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老师喜欢的是这种这样教师在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较好的引领学生对多样化进行优化。
4、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的口算能力下降了,有的是乘法口诀不熟,有的是可以熟练的背诵乘法口诀,却不能很好的运用,往往一个简单的表内乘法计算题,可他们却要从第一个开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口诀为止,才知道结果是什么。真的很悲哀!是什么让学生的口算变得如此糟糕?
在我看来,与我们平时的口算训练很有关系。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训练口算得时候,是将所有的算式都一起出现,这样是很难达到提高口算速度的。因为在别的同学算上一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在算下一题了,这样就失去了口算的意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口算题要逐一的出现。如:用卡片出示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设计时卡片的正面是算式,背面是结果,操作起来快捷有效。
有趣才有效。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要与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结合起来。训练时可采用竞赛、开火车、抢答、对口令等计算形式,去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的兴趣。再就是要提高口算训练的频率和强度,不仅要做到节节有训练,还要做到课课有提高。使口算能力得到有序、有效的提高。
5、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近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进行计算时,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又对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对。即要求在对的基础上提高速度。要求学生看题仔细,计算认真,还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6、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各种教育时机,把思想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参透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技艺。计算课教学,要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课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产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计算教学的现状令人深思,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担忧!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值得研讨。先将本人的看法浅谈如下:
1、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清楚明白算式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不是天外之物,很好的还数学计算题的本来面目,也更好的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要留足时间、留足空间。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经过课改,老师们都具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得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在新授课时,通过环环紧扣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理解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使学生明确怎么算,怎样书写,为什么这样算。正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计算技能。
3、提倡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相结合。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重视多样化可以说是让学生在交流各自的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提升,而算法优化是使学生计算技能提高的过程,必不可少!在数学课堂中,常见到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七嘴八舌的道出了各式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一味地给予肯定:真棒!有创造力!教师应对学生的口算方法进行有价值的引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作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进行选择和自我调整,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教师在针对学生计算方法的选择时说: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老师喜欢的是这种这样教师在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较好的引领学生对多样化进行优化。
4、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的口算能力下降了,有的是乘法口诀不熟,有的是可以熟练的背诵乘法口诀,却不能很好的运用,往往一个简单的表内乘法计算题,可他们却要从第一个开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口诀为止,才知道结果是什么。真的很悲哀!是什么让学生的口算变得如此糟糕?
在我看来,与我们平时的口算训练很有关系。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训练口算得时候,是将所有的算式都一起出现,这样是很难达到提高口算速度的。因为在别的同学算上一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在算下一题了,这样就失去了口算的意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口算题要逐一的出现。如:用卡片出示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设计时卡片的正面是算式,背面是结果,操作起来快捷有效。
有趣才有效。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要与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结合起来。训练时可采用竞赛、开火车、抢答、对口令等计算形式,去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的兴趣。再就是要提高口算训练的频率和强度,不仅要做到节节有训练,还要做到课课有提高。使口算能力得到有序、有效的提高。
5、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近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进行计算时,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又对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对。即要求在对的基础上提高速度。要求学生看题仔细,计算认真,还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6、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各种教育时机,把思想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参透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技艺。计算课教学,要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课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② 浅谈如何落实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与研究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智力和思维亟待开发,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育的必然需求。如何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考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感悟数学,从而慢慢在摸索之中掌握研究数学知识的一般方法,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本文将结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探索教师如何针对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之中给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空间。
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受思维能力的局限,他们在知识理解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对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过于单一,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难以根据事物的外在现象理解其本质内涵。从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认知事物主要依赖于直观思维,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但逻辑能力较弱。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才能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需注意的原则
传统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式缺少针对性与引导性,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相互适应。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号召之下,新型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围绕着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不同的学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状况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观察能力较强,能够充分通过观察逐步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与关系,而有些学生生活经验丰富,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途径。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才能有效根据学生身上的特点促使其理解知识,以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般方法
1. 问题创设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知识并不是平白无故而产生的,它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虽然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内容较为基础,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而言也较为简单,但是也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判断归纳能力,才能较为轻松的理解数学知识。为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逐步诱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而在问题创设的过程之中,教师要严格把握各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体现数学问题的层次性与关联性,在提问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就以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为例,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之中,可以先以“1X8=?”这个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乘法知识内容,再以“1X8+2=?”这个数学公式引导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相互差异,从而使学生在揣摩之中深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中的逻辑关系,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得出正确答案。数学是讲究思维严谨而逻辑清晰的学科,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若想有所提高,经过一定的锻炼必不可少,而教师对问题创设的合理把控,则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平稳有序的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 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而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尚小的原因,还无法深入理解严谨的概念与内涵,他们在数学知识探究中由于存在侥幸心理,导致无法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内容与应用范围。再者,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密切,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也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与价值内涵,教师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操作空间,以在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条件之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如在学习到“米、厘米、分米”等数学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进行实践探索,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这些数学单位的过程之中,体会其转化关系,从而明白单位换算之间的关系是由实践操作而得来的,在思维过程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获得知识的增长,从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四、总结
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号召之下,教师唯有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开展教学活动,逐渐的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索之中开阔思维,才能确保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③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生因为心智孱弱的特点,在认知和思维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表现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他们计算能力的薄弱,甚至有些年龄小的同学在进行数学计算时靠的不是思考和理解,而是凭借着硬性的抽象记忆。这些缺失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的。文章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种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笔者在农村小学工作二十多年,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深刻地体会到孩子们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甚至影响到一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笔者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2.为孩子建立错题集
有了错误不可怕,知识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对错误反复纠正的基础上的。小学生正式容易犯错误的时候,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出错,但是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好的学生都是会善于纠错的,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却都不善于处理错误。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可以建议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让学生多练、多做题,熟能生巧
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如果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因而教师要在教授这些基础知识方面多下功夫,除了通过反复训练以使学生达到强化记忆外,还可以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以便能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
4.帮助学生,弄清算理规律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数的认识最初凭借的不是理解,而是抽象的硬性的记忆。所以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有时候也往往因为抽象而变得不易理解。学生往往是靠着反复的、强化的训练获得了计算的技巧和能力,不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获得了知识和方法。因此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5.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要精确的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应该让学生明白,他们以后还要面临许多次的选拔考试,而这些考试,不仅是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时也是在检验他们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计算能力上,认真钻研,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⑤ 浅谈在小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高年级数学中一项必不可缺的技能,也是学好数学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从小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小学高年级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灵活性以及计算的速度来判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又快、又准、又巧。如何才能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对此做出粗略的见解。
一、能够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计算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能够让学生带着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学习,去探索新的知识,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十分生动有趣,能够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数学、喜欢动手操作,学生能够自信满满地说:“我能行。”
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与延伸,给学生讲一些中外数学中比较典型的事例以及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教学简便运算之前,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讲解一下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众所周知,高斯是一名伟大的数学家,他小时候的数学老师因为个人情况需要离开课堂,于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表现中更加安静,临出门他留了一道题,内容就是1+2+3+4+……+100.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故事的引入,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能够灵活地运用好每一个公式、定律,从而能够不断地对数学计算题进行钻研,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此外,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这往往会导致在课堂上遇到一些新鲜事,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的状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以及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把握好时间阶段,尽量采取时间段、任务量少、次数频繁的方法,避免学生过度疲劳,产生厌学的心理,让学生的情绪与注意力能够始终保持在集中精力去学习与练习的环境下,从而保障他们集中注意力,计算结果才会更加准确,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计算题也会出现一些难题以及简答题。往往这些题才是学生的“抵触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在每节课堂训练的时候,都能够出一道类似的题型,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不仅仅能够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一个好习惯。
二、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让学生能够将计算的动手操作以及口算能力相结合起来。能够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避免再出现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过多地去“说”,将自己的计算思路说出来,教师给予学生合适的指导,教会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与此同时,能够重视师生之间演示与操作的作用,能够将动手操作与语言能力相结合,能够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小学五年级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的时候,能够在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的同时,给学生一个锻炼计算的机会,让学生一边去计算一边去思考,从而能够将课堂扩大化,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能够在每堂课前利用几分钟,提高学生口算的水平与能力,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要在每堂课进行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联系。如果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对乘法容易产生误区,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重点就对乘法进行反复的练习。还需要提倡学生进行估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再次,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的一些易混淆、容易产生计算错误的计算题集中在一起,也可以采用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纠错本,将自己易错题记录在本上,单独找出一节课,让学生进行区分与对比。通过这样一种有目的性的联系,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辨别错误的能力,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地纠错,从而减少学生的计算失误。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普遍容易出现错误的计算题给集中起来,作为课堂练习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去纠错,进行计算练习,让学生自己指出哪里出现了错误,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定期举行纠正错误的课程。让学生对错题进行反复练习,从而有效地对症下药。
三、克服学生粗心大意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计算题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每节课结束以后都要对课堂进行总结,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分析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所以,要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形成认真学习、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需要从点滴做起,严格地要求学生,不能纵容学生因为马虎大意而出现做错题的现象,坚决杜绝学生马虎大意的现象发生,不断培养学生不心急、认真计算的态度,提高计算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未来数学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程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的有效性

计算教学贯穿于在小学数学教学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离不开计算活动的参与,可见计算的位置非常重要,但是,虽然一再强调计算的重要性,可学生的计算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无论是正确率,还是计算的速度都很难让人满意,尽管很多教师都想尽办法地教,但都徒劳无功。下面通过对当前计算现状的分析,谈谈小学数学计算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注重数学知识的情景化、生活化,淡化数学本质。计算知识从生活情境引入,这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与计算有关的概念、原理、法则的抽象、概括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难以形成运算能力、训练思维。
(2)重算理、轻算法。由于教材在计算内容的呈现上淡化了法则的总结概括,学生往往凭借探索的经验和巩固练习来完善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这就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差错率较高。
(3)教师过分追求算法多样化的“量”,而忽视了最基本算法的“质”,过于盲目地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用各种方法去计算,甚至会出现违背认知规律的算法。
(4)教师为了挖掘出预设中的方法,片面“索取”多种算法,没有突出基本算法;算法多样化但教师却不引导学生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计算知识。
(5)对学生在作业、考试中出现错误的处理方式不够个性化、不够有针对性。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讲解,再让学生把错题抄写一遍。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粗放,缺少个性化,效果不佳。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表现为粗心,也就是感知水平粗略、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够端正;知识因素的影响,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把握有缺失,应用不够熟练;思维定式消极作用的影响。
二、寻找策略,重建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
1、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加强数学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彰显计算的价值。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除了关注多数中间学生外,还可以适当灵活,关注少数学困生、优秀生,对学困生在课堂上要适当辅导,家庭作业难度要适中、重点完成基础题并保证正确率。优秀生要适当补充教材中的拓展资源,从方法上和思维上得以提升。
加强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内涵的把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将数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素材讲清算理,引导学生把握其内涵,并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此外,教师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及时辅导,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使计算错误率得到有效控制。
在解决问题中,彰显计算教学的价值。对于计算教学,新教材大胆打破了老教材传统的编排格局,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整合,使得计算教学能依托解决问题,凸显计算意义,丰富计算策略,培养计算素养。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通过主题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混合运算。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计算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进行计算,使他们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当然,这比单一的计算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感悟算理与算法的和谐。
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如果仅是强调算理,虽能解决问题,却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质的飞跃;反之,如果仅是强调算法,犹如建立空中楼阁,很难稳固。因此,教学中必须实现算理与算法的和谐统一。
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片段
(教学“36+23”时,学生出现四种计算方法)
(1)摆小棒;
(2)拨计数器;
(3)口算分拆组合,因为30+20=50 6+3=9 50+9=59
所以36+23=59;
(4)列竖式。
……
为引导学生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拨计数器是怎么拨的?”
“先拨3个十、6个一,再拨2个十、3个一。”
“为什么这样拨?”……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数位相同可以相加”。
摆小棒时,教师同样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整捆与整捆相加、单根与单根相加,明白它们的数学意义也是相同数位相加;口算分拆组合“30+20=50 6+3=9 50+9=59”时,让学生明白这样算的数学意义仍然是相同数位相加。
教师在其中的任务是启发学生感悟“无论是拨、摆、算,所根据的算理都是相同数位相加”,这是学生理解竖式书写形式的关键。前面三种方法其实是列竖式计算法则的孕伏,三种计算方法都蕴含着同一个思路——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所以才要按照相同数位对齐这种书写格式写出算式。这个竖式的格式其实也是上面三种或更多种计算方法的简洁的表达形式,理解了这个算理,学生也就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因此,在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价值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把优化算法变成学生又一次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机会,同时,教师不仅要评价其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其合理性、科学性。
3、促进多样化和优化的交融。
算法多样化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承载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使命,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开动脑筋,找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教学“9+8=?”的计算中,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了这样一些算法:
摆学具。先摆9个,再摆8个,一共17个;
把8分成1和7,9+1=10,10+7=17;
把9分成2和7,8+2=10,10+7=17;
从9往后数8个,就是17;
8×2=16,16+1=17;
……
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能力。
4、加强个性化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主要任务后,还要通过提问、练习、巡视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和辅导,让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不带着遗留问题进行后续学习。对于学生错题的处理,不是让学生抄写正确答案,要对错误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个性化辅导。
5、提升学生的心理水平
(1)对学生加强感知水平的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听觉比较发达,但视觉较弱,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看黑板板书及阅读教材的视觉训练,如从一年级开始注重阅读和抄写数、算式的训练。
(2)对学生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对比练习的形式,如23×4和24×3、3.41+0.5和34.1+0.5、75+27和75-27等。
(3)对学生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平时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规范,看清数字后一步一步地算,容易抄写错误的学生可以边读边写,计算后一定要进行验算。
6、加强对学生感知水平的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听觉比较发达,但视觉较弱,要注意进行看黑板板书及阅读教材的视觉训练。如从一年级开始注重阅读训练和抄写数、算式的训练。
7、开展活动,拓展计算学习的视野。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数学进行竞赛活动,速算比赛,口算比赛,小报设计等等;也可以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实进行应用,指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实践等。
8、重视计算问题新题型的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传统计算技能的基础上,计算题的思维含量可不断加深,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小学数学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题目。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仅追求热闹、有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高度重视努力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果

新一轮教育课程基础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走进数学新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 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例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大象是同学们都喜欢的动物,而过生日又是每个小朋友熟悉的事情,这样就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⑧ 浅谈如何在计算法则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推理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的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例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时,学生在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些分数后,提出问题: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哪个分数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的猜想,接着验证:取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折出二分之一,另一个折出三分之一,再比较大小,一目了然,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接着再推理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分数大?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为一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再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 要想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 大树与影子有什么关系,成什么比例,计算糖水里含糖量可能用什么比例解答,在解答之前,要用变化规律进行猜想,得到合情推理,再进行验证。 用举反例的方式证明结论不成立,如给小明家打电话,若多次接通但无人接听,则由此得出“小明不在家”的判断。 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分圆比赛,就能得出“圆的周长与∏有关系”这一结论。 五、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内容领域之中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个领域的内容都为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1、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8+7=?,孩子们想出很多方法算出得数

⑨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做题态度的认真与否。在作业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进行有目的培养习惯。我浅谈以下几点
一、计算题审题的习惯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还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先后顺序搞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在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验算的习惯
在我们班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每次写完题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为此我批评过他们好多次,可再也没有太大的改进。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书写清楚规范,竖式要些清楚,排列整齐,以便检查
三、订正的习惯
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以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再出现同类错误.
四、认真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断的巩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⑩ 浅谈小学计算方法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可以说小学数学的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段的计算学习,对于小学生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一、重视计算学习的基础
随着现在教育在社会上的热度越来越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把自己孩子的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上学前,教孩子几个汉字或是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所以,大部分一年级的孩子来上学时并非一无所知,他们通过自己家长的教育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经验,对计算已经不再陌生,甚至已经有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主要是让孩子掌握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笔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等,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一开始是认数、分与合、比较大小、计算等穿插进行,而分与合的学习对10以内口算的学习起到了奠基和启蒙的作用,因此,分与合成了一年级学生一开始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曾遇到一个这样的学生,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并不好,但是10以内的加减法却计算得很好,速度快,正确率高. 笔者也曾从学生的父母处了解到,是在上学前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对计算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家长也很疑惑,为什么孩子计算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分与合这样的知识却总是掌握不了. 我想家长对孩子进行的计算教育一定是题海式练习,熟能生巧,学生自然会对计算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是并未进行系统学习,学生找不到知识间的联系,所以即使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不代表就能掌握与之联系甚密的分与合. 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其他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而这名同学并没有太大的起色,所以,这看似简单的计算教学也是需要层层递进地系统学习的,把握好基础才能后来居上.
二、计算教学不断渗透进平时教学活动中
计算并不是一个章节式的知识点,也不是一个专题性的知识点,从低年级20以内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口诀试商,到中年级的两位整数乘除法,再到高年级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纯粹的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 另外,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三大领域,都与计算密不可分. 所以计算的教学必须渗透进每天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利用每节课的前3~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计算练习,而这些计算的练习又并不是呆板枯燥的. 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学生练习的题型也在不断变化. 如:一年级学习到一题四式后,学生在每天的练习中就会遇到已知一道算式,写出与之相关的另外三道算式,即给出算式3 + 5 = ?,学生写出5 + 3 = 8,8 - 3 = 5以及8 - 5 = 3;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法及口诀求商后,学生就会在每天的练习中遇到根据一句口诀,写出用它来计算的乘法和除法算式,即教师报出口诀三四十二,学生写出算式3 × 4 = 12,4 × 3 = 12,12 ÷ 3 = 4及12 ÷ 4 = 3;如果学生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也可利用这3~5分钟进行强化,如强化题型“5 + □ > 13,□里最小填几”等. 这每天的3~5分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也能够对不断学习新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即使一开始有欠缺的同学,也可以利用这3~5分钟不断地补上.
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估算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估算的意义和重要性,为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奠定基础,低年级就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可以在具体的题目中渗透,如19 + 9,19可以看作20,9可以看作10,20 + 10 = 30,所以估计19 + 9的得数不会超过30;又如二年级经常遇到的问题“每条船最多可坐5人,33人6条船够坐吗?”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去尾法”和“进一法”. 有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三年级遇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需要试商”的内容时,相信学生便能得心应手地解决了.
四、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计算
恩格斯曾说:“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数学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最后还会应用于生活. 所以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计算的原型.
在低年级时,学生经常不能理解加减法或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而对于数量关系式,有些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式地学习. 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买东西时产生的几个量:商品价钱、付的钱、找回的钱,如果没有生活中真切地实践过,多次感受了这个过程,相信课堂上练得再多也无法弥补.
高斯曾说:“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 ”可见计算对于数学的重要意义. 从低年级开始,巩固学生的计算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意识,并在生活中感悟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灵活运用,是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

阅读全文

与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