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用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教师在讲课中比较注意直观的演示,而不太重视学具的操作。然而直观演示与学具操作是有所区别的,直观演示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只是观察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要掌握学具使用的技巧和学具使用的时机,熟悉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具使用的技巧
1.在复习准备中运用学具
复习准备的目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的回忆、加工,形成学习新知识所必备的知识基础。在复习准备中运用学具,可以使学生亲自获得感性的具体材料,为学生学习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作好必要的准备。
(1)铺垫性操作。所谓铺垫性操作,是指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而进行的操作。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许多知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需要用与之有关的旧知识作为知识基础。在复习准备中,通过操作学具,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以及操作技能,为学习新知铺平道路。
(2)引入性操作。所谓引入性操作,是指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新问题,从而引出新知的操作。它既是一种操作学具的方法,也是一种引入新知的方法。古语说“思源于疑”,也就是说有了疑问,才会引发思考。引入性操作正是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思之源,并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2.在理解新知中运用学具
知识的理解离不开感性的认识,学生理解新知必须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 借助表象,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括出某些规律。在理解新知中运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不同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愉悦地学习。
(1)发散性操作。所谓发散性操作是指操作的方法并不唯一,但结果相同的操作。这也就是说学生的操作不受思维的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内部心理的智力活动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思维能力。
(2)验证性操作。所谓验证性操作是指学生用学具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的操作。学生所提出的假设,实质上是一种猜想,而鼓励学生猜想是当今教学中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每一项科学实验的成功都是在大胆猜想和实践中取得的,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勇于实践,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应适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猜想、去实践。
3.在巩固练习中运用学具
巩固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书本知识,需要及时地巩固,这样才能防止遗忘,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知识的巩固是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知识的先决条件。在巩固练习中运用学具,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避免单调的重复引起大脑神经细胞的抑制状态所产生的疲劳现象,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运用学具进行巩固练习,是一种有效的练习方法。
(1)模仿性操作。所谓模仿性操作是指学生仿照学习新知识时的操作而进行的操作。模仿性练习是知识巩固中的第一个阶段,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有效的练习形式。
例如,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后,在练习时先让学生拿出8朵花,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平均分的方法,又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的认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接着让学生拿出12朵花,要求任意分成若干等份,看每份是多少,并列出算式。这样使学生在单纯模仿的基础上,发展成有一定思维价值的模仿,为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练习的形式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仍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这与学具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2)应用性操作。所谓应用性操作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应用于实际的操作。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要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后,还应当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 《长、正方体的面积》后,在练习中,让学生分小组计算制作不同物体,所需材料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如:粉笔盒、罐头盒的商标纸;长方体玻璃杯、正方体药盒 、教室门(带有玻璃)的刷漆面积等。这些物品有的是长
2. 小学数学学具二年级上册
由于各省市采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出版社不同,所以不能提供您要的准确信息。
请根据出版社和版本信息,前往书店或者正规的网站查询。
或者请您上传题目,以方便网友解答。
希望可以帮到你。
3. 如何发挥小学数学学具的作用课题
一、问题的描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要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的操作即为教具、学具操作,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空间特征,帮助学生掌握抽象数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然而,现实的教学中,学具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学习作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因怕课堂纪律乱,操作时纪律不好组织就不让学生操作,违反儿童认知规律。有的即使操作了,也是形式化,做表面文章,学生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空间。有的甚至不知道上的内容正好有对应的学具,等上完才知道没有发挥作用。等等问题,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对学具的作用还不是很了解,不够重视。
二、原因的分析
1、 大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在沿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仍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
器,接纳知识的容器,很少注意到学生创造能力,个性思维的培养。
2、 学具的应用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教学方法,而是在满堂灌的基础上应用学具,
学具没有成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工具。没有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上去研究学具的应用意义。
3、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善于应用学具教学,没有理解学具的本质意义。
三、实施计划
(一)课题申报筹备阶段(2009年9月)
课题负责人向上级申报课题的总体设计、基本内容及实施计划,并同时深入班级进行考察。
(二)课题开题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1、 2009年10月召开了总课题开题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全校数学的教师与学校领导干部,这次会议明确了学具工作的方向确立了以科研带推广,以培训促使用,以使用促教改的总方针。
2、数学群的建立
总课题组建立以后,全校数学老师加入数学群,也欢迎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主要任务是负责讨论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使用学具,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与建议,可以共同探讨。
(三)课题实验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让学生有一种心中有学具,学数学离不开学具学具能更好地学数学,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养成随时带学具的习惯。让他们“在玩中做,在做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
第三,发动全校数学教师,收集一份每学期的学具,了解一到六年级的所有数学学具,以此来重点把握与学具相应的教学内容,以便充分发挥学具应有的作用。
第四,多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实验。对学具在课堂中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其理论进行探讨,完成学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化使用,同时使学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创造出独特的,优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四)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对这个研究报告作一个总结,写出报告。
四、改革目标及成果形式
(1)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学具的功能和作用。广大教师从实验中得到
了以下一致的认识:学具能为学生提供操作条件、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能使学生懂得知识的真正价值、能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增强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等。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实验中,学具应用研究,广大教师还总结了三点作用:①学具能把学生推向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人手一份学具,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②学具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在个人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班级的探索、研讨、辩论,把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使班级授课制下的个体竞争关系,变成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和交流的关系,将旧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的教学交流,变成多向的、多层次的交流,为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资源共享、互帮互学、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③学具能成为完成多元教学目标的认知工具。认为学具不单是帮助教师讲解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且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进行主动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它特别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位教师在总结中深有体会地说:"学具使我变成学生喜欢的老师,学具使我的课堂变得精彩,学具使我的学生亲密合作,学具使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2) 实验了多种教学新方法及其新教学方式。
在应用学具的过程中,实验和研究了多种应用学具的教学方法,
如"活动--探究法"、"引导--发现法"、"操作--练习法"、"操作--复习法"等等。在实验这些教学新方法的同时,也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程序结构)。
(3)探讨和总结了应用学具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灵活地运用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和技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进行的独具风格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实验老师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艺术:
① 在复习准备中运用学具的教学艺术。有铺垫性的操作、引入性操作、创设情境操作等。
② 认知新知识中运用学具的艺术。有探究性操作、实验发现性操作、发散迁移性操作、论证验证性操作等。
③ 巩固知识练习中运用学具的艺术。有应用性操作、扩展知识操作、实践性操作、模仿性操作等。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以自身的符号美、图形美、方法简洁美、思
维的逻辑美等等征服着每一个学习者。讲究教学艺术,可使每个学生喜欢数学。研究运用学具的教学艺术目的在于发挥学具的潜在作用,使它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4. 数学学具怎么制作
1、打开学具盒后,可看到盒子里有很多数学的教学组件,比如有用来数数的小木棒版、平面的图形、立体的几何权体等,如下图所示。
5.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有效性的探究》
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弊端种种:形式缺乏直观性、趣味性;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教师通常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感性认识,耗时多、效果差,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充分利用学具教学,对学生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要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学具,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记忆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使学具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地运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学具操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学具运用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利用学具要做什么,并且要知道如何去完成操作。
例如,在一次常规听课中,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她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进一步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内,再摆出几个这样的图形。操作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计算一共用掉了多少根小棒,把摆好的图形用加法来表示。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各不相同:5+5+3+3;3+3++4+4+5;5+5+5+5; 4+4+4; 5+3+4+3+3;……从反馈的情况看,有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摆出的不是同一种图形,这可能是由于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这部分同学没听清楚要求或者是没等老师说完就慌忙开始操作了。学生要是通过这些加法算式去探究乘法的意义,恐怕也成问题。
通过这个课例,就涉及到在一个在学具操作前的指导问题。教师首先是要有目的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其次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配以教具的演示和必要的启发、讲解,从而展现学具操作的步骤及其内在逻辑性。当然,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加以指导。在上述课例中,如果这位教师能适时的介入学生的活动,可能反馈时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学生所在的年级越低,教师越要对他们加强指导。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有不少学生在进行学具操作时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特点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尤其是当本节课的观察重点是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更容易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缺乏足够的注意。因此,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进行观察,更要引导学生将仔细观察与学具操作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脱离学具后,也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准确印象,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准确把握操作的时机
数学学具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要有利于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动手操作之前给学生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的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可以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预习思考: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②如果把一个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预习思考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萝卜和小刀,引导他们对照教材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去尝试具体操作,边做边想。如果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在反复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讨论、总结,最后解决上面老师提出的提问。这样,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探究、讨论,最后总结出了长方体体积和圆柱体体积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不变的项目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项目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安排,不仅能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地运用好数学学具,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既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有切合实际的梯度,能使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我们常说的“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目的。为此,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一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设定问题,提出要求,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的保持适度的距离,使知识间
6. 小学生数学学具有哪些
小学生数学学具有:
1、小棒
2、计数器或计数表
3、口算练习卡片
4、圆形口算练习板
5、钟面和七巧板
小学数学学具的作用
1、小棒:有单根的,也有成捆的,用来学习认数和计算。
2、计数器或计数表:用来学习百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口算练习卡:利用口算练习卡,让孩子定时的练习,以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4、圆形口算练习板:用来进行口算练习,不仅能提高口算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5、钟面和七巧板:钟面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七巧板可以拼组各种各样的图形,通过拼组图形让孩子更好的认识图形的特征。
(6)小学数学学具扩展阅读
学具
1、学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可供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直接操作的用具。由于它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直接触摸、摆弄,因此对学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可以较清晰、牢固地掌握。
2、通过学具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把客观事物的属性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内部心理过程得以较清晰地外化为操作的过程。
3、这就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对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思维障碍予以及时指导,以防止或减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存在的病理现象。
4、在学具运用中,由于优秀生可以较清晰地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有利于班上的学生,特别是有利于差生的学习。
5、常用到学具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美术等。
6、数学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是数学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而提高困难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实现转化的关键。学具的运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7、利用学具可进行有效的基本技能训练;学具是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症结的有效工具;利用学具进行考核可使评价产生激励作用;学具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8、物理教学的特色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发行的物理学具的使用,能够大面积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地进行教学。
7.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准备哪些学具
一年级只需要铅笔,直尺就可以了。到后面的学习用品听老师采购
8. 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课题
如何有效发挥小学数学学具的作用
一、问题的描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要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的操作即为教具、学具操作,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空间特征,帮助学生掌握抽象数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然而,现实的教学中,学具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学习作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因怕课堂纪律乱,操作时纪律不好组织就不让学生操作,违反儿童认知规律。有的即使操作了,也是形式化,做表面文章,学生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空间。有的甚至不知道上的内容正好有对应的学具,等上完才知道没有发挥作用。等等问题,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对学具的作用还不是很了解,不够重视。
9. 如何有效发挥小学数学学具的作用
如何有效发挥小学数学学具的作用
一、问题的描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要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的操作即为教具、学具操作,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空间特征,帮助学生掌握抽象数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然而,现实的教学中,学具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学习作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因怕课堂纪律乱,操作时纪律不好组织就不让学生操作,违反儿童认知规律。有的即使操作了,也是形式化,做表面文章,学生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空间。有的甚至不知道上的内容正好有对应的学具,等上完才知道没有发挥作用。等等问题,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对学具的作用还不是很了解,不够重视。
二、原因的分析
1、 大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在沿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仍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
器,接纳知识的容器,很少注意到学生创造能力,个性思维的培养。
2、 学具的应用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教学方法,而是在满堂灌的基础上应用学具,
学具没有成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工具。没有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上去研究学具的应用意义。
3、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善于应用学具教学,没有理解学具的本质意义。
三、实施计划
(一)课题申报筹备阶段(2009年9月)
课题负责人向上级申报课题的总体设计、基本内容及实施计划,并同时深入班级进行考察。
(二)课题开题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1、 2009年10月召开了总课题开题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全校数学的教师与学校领导干部,这次会议明确了学具工作的方向确立了以科研带推广,以培训促使用,以使用促教改的总方针。
2、数学群的建立
总课题组建立以后,全校数学老师加入数学群,也欢迎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主要任务是负责讨论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使用学具,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与建议,可以共同探讨。
(三)课题实验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让学生有一种心中有学具,学数学离不开学具学具能更好地学数学,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养成随时带学具的习惯。让他们“在玩中做,在做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
第三,发动全校数学教师,收集一份每学期的学具,了解一到六年级的所有数学学具,以此来重点把握与学具相应的教学内容,以便充分发挥学具应有的作用。
第四,多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实验。对学具在课堂中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其理论进行探讨,完成学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化使用,同时使学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创造出独特的,优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四)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对这个研究报告作一个总结,写出报告。
四、改革目标及成果形式
(1)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学具的功能和作用。广大教师从实验中得到
了以下一致的认识:学具能为学生提供操作条件、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能使学生懂得知识的真正价值、能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增强学生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等。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实验中,学具应用研究,广大教师还总结了三点作用:①学具能把学生推向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人手一份学具,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②学具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在个人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班级的探索、研讨、辩论,把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使班级授课制下的个体竞争关系,变成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和交流的关系,将旧的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的教学交流,变成多向的、多层次的交流,为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资源共享、互帮互学、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③学具能成为完成多元教学目标的认知工具。认为学具不单是帮助教师讲解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且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进行主动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它特别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位教师在总结中深有体会地说:"学具使我变成学生喜欢的老师,学具使我的课堂变得精彩,学具使我的学生亲密合作,学具使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2) 实验了多种教学新方法及其新教学方式。
在应用学具的过程中,实验和研究了多种应用学具的教学方法,
如"活动--探究法"、"引导--发现法"、"操作--练习法"、"操作--复习法"等等。在实验这些教学新方法的同时,也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程序结构)。
(3)探讨和总结了应用学具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灵活地运用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和技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进行的独具风格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实验老师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艺术:
① 在复习准备中运用学具的教学艺术。有铺垫性的操作、引入性操作、创设情境操作等。
② 认知新知识中运用学具的艺术。有探究性操作、实验发现性操作、发散迁移性操作、论证验证性操作等。
③ 巩固知识练习中运用学具的艺术。有应用性操作、扩展知识操作、实践性操作、模仿性操作等。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以自身的符号美、图形美、方法简洁美、思
维的逻辑美等等征服着每一个学习者。讲究教学艺术,可使每个学生喜欢数学。研究运用学具的教学艺术目的在于发挥学具的潜在作用,使它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10. 怎么制作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学具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具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小学六年级数学学具盒,有一个盒体,盒体上有盒盖,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是盒体中装有立方体框架组件、立方体块、表面积辅助学习器、圆参数操作器、及多用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盒体中装有的立方体框架组件分为长方体框架组件和正方体框架组件;各框架组件分别由8个三维接头及12根塑料棒组成;塑料棒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长方体框架组件有二套,其中一套的两个面由正方形构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数量和结构。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立方体块采用厘米立方体块。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立方体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表面积辅助学习器包括长立方体表面积器和正方体表面积器,均由相应立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片构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圆参数操作器包括圆平面参数操作器和圆立体参数操作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结构形式。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圆平面参数操作器分为圆周长操作器和圆面积操作器;圆周长操作器为透明塑料片,圆面积操作器为画分成16等分的圆硬纸片。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圆立体参数操作器分为圆柱表面积器和圆锥体积器;均由相应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平面展开图片构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多用尺为一个矩形透明塑料模板尺,其一侧边为厘米尺,其余部分分别开有几何图形孔。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形状和合适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几何图形孔包括圆形孔、椭圆形孔、长方形孔、正方形孔、梯形孔、三角形孔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更贴近教材内容、提高了使用效率,总结了以往学具盒的经验,吸取了数学和教研人员的宝贵意见,根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教社关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现行中小学教材的调整意见》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重难点,及教学实际需要。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分析和解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用和携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