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数学推理提 请仔细讲解
解析:第一次取牌后,剩下的第一张为2,且按2倍数递增
第二次,剩下的第一张为4,且按2倍数递增
第三次,剩下的第一张为8,且按2倍递增
.......
第n次,剩下的第一张为2^n,且按2倍数递增
所以2^n<100=>n最大为6=>说明最多能取6次,此时牌全部取完=>2^6=64
⑵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
这三个数都出现了三次,所以13+15+23=51,这三个数相加的和就是51÷3=17,因为甲的13不是3的倍数回也就是甲不答可能拿了三次一样的数,所以至少拿了两个不一样的数,同理丙也至少拿了两个不一样的数,又因为他们三人拿到的数都不为17,所以三人都是拿了两个相同的数,用17-13=4,17-15=2,23-17=6,即此三个数的差分别为2,4,6,也就是说有大中小三个数,中数比小数大2,大数比中数大4,大数比小数大6,并且它们的和为17,所以即便用列举法(如果学过方程,就是x+x+2+x+4=17)也能算出小数为3,中数为5,大数为9,甲是3,5,5,乙是3,3,9,丙是5,9,9
⑶ 小学数学 简单推理
先找出有判断相同的:
B说:D第二,E第四
E说:D第二,A第三
假设:D第二正确,那么:
由“B说:D第二,E第四 C说:A第一,E第四”得出:A第一;
再由“D说:D第一,B第二”得出:B第二,与假设“D第二”矛盾。
所以:D第二错误。即“E第四,A第三”正确。
结合“A说:B第三,C第五”得出“C第五”正确;剩下第一第二名。
由于D不是第二,只能是第一,B只能第二。此时“D说:D第一,B第二”都正确。
所以本题题目有误
⑷ 小学数学推理
三个人都有可能
因为没说有几个人说真话。
如果没有人说真话,矛盾,无解。
如果一个人说真话,则如果小明真,则小红、小壮假,矛盾,舍去;
小红真,则小明假,小壮假,应该是小壮;
小壮真,矛盾,无解。
所以一个人说真话,则是小壮。
如果一个人说假话,则如果小明假,则小明会;
小红假,则小红会;
小壮假,矛盾,无解。
三个人都说真话,矛盾,无解。
⑸ 小学数学推理提 请仔细讲解
第一轮拿掉全部奇数,剩下全部偶数
2、4、6、8……98、100
第二轮拿掉2*(2n-1),剩下2*2n
4、8、12……96、100
第三轮拿掉4*(2n-1),剩下4*2n
8、16、24……88、96
注意:从第四轮开始,由于上一轮拿掉的是最后一个数,所以后面的开始拿偶数位数
第四轮由于上轮拿掉100后,需要从16开始拿起(隔1个数),拿8*2n,剩下8*(2n-1)
8、24、40、56、72、88
第五轮由于上轮拿掉96后,需要从24开始拿起(隔1个数)
8、40、72
…………
最后一轮剩72
⑹ 小学数学核心概念中的推理能力中有哪些推理能力
数学具有严谨逻辑性的特点,逻辑推理能力应该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呢?一、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数数学具有严谨逻辑性的特点,逻辑推理能力应该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呢?一、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就成为进一步认识新对象,解决新问题的逻辑思维工具。如果没有系统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作为前提,要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是困难的。二、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是学生能运用它们来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必须掌握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基本规律。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的具体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规律,使他们明了不能偷换概念和论题。要使学生懂得论断不能自相矛盾,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互相矛盾的判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论断不得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判断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不能有第三种情况成立.引导学生把这些已有的知识和资料进行分析、逻辑、推理,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科学教学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深挖教材内涵,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⑺ 小学数学简单逻辑推理题!~急,给分~
1,是玻璃.
小欣完全错误
小磊完全正确,
小陈一半对一半错
2
C,D
⑻ 小学一年级数学推理
不对
可以是好6学9
学比好大3且好小于等于6
求采纳
⑼ 小学数学推理题
第一步可以推出丙的同班女生是A
甲乙的同班女生,两种情况:
甲和B 甲和C
由于是“丙和C”对“甲乙的同班女生”,所以是"甲和B"
即B是乙的同班女生,那么C是甲的同班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