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课在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哪些优势
微课在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的优势如下:
1、适合教学对象
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微课理念的。
2、符合认知过程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3、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
4、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5、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6、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7、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㈡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在新授课中,应用“参与探究型”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以发展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参与探究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是:问题——探究——概括——答疑—总结
㈢ 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微型校本课题研究见科研
1.观察
研究者用自官辅助工具自发条件专自现象社论述进行直接、系属统、目、计划考察描述获经验事实种科研(苏霍姆林斯基观察3700名并做详细记录;陈鹤琴用文字摄影像记录808孩童理)
2.调查
通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式收集资料现状作科析规律性认识并提具体工作建议种
3.经验总结
自经验象其进行科筛选析、核实、验证使相关事物认识性升理性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善于析自工作教师才能优秀经验教师
4.文献
文献进行查询、鉴别、整理、析找事物本质属性种研究文献记录知识切载体――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等
5.比较
根据定标准某类教育现象进行比研究通揭示其异同找教育现象普遍规律及主要象特殊规律提符合实际情况结论或具体作
6.案
体作研究象通直接或间接调查解其发展变化某些线索特点并据设计实施相应措施促进其发展变化些条件、措施与结间联系认识结论推广般
7.统计
通观察调查实验所收集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析解释统计检验原理
8.行研究
由社情景参与者提高自所事社实践理性认识加深实践及某依赖背景理解进行反省式研究
㈣ 如何把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摘要】 我校在“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微课、 前测、 后测、 练习题” 等元素,初步建立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什么内容 适合制作微课、 如何制作微课、 如何设计与微课配合使用的自学报告单以及实现翻转课堂模 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自学报告单,学习模式 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 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 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 固、 考核与提升。 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 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 所不同的是, 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 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 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 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 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 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 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 。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 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 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 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 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 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 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 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 内容总结如下。 1.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 ,教师在微课中 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 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 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 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 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 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 《角的初步认识》 中关于角的概念, 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 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 讲述“从一个点出发, 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 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 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 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 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 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 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 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 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 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 制作三个微课) ,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 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 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 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 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 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 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 我们可以通过 PPT 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 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 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 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 制作 PPT 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 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 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 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 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 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 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 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 为了凸显正确的作 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 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 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 垂直线段性质 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 主要辨析以下两点: 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 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 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 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 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 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 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 而 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 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 期望通过这 份自学报告单, 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 自学报告单有 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 两点。 1.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 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 只有教师 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 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做到“以学 定教”。 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 所以, “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 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 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 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 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 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 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 《认识钟表》 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 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 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 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 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 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 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 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 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 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 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 回学校进行重点 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 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 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 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 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 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 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 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 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 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 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 3.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 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 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 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 现问题给予指导, 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 而且能力较好的学 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 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 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 在 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能力、 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何 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 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 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 方便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 但正如汪晓东博士所言: 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 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得很好, 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 转,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
㈤ 如何把微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
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我校在“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微课、前测、后测、练习题”等元素,初步建立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什么内容适合制作微课、如何制作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配合使用的自学报告单以及实现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
我校自2012年9月开始创建的“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并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整体构建单元目标,通过感受、精学、拓展、整理四种课型运作,经由学生个人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而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考核与提升。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
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
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
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
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
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方便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但正如汪晓东博士所言: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得很好,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转,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