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语文研修群组互评怎么写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㈡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班开班卷首语 blog.163.com
简短的开班仪式后,华东师范大学的陈默和景洪春两位教授分别为学员们进行了精彩的讲座。陈默教授在《提升教师素养关注学生发展》专题讲座中,用生动的案例、平实的语言、专业的理论知识向学员们介绍了如何培养自己的觉察能力、提高与家长有效的沟通能力、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小学生在校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景洪春教授《遵循“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专题讲座,用自己的教学经历阐述了小学语文的内涵,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基于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有语文意识和语文味儿,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郑州中原区教体局局长吴晓昊鼓励与会的语文老师们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学回去
正在复旦大学学习的区教体局局长吴晓昊,在百忙中专程来到华东师大,对参加研修学员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可以做到“三学”,转换角色虚心学、放下杂念静心学、知行合一用心学,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当中,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一场场的讲座学习,学员们领略了华东师大专家的风采,引发了学员们的深度思考和积极分享。相信通过此次研修培训,一定会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语文教学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通讯员 刘国友 费丹丹
㈢ 国培研修小学语文学习中有什么建议
母亲节不抄言感恩袭
(片断)妈妈生养我,是一种义务,是必需,是妈妈生存的价值,所以无所谓大恩大德——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我也这样认为.
但是,在母亲节那一天,我仍旧要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祝福妈妈安康快乐.这不是感恩,而是在传递亲情.我不感谢妈妈的恩情,但我珍重妈妈给予我的亲情;妈妈不期盼我的感恩,但妈妈期盼亲情的往来.传递亲情就是传递温暖.被亲情温暖的人心最柔软,所以妈妈手捧康乃馨眼含幸福的泪花,而我也被妈妈的感动而感动……
㈣ 《小学语文读写课例研修》主要学习内容概述
一、研修背景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气象: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空间扩大了,文本的阅读 量增加了, 拓展阅读的途径拓宽了, 社会阅读的阅历丰富了。
照理说,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应有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小 学生的作文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部分优等生“吃得饱”、“吃得 好”, 作文能力提高较快;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中下等学生“吃不了”、 “吃 不好”,作文语言贫乏,内容“假大空”,有的学生甚至因害怕作文而 产生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 (1)从语文教材看:课文数量较一期课改有成倍的增加,阅读要 求明确,有一定的训练体系;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些训练题目,供教师 选择使用, 相对阅读而言, 教师要明确把握作文训练的体系不太容易。
(2)从语文教学看:还存在着读写脱节的现象。
阅读和作文教学 未能紧密结合。
且教学课时中没有明确的作文课时,有些语文教师为 了教完数量颇多的课文,挤占了作文教学的时间。
(3)从语文教研活动的情况看:比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且 往往局限于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教学和 写作教学结合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语文教学界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阅读是 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
阅读丰富了 写作,写作促进了阅读。
二、研究过程 1. 过程: (1)“读写”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以 1-12 册新教材为读本,找准文 本阅读、拓展阅读和社会阅读中的读写结合点。
以此为依据在课题组 成员班中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练笔活动。
在各年级“读写 链”课例研究的基础上,与对照班进行比较,最后进行阅读和写作能 力测试,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2)人机一体化“读写”训练方式的研究。
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使声像 语境成为“读写”的中介方式。
指导学生运用丰富的信息技术,进行个 性化的文字处理。
(3)主题式“读写”训练方式的研究。
即围绕一个主题,寻找相关资料, 进行“读写”训练。
(4)运用“读写”培养文学新苗。
利用文学社团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在文 学社团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读写”训练,指导、培育文学新苗。
(5)在教研活动中加强“读写”研究的意识和行动。
以课改精神为指导,围绕“读写”研究的精神,与镇教研组牵手, 在镇级教研活动中开展“读写”研究。
建立、提高“读写”意识,扩大“读 写”影响,形成有效的“读写”辐射网;利用教研活动,提供课题交流 的机会,学习“读写”成果,分享课题研究的快乐。
具体措施:①在镇 级教研活动中设立“读写”专题活动,向全区语文教师介绍“读写链”课 题,征求更多老师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②在镇级 教研活动中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开课机会,并积极组织课后研讨活动,
及时将评课意见反馈给课题组,为课题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研究素 材。
2.方法: (1)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内容分解到每位成员,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研究方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反思和实践,在自我探究、公 开教学、评议交流中总结、归纳、提炼、完善“读写链”的概念,探索 它的形成过程、功能和特征等。
(2)教育实验法:编写《“读写”训练手册》,在课题组成员班中进行实 验,并与对照班进行比较测试,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从而 归纳出运用“读写链”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3)案例研究法:收集研究资料,积累“读写”研究中的一课一得,撰写 “案例报告”。
三、问题讨论 我们认为,目前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的研究,都还仅仅局限 于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本身进行研究, 还没有把阅读教学和作文 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还没有研究如何把学生在广泛的阅读 中习得的语言文字、方法技能等,通过感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表达 能力。
我们认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全 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只有用大语文的眼 光去研究“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使之形成语文综合能力的长链 ——“读写”,并通过“读写”训练学生,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和写达到 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因此,我们提出
了研究小学语文“读写”的问题,我们所提出的“读写”是指:把“阅读” 中学到的语文知识、方法技能,通过感悟、内化为“写作”中表达能力 的语文学习过程, 从而使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把文本阅读、 拓展阅读和社会阅读三者组成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并在小 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读写”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 法。
探究两者的结合点,即内化过程,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四、研修结果 本课题的研究, 在理论上首先提出了“阅读”和“写作”结合而形成 的新概念——“读写”,从而扩大了读写结合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发 展、完善已有的“读写结合”教学理论。
有利于揭示培养小学生语文综 合能力的内在规律,并将其转化为外在训练形式,从理论上归纳,从 实践中演绎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内化过程, 从而有助于教师把握和 学生感悟,由此探索一条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新路子,使语文教 学的读和写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通过“读写”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从实践 中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从而达到有效落实二 期课改精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㈤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研修计划范本
一、研修目标和内容:
1、进一步研读《语文、数学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学习新教材,走进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
3、结合学情,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4、探索适合学生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愿学、乐学。
5、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研修方式
(1)专题培训
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说讲评课等形式,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专题总结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对以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专题总结。对其他教师的专题总结、论文、教案等进行分析与系统整理。
(3)网上学习
充分利用我校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研修内容
(一)积极参加教师集体学习活动。
1、认真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好学习笔记,与专家、学者、其他教师主动交流。
2、参加教师读书活动。补充新知识,改变理念,开拓眼界,并做好读书笔记。
3、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听课、评课的活动。
(二)进行自主研究
1.在研读《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习新教材,通过与旧教材比较,把握新教材的编排体系。
2.要掌握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的生长点,达到掌握传授知识的深浅程度。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的养成。
4.认真总结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形成书面材料,在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进行自我剖析
1、坚持每学期高质量地完成三节公开课。
2、每节课后认真完成反思。
3、积极与组内老师交流。
(四)参加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1、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
2、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主旨的讲座、研讨。
3、专题培训。
4、收看教育教学的光盘、录像。
计划二:小学语文教师研修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特制定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 “求真、求实、求效”的工作理念做后盾,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开展个人研修。
二、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质。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敬业爱岗,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第一研修内容,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及时把握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3.立足常规教学。
潜心钻研本学段教材,以上好每一节课为前提,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4.注重经验积累
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随时上传到小学语文论坛和个人博客里,以便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三、研修内容
按照个人工作特点制定一年的发展研修计划,努力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使研修、工作、发展同步推进。
1、研读课标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阶段目标要求,交流课标研读体会,以便准确把握各学段习作目标要求。
2、钻研教材
钻研本学段教材中习作内容,整理归类,总结出本学段习作内容的共同特点,找出难点问题并交流研讨,以便全面把握小学教材中的习作类型及习作难点。
3、课堂教学
设计一节本年段习作指导课,上一节作文研讨课,可结合区域合作体教研活动进行。
4、案例分析
对习作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和再设计,以此锻炼对习作指导课的驾驭能力。
5、撰写经验
撰写关于作文教学的经验论文,要求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关于习作的文章一篇。
6、研修总结
在年末时把近一年的研修历程,把自己在研修过程中的学习、进步和体会结合起来写一篇个人研修分析与总结。
7、参与论坛
必须具有参与意识,每星期至少在论坛回帖一次,每月至少在论坛发主题帖一个,无条件参与小学教研部组织的论坛里每一次教研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全体教师主动交流。
满意请采纳,谢谢。
㈥ 随笔小学语文校本研修课题有那些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认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阳楼的范仲淹面对滚滚的江水,吟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为幸福.
感叹古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渐渐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不是千金的财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为人,为别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这就是我要的幸福.
一份有自己声音的幸福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第一个孩子都是一滴有自己声音的水.因而引发了我,我觉得每一份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有自己声音的水,你可以选择其滴落的方式,但它的声音你别无选择.
人打一落地,便是一个生命个体,有自己必须经历的人生,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更有着对幸福不同的诠释.假如,真的只有当幸福失去后才知道幸福的可贵,那么还有谁有勇气去追寻幸福呢?
㈦ 小学语文 研修小结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八都中心小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知识技能,割裂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割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的现象,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目前小学教学第一线还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的现状,提出此课题,主要原因有三:
1、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
2、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3、 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有区别,它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
三、实验目标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有三个:
1、 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新课程前进的步伐,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 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操作性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3、 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四、实验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相比,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体验,重语文实践活动。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什么是综合性学习,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得到的感受、体验,习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对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对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以及逐渐形成的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2、 协同性原则
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性”理论为指导,注重诸教育要素的协调,形成适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新教学体系,促使多种要素之间产生互补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
3、 渐进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不可要求过高。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要体现阶段性和渐进性。本实验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层要求,分阶段实施。
4、 开放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和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相比,有更大的开放性。内容上的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
五、实验基本策略
1、 开拓生活领域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等因素,他们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应试和传统观念的包裹下,一些学校考试与分数的“云雾” 遮天蔽日,儿童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甚至到了“只留两个鼻孔出气”的地步。可见,孩子的学习完全与生活隔离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的语文学习,必须开拓生活领域,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进行综合性学习,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智力技能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这个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学生提出学习专题、策划学习活动、表达学习收获、交流学习成果,都是一种理性思考活动。
3、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的显著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根据本实验的特点,将采用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平台,通过文化角、生活专栏、校内网络等形式,为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从而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合作的形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校内外合作。
通过讨论、交流,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策划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实验时间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性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主要目标: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工作、现状摸底(问题诊断,需求分析等)、制订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等。主要措施:由课题组长牵头,各位组员配合,收集整理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请上级以及有关专家指点、论证,然后完成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的总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7月—2007年9月)。主要目标:按照课题方案,分阶段实验研究。实验中及时调整实验计划,认真归纳总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措施:1.组织课题研讨会每学期不少于5次;2.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3.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现场指导;4.强化组织领导,经常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实验研究的任务;5.做好成果整理收集展示等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这一阶段的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总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实验研究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七、成果形式
1、师生作品展示:(1)学生语文综合学习的体会、感受文章集,编写《水袖飘舞的语文综合学习》;(2)、开展语文综合学习展示的主题班会;(3)、教学案例专辑展示。编写《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集》。以上内容的汇集与展示,籍以进行校内外交流。
2.撰写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如条件成熟,将编印一本《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选》。
3.以课题汇报会的形式,全面展示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新一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