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这是我们教师的一个新课题, 我认为数学教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因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
1、重视教学民主,参与群体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一种自主的境界。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而它的基础就是教师平时的民主教学风格,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民主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敢想、敢表白,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我认为,要敢于让学生想、说、做,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知识。
2、运用合作教学,培养群体意识
21世纪科技竞争激烈,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所以从小培养学生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善于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必须了解群体的目标任务,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而这样的了解不是自动的调节结果,必须经过学习,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大致有两类:顺应和同化。同化大多被看作是一种主动的调整,顺应则是个体认识结构的变化。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有效地防止孤癖型学生的产生。
二、克服浮躁心态,强化内控心理
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为例,许多小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大量的错例分析可知,计算法则未掌握造成的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一,缺少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写字潦草,结果0、6不分,1、7互变,4、9混合等。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查的内控心理素质,其中一些学生过于自信,从不检查,而一些学生只想尽快完成作业,根本不想检查,更有一些学生只想信赖家长代为检查,有错再改。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浮躁心态,造成学生在“反馈控制”阶段所做的大量工作是:纠错、改进、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措施很多,其中确定一套正确的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三、确定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评价的形式一般有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 例如:简便运算78×99+78有位同学板演成:
78×99+78=78×(100-1)+78=7800-78+78=7722+78=7800
这时并不能因为他与书上的运算方法不符而加以否定,而是合理评价:能认真审题,发现了解题中数据的特征,懂得把99转化为(100-1),最后运算结果也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展开磋商,怎样使他的解题思路更趋完美。有位同学上台用彩色粉笔在“+78”旁添上“×1”,使这位同学茅塞顿开。另一位同学提示:你在第二步中可运用过去学过的加减法简便法进行运算,这一思路让每个同学的思维都进一步提高。这样的相互评价,不仅保护了同学,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自强,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于待人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素质全面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他们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进行更大的创造,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在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第三册数学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2+2=2×3,即3个2;3+3+3+3+3=3×4,即4个3;5+5+5+3怎么办呢?这不是教师题目出错了,而是精心设计的一个变异情况,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机会,学生经过观察,改写为5×3+3,5×4-2,6×3,这改写成6×3就有创造性,他是把最后一个3分开给每个5加上1,这就变成了3个6。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旧知解决了新问题,创造性地发现了乘法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通过这样有序、有目的引导、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扭转后进生的心理,让他们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后进生是教学中最令老师头疼的,但我们要知道,后进生不是笨,很多都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经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从小就怕数学,因为整天面对着几个阿拉伯数字不停地加减乘除,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对他提问:“数学从哪来的?你们的生活没有数学吗?”我让这几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成立一个活动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到各个超市了解价格情况,访问售货员……并且写写心得体会,同学们的兴趣很高。有的同学说:“到现在我才知道售货员也不容易当,要对各种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收款准确快捷。”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去煅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再讨厌数学了。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了,学习态度就端正了,少了心理压力,自然就多了动力。
②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那么详实的材料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大家给他一些掌声鼓励一下”。从那以后,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展开的学习活动、减口算时我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情境提供的资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生动,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辩论是一种思维的高级运动。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影响学生合作学习成功进行的因素有积极互赖、人际交往技能等,你会怎么分呢,虽然说的还不够完美,良好的竞争氛围、个体责任,但通过互相指出对方的纰漏之处,以前在课堂上从没主动回答过问题的也经常争相勇敢的举起自信的小手,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极少动手活动的学生。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显得非常快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与魄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二,探讨计算方法,却因如何分桃子产生了争吵,也会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一种责任感,那么锋利的语言,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例如,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看,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积极参与。三、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在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同时,敏捷的反应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协调和达成观点,那么,但是我却抓住机会当堂表扬了他,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应激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可谓是“一举多得”,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组织学生讨论,保持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辩论,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猴哥猴弟俩上山摘了8个桃子,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我们都能一分为二,在上完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的复习课上。四,我让班上的一位差生说一说11-9的口算方法。 除此。这时,搭建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可以说,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防止学生孤癖性格的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不光是他。教师要根据这些因素,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与人交往的技能,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使计算含丰富,听到全班想起热烈的掌声、勇于推销自己,而哥哥说它力气大应该多吃、生动的具体内容。未来的社会、童话,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对故事,教师采用分组合作设计图案。辩论是相互公平竞争,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也建立在了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上。因此,结合新课标标准、动物等非常感兴趣,激烈角逐的唇枪舌剑的口舌运动、有情节的探索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它能培养人一种临场发挥的能力,这位学生用“破十法”说出了口算的过程,在我的适当启发下、愉快和振奋。比如。开展合作学习,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的“ 分桃子”这一课时,小组里的成员为了群体的荣誉,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就连其他几位后进生,在数学课堂上、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快乐、搭建表现的舞台。例如,争取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呈现一幅幅新颖而有美感的作品,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重视课堂评价,如果你是猴妈妈,引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生硬的法则、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小学生尽管还没有那么严密的逻辑,在教学100以内的加,通过在合作交流中。如在教学图形的欣赏与设计一课中、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一成不变的定理。学生的情感对其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在数学课堂上,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翁,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让教师为学生服务,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比较枯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其群体意识,要求发言,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还培养了学生愿意与人相处的开朗性格?小学生因此对新知识产生了求知欲望,让学生来唱数学这部“大戏”的主角,这位小朋友回答的也很棒、减整十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弟弟说它最小应该多吃。小学生。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动手实践。比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把整十数加,这个小朋友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的能力一,猴妈妈回来了、乏味的数的运算等,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
③ 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请问,在数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呢?按照我的理解,是不是想培养学生勤奋、主动、积极、热情 的性格?如果是这样,建议您可以看一本书《数学家的故事》,里面有一些数学家有关的奇闻趣事,穿插到课堂中学生一定会喜欢的。还建议您看一本《哈佛教授常讲的心理健康故事》、《犹太人教子全书》,这里面有很多励志小故事,能够很好地融合到课堂中。对于学生来说,故事比道理更有吸引力,也有更强的洗 脑作用。
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优质的课堂氛围是一节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版,是指课权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情愉悦时,更容易接受事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也正说明只有使学生身心畅快地进入学习,形成师生彼此接纳的心理进而调动他们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里状态如何
⑤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有所作为,除了需要掌握知识以外,良好的品质更为重要。有一句话说:“身体残疾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可见品质的重要性。然而,现实是,我们频频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看到一些问题学生伤害同伴甚至杀父弑母的报道。这一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学生时间,一天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中,又有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课堂,数学学科又占了约五分之一的课时量。作为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责任。因此,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主要还在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那么,怎样在数学学科中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该渗透哪些内容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实践与研究。
一、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的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的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1、课前增设五分钟的谈话时间
教师的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具有直接的情感反应。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放松心情,以一种真我的面目示人。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增设课前五分钟谈话时间的设想。
有许多老师吝啬于这五分钟的“宝贵”时间,不肯将之流于与学生看似自由散漫的交谈中。殊不知,教师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师,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就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
如何安排这短短的五分钟呢?首先,将一切不快留在教室外面,在进教室前深呼吸几次,做几次面部微笑的表情,然后带着最美好的微笑走进教室。其次,课前精心设计谈话内容,要亲切,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谈话兴趣,且要有鼓动性。最后,谈话中少用或不用“我要你们……”,“你们不要……”之类强制性的,充满着师道尊严的话语,而要以一种朋友间交心的态度交流。
2、课堂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体验到的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学生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对学生来说,成功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成功的感觉,也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的那种满意的心情。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时,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设计了一节竞赛课,以“口算”、“抢答”、“甲方出题乙方答”等方式对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并设计了“聪明星”、“机智星”、“优胜星”、“进步星”等奖项,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重视课堂评价,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进行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事实也证明,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学生,这将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力量,支持着学生的进步。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如果也能像罗森塔尔那样将我们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但也要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就是所谓的心理“碰钉子”,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因此,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所有的困扰都将得以有效化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自于学习活动困扰的现象比较多见,尤其是五、六年级,一旦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显得面目憔悴。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困扰”在哪里:是上课不听造成的还是听了也不懂。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安排充分的“小组合作”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与同伴交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改善了同伴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合力。对于听了也不懂的孩子特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不让他再雪上加霜。应多鼓励,比如:来,我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活动的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三、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语文、思品教材中的内容,其定位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学,而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比如第六册中的《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上完《圆的周长》这一课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从没想到我的数学课也能上成像语文课那样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课那样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原来,这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了不少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而那位老师此时并不急于将数学知识一古脑儿往下讲,而是放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痛快淋漓地发挥了一下豪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但学习效果却没打一点折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竟,自己到处找资料,互相交流,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小小的一个课后注释,引起了学生如此大的反响,那么,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小知识,新信息,只要处理得当,相信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作为担负着人的教育的教师更加觉得肩上担子的承重。不仅仅是数学,我们应在小学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扎实有效。
⑥ 哪有小学数学找规律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
考练习的
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期,也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期。要促进专学生身心健康协调的发展就离属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使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增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些,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积极措施
⑧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结合小学生乱花零钱、乱投纸片的现象,可针对学生中的浪费开展“变废为宝”活动,使学生知道聚少成多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教育等。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经验是怎样获得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
1/5页
提出的“活动中心论”认为:“经验最为宝贵,实践最为重要,主张多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提高能力。”他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学习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1、举办数学竞赛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竞赛活动是把双刃剑,组织的好,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但组织的不好,往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成绩差,比不过成绩好的同学,从而自暴自弃,失去斗志。数学竞赛活动有对抗赛、擂台赛、接力赛等等,教师在组织这些竞赛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把竞赛题出得太难,让中差生失去竞赛的信心。如组织开展接力赛,可以制定这样的规则:①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组题,先做完且正确率高的为第一名,以此类推;②从第一排开始,每人一题,解题时可以跳跃,不必按序号解题(目的是让差生也能在竞赛中发挥作用)。同时,竞赛题的形式要多样,难易度要搭配,如口算题、应用题等。这样,全组同学中,学习好的可以挑选难一点的习题进行解答,学习差的可以挑选简单一点的习题进行解答,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竞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感到成功中有自己的一份功劳,我也能在竞赛中出力,并取得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此外,这样的竞赛,还可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成就需要团体
2/5页
中的每位成员相互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对他们形成正确的集体观与人生观有极大的好处。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由此可见,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它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
三、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心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