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而,这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品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中。如:在复习“时、分、秒”的教学,以课件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抓住这一素材,教育学生:中国申奥成功了,我们中国人期盼了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身为中国人,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祖冲之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如六年级在复习“读数、写数” 的教学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如我国地域辽阔,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三、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另外就拿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严格要求,强化训练。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或者抄掉的现象?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微杜渐,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联系生活实际,收集有关信息。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七号”成功返回地面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通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引出课题,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爱科学和用科学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都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等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这样联系生活实际,选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声音,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都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通过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中,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我们义不容辞,旁无则贷。
吴宝剑
2007年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向学生天长日久地不断渗透,才会使学生表现出来的,而且德育的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也很广泛。多数教师不是缺乏应有的耐心就是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才有了这样一个结论:期待学生随年龄、知识、阅历的不断增长,而自生德育。其实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正是培养学生刻苦勤奋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好时机。尤其是数学课,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多,更有条件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也是更需要经常不断地适时地培养学生刻苦、勤奋学习态度的,否则很难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如纠正学生经常出现的“马虎、磨蹭、坐姿、写字姿势”等不良习惯,对于将来工作是有绝对好处的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数学课是培养意志的良好场所。学生缺乏良好的意志,很容易对数学知识掌握得一知半解,不会学得很透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人的性格各种各样,有的人性格开朗、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心思敏捷却胆小如鼠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加以诱导,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有时哪怕是教师的一句话,都能改变学生的性格。《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中有这样一则记载:一位教师悄悄地对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说:'我真希望你是我的女儿',从此这个孩子变得活泼开朗、学习向上。
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尤其是后进生,更是如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教育、引导孩子经常不断地解决难题,使他们体验到其中的快乐,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渗透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情感、自尊心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德育内容。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言传身教
所谓“言传”,我认为就是用言语去告诉学生、去影响学生。有人认为数学课中是最不好渗透德育教育的了,其实您最普通的、富有感情的一句话,如“这道题比较难,但我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完成!”学生会有很强的积极性,他们会为了讨老师的喜欢而去坚持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会形成刻苦学习的精神,意志也会变得坚强。所谓“身教”,我的理解是以教师的举止去影响学生。关鸿羽先生曾这样说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渗透着教师的人格。课堂中组织教学、分析讲解、质疑讨论、板书笔记等各个环节都能涉及到教师的人品,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师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都渗透着教师自己的道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对学业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也能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方面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了。
二、深挖教材
在数学课上渗透德育内容,要按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来渗透相应的德育思想。如关于小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章内容中,有这样一道题:在长方形的周长不变的情况下,研究长与宽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揻铁丝的方法去探究,向学生渗透实践出真知的思想。
三、数学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竞争的方法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如学生做练习题,有的学生做得快,有充分玩的时间,而有的学生做得慢,还不着急不着慌,悠然自得。假若教师这时说“看哪组学生同学做得又快又好,得小红旗;哪组慢,将得到小白旗。”这时你再看学生的表现:做得快的学生一个劲地催做得慢的学生,慢的学生急得直冒汗。从而使他们体会到一个人的荣辱,关系大家,体会到自己是生活在集体中,从而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数学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时刻想着向学生渗透,能影响到学生,那就算是成功了。
吴宝剑
2008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一年有哪些重大节日,分别是哪天?如国庆节、儿童节、清明节、中秋节、植树节、教师节等,在判断平年与润年时,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判断一些有意义的年份,如1949年,1997年,2001年,2008年等,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国家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大事。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再如:“旅游中的数学”里面租车、用餐等实践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理支配,不乱花钱,营养用餐的一些良好习惯,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处理家中的一些零碎钱的?就像几角、几分的钱。”有的学生说“放在层钱罐里,等钱罐满了取出来支援山区的小朋友买新书包。”我及时表扬了这个孩子有爱心。但有个学生却说“有一次,我看见一个时髦的哥哥把找零的2角钱捏成一团,然后随手一扔.”“这样做对吗?该怎样做?”我趁机问道。并及时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要爱护人民币。再如:在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你将你喜欢的一个简单图案通过对称、平移或者旋转,设计出一幅有趣的,精美的图案,并设想这幅图案用在哪儿效果最好?”真是奇思妙想,有的说“我的图案可以制作风筝”有的说“我的图案可以编制毛衣。”“我的可以做成地砖图案”“我的可以制成床单图案”......学生争着抢着发表自己的设计。我认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和空间想象力,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理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最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再如,我们学习辨认方向后,可以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以自己的家为中心,或以家乡的某一雄伟建筑为中心,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以咱们的国家为中心,分别说说他们的东南西北有什么?这样不仅是课内知识课外用,同时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双重教育目的的。
㈡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做了点点尝试: 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教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召学生,教师要用高尚的行为教育学生,用真诚的语言感染学生,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教师的为人处事、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比语言的教育更直接,比活动的教育更持久,比书本的教育更全面,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言慎行,为学生做好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数学教育中实施德育的目的。例如:带领学生大扫除时,我与学生一道擦窗子,抹电扇,重活我领头做,有危险的工作我单独干,这样大家个个积极干,总会出现热火朝天的场面。锻炼时,我与学生一同打球,做游戏,赛跳绳,人人都会积极参加锻炼。升国旗时要求学生站正行礼,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站在队伍里我就端端正正,学生也就自然照样守纪律了。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记得有一次,小预备铃声响了,我象往常一样,拿着书往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门口,原来喧闹的教室刷地一下就安静了。看得出这里刚发生一场战争,教室门边的一大块地上到处都是纸屑,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问是谁扔的,弯下腰就开始捡起来。孩子们慢慢聚拢来,一个,两个,三个,大家一起动手,教室很快就干净了。我什么话都没说就接着上课了,整节课上,同学们都很认真,教学效果很好, 下课后,两个坐在门口的学生主动跟着我进了办公室,承认了错误,表示了改错的决心。(原来,他们为了一点小事闹起了矛盾,互相撕了对方的本子,并赌气的扔了一地)。另外,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的产生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用算筹计数,赞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些能够从数据上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练习题,让学生读写,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练习:一分钟内的口算练习,让学生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情,结合《明日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历届夏季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数量设计成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比较,体会出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奉献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崇高的理想,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教材中,还有许多象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里的小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有一段小知识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这个小知识就能起到既让学生学到有关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我们不但要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结合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们谈谈我们该怎么办。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又如,学完小数的加减法后,我让学生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当天的开支情况,用一个表把每天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记完一个星期后,让大家计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照这样算一个月要花多少钱,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通过计算、比较、谈谈你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㈢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摘 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发展情况,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专状出发,参考自身的教属学经验,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75-01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则是必然趋势,这样能更好实现德育和美育教育得到发挥,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和外在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
1.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大部分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比较大,相关的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学生参与程度较低。
学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并积极构建热烈的课堂
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一、突出渗透的重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包括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献身祖国的建设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史料,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数学、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近代我国综合国力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从而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危机感,进而增强为富国强民而努力攀登数学高峰。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本身就充满着辩证因素。它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辩证思想提供了基础。因此,教师要结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定律的推导等,启发学生足部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观点,使他们逐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抓主要矛盾等科学的思想方法。
3.非智力因素教育。
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目标等方面获得发展;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应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并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二、研究渗透的方法
1.情感诱导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2.背景介绍法。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数据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发现或计算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的进行介绍。
3.课堂渗透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渗透点”进行教学。这个“渗透点”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过程。
4.美感启迪法。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5.习题引申法。
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6.竞赛强化法。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三、掌握渗透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之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广阔的胸怀,和谐的发展个方面的素质。
2.科学性原则。
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引导,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3.层次性原则。
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必须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体现德育渗透的梯度。
4.随机性原则。
即教师要抓住时机,把握分寸,注意德育与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适时、适量地进行随机渗透,切忌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5.延伸性原则。
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单靠40分钟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渗透。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㈤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省学科德育一体化纲要精神
学习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自身存在的各种陋习、不良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改变学生对人、物、事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国是一个富有几千年悠久灿烂文化的礼仪之邦,始终一贯注重国人的思想教育,现代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曾多次强调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同时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阵地是学校,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四有的新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应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它是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数学也必须合理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所在。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并且明确了要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等优良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层面上,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数学教学是对学生数理能力的教育,可以不管思想教育;而有的人认为数学教育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培育四有新人的目的,但没有人能够分清空洞的说教与必要思想教育的界限,不知如何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进行思品教育,应该怎样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所以,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其教育的重点是实现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从空洞的德育说教与教学实践上下功夫,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教学目的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学习的目标是学生积极学习、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之所在。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有兴趣了,学习才会更加积极向上,才会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把数学学习的目的、意义和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确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了“分数”之后,在中秋节前后,老师有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回家试试怎样把所买的2个月饼,平均分给自己的家人(当然不要一人一个),不但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让学生懂得怎样关心家人、孝敬长辈,培养学生良好的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又如在学习元、角、分时,为了让学生利于掌握、理解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拿丰钱到老师这儿来模拟买东西(也可以带孩子到超市买实物),故意找补零钱,使学生在找补中理解他们的进率和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直观形象地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也让德育教育得以在数学教学中得以渗透。
二、充分利用数学训练,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一堂成功而别具一格的教学课,是指教师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满激情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道德情操的教育,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示范作表率,学生才会崇敬老师,并摹仿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训练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衣着得体,语言的标准和清晰,讲解有条理性。板出时字迹要工整,格式规范。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和教育。在教学时,要耐心指导学生,教育学生要专心听讲,怎样思考问题,理清算理,积极回答问题,怎样完成作业,使他们逐步养成严肃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怕困难,善于与人合作的意识;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从个人仪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个性品质等方面,逐步改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多层面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合阐述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通过数和形的概念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观察事物,了解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用实际,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如学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事物是相互联系,又是发展变化的;把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认识7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数字7后,还可以让学生数身边的事物,让他们理解他们的联系,如让学生数教室的窗子,由于教室窗子的个数只有6个,这里有学生就会说没得7个、还差1个等,让学生理解6 和7之间的差距是1,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教师再加以表扬、和激励,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等。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具体形象的感知,由于有了转化,人们把不会的变成了会的,体现了事物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观点,形成新的思想道德观念,学生还可能拼发出新思维的火花。
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集体主义、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的渗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对新鲜的事物十分感兴趣,感知事物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随意性比较明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牵强附会和空洞的说服教育,一定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重在渗透,把思想教育寓于数学知识的整个教学之中。如一年级的“准备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变换图为动画,由无声为有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集体教育。中年级的“读数、写数”,利用20年前的全国彩电数量、电话数量、居民人均存款数和20年后进行对比,进行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介绍我国民耕地占全世界的5%,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渗透国情教育。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一些发明创造和我国古今数学家研究数学成就的史料。如在讲圆周率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早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到了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这个计算,比外国数学有计算出这个数值的人要早了1000多年。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的讲解,不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科学、创造和发明科学的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努力学习,我要成材的豪情壮志,为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五、不断加强信息反馈和教师的理论培训。
德育能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社会信息反溃经常了解社会思想动态,推断哪些观念可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使教育走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成之前。(2)要经常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德育理论的培训。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队伍,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变革的每次微小变化前,教师首先进行理论武装,使教师具备指导学生的理论准备,注意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观念,紧握教育的主动权,使教育具有超前性,只有教师有了超前性,他才可能在教学中对学生有针对、有计划的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有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品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空洞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把思想教育工作和数学教育有机地结合,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我国以德治国,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㈥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省学科德育一体化纲要精神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山东省小学数学在省教科所长、省数学教研员徐云鸿老师的带领下,围绕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进行了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一、加强培训,深化认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落实好数学核心素养及学科德育目标,就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和《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培训,深化广大数学教师对这两方面的理解。
1.专题培训
就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素和《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各级可采取线上(利用网络研修)、线下(召开培训会)集中培训的方式,先培训骨干教师,再由领军教师培训到每位教师。主要培训内容包括:(1)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采用抓关键词的形式,梳理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素,界定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2)研读《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采用抓关键词的形式,把握4个德育范畴的内涵;(3)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德育目标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2.加强自学
下发相关资料,引领教师认真自学,使广大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的内容、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分析教材,理清线索
1.数学核心素养
(1)梳理教材
组建各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按册别整理出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及每一单元每个知识点所对应的数学素养,并下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
(2)落实到具体的备课中
骨干教师先行: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2个领域,分别选择2个单元的内容,梳理出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选取2节课,找准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写出详细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线教师跟进:一线教师依据骨干教师的课例研究,进行个人备课,力争在每一节的备课中都能清晰的体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长点。
2.德育一体化
(1)分析教材
组建各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根据《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中的德育范畴(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爱国主义)和实施建议,按册别提炼、细化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背后相对应的育人价值。
(2)落实到具体的备课中
骨干教师先行:对应数学德育纲要中“思维严谨”与“理性精神”2个德育范畴,分别选择2节课,写出详细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线教师跟进:一线教师依据骨干教师的课例研究,进行个人备课,力争在备课中清晰的体现德育因素。
三、关注课堂,注重实践
1.课堂专题研讨
组织各级课堂教学研讨会,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不同年级,不同内容领域指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和德育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
2.课堂教学调研
省、市、县三级分别组成此次教学改革的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学校、深入教师课堂进行座谈、听评课指导。
四、借力平台,扎实推进
借助山东省2016远程研修平台,通过学习园地进行引领和学习、开展线上线下深度研讨、智慧众筹等,把“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两方面内容整合到常态化研修和优课创建活动中,进一步深化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学改革稳步、扎实的推进。
具体安排见附页。
五、评价跟进,有效落实
1.学生评价
根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的内容,探索更为有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评价
(1)优秀案例、论文、微课等评选
开展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和德育一体化的教学案例、评价案例、微课等评比活动,力争探索与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优秀成果,供一线教师借鉴与参考。
(2)各地、市、县、学校组织相关的理论业务测试。
(3)各学校进一步完善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六、交流反思,总结经验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市要加强交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做法,力争探索出成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和“指导纲要”的策略与模式,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与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和德育渗透的优秀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和德育渗透的教师与学生评价体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