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数学学科里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介绍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能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才能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直接影响到创新意识的发挥。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循规蹈矩,纯粹靠死记硬背,习惯于通过记忆、模仿获取知识,而不去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学生;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创新意识明显不强。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做起。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自主学习者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励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觉的,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学生如果逐步形成了自主探索的习惯,其创新思维就水到渠成。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肯动脑筋、爱动脑筋的学生,思维才有一定的深度,才有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问题太具体了,不利学生的创新,问题又空洞了,学生不知从那方面想起;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问题一出现就急于寻找答案,这样可能导致让少数学生代替全班同学思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只关注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交流、汇报各自判断、推理、分析或者顿悟、潜能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是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宗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数学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内涵,阐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外的关系。
1.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
2.结合数学知识,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如结合数学《圆的周长》教学,介绍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学生进行祖国灿烂文明史的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教学课外活动是建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数学活动课非常注重求异、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苛刻地要求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更加浓厚的色彩。课外活动强调以自读、自学为主,讨论、释疑为辅,赋予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更为浓重的色彩,无疑对学生自主、终身学习意愿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要求学生统计出全班同学的体重,并让他们画出表格,学生对来自身边的数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热心地调查,称体重。同时,他们从收集到亲手称一称到的体重中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他们也通过实践活动知道了饮食要合理分配,营养才会均衡,身体才会健康。在学完“时、分、秒”这一课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方案,这样利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育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珍惜劳动成果,引发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走进春天,去播种期待,播种心灵,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世纪。
⑵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免费硕士博士论文
一、背景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学科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实施。教师们感到,文科教学本身就有“文道结合”的教学要求,理科学习的内容似乎很难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小学的数学教学,一讲思想教育,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圆周率,用古代数学家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对此,有的专家提出,美国没有祖冲之,他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怎么进行德育教育?“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赫尔巴特)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学的教育性是内在地隐含着的,无须从外部渗透。多少年来所谓的‘在某某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是无稽之谈,挖掘学科本身的内在的伦理道德价值,是学科教师的本分的工作。”(《上海教育》2001年第14期)这话引起我对数学教学的反思,也深受教育,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二、案例描述(“平均数”练习设计)
学生在了解平均数,并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后,我出示了一张统计表:
本地某家一年中每季度的用水情况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用水量(吨) 27 36 48 33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并想一想,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从标题当中知道了这是我们这个地区的一户人家每季度的用水情况。
生2:我发现了第三极度的用水量最高,第一季度的用水量最少,其余两个季度的用水量差不多。
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3:我想可能是因为第三季度是夏天的缘故,我们家夏天的用水量也很高,因为每天都要洗澡、洗衣服,所以用水量就多了。而第一季度恰恰相反,是冬天,气候比较冷,用水量也不多。其他季节不冷不热用水也就不多也不少了。
师:你们同意吗?
同学齐声表示赞同。
师:你分析的真不错啊!的确是这样的,其实许多的统计表当中都隐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把这些隐含着的秘密找出来。那你们还有别的发现么?
生4:老师,他们家用水太费了,我算了一下,这一年中共用了144吨水。
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这么多啊?太浪费了。
师:其实这只是一户普通家庭的用水量,那除了算出他们家用水总量大以外,你还可以求出那些问题?
生5:我可以求出他们家平均每季度的用水量。
生6:我可以求出他们家平均每月的用水量。
生7:我还可以求出他们家平均每天的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