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的评价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评价呢?
一、评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
正确,指的是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读准确,不不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要按句读停顿,不指读、不顿读、不唱读。流利,是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完整,不断句。要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有感情,是指朗读时,要读出不同语气,语调适中,有轻重、缓急,表情达意要真实自然。
二、评价要能使学生正视自己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在阅读课文朗读训练中,不同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同,朗读水平不同,加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朗读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只要能勇敢地站出来朗读,即便不通顺,不流利,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三、评价过程中要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朗读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表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四、建立科学的朗读评价体系,发挥其导向作用
1)、评价应突出科学性
进行朗读评价,无论是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标准、操作方法等都必须合乎科学,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使评价的结论成为指导和改进学生朗读的客观依据。
朗读评价要具有科学性,首先,评价者必须把握正确、客观的评价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要求逐步上升,教师在朗读训练的各个阶段要把握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层评价。可根据阶段目标,在各学段有所侧重。比如,在低年级,侧重于评价学生是否把书读正确、流利;而在高年级,则侧重评价是否达到“美读”的标准。
其次,评价内容应体现多元化。朗读评价是对学生通过训练所形成朗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评,因而,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评价学生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最后,评价主体应体现互动化。进行朗读评价,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
一是教师读,学生评,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若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教师应灵活地处理:让老师读读,你们来当小老师,给老师评评看。若读得好,好在哪?你能学着老师的语气读读吗?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评价老师的朗读中得到启发,促进他们的朗读水平。二是学生读,教师评,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朗读指导。学生读完后,教师对读的好的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读不好的教师应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但语气应该有鼓励性和启发性。三是学生互读互评,旨在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受启发。有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民主的课堂评价氛围,激励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对学习方法的获取,以扬长避短。
2)、评价要突出激励性
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对他们的朗读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灵活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评价要具体明确,以鼓励为主,绝不“泼冷水”,以保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但是对学生所出现的明显的错误也不能一味的夸奖和称赞,而是应该很巧妙地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样既成就了学生成功的愿望,又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心领神会。
3)、评价要注意教育性
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把“教书”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就朗读评价这个环节而言教师同样要注意其教育性。在学生互评时,大部分同学都是说别人的不足,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大家看到别人的优点,同时教育学生指出别人不足时要委婉得体。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观点,而且也能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贰』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
我们可以把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即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到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环节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初读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读除了抓课题外,还要抓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段,让学生着眼于对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二、细读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1.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
如《穆老师的眼睛》的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这一节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2)穆老师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有何特点?(3)这一段怎么读才能读得好呢?(指导停顿和重音,并练习朗读.)这样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内容和重点词语意思的过程中训练了朗读.
2.通过挖掘语言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细读,使他们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当时一样的心情.
三、品读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品读欣赏,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学生通过品读欣赏,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特色,“点滴积字”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
2.品读欣赏,与作者的心相契合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完全进入了角色,与作者的心相契合,深刻体会到了那男孩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崇高品质.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教学中切实指导学生读书、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是一条可取之路.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
『叁』 要讲共开课了,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有哪些多种朗读的方式
(一)范读法:这是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一种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给学生示范,所以必须做到正确、清楚,流利而带有感情.齐读法:是全班或全组儿童,同时齐声朗读.因为只求齐一声调,因此往往容易变成唱读.同时,因为齐读不容易发现儿童读音的错误,因此这种方式要尽量少用.
(二)伴读法: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
『肆』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在阅读教学时,恰当地充分运用朗读手段,适时进行朗读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生字词,读通读懂课文,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与文本通话,不但可以了解作者思想,而且能领悟更深层的东西,受到良好的熏陶。毕竟,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想懂得有些社会化知识和从成人的眼中看世界,这是很难的。因此,只有通过读来慢慢体会,设置情境朗读,结合实际教学,指导他们用恰当的朗读方法,使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读可以增强记忆,发展思维,让小学生多读多练,自然而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会的东西也就有所增多。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教师需要更新朗读的理念,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给予高度的重视。下面结合自己的朗读教学实践,谈点做法和体会。
一、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古代许多文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就要求他的学生多读诵,多思考;宋代教育家朱熹要求他的学生“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强牵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朗读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一直传至今天。
朗读有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朗读先要扫清字词障碍,借用工具书,帮助解决。精湛的语言文字,对于小学生有时难理解和掌握,试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多读,来帮助消化理解,比如教学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呢?其实诗无须过多讲解,用“读”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春天的美景。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想,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体现了小学儿童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内部语言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其思想形式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国外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最初“是在高声的思维”,以后才“有外观的语言过渡至耳语,再过渡到内部语言”。小学儿童可以通过朗读,用“听”来进行思维,从而促进智力的不断发展;用读来调动学生学习,从读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国诗人说的那样:“从读的情况可以看出读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阅读的作品。”
二、重视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共鸣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让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老师的感情引起学生共鸣时,就会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教师通过形象的范读,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美的共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教师在范读时,就必须达到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保证朗读时间,教给朗读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重写轻读的现象,造成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差。鉴于此,教师必须依据不同年级、教材特点设计每节课的朗读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在初步理解课文之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问—答”,必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这样,通过足量的时间,多样的方式,加强了朗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四、创设朗读情境,提高朗读水平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音像法、看图法等等。在新视听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图像、音乐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我们可以在朗读教学时恰当地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在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入情入境地读,就能唤起美的共鸣。通过创设情境的朗读训练,准确地表达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样朗读水平自能较快得到提高
五、朗读与评价并存与学习中
把朗读指导与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评,以评促读,在读与评中培养语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与领悟。朗读指导与评价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教师读,学生评,旨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二是学生读,教师评,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三是学生互读互评,旨在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受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评价过程就是有效的学习过程。评价也就成了学生发展的资源。抓住朗读环节中,“评价”这激励机制,让学生想读书,爱读书。在评价中,要做到不露痕迹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做到教学无痕。一节生动、有意义的语文课,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有教者和学生感到其乐融融,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理解领悟知识,学生无形中获得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要抓好学生的朗读,以读入文,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欣赏力、创造力,还语文阅读课以美丽、动人的容颜。
『伍』 小学语文朗读什么好
朗读诗歌很不错。如果是高年级比赛,可以朗读散文, 像冰心的,朱自清的,都可以。如果是低年级比赛,袁鹰的,就很好,可以根据比赛内容选择孩子喜欢的。
如果是为提高朗读能力,读课文就好。重要的是朗读方法。1 坚持每天朗读,2 坚持对照镜子朗读,3 把自己读的录下来听,4听一听朗读示范。网上能搜到。
『陆』 面试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是试讲,有范读这一环节,但是时间有限,我朗读一段可以吗不朗读整篇文章
试讲分几种情况:
1、上一整节课。那你就必须完整地范读。
2、只是说课,大约十五分钟。每个程序只须说明到位就行。
『柒』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而朗读一直贯穿我们整个语文课堂,但是我们往往在教学中却只是注重读的形式,在读书的时候运用各种读的方法和数量,多样而花俏却没有真正的领悟读的真谛,读书的过程中,仅仅只为了读而读,读之后的情感体会、读之后的发展、读之后的效果却没有得到质的提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读、如何指导便是语文教师所要掌握并且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去所要考虑的问题了。接下来中公教育韦慧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朗读指导。
一、明确朗读的目标
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要明确朗读的目标。即通过这次朗读,你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是能够理解生字词还是能够疏通文意赏析用句用词或者是体会感情?不同的目标指导必然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务必先要明确目标。中公讲师建议,如果在10分钟的试讲里进行朗读指导,那么选择体会情感为目标课堂效果会更好。如《夜莺的歌声》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我们在朗读指导的时候就是指导学生去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并且用多种读的方式将一个活灵活现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呈现出来。
二、示范朗读的方式预设
(1)录音朗读、学生错误示范,师生点评以及正确示范。
很多时候听录音不失为一种很好地示范作用,通过先听一遍录音,朗读家用他们带有独有的音色带着情感随着文章起起伏伏,能够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先知晓好的读法是怎么读的,关注其中的重慢音,情感的突出等等,再由学生进行示范,自己亲自实践才能更好的体会,所以学生进行示范的时候不仅仅是他们自己实践的时间,也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学习。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这里的点评不仅仅是指出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能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更多的是给予学生鼓励。还是拿夜莺的歌声来进行说明,在这篇课文当中精彩之处当为小夜莺和军官的对话,所以在录音朗读结束后,可以请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一个扮演小夜莺另一个扮演军官。在读的过程中可能没有把军官的狠恶轻蔑威胁的语气读出来或者没有把小夜莺的聪明机智读出来,比如在“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夜莺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的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在读这些地方的时候可以预设学生读的语气稍微平淡,没有体现小夜莺的灵动。在军官说的“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可以预设学生没有把军官的语气读出来,感受不到军官的轻蔑和凶残。当有了这些预设之后,接下来就是点评阶段,点评阶段可以引导其他学生来评,评的时候引导学生不仅是要说出泛读者读的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应该引导学生说出怎么改进如何改进。比如上几句,可以引导学生指出读的停顿、轻重、缓急,语气而体现情感的变化。学生可能说,蠢东西这三个字在读的时候没有注意语气,体会不到军官轻蔑的感觉,应该把蠢字稍微加重一些语调等等的一些评价,在学生进行点评后师可以总结顺势请点评的学生正确的进行示范或者师进行正确的示范。中公讲师在此建议,此处由师进行示范,能够在面试的过程中体现出师的朗读水平和功底。
『捌』 小学语文指导朗读的方法有哪些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提高教师朗读素养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老师们朗读并享受朗读。我们探讨朗读教学的意义,就是要引起老师们对于朗读教学的重视。课堂上多拿点时间,多想点办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我们听了那么多的语文课,发现课堂上老师们虽然也很重视朗读,但是却很少有教师去给学生范读,甚至有的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这里读得重一些,那里读得轻一些;这里读得慢一些,那里读得快一些……学生怎么读都读不出味道,这个时候,只需老师范读一下,师生就进入了朗读的美妙境界。可偏偏老师的范读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如何练出朗读的真功夫呢?我们不妨看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备课时是怎样备“朗读”的吧--“我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下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不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等。总之,要读出语感来。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了,我才敢走进课堂,因为我可以让学生从我的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因为我取得了指导朗读的发言权。”于老师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用心去备好每一篇课文的朗读。
(二)明确朗读指导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精选朗读指导的方法
『玖』 哪里有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的MP3格式范读录音下载
一点通网站
『拾』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一、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为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着手如下措施:
1.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其实,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在教学中,教者要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然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3.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有趣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小豌豆》等,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录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欲望,都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个性和动人情节。
4.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得星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得相应的星星,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
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三、巧用多种朗读形式。
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读,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
1.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2.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3.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4.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5.比较读。每位学生都有好胜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更加努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6.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7.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四、作好朗读评价,取长补短。
1.教师评价。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自评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3.互评纠正。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已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评价中反思纠正,从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能力。
总之,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