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题,条形统计图跟曲线统计图。各适合什么类型的统计方式。优点各是什么。
条形更能清楚反应出数据的数量关系,折线更能反应数据的变化曲势。比较它们各自的作用加之选用。
2. 小学六年级整理复习的数学定律
1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为十”的计数法则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兆/十分之一
(2)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3) 分数的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关系:小数和分数只是一种从属关系,它们的性质也有相同的关系。
(4)往前一个数,这个数比原来小了10倍,往前两个,小了100倍,三个小了1000倍......往后一个,扩大10倍,两个100倍,3个1000倍......
(5)因数的含义: 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倍数的含义:<1> 一个数能够被另一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数的倍数
<2>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
<3>一个因数能让他的积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因数,他的积就是倍数
质数的含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合数的含义:一个数如果除了一和他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2(1)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相同点: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不同点:整数直接加减乘除。分数是分母相乘,分子相乘,加减则是把分母化成一样分子相加减。小数乘除与整数一样,最后加小数点。加减则是整加整。小数加减小数。
3.式:
方程:带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解方程:解方程就是一个过程,算出未知数的值或者范围
4。学过的量 计量单位
长度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质量 吨,千克
时间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换算 :你应该会
5 (!)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的比号相当于除法的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比的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的商。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用途:在工业画图 建筑图纸上缩小的比例 等
(3)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商)一定 (一 定)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 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一定
联系: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区别:不同点:两种量成正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即商一定. 两种量成反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它们变化的规律是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不变(一定).
判断:详见【区别】
6
1.直线:没有端点,2边可无限延长
射线:有1端有端点,另一端可无限延长
线段:有2个端点,而2个端点间的距离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
关系:平行 或者相交 (还有重合 不知道小学考不考虑)
2.锐角 0<x<90
直角 x=90
钝角 90<x<180
周角 180 (不知道小学是否涉及)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3.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
圆的特点:是一条光滑且封闭的曲线,圆上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到圆心的距离为R的点都在圆上,也就是说圆上的点没有一点到圆心的距离不相等。
2 平移变换 旋转变换 轴对称变换 中心对称变换( 不知道小学是否涉及)
3(1)扇形统计图:特别意义:用一个圆的面积来表示总数用圆内扇形的大小来表示占总数的百分比
作用: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特别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作用:用于表示各个数量的多少对比鲜明
折线统计图:特别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折线得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
作用:即可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可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2)平均数:一组数据,用这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总分数,得出的数
作用: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即平均数受较大数和较小数的影响。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
作用: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作用: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
(3)必然事件:100% 即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不确定事件:x% 即在主观或客观条件下都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的事件 (0<x<100)
不可能事件:0% 即在逻辑思维下不会发生的事件
四
平衡 即为找重心
3. 小学数学知识大集结人教版,数与形
数形结来合是一种非常重要自的数学思想,把数与行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有的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侓,可利用数的规侓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侓、完全平方公式等
4. 思维拓展小学一年级数学读书题小海很爱读书今天小海看了多少页,我从第8页看到了29页
29-8+1
=21+1
=22页
5.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复习目标:
1,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的条件——方向、距离。
一般我们把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称为正方向。这个30°角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一般就把这个角的正方向说在前,这个方位就应该是:东偏北30°。
如果量出30°上面的角是60°,那该怎么描述呢?北偏东60°
② 距离:
我们根据图例,知道图上的一厘米代表10千米, 所以要在这条线上按1厘米平均分份。
平均分成了3份,说明蓝军距离炮兵连30千米。
③ 现在,你知道司令员应怎样表示蓝军的位置吗?
蓝军在炮兵连的东偏北30°方向30千米处。
注意步骤:
确定方向时:先确定正方向,再量角度。
确定距离时:根据单位长度,测量推算。
根据路线图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从起点到观测点1:东偏北约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1到观测点2:西偏北30°,距离:( )米。
从观测点2到终点:西偏南45°,距离:( )米。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 0.01, 0.001……
2,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4,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5,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6,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9,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10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0;……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重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统计
折线统计图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清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不同的是:折线统计图绘制更加简单;提供的信息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以方便我们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未来趋势的预测。
相同点:
(1)统计图的标题。
(2)横轴、纵轴、单位量及数据的单位。
不同点:
(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在图上的位置表示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除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一)植树问题:
1, 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 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不封闭路线的植树问题。
2、总结。
在一条不封闭的路线(如:一条线段、一条折线、半圆等)上植树,有三种情况:
(1)两端都种: 间隔数+1=棵数
(2)两端不种: 间隔数-1 =棵数
(3)一端种一端不种: 间隔数=棵数
记忆规律的方法(手指当树,指间当间隔)
(二)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在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中: 间隔数=棵数
(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
6. 小学数学各年级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数一数2 比一比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 11~20各数的认识8 认识钟表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位置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图形的拼组4 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
想一想5 认识人民币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 认识时间小小商店
8 找规律9 统计10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我长高了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5 观察物体6 表内乘法(二)看一看 摆一摆7 统计
8 数学广角9 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1 解决问题2 表内除法(一)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4 表内除法(二)
5 万以内数的认识6 克与千克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有多重8 统计
9 找规律10 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1 测量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 四边形4 有余数的除法
5 时、分、秒填一填,说一说6 多位数乘一位数7 分数的初步认识8 可能性
9 数学广角掷一掷10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 统计4 年、月、日制作年历
5 两位数乘两位数6 面积7 小数的初步认识8 解决问题设计校园9 数学广角10 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 1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2 角的度量3 三位数乘两位数4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和梯形(定义)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 统计你寄过贺卡吗?7 数学广角[上]8 总复习
四年级下册 1 四则运算2 位置与方向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没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 统计[下]8 数学广角 小管家[下]9 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 2小数除法(4舍5入)3观察物体4简易方程 量一量找规律5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6统计与可能性 铺一铺7数学广角8总复习
五年级下册 1图形的变换(轴对称)2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完全数)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展开图) 粉刷围墙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小公分母)6统计 打电话7数学广角8总复习
六年级上册 1 位置2 分数乘法3 分数除法4 圆 确定起跑线5 百分数6 统计 合理存款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六年级下册 1 负数 2 圆柱与圆锥 1.圆柱(表面积和体积)2.圆锥(只涉及体积、侧面是曲面,不涉及表面积、扇形、弧长等概念) 3 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自行车里的数学 4 统计 5 数学广角 节约用水 6 整理与复习 1.数与代数(负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2. 比较3. 加减法(一)4. 整理与复习(一)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7. 位置与顺序8. 认识物体9. 加减法(二)10. 整理与复习(二)11. 认识钟表12. 统计13. 迎新年14. 总复
一年级下册 1. 生活中的数2. 观察与测量3. 加与减(一)4. 有趣的图形5. 整理与复习(一)6. 加与减(二)7. 购物8. 加与减(三)9. 统计10. 整理与复习(二)11.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1. 数一数与乘法2. 乘法口诀(一)3. 观察物体4. 节日广场5. 分一分与除法6. 整理与复习(一)7. 方向与位置8. 时、分、秒9. 月球旅行10. 乘法口诀(二)
11. 整理与复习(二)12. 除法13. 统计与猜测14. 趣味运动会15. 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 1. 除法2. 混合运算3. 方向与路线4. 生活中的大数5. 测量6. 整理与复(一)
7. 加与减(一)8. 认识图形9. 加与减(二)10. 整理与复习(二)11. 统计
三年级上册 1. 乘除法2. 观察物体3. 千克、克、吨4. 搭配中的学问5. 乘法
6. 整理与复习(一)7. 周长8. 交通与数学9. 除法10. 年、月、日
11. 时间与数学(一)12. 时间与数学(二)13. 整理与复习(二)
14. 可能性15. 生活中的推理16.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1. 元、角、分与小数2. 对称、平移和旋转3. 乘法 4. 整理与复习(一)
5. 面积6. 认识分数7. 整理与复习(二)8. 统计与可能性9. 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 1. 认识更大的数2. 线与角3. 走进大自然4. 乘法
5. 整理与复习(一)6. 图形的变换7. 除法8 方向与位置9. 生活中的负数
10. 整理与复习(二)11. 统计12. 数据告诉我
四年级下册 1.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 认识图形3. 小数乘法4. 数图形中的学问
5. 整理与复习(一)6. 观察物体7. 小数除法8. 激情奥运9. 游戏公平
10. 整理与复习(二)11. 认识方程12. 图形中的规律13. 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 1. 倍数与因数2. 图形的面积(一)3. 整理与复习(一)4. 分数
5. 数学与交通6. 整理与复习(二)7. 分数加减法8. 图形的面积(二)
9. 尝试与猜测10. 整理与复习(三)11. 可能性的大小12. 数学与生活13. 总复习
五年级下册 1. 分数乘法2. 长方体(一)3. 分数除法4. 整理与复习(一)5. 数学与生活6. 长方体(二)7. 分数混合运算8. 百分数9. 整理与复习(二)10. 数学与购物11. 统计
六年级上册 1. 圆 2. 百分数的应用3. 图形的变幻4. 整理与复习(一)5. 数学与体育
6. 比的认识7. 统计8. 整理与复习(二)9. 生活中的数10. 观察物体11. 看图找关系
12. 总复习
六年级下册 1. 数学与环境2. 数学与社区3. 数学与体育4. 数学与科技5. 总复习
7.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 5 4 0 0 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号码:18位
1 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河北省 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 顺序码 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4、倍数和因数: 举例如4×5=20,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5、找倍数:从1倍开始有序的找。
6、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①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②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③没有最大的倍数。
7、找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的找较好。
8、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②最小的因数是1;
③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9、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10、奇数和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按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自然数可以分成两类:奇数和偶数
11、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2、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2、4、6、8的数;
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或5的数;
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特征: ①个位是0的数;
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14、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最小的质数是2,是唯一的质数中的偶数。
100以内的质数:
15、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6、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分,自然数可以分为三类。
第二单元 图形的面积(一)
1、 长方形周长=(长+宽)×2 C = 2 ( a + b )
2、 长方形面积=长×宽 S = a b
3、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 a
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 2
5、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 a h
6、 平行四边形底=面积÷高 a = S ÷ h
7、 平行四边形高=面积÷底 h = S ÷ a
8、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 = a h ÷ 2
9、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 = 2 S ÷ h
10、 三角形高=面积×2÷底 h = 2 S ÷ a
11、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 ( a + b ) h ÷ 2
12、 梯形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 h = 2 S ÷( a + b )
13、 梯形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 a = 2 S ÷ h - b
14、 梯形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 b = 2 S ÷ h - a
15、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6、 1公顷=10000平方米
17、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第三单元 分数
1、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
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5、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
6、 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7、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8、 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9、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10、 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11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如12=2×2×3
1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3 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
互质的规律:
(1) 相邻的自然数互质;
(2) 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
(3) 1和任何数互质;
(4)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5) 2和任何奇数互质。
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14、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5、 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关系
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倍数关系
16、 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
分数是最简分数。
17、 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
程叫做约分。计算结果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
18、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
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19、 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20、 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
数大小不变。
21、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数学与交通:
1 相遇问题:
基本公式:一个人走:速度×时间=路程
两个人同时相对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两人共走路程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人共走的路程
2、旅游费用:
①购票方案:根据人数的多少,价格的不同以及团体优惠人数的多少,合理选
择一种方案购票或几种方案结合起来购票。若只有A、B两种方案是,只要选择
其中一种价格便宜的就行。
②租车问题: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两个原则:多用单价低的,少空座。
3、看图找关系:
①读懂图表中的有关信息,一定要分析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②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上,线往上画,说明提速;与横轴平行,说明匀速行
驶;线往下画,说明减速。
③在时间与路程的问题上,线往上画,说明从某地出发;与横轴平行,说明
原地不动;线往下画,说明又从终点回到某地。
第四单元 分数加减法
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 对计算结果的要求: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3, 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4, 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看小数部分有几位,就在1的后面加几个0做分母,去掉小数点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第五单元 图形的面积(二)
1,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 分割法:将图形进行合理分割,形成基本图形,基本图形面积的和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和法)
(2) 添补法:将图形所缺部分进行添补,组成几个基本图形,基本图形面积-添补图形面积=组合图形面积。
2.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数格子的方法。
(2)把不规则图形看成近似的基本图形,估算出面积。
鸡兔同笼:
1, 列表法。
2, 假设法
3, 列方程
点阵中的规律:略
第六单元 可能性大小
1,用1表示事件一定发生,用0表示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设计活动方案。
铺地砖:
1, 地面面积除以每块地砖面积=所铺地砖块数
2, 每平方米所需地砖块数乘以地面面积=所铺地砖块数
3, 列方程
4, 注意:转化单位,结果不是整块数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6分)
0.125+7/8= 1/3+1/4= 1-1/9= 5/12+5/24= 12.5X0.1= 1-8/9-1/9=
9.8÷0.01= 3.4+13= 1.08+1/2= 5/8+1/4= 4/5-0.2-0.4= 2/5+5/6+3/5=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2分,共8分)
5-3/7-4/7 8/9+1/3+2/3 1/2+3/5-11/20 1/2+(1/3-1/5)
3、解方程。(每小题2分,共6分)
① X+1/5-4/35=27
② 3X-6.75=33/4 ③ X-(1-3/7)=1/4
4、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① 65减去多少个2.5后还剩17.5?
② 一个数的一半与20的和是120,求这个数。
5、图形观察、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
五、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牛奶,有下面这样三种瓶装的牛奶,你认为买哪种瓶装的最合算?为什么?
① 250ml/2.00元 ② 500ml/4.60元 ③ 1L/9.00元
2、在一块长45米,宽28米的长方形地上铺一层4厘米厚的沙土,如果用一辆每次只能运3.5方沙土的汽车来运这些沙土,这辆汽车至少要运多少次?
3、一段长方体木材,长1.2米,如果锯短2分米,它的体积就减少40立方分米。求原来这段木材的体积。
4、东东家有一些鸡蛋,5个5的数,6个6的数,12个12的数,都多4个,已知这些鸡蛋在100-130个之间。你知道东东家有多少个鸡蛋吗?
8. 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与小学奥数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数学运算的能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的容斥问题,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包含和排斥问题,是一种计数问题。在计数过程中,集合与集合之间有部分是重复包含的,但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他们的和中扣除重复部分,这就是容斥问题。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考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一般会借助文氏图来解题。用一个大正方形表示全集-I,圆圈表示集合-A、B,交叉部分就是A∩B,A和B所包含的所有就是A∪B,在全集I内,但是不在集合A和B中的元素就是∅。这是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常用的文氏图方法,可以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
这与我们之前学的逻辑课程中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中的交叉关系有一定的联系,一起来复习下,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大致有五种关系:全同、全异、包含、包含于和交叉,每一种都可以用逻辑语言和文氏图来描述,比如说交叉关系,汽车和人,那他们交叉的部分是什么?机器人?那也就是变形金刚,有些汽车是人,有些人是汽车,这是对概念本身含义的交叉。那如果对概念所代表的数字进行交叉,就形成了数学运算中的容斥问题,同样可以用数学关系和文氏图来描述,比如说汽车有10辆,人有8人,变形金刚有2人,那这个变形金刚的2人既是汽车又是人。
容斥问题题干的特点是:题干中会给出多个概念(集合),他们之间有交集关联。
常用方法——文氏图法:核心是把重复数的次数变为只数1次,或者说把重叠的面积变成一层。
做法: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把遗漏的数目补上,使得计算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例题1:某班有若干名学生,每名学生都至少喜欢一种花,其中喜欢玫瑰花的有18人,喜欢百合花的有16人,既喜欢玫瑰花又喜欢百合花的学生是4人,问全班共有多少人?
A、28 B、30 C、32 D、34
解析:全班总人数=18+16-4=30人。答案为B。
例题2:某班有若干名学生,每名学生都至少喜欢一种花,其中喜欢玫瑰花的有18人,喜欢百合花的有16人,喜欢棉花的有8人,其中同时喜欢玫瑰花和百合花的有6人,喜欢百合花和棉花的有4人,喜欢玫瑰花和棉花的有2人,三种花都喜欢的有1人,问全班共有多少人?
A、29 B、30 C、31 D、34
解析:根据文氏图法的原则和解答思路,全班共有人:18+16+8-6-4-2+1=31,答案为C。
例题3:某班有若干名学生,其中喜欢玫瑰花的有18人,喜欢百合花的有16人,喜欢棉花的有8人,同时喜欢两种花的有4人,同时喜欢三种花的有2人,一种花都不喜欢的有3人,问全班共有多少人?
解析:根据文氏图法的原则和解答思路,同时喜欢两种花的4人共加了两次,要减去一次,同时喜欢三种花的2人总共加了三次,所以要减去两次,最后把一种花都不喜欢的3人加起来,故全班共有人:18+16+8-4-2*2+3=37人。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容斥问题中,文氏图法几乎可以大部分的题型,那么,解题原则就两点:一是重叠区域变为一层;二是做到不重不漏,这样在考试中就能做到万无一失了。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9.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教学中,许多算理学生模棱两可,如能做到数形结合,学生便可透彻地加以理解。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们利用数形结合使学生体会“通分”的必要性,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突破教学难点。
在例题讲解后的回顾过程教师问道:
(1)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用通分的方法计算这三道题的过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这时边播放课件边语言讲解。
通过以上数形结合的办法,既强化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又深刻理解了这个算法的算理所在,数形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