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听小学数学名师讲课感受

听小学数学名师讲课感受

发布时间:2021-03-12 00:53:17

⑴ 《小学数学要培养什么》听崔海江老师讲课有感

这个没看过~具体的不了解~相信自己多看看,用心体会,知道专这个应该不难属。
在这大量信息充斥的时代,和你接触过同样东西的人可能不多,能来回答这样问题的人更少。所以答案对你很重要的话,还得自己多用心去追寻。
老师同学间多交流呀~

⑵ 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心德体会

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心德体会
1、课前认真揣摸教材的设计意图,了解设计意图之后,再深层次的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如,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时,教师可灵活运用身边的教材实施教学,利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让学生量出教室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桌面的长和宽,得出相应的数据,然后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求出相应的面积。
2、《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所以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如,人民币的换算这一教学内容,教材中常常会出现在超市购物情境图,这是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文具盒4.5元、铅笔0.5元、作业本0.8元、面包2元、矿泉水1.5元,如果你有10元钱,准备怎样购物,在学生“购物”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如何换算人民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的重难点就突破了。
3、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追求考高分、考名校,而是运用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充满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慧眼去观察生活,将数学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公园要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草地上安装喷灌装置,喷管的射程是10米,那么至少安装多少个喷管?这个题看起来很简单,似乎是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面积即可,其实这是行不通的,因为圆不可以密铺,要计算安装多少个喷管,只能是计算长方形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以圆的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有多少个正方形就可以安装多少个喷管。所以这题应该是如此计算:80×60÷(10×2)2。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经常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慢慢就会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强化教学过程,淡化考试结果
学习的目的是用于指导生活、服务生活,但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不少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考高分。作为学生,如果他们考不好,少不了挨老师的批、挨家长的骂,这也成为时时悬在学生头顶的一把利剑,所以一部分学生是因怕而学,而不是因爱而学。笔者认为学生本着这样的态度学习,学习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而作为教师应该淡化考试,消除学生的“考试恐惧症”,还学生以轻松之身,使之在身心愉快的前提下学习。
1、强化教学过程。新课改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其实也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督促,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现不足及时指出,帮助学生回归正确的航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对上课期间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要及时提醒;每一次作业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对完成作业马虎了事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久而久之,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2、淡化考试结果。考试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评价时也应多元化。但是不少老师和家长,把考试看作终极目标,学生考了多少分,就以此来论英雄,似乎成败全在这一张试卷上,大有一卷定终身之势。其实这对教育是大大不利的,虽然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但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也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考试时的临场发挥很重要,所以考试结果也会出现一些偶然性。如果就以此来完全判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那么对学生是否公平呢?所以为人师者,切忌对学生以考试论英雄。纵然是学生确实学习效果不佳,也不能因此而责难学生,而应该是和学生找出原因,是粗心还是公式记不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千万不能因此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⑶ 听名师讲课,听后感怎么写!

非常荣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了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了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了人为设计的痕迹。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了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了。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了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
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了“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了。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
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了等待,他相信学生有了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了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⑷ 范苇老师讲座,数学有了好方法写观后感

《范苇老师讲座,数学有了好方法》观后感
对数学产生兴趣,首先要喜欢数学。我差点就走入了误区。听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位老教师教小学五年级数学,班上只有十几个学生,到了复习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买不同的试卷,这样下来一共做了十几套。考试成绩很好,平均分九十多,遥遥领先。有次这位老师回办公室喝水,看着杯子里的水颜色不对,闻了闻气味也不行,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孩子往里倒了洁厕剂。有多大的仇?成绩好了有什么用?孩子连起码的尊重和尊敬都不给老师。

上学期我几乎是这样过来的,到了临考试的时候,天天做试卷,做的孩子头疼,我也头疼。考得好了就爱看试卷,考得不好试卷就跟石头一样拱不动,到最后,成绩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我发现,我没把方法和思想教给孩子,只教会了机械计算。

范老师开学就教一年级,她觉得建立数学的兴趣最重要。所以她的第一堂课是数学画,画《我心中的校园》。第一天开学家长带着孩子参观校园,新鲜感是最强的,孩子眼中的校园肯定多姿多彩!画画对孩子来说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根本不需要引导,如果引导了,成人化的痕迹就明显。哪怕是涂鸦,孩子的画也是很棒的!我们老师可以做什么?只需要在旁边夸奖!一堂课要有因有果,最重要的是画完之后怎么办?让孩子到全班来分享自己的想法。找找图画里的数学信息。分享也有很多方法。除了分享,可以做成数学画墙装饰教室,也可以把孩子的画做为上课的主题图。从画画中引发对数学的兴趣,从而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课。

范老师的第二个方法是给学生讲数学故事。为了让孩子喜欢数学,就编了不少数学童话。比如《脚印》。这是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先给孩子讲《脚印》这个故事,然后留一节课让孩子自己拿东西去印,留下各种各样的“脚印”,观察这个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些活动中,一年级上期的孩子就能完成下册的学习任务,而且还很轻松很愉快。学习并不困难,主要看你采取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只要是适合孩子的方法,学习对孩子来说都是快乐的!范老师从一年级开始编数学童话,到了三年级孩子就可以自己编故事了。到了五年级故事就很像模像样。孩子们还发表了很多作品,越学越有滋味。

方法比理论更重要,其实学数学的方法很多,但在一二年级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让孩子动手。

阅读全文

与听小学数学名师讲课感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