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发布时间:2020-11-29 14:51:37

Ⅰ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小学语文多媒体合作意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本。随着新课程的逐渐实施,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在进行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观念转变。总之,新课程给小学语文教学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浅析。
一、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是学习数学、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与其它学科的教学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语文学习密不可分,只有这些能力比较强时,学习其它课程才会更容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当然,其他学科对语文学习也有益处,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补充语文方面的知识。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语文与实践联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语文应用无处不在,学生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只有将学习的知识熟练应用于生活中,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当然,生活中多应用语文进行创作,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改善语文教学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也可以将一些抽象问题通过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出来,事物的动静、快慢、大小,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活力,生动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去观看、去思考。多媒体技术还使得知识变得立体化,比如在小学一年级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将汉字与图文、音频相结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种美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讲授李白的《静夜思》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月光下一位诗人站在窗前仰望着天空,思念着家乡,给学生制造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人所思所想,帮学生理解诗的深意。这种教学方式在以前我们是不敢想象的,以前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画面,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出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搜索国内顶级教育大家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感受教育大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这几年的应用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必然的趋势,也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能够将课堂的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的话,必定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教学。小学语文是后续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不能将语文学好的话,肯定要影响到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由此可见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其实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过程,是学生学习怎样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教授学生书本上的内容,单纯的书本知识的记忆没有任何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小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语文上体现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与应用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而是经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还得靠学生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获取知识,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在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见效的,需要日积月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主动性较差,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单靠他们自己埋头苦干,学习效果肯定很差。在现代社会中更强调合作精神,个人的“英雄主义”并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很多学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竞争意识,这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课上共同讨论,课下一起学习,在生活上相互帮助。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在小组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且在

Ⅱ 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创新教学方法,老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挑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设计及组织形式都要积极创新。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创新教育真正实现,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激励他们运用创新性思维;对学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创设相互信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新发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合作,丰富教学形式。
老师可以提前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多样的分组,让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一起相互帮助,学习他人的优点。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同时为了增强课堂讨论的效果,让讨论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作用,老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辅导,让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小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课外活动,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老师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进行导读活动,这样学生不但能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另外,要引导学生创办校报、校广播站,为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的平台,从而使他们通过课外活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
4.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锻炼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老师要正确意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营造欢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问题,要充分地尊重理解,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他们没有压力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活跃思维,勇于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
5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一本语文书,还必须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各年级段必须达到的阅读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每个月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架,以方便学生阅读,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读书的内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为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做到多动笔; 多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下去 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进步,语文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
总之,课堂创新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是为我们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的服务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而不能以创新来削弱或否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在采取何种形式以及如何使用方面要注意适度和实用原则,而不能一味纯粹地求“新”,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展示而展示,最终是本末倒置,学生既没有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又没有学好课本知识。因此一定要发挥课堂创新的作用。

Ⅲ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创新

无为而为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庄子强调的是无为,有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事的更多;许多事可以通过意志来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过没有意志来做成。只有不成为负担的东西才能成为永恒;只有无一丝一毫不自然的东西才能永远永远与你在一起。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至关重要。、教少学多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对方“得道”(获得感悟,得到内化),“授渔而鱼”,充分发动和依靠学生。最佳的教学的确不是依据教师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学生自主的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部教育资源。包括学生自身的,学生与学生的,教师与学生的,家长与孩子的联系性资源,去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达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门。

Ⅳ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精神

一、引言 创新是人类真知的全部来源。在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从蒙昧走向有知,从远古走向现代的漫长历程中,每一次进步都体现着创新的思想光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发展的生长点在于人的创造力。[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具有合作能力、团队精神,还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新课程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大主科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二、数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精神 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教师自身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一) 要克服经验主义, 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获得很多成功的经验,尤其是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教师曾经这样说过:“教了几十年了,都是这一种教法,还改什么革啊!还是留给年轻一代的新教师吧!”这些教师只凭经验教学,不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缺乏创新意识。有一句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意思是说人只要活着就要学习,就要不断改进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创新型的教师,就要克服经验主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是作为一个创新型教师的前提。创新型教师要有远大的目光,在教育观念上有超前意识,能够根据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思想,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最新的教育动态,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 要有坚实的业务素质,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 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熟练数学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善于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融汇贯通,不断扩大知识面,高屋建瓴的理解数学学科的知识。 创新就要勇于探索,勇于向传统的思维模式发起挑战。任何科技成果的产生,都是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成功,没有探索就没有成功、没有探索就没有改革、没有探索就没有现代的社会,要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就要大胆的改革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重于“师道尊严”,很多教师教育学生要听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不允许学生有任何反抗。在顶岗支教活动中,听课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安静,既不回答问题,也不提出问题,该课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自问自答的状态。课后我问学生:“上课时你们为什么不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说:“老师平时太严厉了,我们都怕他,回答错了会挨骂的,所以我们不敢回答问题。”学生在教师面前唯唯诺诺,不想说,不敢说,久而久之,学生活泼的个性会变得压抑沉闷,连个性都不存在了,还怎么能创新呢?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里的安全和心里的自由”。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启发积极思维。[3] 我在我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回答的正确,我就会表扬他们,回答的错误,我也会鼓励他们勇气可嘉,几周下来后,我的课堂上是生机勃勃,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探讨问题。只有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知服人。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 三、数学教师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有些教师往往会想到一些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脱离教材的活动;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去想去说,想的越怪、说的越离奇就是创新,从而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一) 教师要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更新,包括观念、方法的不断改进,是在辩证的否定中对原事物的扬弃,创新是指人类文明的正面进步。[4]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自主发现一个新问题、提出一个新问题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已经有人做过,而关键是在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

Ⅳ 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索 创新 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具有启发作用,其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创新即创造,但不是刻意求新,小学语文创新要求教师的讲解在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特点的同时具有个性和特色,在教改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调整、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刻板地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学生心理的需求,来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小学语文的了解,对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一般关注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实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与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是有关联的、相互帮助的,只强调一方面显然是错误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基础知识的传授与人文思想的教育,依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不但向学生充分展示语言文化的魅力,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而且要积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现代教学工具使用的不科学不合理。
这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被我国许多小学广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图文并茂的课堂教育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但有的学校将多媒体工具当做一种教学新方法,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工具的功能。在课堂上,学生始终盯着大屏幕,老师仅仅进行教学内容的演示,这样让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课,很难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3.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地位。
虽然素质教育早就开始推广,但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大量存在,黑板、教材在教学活动中仍旧占重要地位,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只是被迫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几乎不在。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保守封闭,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教材的内容,不能充分了解课外知识,并且老师重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和机械化的学习。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创新教学方法,老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挑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设计及组织形式都要积极创新。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创新教育真正实现,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激励他们运用创新性思维;对学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创设相互信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新发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合作,丰富教学形式。
老师可以提前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多样的分组,让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一起相互帮助,学习他人的优点。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同时为了增强课堂讨论的效果,让讨论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作用,老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辅导,让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小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课外活动,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老师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进行导读活动,这样学生不但能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另外,要引导学生创办校报、校广播站,为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的平台,从而使他们通过课外活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
4.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锻炼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老师要正确意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营造欢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问题,要充分地尊重理解,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他们没有压力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活跃思维,勇于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
5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一本语文书,还必须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各年级段必须达到的阅读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每个月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架,以方便学生阅读,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读书的内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为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做到多动笔; 多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下去 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进步,语文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
总之,课堂创新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是为我们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的服务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而不能以创新来削弱或否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在采取何种形式以及如何使用方面要注意适度和实用原则,而不能一味纯粹地求“新”,为了表演而表演,为了展示而展示,最终是本末倒置,学生既没有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又没有学好课本知识。因此一定要发挥课堂创新的作用。

Ⅵ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创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因此,我们要珍惜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平易、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形成一个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她们的体贴以及帮忙。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教师还可以促使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思维活动中,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多种悬念,留给学生探索的余地,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因为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还应善于发现和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利于创新的资源
进行创新教育,必须提供创新的条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材已经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有时作者根据文学创作的需要,在行文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言似尽而意无穷。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这些意味深长的“空白”,让学生去想象、补充、延伸,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大量反映创新性的事物,有各种事物的对比,我们可以从教材中窥探出人们在不断地创新,民族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这些事物正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还歌颂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有科学家,有发明家还有化学家,他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学科神话。如发明了灯泡的爱迪生,地动仪的发明人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童弟周等。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创造精神的培养,他们勤奋的工作、科学的态度都会对学生的灵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为学生头脑闪现创新的火花提供准备,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三、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从其方式角度看,可划为发散性创新思维和收敛性创新思维。其中小学生最适合培养发散性创新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课文时,我常常不拘泥于教材原有结构,而是根据教材实际需要,变序导读、多向分析。《惊弓之鸟》一课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可让学生变序复述,逆向前推,在逆向复述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敏度、流畅性和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变相思考,变向思考是在制定解决某个问题的办法或方案时,从各种角度改变观点进行考虑,课文《田忌赛马》讲述的故事就是变相思考的例子。变相思考的主要方法是改变课文原来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探究原来的思想观点的真正含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方式还有许多,运用哪一种方式因人而异,但不论运用哪一种方式,都要遵循语文教学“双基”训练的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先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但是由于语文教学中有一些教材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会造成学生理解教材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一个媒介,将教材变得生动丰富,进而让学生易于理解,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利的。21世纪,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到教学上,它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媒介。因此,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要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利用下载的视频资料进行讲课,让学生清楚得看到漓江水平得像一面镜子,然后让学生去想象桂林山水的美,并让学生用笔把自己想到的桂林山水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了充分培养。

Ⅶ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在以后的持续学习中语文也处于重要的学习位置,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该门课程的重要培养,考虑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是必要的,要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方法,创建更好的教育空间。

Ⅷ 小学语文课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一个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学语文进行创新所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
一、对课型进行创新
一般情况下,每次上课时,教师都会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为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固定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一种基本的课型。因此,对课型进行创新就是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自读自悟,将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悟”出来。如进行《夜莺之歌》的学习时,我就让学生谈谈感想。有的学生对小夜莺机智勇敢的精神进行了分析。有的学生分析了游击队员与小夜莺的默契,明白了侧面描写的重要性。还有的学生分析了小夜莺高超的口技,无论是学夜莺唱,还是学杜鹃叫,都和真的鸟叫声一样。经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也被学生挖掘了出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我们要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来促进创新行为的落实。
二、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创新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这种死板的组织形式很容易遏制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需要自己去对文章进行阅读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相互帮助。讨论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一学习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经常采用的讨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桌讨论,一种是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为了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讨论方式,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例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这句话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移民火星能否实现”。学生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正反方的辩论。学生通过自己在网络或图书馆里所搜索的资料将课文内容进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入了小学课堂,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输出功能,它能为学生带来立体的刺激,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变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激发,促进课程教学的不断优化。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精神》这一单元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水稻丰收的场景和炸药爆炸的情形。当课文中的内容用多媒体以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时,学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科学家不畏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学科学、用科学也成了他们头脑中一种强烈的需求。再回到课文学习中来,学生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进行交流和互动,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四、对教学语言进行创新
教学语言能够反映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是学生能够感知最为迅速的因素。对教学语言进行创新是教学创新中最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个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有自身的风格。风格化语言的形成是教师个体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当教师对于创新达到了一种自由的成就阶段,它才会逐渐产生、发展并最终形成。如进行复韵母ei的学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将ei与ie混淆,我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会小i就爬不动了。这时,大e说:小i,我拉着你爬。于是,大e在前面拉着小i往上爬。大e带小i,边爬边喊ei,ei,ei。全新教学语言能够使学生对拼音的学习产生一种形象的认识,他们对这种练习形式也很感兴趣,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
此外,教学语言并不只是教师所说的话,它还包括教师的体态语言,即教师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势等。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教师要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充分地调动起来,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创造一种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对教学产生一种美的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感受。
五、 对板书进行创新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对于整堂课来说,板书的作用是总结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注意本课的主要脉络。要想使板书新颖别致,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其潜在的构思线索,将课文的内在结构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板书要形象、生动,如果可以,还要配上一些简笔画或几何图,凝聚课文精华,从微小之处探寻课文,将所学内容以创新的形式定格。如学习《龙的传人》一文时,我先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单的龙的形象,然后结合课文中对龙的描述“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边说边画,并不时地咨询学生的意见:“大家看老师画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画完,学生基本上就能将龙的这几个特征都记住。到课堂的最后,我又将一些与龙有关的成语整齐地写在了黑板上。在进行板书的创新时,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与完成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刻。总之,教师要对板书的形式进行创新,力求新鲜生动。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体现,也是我们进行教学创新的一个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创新没有任何的顾虑,爱上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Ⅸ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小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工作者,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样我们也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四、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Ⅹ 怎样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不仅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更是传播知识和文明的重要教育工具。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古至今,语文教育历经数千年,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成为当今学生学习的标本。现阶段,尽管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各有千秋,但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包括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方法也随之更新换代,而创新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已经真正地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凭借教材还是多媒体,创新无疑是满足当代教育要求的必然途径。
小学语文从识字开始,到阅读,再到写作,教师无不需要通过巧妙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在培养和评价学生智力时要从只注重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集中思维、分析性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右脑功能的创造性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转变。根据教材特点,在阅读、识字、看图作文等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把印在课本上的文字符号──字、词、句、段、篇转化为学生头脑中活生生的形象,并把这些形象在头脑中清晰地保存积累起来。
如学习"颤抖"一词,在学生理解词语后,还可让学生想象再现"颤抖"的形象,以训练右脑。又如学习《翠鸟》一文时,表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有三个词语──"淡绿色"、"深绿色"、"翠绿色"。学生从文字上并不能认识这三种颜色的特征,老师先拿来这三种颜色的羽毛,告诉学生什么是淡绿色,什么是深绿色,什么是翠绿色;再拿出翠鸟的标本让学生辨认羽毛的颜色。学生亲眼看到了真实的形象,在头脑中把这三种鲜明的形象积累起来,深深地印在了脑中。
2.学贵有疑,鼓励提问
学问,顾名思义,既要学,也要问。人人都会有疑问,而提问是解惑的重要方式之一,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要敢于发问。但是一般在课堂上,学生对于疑问往往不敢启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问,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并且教师要详细答疑解惑。因此,在鼓励学生提问方面,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2.1不拒绝,不批评,充分肯定,增强学生提问信心。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质疑精神,教师就必须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任何提问,哪怕非常简单,教师都应详细答疑,如果拒绝,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因为害怕批评而不敢发问。对于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因此,为了鼓励发问,拓展学习思维,教师应该做到不拒绝,不批评,充分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
2.2引导学生寻疑。如果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疑问,发散思维,捕捉细节,发掘重点,那么他必定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产生创新的观点,以至于达到创造的目的。因此,学中带疑,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取得创新成果。但小学生在这一认识上或许还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就显得比较重要。
3.改进教学方法
右脑是加工形象信息、鉴别图形、处理非言语材料的中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大脑两半球共同活动来完成任务。
3.1借助电教媒体。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实学生的感知,丰富学生头脑中表象的积累,提供再造想象的基础。根据右脑以形象思维为主,主管人们的视知觉,形象记忆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借助直观、形象的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借助录像再现桂林山水"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视听觉、形象记忆,能非常清晰而深刻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产生联想和想象打下基础。
3.2启发联想、想象。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读者可以通过作者提供的语言符号,调动已有表象──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运用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想象相关形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想象文章描写的场面,想象文章描写人物的性格、心情,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周围环境的情景等一些再现性和创造性想象。
3.3让学生绘图(画)。对于一些课文,教师可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绘图(画)。
如《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一课中有一段描写小村庄从前的美丽景色。教师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后,让学生将这幅美丽的图画创造性地画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思维活跃,有的用蓝色的波纹线加上快活的小鱼表现水的清澈;有的用几只戏水的小鸭子表现水的清澈;有的用鲜艳的美丽的花朵和花丛中的蝴蝶表现空气清新;还有的用密密的树木和林间的小鸟表现空气清新……
4.大胆想象,开拓创新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思维的运动,是创新的源泉,是开拓思维的动力。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脑海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将抽象的形象具体化,将具体的形象丰富化,从而达到创造的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4.1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越深刻、越独到。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时间的,空间的;现实的,虚幻的;课内的,课外的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展开联想的因素。另外,教师可通过提问或课外延伸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4.2多媒体具象引导。如今已是高速信息化时代,通过计算机制作或传播的信息,如图像、图表、视频及声频等,都是非常具体而又形象的。如果在上《桂林山水》课文时,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搜索介绍桂林山水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桂林山水的真实形象和面貌,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就会结合对桂林山水视频和图片的印象展开符合现实的联想,产生更加真实而又向往的感觉,这样,对加深课文的理解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运用多媒体的具象性,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引导十分重要。
总之,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巧妙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拓展思维空间。当然,在改善创新教学方法同时也不能忘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紧密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和发展。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