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作为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方可让多数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2、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视角器官。课本上的主题图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创设主题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2.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
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
以上三种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穿插结合地使用。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这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再次,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涣散现象。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谈话法的缺点在于,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谈话法经常与讲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等,教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安排。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尽管谈话只能在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吸引所有的学生。首先,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注意的、在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得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次,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作为补充。
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在谈话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达得不够准确、精练,因此在谈话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当用规范和科学的表述对学生通过谈话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强化他们的收获。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讨论法的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需要教师加以注意。
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讨论内容。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内容,一般来说,讨论内容应当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内容,一般来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当,前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对于未知的东西,任何意见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种不同意见尽管可能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应当“裁判”,急于指出各种意见正确或错误,而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3.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教师适当点拨,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等。这些对于讨论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3. 如何教好小学数学教学
其次是上课环节,跟学生之间当然需要严肃,但是光有严肃也不行,需要用你的亲和力去与学生交流思想,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多鼓励学生发言,多表扬学生正确的做法,少批评错误的做法,要从正面引导,效果才最佳,不要随便吹胡子瞪眼,切记!
最后是作业环节,想要巩固知识,这是最重要的一环,作业不要多,但要精,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没有必要个个要求100分,各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同,智力情况不同,不能什么都照着100分去要求,要多鼓励孩子,少布置作业,要精改作业,改正孩子的错误,发展学生的长处,孩子就会乐于学习,更乐于成为您的学生。
4.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5. 小学数学教学要点如何分析
1. 数的认识
知识要点:
自然数、负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相应的数的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位顺序、
数的组成、数的读法和写法、大小比较)
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
(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小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数的改写与近似数
掌握有关数的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位顺序、
数的组成等)
掌握自然数、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及其关系,
能正确进行读写和说出一个数的基本组成。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数的含义。
能在具体情境中说出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单位,能写出一个分数的基本组成。
能准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理解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运用有关概念进行
正确的判断。
理解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规律。
能正确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结合有关计算)
能正确进行较大数的改写,能根据要求正确截取
近似数。
能正确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 数的运算
知识要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则运算的性质和定律
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掌握自然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基本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口算、估算、笔算)
知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在具体的计算
中正确地判断。
能正确计算整、小数或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能根据式题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
3. 式与方程
知识要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
相乘的书写规则)
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
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基本要求:
能正确地用字母表示一些数量或等量关系。
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义。
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正确地
解方程。
4. 常见的量
知识要点:
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时间单位、质量单位、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单位)
单位名数的改写
基本要求:
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单位名数间的改写。
5. 比和比例
知识要点:
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正比例和反比例
基本要求:
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
理解比、比例的基本性质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
的关系。
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比的比值与化简比。
掌握比例尺的特征并能正确地应用。(数值比例尺
与线段比例尺之间的互化,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或实际距离、把一个图形进行扩大与缩小,根据比
例尺画图等)
基本要求
知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运用有关规律正确地解答这类问题。
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
比例,能运用正、反比例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
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
个量的值。
1. 图形的认识
知识要点
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
几种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等)
几种简单的立体图形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体、圆锥体)
基本要求
知道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有关
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应用。
知道各种几何图形间的关系与分类,并能在具体
情境中灵活地应用。
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和三边之间的关系
进行正确的计算和判断
2. 图形的测量
知识要点:
基本概念(周长、面积、侧面积、表面积、
体积、容积)
线段与角的测量方法
简单的几何作图方法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掌握相关的概念,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正确的
判断和应用。
基本要求:
能根据具体要求正确地进行有关图形的测量
(线段与角的量度)。
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几何作图操作。
能根据要求合理选择有关数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
的周长或面积。
能根据要求合理选择有关数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容)积,圆锥体的体(容)积。
3. 图形与变换
知识要点:
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基本变换(平移和旋转)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基本要求: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并能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对称轴,并能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与缩小,
并进行实际的应用。
4. 图形与位置
知识要点:
确定位置
基本要求: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包括描述和画图)
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确定位置。
1.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知识要点:
统计量的概念
统计表
统计图
基本要求: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
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知道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能根据需要在统计表中获取相关数据与信息。
能根据有关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单式与复式)。
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合计数、
平均数、百分比等)
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本
结构与特征。
能根据需要在统计图中获取有关数据与信息,
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与判断。
能根据数据完成条形、折线统计图(单式与复式)。
2. 可能性
知识要点:
可能性
基本要求: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方案。
1. 整、小数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理解一般数量的关系。
知道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掌握分析问题与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能正确地、有条理、有根据地解决有关的数
学问题。
2. 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理解具有分率特征的数量关系。
知道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能正确地、有条理、有根据地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3. 几何知识应用问题
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一般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
体积(容积)的基本方法。
能在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并能选择
正确的计算方法。
能根据问题特征有条理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
问题。
4. 比和比例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能从问题特征中判断出蕴含在数量中的比或比例
的关系。
能用比或比例知识对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判断。
能正确地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 用方程解决问题
基本要求:
能从问题情境的数量中寻找恰当的等量关系。
能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能有条理地用方程解决问题。
会根据问题的特征进行正确的检验。
6. 如何运用比较方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一、 创设情境激发比较意识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就叫学习的迁移。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无论在接受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凡是有已形成的相关的认知结构就会产生知识、乃至方法的迁移 。而这些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才会实现 。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一天淘气跟着妈妈到菜市场买菜,他发现一斤肉9.90元,一斤白菜2.20元,一斤地瓜2.35元。(投放到大屏幕上) 指名说说这些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答案,因为这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迁移过来的。接着让学生说说淘气妈妈买了这三样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为什么这样算?学生也基本上能比较快地算出,也懂得相同数位进行相加减的道理,因为这是从学生的知识经验中迁移过来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每个数里面的数位名称,学生一时语塞,老师顺势引导,这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联系以前学过的圆角分的知识会很快学会的。出示题目:1元=( )角 ,1元=( )分 1角=( )元 1分=( )元。本题由易及难,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新知与旧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轻而易举地理解一角就是十分之一元,也就是0.1元,一分是一百分之一元,就是0.01元。最后回到前面的情境中,9.90元第一个9表示9元,是整数部分,第二个9表示的是9角,在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之九元,0.9元,这一位叫做十分位,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十分,取其中的几份,就是零点几,接着让学生说说2.35元每一个数位名称及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然后追问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什么位,表示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答案。这样再让学生打开书本自学小数数位顺序表,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学年来我从情境创设中不断让学生体会学习迁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寻找迁移的知识点和生长点。
二、引导自主学习培养比较能力
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扎扎实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迁移能力就是一种创新能力。
教学中以导为主,以讲为辅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文具店》(小数乘法)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吆喝起来,卖铅笔啦,一把0.3元,尺子一把0.4元,转笔刀一个0.6元,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买,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要什么,买多少,需要付多少钱,算对了直接写上答案找老师领物品(模型),学生兴致勃勃,计算正确率特别高。本节课学生虽然初步接触小数乘法,但深谙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加上有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对求几个相同的小数用乘法计算理解得非常透彻。
鼓励质疑,调动主体意识
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保持探索的动力,正如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征巧妙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质疑,积极讨论,充分地调动学习主动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先问学生两个人在打电话,一个打到安海,一个打到贵州,通话时间一样长,谁的电话费多?让学生了解长途电话比短途电话贵得多这个事实。接下来抛出问题:小红和小华一起去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小红打国内电话,每分钟0.7元,她花了8.54元,小华打国际电话,每分钟7.2元,他花了45元,你们知道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先让学生猜测并谈谈理由,有的说小红打的时间长,因为她的电话费便宜,有的说小华打的时间长,因为他花的钱多。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还是得用事实数据来证明——计算。怎么算?请两个同学(中等生)在黑板上算,其他同学做在本子上,之后继续讨论。板演的两种答案分别是:8.54÷0.7=1.22(分) 45÷7.2=0.625(分) ̄;8.54÷0.7=12.2(分)45÷7.2=6.25(分)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学生一脸疑惑,我因势利导,说:大家想一想怎样验证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整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派上用场了,学生马上把这种方法迁移过来,“用商乘以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学生脱口而出,接下来又是一番的计算,找到正确答案,可是这又跟商的小数点要跟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互相矛盾(观察除法竖式),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又产生碰撞,又一阵叽叽喳喳,这时我提醒学生翻开书本看看智慧爷爷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恍然大悟,把除数先化成整数,再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是上学期刚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学习迁移在这里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至此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牢记在心,后面的课堂练习进行
7.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有哪些
101教育PPT有很多,随便发一篇给你吧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接触过1-5各数,他们能够熟练地数数,有的甚至能够疏导100多,从表面上看,他们已经很熟悉这些数了,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对数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数,对它们的用处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没有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对生活中离不开数的价值缺乏体验,还没有对这些数产生较强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双手,跟着老师一起做。我说一句你们跟着说一句。(师生一起做变变变的游戏)
师:刚刚我们变手指是从几根指头变到几根指头的?(随机引出一根指头到五根指头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1-5的认识》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1.师: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收获了很多东西,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观察,图中有多少个南瓜、多少朵花?并随机指导三、指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
1.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
(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2、师: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3、 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4、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5、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6、:请同学们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表示)。
四、指导认读。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计数器。上面有几颗珠子?
教师: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们再加一颗珠子,现在是几颗啊?(相机做练习)
五、指导书写
教师: 1是从上往下写,稍稍有些倾斜;2像一只小鸭子; 3像小耳朵;4要写得直直的,不能有弯曲的地方。
六、练习
生在方格本上写1~5。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两道题完成。
教学反思:
1~5学生们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但实践下来发现课堂游戏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
8.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及策略有哪几种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及策略有哪几种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第四册的混合运算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每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24,谁算出来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五、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六、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生状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益,使学生能习;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
9.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1、目标预设化
新课程呼唤生成性课堂,决不意味着预设已不再重要,而是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合理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学中使学生点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
2、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3、探究合作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
4、思维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外向型的学生开朗、活泼,喜欢请问老师,愿意和同学交谈,发表意见坦率,适合集体学习,便于解决疑难问题。内向型的学生情绪稳定,喜欢独立思考,注意力较集中,一般不喜欢集体学习。
(9)比较小学数学教学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10.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怎样上好数学课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时代,教师要想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搞好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效率。第一,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加强理论知识储备,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防微杜渐。第二,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第三,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教学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要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认真备新课程标准
认真备课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第一步,教师要强化学习,首先要加强备课工作。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师备课的依据,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要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在备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活动也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必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当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明确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课标。
二、教师要认真备教材
教材是指小学数学课本当中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能力要求以及重难点。教材中哪些内容需要理解,哪些内容需要联系旧知,哪些知识要学会灵活运用,哪些学习能力要培养,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书。
三、教师要认真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开展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进行的。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备学生。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题是如何教,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备课主题应该是学生如何学,我们设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要多维度、多元化地为学生考虑。我们要从三维目标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师要认真备教学设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设计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是一份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为依据,在吃透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等。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做到有据可依,又不会受其束缚。
五、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产生渴望获得知识,并愿意付出努力、积极探索。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并且能够从困难中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会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消除对新知识学习的紧张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探究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是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理想乐园。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保障,学生的积极情感被调动起来,就能发挥出创造性潜能。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呢?第一,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第二,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既是起着表率作用的老师,又是可以信赖的朋友。第三,学生之间也要形成团结、和谐、互助、竞争的关系。
七、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做”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学会数学基础知识,然后再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行不通的,造成了很多学生听懂了教师讲的课,却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来直接接触这些数学事实,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数学实验,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应用的印象,并最终获得有用的数学经验。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思考。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认真做好备课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努力学习、总结和反思,用心去做好教学工作,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