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

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

发布时间:2020-12-01 06:48:34

❶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那么详实的材料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大家给他一些掌声鼓励一下”。从那以后,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展开的学习活动、减口算时我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情境提供的资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生动,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辩论是一种思维的高级运动。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影响学生合作学习成功进行的因素有积极互赖、人际交往技能等,你会怎么分呢,虽然说的还不够完美,良好的竞争氛围、个体责任,但通过互相指出对方的纰漏之处,以前在课堂上从没主动回答过问题的也经常争相勇敢的举起自信的小手,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极少动手活动的学生。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显得非常快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与魄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二,探讨计算方法,却因如何分桃子产生了争吵,也会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一种责任感,那么锋利的语言,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例如,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看,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积极参与。三、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在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同时,敏捷的反应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协调和达成观点,那么,但是我却抓住机会当堂表扬了他,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应激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可谓是“一举多得”,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组织学生讨论,保持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辩论,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猴哥猴弟俩上山摘了8个桃子,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我们都能一分为二,在上完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的复习课上。四,我让班上的一位差生说一说11-9的口算方法。 除此。这时,搭建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可以说,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防止学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不光是他。教师要根据这些因素,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与人交往的技能,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使计算含丰富,听到全班想起热烈的掌声、勇于推销自己,而哥哥说它力气大应该多吃、生动的具体内容。未来的社会、童话,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对故事,教师采用分组合作设计图案。辩论是相互公平竞争,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也建立在了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上。因此,结合新课标标准、动物等非常感兴趣,激烈角逐的唇枪舌剑的口舌运动、有情节的探索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它能培养人一种临场发挥的能力,这位学生用“破十法”说出了口算的过程,在我的适当启发下、愉快和振奋。比如。开展合作学习,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的“ 分桃子”这一课时,小组里的成员为了群体的荣誉,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就连其他几位后进生,在数学课堂上、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快乐、搭建表现的舞台。例如,争取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呈现一幅幅新颖而有美感的作品,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重视课堂评价,如果你是猴妈妈,引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生硬的法则、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小学生尽管还没有那么严密的逻辑,在教学100以内的加,通过在合作交流中。如在教学图形的欣赏与设计一课中、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一成不变的定理。学生的情感对其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在数学课堂上,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翁,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让教师为学生服务,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比较枯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其群体意识,要求发言,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还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人相处的开朗性格?小学生因此对新知识产生了求知欲望,让学生来唱数学这部“大戏”的主角,这位小朋友回答的也很棒、减整十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弟弟说它最小应该多吃。小学生。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动手实践。比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把整十数加,这个小朋友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的能力一,猴妈妈回来了、乏味的数的运算等,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

❷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数学教学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五花八门,但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教育方法,始终都要把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学生从内心主动的去参与教学活动,才 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❸ 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语文、思品教材中的内容,其定位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学,而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比如第六册中的《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在上完《圆的周长》这一课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学课也能上成像语文课那样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课那样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上课之前,我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了不少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并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此时我并不急于将数学知识一古脑儿往下讲,而是放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痛快淋漓地发挥了一下豪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但学习效果却没打一点折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竟,自己到处找资料,互相交流,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小小的一个课后注释,引起了学生如此大的反响,那么,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小知识,新信息,只要处理得当,相信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注重学习过程体验,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球的形状及其特征。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三、教师自身的行为,也是进行健康心理渗透的良好渠道。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
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扫帚倒了,随手扶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公物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四、确定评价导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许多孩子厌学、逃学,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的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

❹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心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努力取得最佳成绩。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注重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您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作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师这样有意或无意地在教学中改变语言的表述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球的形状及其特征。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在同学之间,因具有相似的心理水平,相通语言,较为接近兴趣爱好,情感容易交流,在交往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相互教育的作用。平常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热点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例如,“数学作业错题较多怎么办?”“怎样才能学好数学?”“你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最理想的心态,以提高自身的心里素质。

  3. 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三中心”思想转变为新“三中心”思想,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现代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走向教材,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求知识。所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至关重要。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既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的,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乐于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好胜心强,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不懂就问的机会,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如:小红跑200米用4分,小明用5分,小东用6分,问谁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红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东跑得快”。当教师宣布正确答案:“小红跑得快”时,有学生问:“为什么数字大了反而不快呢”?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时间用得越少,说明他走的越快的道理。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愉快,学生的心情很放松,学生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探索,保证了数学教学过程顺利地进行。
    确定评价导向,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许多孩子厌学、逃学,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的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4. 合理评价,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地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更新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准确把握、积极合理评价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积极悦纳自己。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是的那种满意的心情。也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苦恼,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手,给予及时恰当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不要讽刺、挖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❺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阿奎利亚学校 杨金权 当前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应得到更高的重视。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育人育心,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责任。心理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 学生的情感对其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生硬的法则、一成不变的定理、乏味的数的运算等,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体验快乐。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口算时我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情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此,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等非常感兴趣。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翁,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的“分桃子”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猴哥猴弟俩上山摘了8个桃子,却因如何分桃子产生了争吵,弟弟说它最小应该多吃,而哥哥说它力气大应该多吃。这时,猴妈妈回来了,引出问题,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怎么分呢?小学生因此对新知识产生了求知欲望,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二、重视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例如,在上完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的复习课上,我让班上的一位差生说一说11-9的口算方法,在我的适当启发下,这位学生用“破十法”说出了口算的过程,虽然说的还不够完美,但是我却抓住机会当堂表扬了他,“看,这位小朋友回答的也很棒!大家给他一些掌声鼓励一下”,听到全班想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小朋友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显得非常快乐。从那以后,不光是他,就连其他几位后进生,以前在课堂上从没主动回答过问题的也经常争相勇敢的举起自信的小手,要求发言。三、搭建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 未来的社会,良好的竞争氛围、勇于推销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与魄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标准,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也建立在了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上,让教师为学生服务,搭建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来唱数学这部“大戏”的主角。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辩论。辩论是相互公平竞争,激烈角逐的唇枪舌剑的口舌运动,它能培养人一种临场发挥的能力,应激能力,敏捷的反应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辩论是一种思维的高级运动。小学生尽管还没有那么严密的逻辑,那么锋利的语言,那么详实的材料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但通过互相指出对方的纰漏之处,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四、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展开的学习活动。影响学生合作学习成功进行的因素有积极互赖、个体责任、人际交往技能等。教师要根据这些因素,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其群体意识。平时不爱动脑筋的、极少动手活动的学生,也会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积极参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如在教学图形的欣赏与设计一课中,教师采用分组合作设计图案,那么,小组里的成员为了群体的荣誉,通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协调和达成观点,争取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呈现一幅幅新颖而有美感的作品。开展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人相处的开朗性格,防止学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与人交往的技能。五、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可能性”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例如上《圆的周长》这一课 ,教师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认真专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我们一样能从公式、定理、性质、规律、概念、例题等这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心理渗透的材料来。

❻ 小学数学教育中怎样进行心理辅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情感与态度等,同时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我在实践新课程的同时,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偶有收获,现撷取点滴,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两方面谈点初浅体会。
1.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为基础,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氛围,并用自身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从而优化课堂人际关系。这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
(1)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要求教师自身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热情而愉快的情绪基础。
例如,肯德基是学生很喜欢吃的食物,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我就以肯德基为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同时把课题改为《肯德基餐厅里的学问》。这样,教师一出示课题,学生的积极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冲垮学生心理上的防线,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没有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
(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需要教师以鼓励性的话语、亲切而信任的目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一个同学的回答不完整,同桌同学补充后,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们两人的回答合起来就非常圆满了,希望你们继续合作,老师相信你们两人都会非常出色的。”这样,虽然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却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地参加到学习中来。但如果教师说:“你们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势必在这两位学生的心理上造成阴影,使他们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手发言了,甚至对发言产生惧怕情绪。同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投射的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遇上困难的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给没有自信的学生以学好数学的信心。
(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还要求教师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与学生平等,是指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教师权威看得过重。其次,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践证明:学生最希望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最忌讳教师有偏见,尤其是学困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复习性、基础性,或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让他们感到其实我也能回答问题,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们,而是在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们,从而慢慢地恢复学好数学的信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经验是怎样获得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活动中心论”认为:“经验最为宝贵,实践最为重要,主张多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提高能力。”他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学习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1)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习的兴趣。
(2)举办数学竞赛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老师的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全体老师的职责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其人格的优化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❼ 小学生怎样克服在做数学题时的浮躁心理(要具体方法)

先预祝你成功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❽ 数学学习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经常表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出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具有创新个性的人,往往表现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等特点。发展人的个性,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倡“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谈几点体会。

一、激趣引欲,让学生表现自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它对于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凡事总想问个“为什么”。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因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每人制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并分别把量出各角的度数标上。)教师得意自信地说:“我不用量你们手中的每一个三角形的角,只要你告诉我其中每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老师定能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不信就试试看!”结果学生一个个报出,老师一个个答对,可神奇了。这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产生这样的问题:“究竟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有什么规律?”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地探索知识规律。

又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进行师生游戏,让学生随意说数,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被2、5、3整除,学生感到非常惊奇,兴趣盎然。惊叹之余,他们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能被2、5、3整除的数到底有哪些特征?”的强烈欲望。

二、体验成功,让学生发展自我

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更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例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当学生完整、准确、精炼地回答了问题时,发表了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了有价值的疑问时……;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鼓励, 并让其他学生也一道分享成功的快乐。还要注意多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当提问他们“卡壳”时,如果教师不负责的让其坐下来,就会逐步泯灭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厌烦感,这不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期望的;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扶上一把,使他们取得点滴的成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三、设陷诱错,让学生锤炼自我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社会心理学家也曾指出:“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个性化教育观来看,过去那种看似严丝合缝的课未必就是好课,因为它把学生的错误“隐藏”起来了。“剥夺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就等于限制他们自由选择的意愿”。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适时巧妙地设置一些“陷阱”,诱发学生产生错误,让他们在尝试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培养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例如,在教学“比…多(少)”的加减应用题时,直接叙述题学生容易掌握,可以改变叙述方式,用间接叙述的形式来设置陷阱:“小明有连环画15本,比小英多5本。小英有连环画多少本?”不少学生还是受直接叙述思维定势的影响,列式为:15+5=20(本)。这时教师不能急于裁决,而应组织学生积极讨论:题目中的两个量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掉进“陷阱”里的学生受到启发后懂得小明的连环画比小英的多,而求得小英有20本,反而比小明的多,显然是错了。这样,学生在尝试了错误后不但能自我“反省”,及时纠错,而且可以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让学生完善自我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各种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开展合作学习,把课堂有限的

❾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有所作为,除了需要掌握知识以外,良好的品质更为重要。有一句话说:“身体残疾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可见品质的重要性。然而,现实是,我们频频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看到一些问题学生伤害同伴甚至杀父弑母的报道。这一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学生时间,一天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中,又有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课堂,数学学科又占了约五分之一的课时量。作为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责任。因此,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主要还在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那么,怎样在数学学科中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该渗透哪些内容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实践与研究。
一、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的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的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1、课前增设五分钟的谈话时间
教师的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具有直接的情感反应。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放松心情,以一种真我的面目示人。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增设课前五分钟谈话时间的设想。
有许多老师吝啬于这五分钟的“宝贵”时间,不肯将之流于与学生看似自由散漫的交谈中。殊不知,教师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师,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就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
如何安排这短短的五分钟呢?首先,将一切不快留在教室外面,在进教室前深呼吸几次,做几次面部微笑的表情,然后带着最美好的微笑走进教室。其次,课前精心设计谈话内容,要亲切,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谈话兴趣,且要有鼓动性。最后,谈话中少用或不用“我要你们……”,“你们不要……”之类强制性的,充满着师道尊严的话语,而要以一种朋友间交心的态度交流。
2、课堂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到的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的那种满意的心情。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时,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设计了一节竞赛课,以“口算”、“抢答”、“甲方出题乙方答”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并设计了“聪明星”、“机智星”、“优胜星”、“进步星”等奖项,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重视课堂评价,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进行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事实也证明,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学生,这将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力量,支持着学生的进步。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如果也能像罗森塔尔那样将我们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但也要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就是所谓的心理“碰钉子”,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因此,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将得以有效化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自于学习活动困扰的现象比较多见,尤其是五、六年级,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困扰”在哪里:是上课不听造成的还是听了也不懂。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安排充分的“小组合作”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与同伴交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改善了同伴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合力。对于听了也不懂的孩子特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不让他再雪上加霜。应多鼓励,比如:来,我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三、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语文、思品教材中的内容,其定位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学,而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比如第六册中的《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上完《圆的周长》这一课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从没想到我的数学课也能上成像语文课那样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课那样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原来,这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了不少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而那位老师此时并不急于将数学知识一古脑儿往下讲,而是放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痛快淋漓地发挥了一下豪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但学习效果却没打一点折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竟,自己到处找资料,互相交流,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小小的一个课后注释,引起了学生如此大的反响,那么,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小知识,新信息,只要处理得当,相信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为担负着人的教育的教师更加觉得肩上担子的承重。不仅仅是数学,我们应在小学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扎实有效。

❿ 如何利用小学心理学原理指导数学教学

人们常说:“人为万物之灵长”,这是因为与万物相比,人有着复杂的心理。在人类知识的科学体系中,心理学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知识,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教学与心理知识教育有机结合,最终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小学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是搞好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科学依据;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注重兴趣培养,激发数学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的去探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分的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采用“填鸭式”,“满堂灌”,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新课标的实施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突出这个“趣”字,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这样的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趣的教学内容,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在导入时我创设了“小猴分西瓜”“人们分猎物”的情境,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出来。生动直观的演示,鲜艳动人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与书本上枯燥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在教学人教版“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一开始上课我设计涂颜色比赛,从涂颜色比赛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先涂完?让学生感受面积有大、小之分,从而引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通过这个活动既缓解上课开始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又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同学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新课导入中,有意识地设疑、激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学生就会主动地学习。
二、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情趣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心理学上也发现,儿童入学之后,心目中权威人物逐渐转移到教师身上,尽管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往需要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就本质而言,他们非常重视对教师的交往,乐于接近教师。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例如:我班有一个性情怪僻的小男孩,他平时极少能与别人相处,并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他的手总是举起又缩回去,这时,我就让该同学担任数学科的科代表;平时趁他送作业到办公室,我就找他聊天,在肯定他的工作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醒他朝更好的方面发展。不久,我惊喜地发现该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作业从不欠交,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也能大胆的发言并且他渐渐地走出了“自我”的世界,友好地与大家相处。因此,教师应该信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既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的的达成。
三、赏识教育,激发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正如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顾钧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从本质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人才,都有极大的潜能,就看你如何去挖掘和培养。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永远不要挫伤他的自信心,永远不要让他产生失败感,即使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因此,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个适当的表达方法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学生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都来自于赏识。赏识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未来一代人的风貌。实施赏识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很高,当学生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例如多说几句“你进步了”“你真棒”“你真厉害”“希望下次考得更好”等鼓励性语言,使学生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例如,我班×××同学,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脑袋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又如:我班上有一些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但偶尔间他们的画画、体育比以前进步了,我就马上抓住时机当着全班学生面前表扬鼓励他们,他们受到表扬继续比以前做得更好,从此改变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第二,要注意的是,赏识要持之以恒,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教师或家长在面对着差生时,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忘记了鼓励反倒讽刺,大声地指责:“这么笨,别上学了”“猪都比你要好”“你真没记性、真是死不悔改”等,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生的自我评价,失去自信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让他们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学到智慧,使其不迁怒,我们对小学生的错误处理至关重要。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世界多了位发明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例如:我班有部分学生的作业字体很差,作业质量不高,我就经常找这些学生交谈,偶尔他们有一两次作业表现好,就及时给予表扬,并在作业本上盖上章印代表“非常好”,这样他们为了争取这些章印,作业自然越来越好。所以我们对学生要宽容、和善、耐心,使学生感受一份真爱与抚慰。第三要注意的是:赏识不能过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老师的仅仅一次表扬就满足他们的需要。虽然赏识教育主张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学生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赏识,而且过度赏识,会导致他们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于胆小呆板的学生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补短;好学生、任性的学生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鼓励他们克服任性的行为。
四、采用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表明: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教师和父母的评价,但他们已有了对自己行为的独立看法;大约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儿童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逐步学会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评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要进行及时引导和调控。在以往数学学习的评价中,只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分数低的学生往往自我表现评价过低,致使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成绩的提高缺少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淡化分数概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单元、期末的测评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外,更应该在课堂上、作业中,用口头表扬、写在作业本上的短语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适时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改进功能。
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式评价”,例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这样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任何一个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总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学习有困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做好“期待式评价”。如: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肯定能行,再动动脑子,好好想一想!”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采用“接纳式评价”,以防止学生形成自卑、自负或自欺等错误的自我观念,学生的情感表现往往不同,教师应接纳学生的个性表现,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体现评价的可接受性,以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会激起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采用某些动作(如鼓掌、点头、拍拍肩膀、竖起大母指等)或表情(微笑、凝视、皱眉、沉默等)等进行 “亲近式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取激励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可用一些学生喜爱的卡通标志或图案,如:用“丹顶鹤”代表见解独特,用“小猴”代表独立思考,用“蜜峰”代表仔细认真,用“大雁”代表团结合作,用“啄木鸟”代表质疑问难,用“白鸽”代表作业整洁,这样更富有童趣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俗话说:“育人先育心”,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并且灵活地把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数学教学环节之中,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