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国语文”为什么这么热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五六年前曾影印推出过民国时的一套国语课本,丛书包括1917年张元济校订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上下册)、1932年叶圣陶和丰子恺编绘的《开明国语课本》(上下册)与魏冰心等编写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上下册),一共6本。这些已经“发黄”的书似乎一直默默无闻,却突然在这一两年间火起来。断货,重印,其他出版社跟进……民国语文课本一本接一本地面世,成了书界一大热点与风景。
而这股民国语文热,似乎又多多少少带着一种现实的指向,一种对现行教材与教育模式无言的对比。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教育,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2009年,上海作家叶开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上,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批判。去年,浙江语文老师蔡朝阳与郭初阳、吕栋等20余位中小学语文老师成立“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篇目多方质疑,并推出了《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而近年来,中国文化界、出版界和学术界出现的“民国热”,从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师、知识分子、作家、报人的事迹,开始向小学语文课本、小学生作文和小学生读物领域蔓延。今年,民国小学生语文课本和读物的出版,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
三类民国语文读物带热市场
今年1月,邓康延主编的《老课本,新阅读》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此,民国语文的出版序幕被拉开。目前,市面上出版的小学生民国语文类出版物,基本可分三种:民国小学生语文课本、民国小学生作文和民国儿童读物。
语文课本方面,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开明书店民国时期出版的系列语文课本,共计三套,每套四册,分别是《开明幼童国语读本》《开明儿童国语读本》以及《开明少年国语读本》。这三套书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图,共440篇课文。还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民国语文》,分为“初小选粹卷”和“高小选粹卷”两本。中华书局则出版了闫苹主编的《民国经典国语课》。
民国小学生作文方面,新星出版社有《民国模范作文》;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民国小学生作文》,荟萃了民国时期出版的大量优秀小学生作文。此外,董志渊、潘筱兰还主编了《老作文·新阅读:民国小学生作文》,吴继铨、瞿世镇也主编了《民国小学生作文》。
民国小学生读物方面,海豚出版社推出的“幼童文库”将于近日上市。该社社长俞晓群称,该书是以民国时期上海商务版的“幼童文库”为蓝本重新进行修订和设计的,首批10本。下一步,该社还将操作“小学生文库”等。
对于中国文化现实的反思
诗人西渡说,民国的教材在语言上更考究,从文章上看,更儒雅,更从容。现在回头去看民国语文,还是非常宝贵的一个资源。好像我们自己渐行渐远,忘了我们的出发点,民国语文当中的很多优点,我们自己丢掉了,需要重新去发现它,重新去认识它。但也不是说,我们完全要走回头路,这也是走不通的,我们本身的语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语文研究专家王林认为,民国时期的语文,最重要的特质是它的儿童性非常充沛,也非常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其次,它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抱有扬弃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它里面有一种非常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我感觉那个时候的人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很有政治理想……但是它和儿童性不是背道而驰的,而是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讲述的爱国主义。
从民国语文中学儒雅、真诚
俞晓群觉得,重温民国,首先是为了弥合一段历史的文化断层,它的大背景是在大历史视角中,“我们仍然处在五四时代”。民国时期许多人物的创作,实际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文化水准,比如图画书。俞晓群说,从浩如烟海的民国典籍中选书,也要多一点研究,多一点经典意识。“幼童文库”就找到了三点依据,一是名社,商务印书馆;二是名编,王云五先生;三是名著,“万有文库”、“幼童文库”和“小学生文库”等。
西渡认为,从语言上说,我们从小要学习民国语文的儒雅,以及节奏上的从容。“其实语言教育的是人,我们实际是语言所熏陶出来的。我们的语言急促,我们的语言浅白,其实会影响到我们为人处世上,我们行为方式都受语言的影响。”
用《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的话说:许多孩子已被“调教”得甚好,他们很懂得迎合老师,就像大人会奉承领导一样。好作文的标准究竟如何?是合理想象、感动老师为大,还是质朴纯真、真情实感最妙?
赵长天认为,作家创作也会虚构,虚构和真实并不矛盾。“真”源于情感的真实,而多数孩子的虚构只是为迎合老师,文章写出来自然就难看。“小学生作文的最高标准是童心童趣,因为孩子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但现在孩子却只写老师要求的话,最后来一句:这个说明了……”赵长天看到的大量作文都如此。
让孩子从“假大空”回归“真善美”,一本作文书的推动力远远不够。语文教育方式应该有所改变,现在的作文往往要求突出某一主题,其实没必要。好的作品是多意的。赵长天指出:“文字是一种工具,掌握它有一定规律和标准,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不能因此就把教学工作变得教条、死板,这会把学生越教越傻。”他鼓励孩子们多阅读,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写了。
让孩子们“我手写我心”。违心所写,真情所失。“真话不全说”,算是一种善意的违心;可能否做到“假话全不说”呢?许多人的人生首句谎言假话,就是从作文开始的。当下应试教育框架中的应试作文,以应付为己任,产出诸多应景之作,远离手写我心。瞎编故事,可又没有“哈利·波特”般的想象力,一看就是假的,而且还假得很雷同。
教育,包括语文教育是要培养创造思维的,遗憾的是,这种天赋潜能在应试教育中很大程度上被无形地扼杀了。
『贰』 阅读哪些书籍可以提升自身修养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出版于1925年, 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为背景的中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是当代最出色的美国小说之一。
故事主要讲述了年轻而神秘的百万富翁盖茨比对黛西的执着追求。但是这本书写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小资爱情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放在时代背景里来看。
菲茨杰拉德刻画了财富和成功掩盖下的未被满足的欲望,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告诉人们发财有风险,富美靠不住,更是在表达一种与难以与现实对抗的无力感,“美国梦” 的精神最终只会幻灭。让人读完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作者自己的人生,也重复了盖茨比的命运。菲茨杰拉德一生为两样东西所困:才华,金钱。他都曾一度拥有,最后又全部失去。而他也知道自己追求的东西必然损毁,预言了自己的悲剧。
放几段有深意的语录: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前行,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ly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 我既是旁观者清亦是当局者迷
◆“The loneliest moment in someone's life is when they are watching their whole world fall apart and all they can do is stare blankly"寂寞至甚不过纵目自己的整个世界崩塌倾倒却无可奈何。
◆“All the bright, precious things fade so fast. and they don't come back." 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
『叁』 收集为什么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的资料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共与列强签订了近1000条不平等条约,每一条都是我国被欺负侵略的证据。
耻辱有哪些光列举是没有用的,而且也很难做到全面,以战争宏观的角度,我国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赔偿英国军费白银2000万两,被迫开放5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偿军费白银给英法各800万两,开放营口、天津、大连、南京、镇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11处为通商口岸,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1867年日本挑起战争侵略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就是这样,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是赔偿了日本军费50万两
1877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法国战败,而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允许法国将铁路修进中国内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索取军费白银两亿两,割占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日本商船可以进入重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屠杀,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偿10国白银共9亿多两,分36年还清。中国政府保证严厉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惩办对镇压不力的官员。在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颜无耻地向列强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表现了她投降卖国的奴才嘴脸。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场竟然设在中国,清政府表示中立,无数中国人在这样列强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中丧生。
1931年“918”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三省,并向中国内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伤亡人口3500多万人。
1950年朝鲜战争中国伤亡100多万,但最后我们赢了。
朋友,这就是我国1840~1949百年国耻的梗概,南京大屠杀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
参考资料:建议你看看〈〈复兴之路〉〉这部记录片,会让你有更深刻的感悟
全部手书,绝无复制黏贴!!
『肆』 《呼兰河传》写作背景
《呼兰河传》写作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全国抗日形势低迷,时值萧红随丈夫离开重庆,飞抵香港,当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在大东酒店为二人举行欢迎会。3月,萧红参加香港女校纪念三八劳军筹备委员会在坚道养中女子中学举行的座谈会。
面对国破山河的场景,加之作者本身就是出生的东北哈尔滨是呼兰区,《呼兰河传》应运而生。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9月1日,《呼兰河传》开始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连载;12月20日完稿;12月27日连载完毕。
拓展资料:
1、《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教育部新课标必读书目,几代人背诵过的文学名著,中国孩子躲不过的美文名篇,自然与世界、自由与成长的永恒主题。
2、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3、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伍』 鲁迅的资料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陆』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叫国语,中学叫囯文,大学叫什么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叫国语,
但中学不叫囯文,
就叫中学;
汉字才叫囯文。
大学,
也是叫大学。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