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
工具,
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
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
一,
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
“
计算
”
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
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
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
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
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在实践探
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
的全过程。
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
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
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
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
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
每天的教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
讲究训练形式
多样化。
如: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
用卡片、
小黑板视算,
听算;
限时口算,
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
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还培养学生良好的
计算习惯。
二、加强基本口算训练,要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在教学笔算乘法和除法时,
是需要在加强基本口算训练的基础上,
掌握新的
计算技能,比如
238
÷
6
19
×
19
,计算时都要以原有的
20
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
除法作为基础。且还总结了以下经验,
1
、老师讲完,不要忙着让学生全体单独
做,先指名几位上台板演示范,其他同学评判后,再练效果会更好。
2
、少讲,
让学生多练。
3
、说明笔算乘法和除法是一种程序化劳动,要一环扣一环,马虎
不得。
在教学口算除法时,
口算除法算法是否一定要用书面数学语言描述呢?学
生往往知道怎么算?也会用自己的话来说:
如
600
÷
3
先不看
600
未尾的
2
个
0
,
先算
6
÷
3
所以
600
÷
3=200
。
240
÷
3
想
3
×(
)
=24
,
24
÷
3=8
,
240
÷
3=80
,
从学生的这些回答来看,
学生已经会算,
但只是不会用书面术语来说;
我花了不
2
少功夫来训练学生说:
6
个百除以
3
等于
2
个百,所以
600
÷
3=200
,
24
个十除
以
3
等于
8
个十,所以
240
÷
3=80
。从效果上来看,学生说得还是很辛苦。应该
怎样对待这种情况呢?我想了很久,
想到了一个拆中的方法,
算的时候,
就照学
生的去做,
如
600
÷
3
先不看
600
未尾的
0
,
先算
6
÷
3
所以
600
÷
3=200
。
再解释,
不看未尾
1
个
0
就是把这个数看作多少个十,不看末尾
2
个
0
,就是把这个数看
作多少个百。不能平白无故的少看
0
。通过这样的解释,就把算和说分开了,让
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三、
计算教学应重视运用已有知识,
促进知识的迁移,
也应重视相关生活经
验解决问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
是在前面所学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
学,在教学中,我就先练习了
2
道
3
位数加减的笔算,问: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再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计算,
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得出小数计算时,
小数点对齐
了,数位就对齐了。由于有了对比,迁移,学习效果不错。
还例如在乘法教学中,
从
35
排,
每排
29
人,
700
名学生进场,
座位够坐吗?
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导入,
说明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
3
种计算方法的对比,
找到估算的最好方法,
既又好算,
又接近准确性的那种就是最好的方法。
由于从
解决实际问题导入,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掌握计算方法也就有了更好的动力。
在笔算乘法教学中,
也是从实际生活情景中导入,
比如算围棋盘有多少个交
叉点?
19
×
19
,
一开始我问有哪些学生知道围棋有多少个交叉点,
引发了学生极
大的兴趣,再通过计算
19
×
19
,对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探讨,得出计算结果,由
于计算结果是学生特别想证实得到的答案,
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反过来也就
更为深刻。
乘法教学中,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去体会乘法的含义,
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也会跟更牢固。
还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这一单元中
,
也突显了一个计算问题,两步解答的应
用题一定要列综合算式吗?
“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学生一定要掌握吗?”
,
教
学解决问题重点应放在分析应用题上,
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由于教材在例题
1
有合并成综合算式安排,
在例
1
教学中我也花了些时间讲了怎样把两个相关的
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5
×
50=250
(人)
250
×
6=1500
(人)
合并方法就是用第一个算式中的
5
×
50
代替第二个算式中的
250
。在例
2.
练习过程中,我也注重培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体会列综合算式的优越性,
但
随着综合算式的增多,
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括号,
什么时候不该用?先
3
算什么?再算什么分不清?需要复习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而教材和教学大纲中
在时间上没有安排这一个内容,
然而通过对本册以前数学教材的调查了解,
也没
有这一内容的单独安排,
由于课时的原因,
我到底教还是不教?在教应用题时为
这个计算问题花费太多的时间到底值不值呢?
“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一定要掌
握吗?”
通过讨论也得到了正确处理,
加了一课时总结复习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
序。
四、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
认真思索,
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
并做
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
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
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
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
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
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
夕的事,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② 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而我在平时批改作业时,常常会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计算错误率较高。而计算错误率高也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基础知识差,没能理解基本的运算步骤和方法,搞不懂算理;二是当数目小时产生“轻敌”的思想;三是数目大时计算复杂缺乏耐心,产生厌烦情绪。还有的学生计算时态度不端正: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也不按要求做题,计算出错误在所难免。
明晰以上影响学生计算正确的因素,怎样才能克服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每天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单调机械的计算,生易于疲倦、分心。教师可在练习形式上巧下功夫,可以出选择题,判断题,还可以出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练习,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小学高年级已学过不少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一、要认真审题。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判断能否简算。
第二、专心校队。
抄写计算题时,一定要及时校队,做到不错不少。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我对学生抄题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如果哪一次作业中出现有两次或以上计算出错,就罚做十道计算题。
第三、认真验算。
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有的学生感觉验算麻烦。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四、及时订正。
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现同类错误。我还让学生建立了揪错本,把平时出现的错题及时记录下来,经常复习查看,以防止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第五、书写规范。
在平时的每一次作业和练习中,我都要求学生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对齐。同时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少些数字和运算符号。
三、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对于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敏捷度、提高计算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提高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我经常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包括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训练、口算游戏等,力争达到又对又快的程度。
四、强调笔算。
笔算习惯上被称做竖式计算,是根据一定的计算法则,用笔在纸上进行计算的方法。笔算不受数目大小的限制,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出计算过程。笔算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也便于发现和检查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笔算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由于笔算的步骤程序化,笔算的过程比较固定,所以在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算理上。
五、加强估算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都指出要加强估算。估算是对运算过程与计算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除了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通过估算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也都离不开估算,因此,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估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要把估算教学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估算来初步验证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及时进行修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累积估算的经验,体会估算的价值。
2.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 并允许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如估计78×22,下列估计都是合理的;78×22≈80×22=1760(2)78×22≈78×20=1560(3)78×22≈80×20=1600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和积累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成为教学中的有心人,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③ 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现象
上学年我带的是六年级毕业班,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学生进行计算时经常有错,当时我就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大面积错误的现象。这学年我带的是二年级,教学三位数之间的加减法计算时,学生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这些学生根本不是学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后来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上学时,很多学生都带着计算器,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二、思考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计算教学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三、调查
在和家长交流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做题目总出问题。”每当听到这句话时,一种本能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我在所带的两个二年级班内经过一段时间摸排调查,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我总结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645”误写成“654”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④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⑤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 理论依据
如何提高中考数学的计算的正确率,以下有四种方法以供借鉴:
第一,要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其实,计算正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计算一道像37×54这样简单的式题,要用到乘法、加法的运算法则,经过四次表内乘法和四次一位数加法才能完成。至于计算一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需要用到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四则运算的法则等大量的知识,经过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粗心大意就会使全题计算错误。因此,计算时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二,要按照计算的一般顺序进行。
首先,弄清题意,看看有没有简单方法、得数保留几位小数等特别要求;其次,观察题目特点,看看几步运算,有无简便算法;再次,确定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最后,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
第三,要养成认真演算的好习惯。
有些同学由于演算不认真而出现错误。数据写不清,辨认失误。打草稿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竖式,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数位不对齐,既不便于检查,又极易看错数据。所以一定要养成有序排列竖式,认真书写数字的良好习惯。
第四,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
计算又对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必须知道计算正确是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正确作基础的高速度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宁愿计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证计算正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⑥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首先,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还有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精简选题,尽量找些简单的计算题的来引导学生来做深奥的计算题。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首先,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简便运算,如 15+5 ×(1 -0.5),学生错误地算成 20×(1 -0.5) ,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如;数位的对齐,进位是否以加上。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
第四、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⑦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具体做法为:
1、要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2、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
3、要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到四、五年级时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定律。
4、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6、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做题的基础,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的各类题型,几乎都有涉及到计算。
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数学这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准确且及时计算出正确答案,进而导致题目做不完,即使匆忙地做完题目也会有正确率不高等问题,这样孩子的考试成绩怎么能高得起来。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在计算的过程中恰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
例题1、计算:
(1)53+36+47;
解:原式=53+47+36
=100+36
=136。
(交换律)
(2)24+44+56;
解:原式=24+(44+56)
=24+100
=124。
(结合律)
2、在计算的过程中学会“凑整”技巧:
例题2、计算:
(1)52+69;
解:原式=(21+31)+69
=21+(31+69)
=21+100
=121。
(2)63+18+19;
解:原式=(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3)58+58+58;
解:原式=(58+2)+(58+2)+(58+2)-6
=60+60+60-6
=180-6
=174。
3、在计算的过程中改变运算顺序:
例题3、计算:
(1)57-18+19;
解:原式=57+(19-18)
=57+1
=58。
4、在计算过程中找“基准数”巧算:
例题4、计算:
(1)23+20+19+22+18+21;
解:原式= (20+3)+20+(20-1)+(20+2)+(20-2)+(20+1)
=206+ (3+0-1+2-2+1)
=120+3=123。
注:六个数比较接近20,取20为基准数。
5、在计算过程中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巧算:
例题5、计算:
(1)1999+999999;
解:原式=(1000+999)+999999
=1000+ (999+ 999999)
=1000+ 999(1+999)
=1000+ 9991000
=1000(1+999)
=10001000
=1000000.
平时做题的时候,要多练、用口算、心算,在掌握技巧的时候多用,多练这样计算能力就会提高的!
⑨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
我是第一年进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但在这一年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那么将会影响后来复杂的运算和推理。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可以采取比赛读,比赛算的形式,往往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是就要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要能明确每个孩子的水平。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三、重视错题的积累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口算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检测,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学习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五、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⑩ 怎样提高小学生数学的计算能力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23+7×(3-0.7),错误地算成30×(3 -0.7)。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隔天一次的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5道笔算题,5道简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训练前两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两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3)、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5、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改错本,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数学改错本,对于每天课堂或是家庭数学作业,批阅之后,出现的错题,要求学生主动在改错本上认认真真改一遍,把计算过程写详细;同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