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谈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21-03-13 07:39:3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态度:
鼓励并引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不可扼杀学习的乐趣

教学环境:
1、安静、不受杂音及人们进出干扰的空间
2、空旷无其它视觉干扰的空间
3、教导者不要穿花衣服,也不要头饰花俏

教导时机:
必须用最愉快的心情玩数学,如果心情不佳,必须调整

练习时间:
每次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刚开始时,原则上是一天三次,每一次只进行
几秒钟。并且要在孩子意犹未尽时结束,如此才能刺激孩子继续学习的欲望

教学方法:
1、老师的教学热忱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练习速度越快、新教材越多、心情越愉快、效果越好
3、每天坚持不断的练习,胜过好过鹜远却断断续续
4、用心教导孩子,但不要考试

准备教具卡:
1、将白色的硬纸卡裁成28cm*28cm的正方形
2、每张卡分别贴上1到100个直径1.9cm的红色圆点
3、正面是圆点,后面4个角写上数字,便于老师查看
4、不要把圆点贴成几何图形
5、从中间开始,以不规则的方式贴上圆点,不要互相重叠
6、卡片四周留一些空白位置,手指捏卡片时,才不会遮住圆点
7、数学零,就不用贴圆点

学习时间安排及方法:
一、认识字点数卡,10天时间可以由1点教到第20个点数卡(1-10天)
首先让宝宝学习的是认识数量,而不是抽象的数字。不可以按顺序读卡,不可以要求孩子重复你告诉他的数字。
1、第一天五张卡(1-5),拿出第一张卡告诉他(不要排序),这是1,第二张卡告诉他,这是3,以此类推。5张卡看完之后,以最热烈的方式拥抱并亲吻孩子,赞美他可爱聪明,你非常乐于教他数学。第一天,共进行三次,间次至少间隔30分钟。以后,都是第天进行3次。
2、第二天加入新的五张卡片(6-10),共有两组卡。把十张卡片随意混合,再分成两组。这样是使教学游戏新鲜有趣。
3、持续5天,从第六天开始要换新的卡片,旧的卡片就不用了。第天抽掉两张点数最少的旧卡片,加入两张新的卡片。第一次抽掉的是1和2,加入两张新的是11和12.
4、每天都教10张卡片,分成两组,每组5张,每天增加两张新的卡片,每组各一张,同时让两张点数最少的旧卡片退休

二、点数练习加上加法的练习,14天点数卡由13点教到48点(11-24天)
当宝宝学会1到20之后,我们就开始把这些数量放在一起,看看总数会变成多少,这就是加法
1、把1、2及3三张卡片放在膝盖上,拿起1的卡片说1,放下去,然后说”加”,再拿起2的卡片说2,放下卡片,说”等于”,拿起3的卡片,再说3
2、第一个算式只进行几秒钟的时间,不要解释”加”和”等于”的意思
3、每次练习只做3个算式,并且时间要非常短。每一次所作的算式都不要重复,每天作三次练习,总共作9个不同的算式
4、每天做9个不同的算式,两个星期之后,就可以开始教减法了,否则宝宝会逐渐失去注意力和兴趣

三、点数练习加上减法的练习,14天点数卡由41点教到76点(25-38天)
练习方法与加法一样

四、点数练习加上乘法的练习,14天点数卡由69点教到100点(39-52天)
练习方法与加法一样

五、点数练习加上除法的练习,14天复习点数卡0-100点(53-66天)-
练习方法与加法一样

每日课程进度:第二天到第10天
第天的进度:两组卡片
每次练习 :一组(五张卡片)
次数 :每天每组卡各练习三次
时间 :每次3-5秒钟
新卡片 :每天增加两张(每组各一张)
旧卡片 :每天抽换两张(点数最少的两张)
每张卡寿命:每天练习3次*5天=共15次
原则 :在宝宝意犹未尽时结束

每日课程进度:第11天到第66天
每天进行六次,每次间至少间隔35分钟以上
第1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第2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
第3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第4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
第5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第6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

2岁之后,这种方法的效果要慢慢下降,所以尽快地实施,至少先要认点数卡
它可以很轻松地教会一个1岁以下的孩子加减乘除运算,并且3、4岁以内都可以。为了保证方法的正确无误,适合中国的孩子,我特地打了国际长途请教了台湾的早期教育专家!这个方法非常好,专家说可以百分之百的成功!这个方法实在来之不易,我花了半年的时候去找人帮我买,因为大陆没有卖的!买到之后,我用了2天时间整理出来一套详细的方案!

Ⅱ 小学数学概念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意义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例如,整数百以内的笔算加法法则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个法则,必须事先使他们弄清“数位”、“个位”、“十位”、“个位满十”等的意义,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法则。又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要以“圆”、“半径”、“平方”、“圆周率”等概念为基础。总之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是一个判断。在这个判断中,学生必须对“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并以此来推断出下面的6道题目,哪些是方程。
(1)56+23=79(2)23-x=67(3)x÷5=4.5
(4)44×2=88(5)75÷x=4(6)9+x=123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推理使概念得到巩固和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Ⅲ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引入不当,缺乏科学性
由于教师学科素养不足和受日常概念的影响等原因,有的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引入不当,缺乏科学性,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下面是一位教师对于倒数概念引进的过程: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叫倒着说,例如我说“1、2”,你们说“2、1”,我说“1、2、3”,你们说“3、2、1”,我说“老师爱我们”,你们说“我们爱老师”。在数学中这种现象也存在,比如“八分之三的倒过来就是三分之八”。这种概念的引入方法就缺乏科学性,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清。
2.注重结论,轻视过程
现在部分教师教授概念表现为读概念,引导学生读概念,让学生背定义,忽视对概念形成过程的理解,缺乏对概念的讲解和分析,缺乏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概念外延的了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了概念之后,学生既不能很好地将概念内容应用到具体题目中,久而久之还会对概念有遗忘。
二、解决数学概念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从实际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数学概念的构建,是建立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从生活中已有的概念理解上入手,进行实际的引进,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利用此性质制造的物品,如学校的大门,家里的伸缩式墙挂等等,由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入概念,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更容易理解。
2.重视概念理解
概念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而是要体会文字背后的真正意义,只有深刻地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越深刻,越准确,所掌握的内容越容易应用。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注重概念本身含义的讲解,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
小学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但目前的教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方面应多注意概念的引进和概念本质的传授,让学生能全面地理解,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概念的有效性

新课改后,对各阶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作为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学科,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更要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是学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接触各种数学概念和理论,同样还要掌握最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以及解题思路。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方程、小数、未知数等知识点并不容易理解,因此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概念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将在下文简要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渗透概念教学法
1.有科学研究证明,人想要形成某种概念或认识,需要在足够多的相似事物或者相同事物的不同点中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有关该事物的某种概念。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将学生平时所认识到的具体事物进行转化,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抽象意义的概念。只要教师掌握了概念在学生认知中的形成特点,然后按照其规律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进行相应的概念教学,就能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的相关课程后,笔者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于三角形的认知和对概念的理解,为学生制作了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最短的木棒有两公分,最长的则有十公分。然后让学生依次来我这边选取三根木棒,自己组成三角形。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学生选择的木棒长短差距不大,有的则长短差距过大,违背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然后笔者问那些没有拼成三角形的学生,为什么自己明明有三根木棒,却拼不出来。学生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总结之后,能够发现,虽然学生们没有学过三角形定理,但是也模模糊糊地认识到问题出在三条边上。然后,笔者让这部分同学再去选择一根木棒替换掉自己认为出问题的,这次,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了长度相近的。最后,笔者告诉学生们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要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然后让学生通过测量,验证这个定理,最终在学生的认知中形成了这一新的概念。通过这种在学生认知形成过程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自己的概念,从而便于他们理解和运用。
2.所谓在学生认知形成的过程中进行概念教学,并不是指一个单一的知识点。在笔者看来,小学数学的知识虽然简单,但是教材编纂者用心巧妙,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超脱于数学体系而单一存在的,每一个知识点间都有着一些联系。这些大大小小的联系也给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创造力条件,而概念教学法则能使这些联系变得更加明显,让学生构建新的数学概念时,难度降低,更加得心应手。
比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中,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小数,对其有着一定的认识,可是在小数的大小比较上,则比较容易和整数相混淆,在进行小数概念的教学时可以将其同整数进行一定的同化。笔者就在课堂伊始,在黑板上写下两组比较大小的题目,分别是224和212,593和607,首先让学生从熟悉的整数大小比较开始,回忆整数比较大小的关键点,然后在给出一组小数比较6.38和6.37,在这里,笔者引导着学生,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一样大,我们可以暂且不看,将整数部分和小数点盖住,然后看小数部分,当做38和37,这两个数明显38大,所以,6.38大于6.37。让学生认识到,小数间比较大小,在整数相同时,只看小数部分,谁大,整个数就大。然后可以在概念初步同化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引导,给出0.08和0.67进行比较,让学生凭借着对概念的同化和理解,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比较。
二、通过迁移教学,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率先接触一些数学概念,这些数学概念也就先入为主,在学生学习其他概念时,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即教学迁移。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学迁移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会在学生运用新知时产生影响,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扰。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迁移训练,放大教学迁移有利的一面,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在讲到二者面积的计算时,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迁移。首先在课堂开始,笔者让学生计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长乘宽即可。然后,笔者通过课件给学生演示平行四边形如何通过割补法变形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再利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在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时,还要提醒学生,在平行四边形转换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以及底边上的高始终是不变的,这就好像长方形的长和宽一样。如此一来,很自然的就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介绍给学生,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通过这种具有方向性的教学迁移,能够放大教学迁移的有利性,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三、深挖教材,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教师如果学艺不精,很难引领学生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数学概念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的掌握,然后将自己的理解同学生分享,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但许多教师自己的记忆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把前面的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忽略掉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在遇到一些判断题时很容易出错。
其次,教师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对班级中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把握,然后通过一些测试性的练习,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通过这些反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法对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有着一定的作用,广大教师需要将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概念教学法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最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Ⅳ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概念数学
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数学特别难学。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如:12的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是相等的。学生却判断是错误的,本题涉及 “因数”、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倍数”、一个自然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最大的没有。还有“相等”。学生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没有理解掌握好。数学概念是“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概念不明确,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果不懂什么是“分数”和“分数单位”,就很难理解分数四则运算法则的算理,就会直接影响分数四则计算能力的提高。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只有在概念清楚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经过适当练习才能形成。学生概念清楚了,才能进行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一个数学教师,要把概念教学放到突出地位。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发思维;旧知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效果好。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5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5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指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非本质东西(如圆的大小,纸板的颜色,测量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圆的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我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6、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既能培养学生对易混概念自觉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有几点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5、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含义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必要的,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沿着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比如我教质数,合数两个概念。我先板书几个数:1、2、3、4、5、6、8、9、11、12,让同学分别写出每个数的因数来。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有意识地做如下的排列,学生写出下列答案:
1——1 2——1、2 6——1、2、3、6
3——1、3 4——1、2、4
5——1、5 8——1、2、4、8
11——1、11 9——1、3、9
12——1、2、3、4、6、12
订正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找自然数的因数规律。学生观察后发现了规律。有的说有三种规律,有的则认为四种情况。我表扬同学观察分析得好。是三种规律。于是又启发他们看是哪三种?①一个自然数只有一个因数;②一个自然数有两个因数;③一个自然数有三个以上因数。在这个情况下,我再次启发:一个因数的是什么样的数?两个的是什么样的?三个以上又是什么样的因数?学生则发现一个的只有1;两个的则有1还有本身;三个以上的则有1、自己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最后老师一一肯定,并由学生看书后总结出质数、合数概念,这时学生很受鼓舞,认为自己发现了真理。对质数、合数的概念印象极为深刻永不忘记。我又有意识地让学生研究“1”到底算哪类?学生沉默了,我说:“从书上找找是怎么说的?知道的就发言”。通过学生的口,说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1”的因数只占一条,算1就没有本身,算本身又没有“1”,这样可比老师直接告诉、或叮咛他们注意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大量感性材料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和现象的非本质的东西,抓住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因为是学生付出了脑力劳动而获取得到的,所以容易理解,记忆也牢固。
二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学生学了“比”的全部知识后,我帮助他们归纳整理了什么叫比;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这一系列知识复习清楚之后,才能很好地解决求比例尺三种类型题和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只有把比的意义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继续学习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样做,就构成了一个概念体系,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概念学得扎扎实实,应用概念才会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那些地方有这些平面图形。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运用概念,不仅巩固概念,而且检验概念的理解情况。
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察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些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练习概念性的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区分比较,深化理解概念。所安排的练习题,应有一定梯度和层次,按照概念的序,学生认识的序去考虑习题的序。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设计,借以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尤其应组织好概念性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判断。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Ⅵ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思维制约了对数学中抽象概念的掌握,导致孩子们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概念教学更有效呢?
一、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引入概念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课堂上一些与生活相连的习题更好体会知识的还是生活本生。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这两个数学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你若直接告诉孩子看钟点的方法:分针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时,1时=60分,1分=60秒,孩子未必真正理解,而且长期地这样教学学生就不会去思考,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因此我们在课起始时便以猜谜揭示课题,而后分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三步走。认识钟面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钟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的介绍更为有针对性把提问变成“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手中的闹钟很容易回答。在学生拨钟也让学生自由的拨出一些整时并说说在这一时刻在干什么,这样学生对各个时段的认识就能联系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1~12各个数上。在“两个8时”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的讨论两个8时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导学生会照样子用一句话说一说,同时从数学角度提醒学生在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 等词语,这样说起来就更清楚明白。钟面、整时和大约几时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理解一个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二、迎合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概念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抽象的理论如果再加上干巴巴的讲解,必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 既要让学生感知直角、锐角、钝角等不同种类的角,又要注意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开口方向,这样才能获得对角的清晰认识。教师可以事先做好一个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教具,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一个角,判断整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马上回答这是个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马上回答这是个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回答这是个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拿出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学生就有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而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了呢?这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获得概念的整个过程中感到学习的快乐。
三、动手操作,引入概念
低段小学生他们爱摆弄东西,什么都想尝试。但若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操作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所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适当安排动手尝试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得形成概念。
例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在认识了“厘米”以后我安排学生通过测量,看看你身体上哪个部位的长度最接近一厘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先是拿出尺子不停的比划,然后三五成群的议论开了,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答案。在交流想法时,小朋友不仅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更让我收获了不少的惊喜。
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四、巧用多媒体,引入概念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教与学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的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8个苹果和4瓶果汁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认识分数。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使用,优化数学概念教学,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

Ⅶ 浅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版体措施来完权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Ⅷ 谈谈数学概念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滋味,认识到距离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的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概念教学中各个阶段上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一点粗浅体会。
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正方体为例观察异面直线)揭示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出现的背景,将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如何刻划两异面直线的相对位置呢?角和距离?揭示课题)。
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新概念的引进解决了导引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参与形成和表述概念的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用相交直线的夹角刻划异面直线的夹角)。
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完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巩固深化阶段:在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之后,应立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引入概念”时提出的问题(或其他问题),在运用中巩固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如此往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6.分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深化阶段: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要防止片面性。除在运用概念时,用典型的例子从正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概念之外,还应针对?某些概念的定义中有些关键性的字眼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容易被忽视;某些概念的条件比较多,学生常顾此失彼,不易全面掌握;某些概念与它的邻近概念相似,不易区别等等。我们还可以举反例,从反面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当然,针对概念的特点我们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在对不同概念的教学,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下工夫。概念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要做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相互联系、作用,从而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获得新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最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是对实例的归纳及辨析。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完成概念教学的两个环节。

Ⅸ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应该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呢?

一、充分利用感性经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小学生来说,感性经验在形成概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借助学生的感性经验。例如,“分数概念”的教学,教材中对分数是这样定义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这里,关键是对单位“1”的理解,这个“1”并不是具体数字,而是代表一个整体。为了说明这一点,可结合学生自身经验进行举例:一个学校是一个“1”一个班级是一个“1”,一个小组也可以是一个“1”。这其中包含数量的多少并无关系,主要是看它能否构成一个“整体”,学生一旦理解了“1”的含义,分数的概念也不难掌握了。

二、运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式的运用,可以使要领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例如,在三角形概念教学中,通过不同形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不同面积,不同位置的三角形与一些类似三角形的图形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哪些属于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哪些属于三角形的非本质属性,从而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不同位置不同形态的一些直角三角形从而使生理解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又如,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后,学生再学习多位数的读写就可以运用迁移使学习变得轻松,容易掌握,这样,即避免了教师的大量讲解,节省了时间,又可从中锻炼学习的自学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运用迁移规律,促进举一反三。

学习迁移,简单地说,就是旧的学习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迁移规律,用旧的学习不断促进新的学习,就能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并且记忆巩固。例如学生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之后,再学习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时,教师只要运用迁移规律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四、形成概念体系,达到融会贯通。

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但概念与概念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概念掌握之后,可以有助于其它有关要领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概念体系。例如,分数和小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表面上看,分数与小数也是不同形式的数,但只要通过实例向学生说明,小数实际上是一种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学生自然就会在头脑中把分数与小数联系起来纳入到同一个概念体系当中,学生在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及相关计算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