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说教材稿

小学数学说教材稿

发布时间:2020-12-01 01:23:29

小学数学说课模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 )
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 )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 )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
二、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 ( ),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 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
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 探索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 )个教学环节:
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实践应用:(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 反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② 小学数学评课稿该怎样写呢

一、关于说课稿的写法 在校内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说课侧重在“说”;在竞赛活动中,为了便于组织,公平评判,侧重在“写”。形式不同,内容一样。说课稿与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的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课虽也包含教案中的精要部分,更主要的是要说出教师在备课中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程序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即说课不仅要精要地说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具体阐述“为什么这样教”。因此,在写说课稿时,不论写哪一部分,都要牢牢地把握住三个要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般说来,说课稿的行文格式分四大块,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现分述如下: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即本课或章节在本单元教材、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它一般分三层表述:(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包括学法目标);(3)思想教育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切忌如学习生字、新词等空泛的表述,而要具体到哪一个字,哪一个词,如果较多,可列举2—3个后用“等”字打住。3.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在表述上可重合,亦可分开,但要明确两点:其一,重点可能是难点,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其二,教学重点确定后,必须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4.教材的处理。主要指教材内容的取舍和重点的选择。要说清楚,哪些需先讲,哪些需后讲,哪些需总结概括,哪些需解释发挥,哪些需详讲,哪些需略讲,以及这样处理的理由。 (二)说教法。一般来讲,一课书或一节课应以一、二种教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即“一法为主,多法并用”。说教法时不可笼统,要点出具体的方法,如“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词语突破法”等。在提出某种教法后应对其作以简要的解释,说出如何操作,不可长,三言两语即可。在说清楚所选择的教法后应另起一段,简短地说一说使用的教辅手段(如CAI课件、幻灯片、小黑板、实物等)及目的。特别要说清楚何时使用,有何作用。 (三)说学法。在这一部分中要重点说清楚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要充分展示你设计的教学过程就是渗透学法、展示学法的过程。可分三个层次简要说:1.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已达到什么层次?已经学习了或掌握了哪些方法或技能?2.拟教学生何种学法。学生通过本课书或本节课的学习,真正掌握一种至多两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已经很不错了,切忌贪多。3.如何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以及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的方法。 (四)说程序。这部分是说课的重点,从篇幅上说应占整篇说课稿的一半以上;从形式上说类似于教案,但不可照搬教案。在写作时可首先提炼出教案的总体框架(例如:目标定向—启发导入—读议讲练—反馈补授—评价小结等),然后分布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特别是要说清学生在新课学习中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分配、问题的设置、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最后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以上只是说课稿的基本写法,在行文时可灵活处理。如在说教法、写法时,可用小标题标示层次,亦可综合阐释;说程序时,可每说一步便进行理论说明,亦可整个程序介绍完后进行总的介绍。 二、关于评课稿的写法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评课稿无统一的模式。它既可以整体评判,也可以抓住一点;既可以评价教法的设计,也可以评价学法的授与;既可以从成功之处生发启示,也可以从失败之处汲取教训。一篇好的评课稿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理论依据。要正确充分,符合新大纲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精神和原理。 (二)把握教材。能较好地把握所评课教学内容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评者在看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课书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再看授课人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三)评议视角。评课者提出的观点首先要正确。例如有些看似热闹之处其实是哗众取宠的败笔,有些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教者的匠心。其次视角要独特新颖,提出观点后要联系课堂实例印证。 (四)改进建议。“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有瑕疵。要不为权威所迷,敢向名家说“不”。当然,缺点要找准,见解要独特,改进措施要合理实用。 (五)评价态度。一定要客观、中肯、公正。有一位教师写评课稿,题目是《一堂完全失败的公开课》,全盘否认了教者的劳动,是不可取的。当然也不能写成《一堂完全成功的公开课》,这也不合实际。应该一是一,二是二,有啥说啥,不要以偏概全。 (六)文面表达。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达流畅,要让评委从你的评课稿中读出你的“功底”来,切忌层次混乱或出现病句、错别字。 评课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正确;2、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3、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得当;4、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5、学生思维训练是否落到实处;6、教学的容量是否得当;7、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8、板书设计是否科学等。特别是评议的着眼点要与教育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养成、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这样的评课稿才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写说课稿和评课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写好说课稿和评课稿,除了平常的刻苦磨练,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外,“临阵磨枪”的小技巧也不容忽视。 1、熟读大纲,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除对大纲总的要求要做到胸中有数外,对于大纲对某些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更要烂熟于心。便于评课时心中有一个标准印象,评课时就用大纲给的这把“尺”去“量”这节课。说课稿和评课稿中的很多“理论话”,大多可从大纲中引用。 2、通读教材。务必对重点课文、重点章节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参赛时可省去“熟悉教材”这一环节,便于集中精力听课,准确形成观点,快速组织材料。 3、浏览每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说明》部分和“教学建议”。那里面也有很多教学的依据,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建议更实用。 4、分类制作卡片,注意收集教育名家名言和教学案例。如“激趣”类:“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等。“教法类”如“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惑—叶圣陶”等。适时引用教育名言和教学案例更能起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作用。 5、多看资料,模仿写作。发表在专业的教学杂志上的说课稿和评课稿不少,只要细心收集,带着“仿写”的目的去研读,定有不少收获。 6、看课时要记得全、记得快,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在学生读书,讨论的间隙迅速翻阅教参、教材和其他资料,为评课寻找必要的材料,要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 7、为使行文条理清晰,各级标题顺序如下: 第一级:一、二、三、…… 第二级:(一)、(二)、(三)、…… 第三级:1、2、3、…… 第四级:(1)、(2)、(3)、…… 第一级数码后用顿号,第三级数码后用圆点,第二级和第四级之间不用任何符号(因为用了括号)。

③ 小学数学说课稿的一般程序是什么样的呀

一、向评委老师问好,说明本次说课题目
二、
说教学内容
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④ 求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的说课标、说教材稿,最好带着课件

自己去“千教网”上边下,哪一课的都有
去“人教资源专区”那里找,免费 的

⑤ 小学数学说课要注意什么

说课是一项活动,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用“说”的方式,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预设于特定的教学程序,并用充足的理论作支撑,“说”给同行、专家听。说课既要说操作,更要说操作的理由,是从理论层面上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解析与阐述。因而,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说课不是备课,所以不能把说课当做变通的教案解说。有些缺乏说课经验的教师,把说课视为教案,按照教案中的教学流程把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说给评委听,没有说明任何的理论依据。备课,是以具体教学准备为主,是为施行教学的过程做好按部就班的准备工作,备课者是施工员。而说课,是在理论层面上的预设,是用充分的理论依据来解说自己的教学设计,不一定需要进行教学的实施准备,说课者是设计师。
2.说课不是上课,不能把听众的身份搞错。台下坐着的是和你一直研究这课该怎么教的同行或者评判你教学研究能力水平的专家、评委,他们要听的不是你对他们进行知识传授,而是听你阐述用什么理论教、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过程。有的老师把说课视为“上一节小课”,把评委当做学生,在说课中不断对评委使用“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之类平时上课使用的问句、口头禅语言等等。在评比性说课中,如果出现这样的说课,那么可以这样说:说课虽然才开始,但是已经结束了。
3.说课不是读课或背课,不能在现场一字一句地读或背事先准备好的说课稿。说课时,眼睛不要盯在说课稿上,思维不要停在说课稿中,而要围绕着“说”这个字,通过向评委阐述,自如地展现你的学识、经验、观点、理论水平和思维状况,以求与台下的听众进行经验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获得预想的说课成效。
4.说课不是平均用力,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说课过程中,虽然涉及教材、学情、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法、教学程序的分析、理论解析等等,点多面广,但是依然有单核的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在说请“教什么”“怎么教”的前提下,重点说好“为什么这样教”,在说清各个环节的基础上,重点说好教学程序实施环节,做到环环相扣,以理服人。
5.说课不是随意发挥,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说课的时间一般在十几到二十几分钟,说课涉及的内容通过较多较杂,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要注意掌握好说课的节奏,尤其的评比性说课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控制好节奏,语速要前后一致。说课前,针对规定的说课时间进行练习,以便心中有底。在说课中,避免出现“拖课”、“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等现象,做到整个说课过程节奏统一、不慌乱、不紧张,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说完课的全部内容。
6.说课不是进行教学理论堆砌,说课要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具体的教学阐述。说课,是说课的“理”,它强调运用正确的理论去支撑自己的教学设计,但绝不 将教育理论简单地“搬”到自己的说课稿中。在数学说课活动中,说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安排时,这类现象尤其严重,不少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法、学法罗列、堆砌于“说教法学法”的环节之中,而不做任何理由阐述。
7.说课不是简单的模仿,说课要把自己的教学个性和创新思维呈现于人。只有特色才是无价的,只有个性才是闪光的,只有创新才是最可贵的,简单地寻找一个可供套用的说课模板去说课,正如“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言,多数并不能获得最好的成效。
8.说课不是顾头不顾尾,说课要注意所说内容的前后照应。教材的特色解读和处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安排等内容在教学程序的阐述中应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有的教师说课,往往前面各个内容的安排、组织都说得不错,但是当说课进入教学程序环节时,原来所说的教材、目标、教法、学法等等,此时或者没了踪影,或者与原来毫无联系。
9.说课不是拉家常或者演讲,说课用语要语气得体、简练准确、有感染力。在小学数学说课中,准确、精炼、自信、激情的语言不但能使听课者获得说课内容的具体信息,还能使听课者感受到说课者的自信和能力,从而获得感染,激起听的兴趣,引起听的共鸣,集中听的注意力,甚至使听课者从你的语言中推测你的课堂语言吸引、引导学生的程度。数学说课,不是激情演讲,而是教师教学思维的展现过程,因此说课的语言应简练干脆,以富于逻辑性的语言阐述为主,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做到语调灵活多变,语气连贯紧凑,语言过渡自然,符合所说内容的需要,如教材、教法、学法等用略慢的语速说,教学目标、重难点用重音强调等。
10.说课不是才艺表演,除了严谨的语言表达和简洁书写之外的其他基本功,在说课中都只能谨慎展现。教师的才艺是使教学走向更高层次的基础,是教学的的基本功,但不是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11.说课不是时装展示,应该风度翩翩、仪态大方、微笑自信地投入其中。在评比性说课中,教师走上讲台的过程、站立说课的姿态也是竞争的一个因素。精神抖擞、庄重大方、文明礼貌的第一印象,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说课者应的风度。
12.说课不是纯粹的独角戏,说课应该善于同听课者进行交流,增加征服听众的筹码。说课者与听课者的交流,主要是眼神的交流。面带微笑的说课,能够给自己紧张的说课心理减压,同时也给听课老师个轻松的心境。结合说阐述的进展,少量、得体的姿态、表情、手势等的变换,也是一种交流的形式。

⑥ 求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说课标、说教材稿,最好带着课件

aaa

⑦ 急需小学二年数学语文说课标说教材稿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材,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意图、编排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建议与处理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根据《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安排了如下内容:
数与代数
1、运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会用小括号)
(教材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四则计算含义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认识和会用小括号。
2、除法意义,2~9的除法口诀,并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设计意图)
3、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加减法(一)
(教材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单位“百”、“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初步发展抽象思维。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4、找规律
(教材设计意图)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在找规律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5、认识克和千克,1千克=1000克
(教材设计意图)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空间与图形
•认识锐角、钝角、图形平移和旋转
•估量
(教材设计意图)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并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
统计与概率
•统计
(教材设计意图)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意义;会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以一当五”条形统计图和简单复式统计表。同时,在进一步体会统计过程中,感受统计思想,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培养初步统计观念。
三、教材编写特点
1、教材“算”“用”结合,加强应用
教材首先把“解决问题”作为一单元来安排。这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基础上,解决加减、乘加(或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二,结合表内除法内容,在学习表内除法后又安排了一节“解决问题”。一方面让学生领会“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学会分析方法和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另一方面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理解,学会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所需条件的一般推理方法,提高自己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再则就是结合其他教学内容也十分注意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和练习(如P.89第7题,P113例第3题等)。
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以解决问题引出计算,在重视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理解算理和突出了算法多样化。
2、改进了认数优化了知识结构
教材根据我国计数方法即四位一级的特点,把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二步进行编排,先千以内数的认识,再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样既放缓了学习大数的坡度,又有利突破读写的难点。教材还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密切了读与写的联系,起到互相促进作用。
在数的大小比较中,把估计结合起来,有利培养学生数感。增加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和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有机结合在一起,还把认数和用数表达、交流予以加强。这样把认数、口算、估计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不但优化了知识结构,而且沟通了认识自然数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经历认数的整个过程后,形成良好知识结构,有力促进数感的发展。
3、加强了空间与图形和统计的教学内容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除了认识锐角、钝角外,增加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等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于统计内容。,教材在前两册的基础上又安排一些较大的数据和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以达到逐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对教学建议及教材的处理
对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用书(P4-11)已作了很好阐述。教材是编者搜集并整合的一套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学习的素材和信息,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具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应。但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我们要有新的教材观,不能盲从教材,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超越教材”,现在我就从教学实践层面上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尊重学生的现实起点,创建有效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为了尊重学生的现实起点,创建高效课堂,可以用单元准备性检测来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之前,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四种题型对学生进行了单元准备性检测。
1、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共48道
2、两步综合算式口算4×8+23 20÷4×7 6+2×3 54÷9×8 18+12÷6

4、解决问题。
(1)停车场上有小轿车30辆,货车6辆,小轿车的辆数是货车的几倍?
(2)同学们种了8棵月季花,又种了4行菊花,每行6棵,种的菊花是月季花的几倍?
(3)冬冬看一本书,每天看6页,6天看完,如果每天看4页,需要几天看完?
然后从宏观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从微观上调控课时教学预案。
(二)尊重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编写注重了数学的生活化,在教学例题中引进了既反映了现实生活内容又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主题图,努力体现使各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或现实背景引入,在练习设计中同样努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入,这样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但是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不同,对教材中的情境,未必都能适应,因此我们要注重根据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生活经验、教师自身的风格灵活地处理教材,依托教材的知识载体,换成接近本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化静为动,或以多种形式呈现,使课堂更加焕发生机。
例如,第四册教材第96页和第98页的情境图,这个教学情境虽然结合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可以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是这样的情境连续使用两次,对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前后的笔算与估算联系性也不强,那我们就可以把把本课的教学内容用一个购买喜爱东西的情境主题来贯穿,把新知探究、巩固练习、数学思想的渗透、拓展练习都在一个情境中完成,既充分发挥了一题多功能的作用,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练习的静态呈现,编者的意图难以让老师和学生理解,如第四册的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和第36页的第四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题意,难以提出用一步计算的除法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既要基于教材,又要把教材当做活的资源来使用。更换知识的载体,或化静为动,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教材,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尊重知识的系统性,关注持续发展
为了做好前后教学的衔接工作,教师要站在知识系统性的角度审视教材,理清知识链,要适当地调整教学顺序,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的系统性,便于学生有效建立认知结构,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例如有关“倍数”的三类应用题,教材上是这样安排的:把“倍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三册的“7的乘法口诀”教学之后,学生用“几个几”来理解“几倍”的概念,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应用题安排在第四册的表内除法(二)的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在本册中没有安排例题,在三年级及以后的教材中也没有安排例题。这样的编排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师应该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之后,增加“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例题教学,并加强三类应用题的对比教学,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有关倍数的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思维发展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发展潜能的基础上,挖掘自己的教学智慧,创造性地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将其延伸拓展,充分挖掘这些练习在培养学生思维等方面的价值,实现尊重学生发展潜能、促进思维发展的教学目的。
例如第四册教材第58页的第8题,题目如下:
教师可以对本题进行改造与拓展延伸,增加问题,问题(3):今年妈妈比小红大几岁?问题(4):“去年妈妈比小红大几岁?”当学生完成四个小题后,让学生观察(1)(2)小题与(3)(4)小题的不同点。在比较中体验两人年龄的相差数是不变的,倍数是会变化的。接着提出问题(5):过四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观察算式:35÷5=7、36÷6=6、40÷10=4,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验两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倍数逐步变小的规律。
又如在教学有关倍数的三类应用题之后,教师适当增加一些几倍求和、几倍求差、差倍、和倍的应用题,借助于直观实物图和线段图来理解数量关系,感受这些两步应用题的特征。因为整数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解决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在三年级中只安排了连乘和连除的应用题,在本学期增加这些内容,符合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
总之,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的空间,教师既要尊重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优点,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正视新教材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以上是我对本册教材的几点拙见,不足之处还请会后多多探讨!谢谢!

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急需全册文稿.

你如果真的需要, 还是花些钱去买,肯定值得。

⑨ 请问谁有人教版小学数学 专题《空间与图形》的研说教材PPT以及研说稿,急用啊,万分感谢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八)空间与图形
一、 线与角
(一)线
1.特征
端点 长度 相关知识 延伸
线段 有两个端点 两个端点间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 不可以延伸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 无法测量 角:由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 向一端无限延伸
直线 没有端点 无法测量 垂直:由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向两端无限延伸
平行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 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直线。 过两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二)角
1.定义:由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2.分类:
锐角 小于90° 平角 等于180°
直角 等于90° 周角 等于360°
钝角 大于90°小于180°
二、 图形变换与位置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
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特征 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两侧对称的点完全重合,对称的线段完全重合。
对称点到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2.图形变换
(1)对称:找准对应点的位置 无坐标时,根据对应点到对称轴间的距离相等。
(2)平移与旋转:
意义 特点
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 做直线运动
旋转 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 做圆周运动
对应点的平移 对应点的旋转
(3)缩放: 对应线段同时缩小或扩大。
(二)图形与位置
(1)比例尺及坐标方位: 比例尺:一般以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
(2)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位置: 首先确定方向 根据比例尺确定直线距离
(3)路线描述:
坐标原点——参照物 目标相对于参照物方向 目标到参照物的距离。
(4)用数字标注位置:
坐标原点——参照物 目标相对于参照物方向 目标相对于参照物的角度
目标到参照物的距离。
三、 平面图形
(一)三角形和四边形
1.三角形
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着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三个角都小于90°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角等于90°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有一个角大于90°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全相等 每个内角都是60°
不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不相等

图形及字母意义 面积公式 特征
三角形
a——底
h——高 S=ah÷2
面积=底高÷2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条边。
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
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具有稳定性。
2.四边形
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分类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长方形 两对边分别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梯形 等腰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两条腰相等的梯形。
直角梯形 一条腰与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有两个角是直角
图形及字母意义 面积公式 特征
正方形
a——边长 S=a2
面积=边长边长 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四条对称轴
长方形
a——长
b——宽 S=ab
面积=长宽 对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有二条对称轴
平行
四边形
a——底
h——高 S=ah
面积=底高 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之和为180°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梯形 梯形
a——上底
b——下底
h——高

S=(a+b)h÷2
面积=(上底+下底)高÷2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有一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一个腰垂直于底
(二)圆形
图形及字母意义 面积公式 周长公式 特征
圆形
O——圆心
d——直径
r——半径 S=r2
面积=半径2

——圆周率 C=d=2r
周长=直径
周长=2半径 同一圆内所有半径、所有直径分别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半圆形 S=r2÷2
面积=半径2÷2
扇形
n——圆心角的度数
i——AB弧长度 S=nr2÷360
面积=圆心角的度数半径2÷360
S=12 ir
面积=12 弧长半径
C=2r+nr÷180
周长=2半径+弧长

四、 立体图形
(一)正方体和长方体
图形及字母意义 特征 侧面积 表面积 体积
正方体

a——边长 6个面的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完全相等 S侧=Ch

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S表=6a2 V= S表h V= a3
立方体

a——长
b——宽
h——高 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S表=(ab+ah+bh)2 V=abh
立方体展开图
长方体展开图

(二)圆柱和圆锥
图形及字母意义 特征 表面积 体积
圆柱体

h——高
r——底面积的半径
S——底面积 上、下底面是相等的两个圆形。
两个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h)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底面周长。
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圆柱体有无数条高。 S侧=Ch=2rh

S表= S侧+2S底
= Ch+2r2 V= S底h=r2h
圆锥体

h——高
r——底面积的半径
S——底面积 只有一个顶点
底面是一个圆,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顶点到圆心的距离叫做高(h)圆锥体有且只有一个高。 V=13 S底h
=13 r2h

圆柱体展开图
圆锥体展开图

⑩ 谁有"5说”式小学数学说课稿啊

《小数的性质》说课设计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 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 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 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 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 4.08=4.080 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 评价鼓励。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说教材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