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程

发布时间:2021-03-10 14:55:18

①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哪几个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教学设计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现在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因此,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1整合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在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紧紧围绕目标,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2交互性
课堂师生交互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化。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在同一时空中共同参与的传授活动,双方互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应体现教师如何教,同时也应体现学生如何学,以促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和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3开放性
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上,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在教学方法上,应从灌输式、填压式的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开放;在练习的设计上,应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算法和结果的不唯一开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4实效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都必须注重实效,并摒弃与实现目标无关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2、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在新的课改实验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应与时俱进。其主要策略是: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别具匠心地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教师追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老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进行了新课。在教师引导下,大家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后,教师风趣地激活学生的思路:“现在你们知道猴王是用什么规律来分饼了吧!”“如果猴丁要4块,你们想猴王该怎么办?要5块呢……”学生们信心十足地回答出来,此时老师充分表扬大家:“你们真比猴王还聪明!”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整个40分钟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紧张的气氛中学习,体现在“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3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可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②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有哪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来。《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三个目标。因此,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实、活、新、美、趣。 (一)、实实,即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过程要稳固扎实,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注重实效,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活新编的北师大版教材内容丰富、灵活多变,并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生活中的知识开放,比如说一年级的“观察与测量”、“统计”,和二年级的“方向与位置”,还有“猜测”等,让学生学习的是生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也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一人性化目标。

③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何新要求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琼中县各小学轰轰烈烈的开展,教育局负责新课程改革的付永东副局长提出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作为一名多年主管学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我认为要想全面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新课程改革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根据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情况和以往本人的教学经历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应如何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一定要把握新的数学课程教材特点,决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新的数学课程教材主要特点是既要联系社会生活,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还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社会上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方法性、体验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并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精心策划练习和精心设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同时要介绍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转变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提升,逐步学会学习,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校大部分是农村学生,由于他们地处山村,因此特别要注意这些山村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知识发展水平,加强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评议、调查、研究创作等学习活动,强化学科知识的应用,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养成,努力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我在网络教学视频中看到有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这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上课时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一个学生上讲台来拿,可是该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去拿,显然费了很大的力但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我认为这位老师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合作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而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数学的探索性思维在教学中的最高点,它不依常规,寻求变化,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我认为在我们这种农村学生多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假如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那么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就会处于主动的状态,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并真正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及基本规律.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因为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从知识型转化为智力型,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综合地思考问题.比如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里的一题多解,它需要思维的广泛性,所以教师必须多让学生多动脑筋,多去想想,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习惯.另外,适时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形成学生良好思维能力一种好的方法.所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学会用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并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单独列出了具体阐述.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象,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又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有在教学中科学、合理、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④ 如何做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新理念1、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双基"是我们的特长,但"双基"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数学运算的熟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虽然是双基的两个基本点,但归纳、猜想、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数学视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是"新双基"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2、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活动,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3、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二、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观念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真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1、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用处不大的,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对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2、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变化规律,创设动画情境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四、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好的教材经若干年也会滞后的。因此,我们手中的教材有些编排顺序、准备题、例题、呈现方式及例题的情境已不能适应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了。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改变例题的叙述情节,省编义务教材第七册第43页的归总应用题是先通过准备题总结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出示例题。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但我们所教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对3小时抽水420吨,5小时抽水多少吨已不会感兴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55人一分钟共做多少题”?根据你自己的做题情况编一道数学题。学生四人或两人小组讨论片刻,争相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一分钟做了20道题。照这样的效率,估计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题。”有的说:“我两分钟做了30道题。估计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题。”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这道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2.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揭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形式。因为,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其发生、形成、发展的顺序。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应教材中的呈现顺序及呈现方式。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和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教材内容中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1"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1"的内容相对比,同时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小组的协助下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经历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3.改变新课的导入方式。现行教材中的准备题,是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新知境界。然而,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探索空间。加之,教材中的例题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在出示例题的同时,就有怎样想,它既约束了教师的思维,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作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向关注发展性领域转变。因而,强化情景创设功能,让学生体会今天学的数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索的欲望,是导入阶段的方向。我们备课时在关注新课导入方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例如,“正比例教学”中,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着学生去室外,用杆高与影长的关系,测量树高、旗杆和周围的物体。教学“比例尺”时,可让学生根据比例把自己家的房子画在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这样符合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需求。五、在课堂中体现新理念1.创设没有精神压抑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一过程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1)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我们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的、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2)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恰当地组织教学。教师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2.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过程。由于开放式教学过程能给每个学生提供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教师要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有思维空间。例如,我在“分数的意义”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学生们准备材料特别充分,有的自画10个小红旗,有的画6只小动物,有的画12个三角形,画8个小圆片,画9个小正方形,有的剪了一个大圆,长方形、正方形纸、铅笔、蛋糕、小棒、小正方块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了心理准备。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素材又是他们自己所熟悉的、喜欢的。课一开始,通过两三分钟对学生的了解:“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数吗?”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分一种材料,并把你的成果在小组中交流,在交流中说出操作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合作交流后(约5分钟),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到前面与全班同学们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在交流,争议中解决问题。如有一位学生在演示把6支铅笔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也可以是,这时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质疑:“为什么和都可以?”另一位学生马上站出来说:“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是2只铅笔,平均分成6份,2份就是,也就是2只铅笔。”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生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中经历丰富的(交流合作、成功、兴趣、愉悦)情感体验。3.设计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题。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或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例如,我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周围事物了解的情况设计一张统计表。”这时,同学们积极地动起来了,有的自己独立设计;有的两、三人合作,有的收集信息,有的整理数据。有的设计了“四(1)班财产统计表”、有的设计了“四(1)班教学用具统计表”、有的设计了“四年级各班人数统计表”“四(1)班各组人数统计表”“中山路小学各年级统计表”“某小组家庭住址统计表”“某小区人数统计表”“四(1)班数学成绩统计表”“近一周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等等。这样设计的开放性练习,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又如,请你用长24cm,宽12cm的铁板,为客户设计一个高3cm的无盖铁盒。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设计了不同规格的铁盒。在交流中讲出自己的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只要我们教师留心,就可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出很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题。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⑤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

基本上还是套路。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交流、多参与、多互动,
老师要把握好40分钟的课堂。

⑦ 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些什么问题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教学理念,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个体学习统一天下的局面,真正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当中体验数学。虽然在新课改影响下,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从主客观方面考虑,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重设计,轻实际。新课改教材,非常重视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供学生学习,在素材选择上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情境设计也很重视,但是往往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如《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段:
师:国庆节到了,老师去商场买新衣服,第一种4套共460元;第二种每套120元。哪种款式的衣服便宜?便宜多少元?
学生口答算式:120-140÷4
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本案例中,教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解运算顺序;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但是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这样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才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随意更改事实;情境与生活不符,学生是否会产生“原来数学是编造出来” 的感觉呢?课后有的学生就说:“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的。看把衣服换成是“买铅笔”、“买乒乓球”等。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呢?
二是重灌输,轻启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然而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和影响,对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还不适应,仍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平时不善于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他们认为只要把学生教会就行了,学习理论又浪费时间等。因此,在教学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单一”的授课模式。比如:“厘米的认识”一节教学中,教师采用一讲到底的方法。首先讲述厘米的感念;接着讲述让学生机械地感受1厘米的长度,然后在老师的启发下量物体的长度;(从0刻度开始)。应该说,这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述是不错的,全面的。但问题是教师满足于让知识由本身的嘴巴“流淌”出来,而不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参与、主动思索。学生纯属充当知识容器,消极地接受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取消。
三是重教材,轻创新。教师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处理。多数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作为新课改之弄潮儿的当代教师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避免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所以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生活中学数学。在教学中,要根据同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不同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是创设故事情景。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对童话故事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创设学生周边的故事和童话故事,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在书本图画情境导入,让每个孩子在观察图中的各种动物和观察教室的各种摆设,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教者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是创设游戏情景。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还没有明确,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所以在课堂上创设游戏情景,则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是创设生活情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识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情景,让学生

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详细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龙口市黄山馆镇黄山完小 王翠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这要感谢市教研室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如有不当敬请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学习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了。可是,我们似乎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市教研室每学期举行的学科质量监测,总不能尽如人意。总结反思,时间、态度我们不缺,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就是我们 40 分钟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要想教学质量高,就得提高我们的备课质量。细细想想我们的备课似乎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备课不是为上课服务,而是应付检查。 曾有专家对“科学规范地写教案对教学是否帮助很大”做出调查,一半以上的老师认为详细规范的写教案对于教学意义不大,一般交上去的教案都是一周以前写好了。虽然做到了先周备课,但都是一个粗略的设计,等到上课的时候情况早就变了。而老师们习惯了在教材或教学用书上做记录,或者做一些教学卡片,不喜欢写备课笔记,备课笔记是抄给领导看的,完全是体力活,浪费了好多时间。很多老师坦然,只有在讲公开课的时候才会真正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其他时候大多是应付检查,这样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什么借鉴价值。我们也发现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千篇一律,教师备课简单化、形式化的问题严重。备课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误区二:教师“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我们教师自认为对“学生太熟悉了”,但缺少学习者的分析。我们发现,有的老师把备课笔记写成了课堂实录,尤其在新教师中普遍存在,备课笔记写得十分“详细”,而前期分析却很简单,教学过程几乎都是采用“师说生说”的方式,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详细写下来。把备课笔记写成剧本,缺少灵活性,课堂学习很容易就成为教师控制下的表演。原因在于,我们教师更多地考虑自己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相关学习策略指导的设计、学生学习动机和情感的激发等深层次问题关注很少,对这些方面的学生情况预设很少,学生的回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整个教学设计只见教师的轨迹,不见学生的个性与变化,这就说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们老师的意识里还很淡薄。而学习者分析应该是教师备课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实质表明,几乎所有的老师在备课中都没有“学习者分析”这个环节,偶尔在教学内容分析或者设计意图处提到“学生已经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也自认为对学生都“太熟悉了”,但进一步追问学生都了解哪些知识时,学生就说不清楚了,往往只能提到一些很一般性的、表面的了解。比如“谁很调皮“谁数学成绩比较差”等,对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起点就了解很少,或者说基本没有意识到。由于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分析,导致教学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并且直接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往往使教学设计产生很大的偏 差。 误区三:课后很少对备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年复一年“重头再来”。 由于日常备课笔记缺乏精心设计和教学反思,只是应付学校领导、上级领导的检查,全凭抄袭。备课笔记中虽有反思,但也限于“教材分析清楚,把握学生不是很准确”等这样的套话,备课笔记中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很少有教师去翻阅以前的备课笔记,写备课笔记成了教师们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就更谈不上对备课笔记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备课笔记重复利用率很低。 没有反思与评价,就没有积累。因此,我们的备课能力就一直停留在低层次停滞不前。让我们一起听听我们自己的大实话吧。 问:教学后,你会进行反思吗? 答:肯定会,上完课后总会想想教学得失。但是不太喜欢写什么教学反思之类的东西。一开始觉得很新鲜,写多了,大同小异,说一些重复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问:教学完成之后,你会花一些时间去修改和完善你的教案吗? 答:我脑子会记住一些出现的数学问题,如果上平行班的课,我会调整我的教学,但很少会去修改备课笔记,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问:如果你写下这些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对你以后再教这些内容会是一个参考呀! 答:我很少去翻以前写过的备课笔记,基本上是重新再写,没有什么意义。 误区四:教师备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前后教学脱节或重复。 数学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螺旋上升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新课程标准更突出这一特点。同一领域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同一个主题或单元学习内容的相关度很高,这就要求教师整体备课,去突破教学难点。目前,我们的现状是很多数学老师不能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不清楚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不熟悉课程内容的前后知识的关联性,目光往往聚焦在所教学期的教材和教师用书上,仅仅通过教师用书上一些教学建议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各年级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出现要不早已学过,要不很多必要的知识不具备。 深入分析,存在以上误区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教师对于备课这个问题认识不够、掌握不足,我们的教学还处在经验总结阶段没有利用科学理论做指导。基于此,我针对以上存在的误区,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以及名师的优秀做法并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与大家一起分享“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希望多多少少对我们以后的备课有一些启示。 一、正视问题、转变观念、重在落实。 从教十几年,我在备课方面也存在这样的误区: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教案编写轻课后反思;可谓是十年备一课,一课备十年,备课多数是为了应付检查。其实,这样的备课即使书写再认真、数量再充实,环节再齐全,格式再统一,也只能成为“无效备课”。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教师备课要面向课堂,解决教与学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 的预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我们先从备课中的“备”来看,它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和“完备”。备课就可以理解成“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和“使课堂教学更完备”。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从广义上讲,备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包括课前备、课中备和课后备。备课也是无止境的过程,包括教师的生活、学习、教学等活动以及教师对自己人生的反思、生活感受和知识增长等理性和非理性思考和认识过程等。我们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就是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备课理念。 首先要树立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独裁者和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也就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备课时教师要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 其次,树立问题意识。新课程有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重视学生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等作全面设计。 再次,要树立服务意识。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的讲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有效措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第四,要树立对话意识。备课时教师提前与学生与文本与情境进行“无声”的对话过程。这也是一种具有十分教育意义的对话过程的设计。 最后,要树立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前并非是备课的结束和终结,仅仅是一个阶段,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备课。教学结束后还要备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完,课就还没有真正备完。 二、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勤于反思。 读懂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一)读懂教材的重要性 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来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来驾驭教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读懂教材可以说:是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信心的需要。 (二)读懂教材的方法 1、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 2、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解读教材。 3、持质疑解惑的态度解读教材。 4、抓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 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是具有学科见识的教师,也一定会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读懂数学的本质,清晰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抓住数学本质,实施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创造性的,教师要养成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不断的思考。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本质的思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对促进教师教的能力、学生学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如何研读教材 1、开展“联系性”研读,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数学是一门系统、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很多知识呈现都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研读教材时,单元整体性阅读和同一知识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性研读显得尤为重要,要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例如,《除法的意义》这节课,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这样几点:(课件呈现)而一位成熟的数学教师的脑子里对于除法知识的储备是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课件呈现) 2、开展“多角度”研读,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研读。 (1)、“从教师教”的角度研读(2)、从“学生学”的角度研读(3)、从“编者编”的角度研读(4)、从教材对比的角度研读 “从教师教”的角度研读要做到四个“结合”: ①、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解读教材的编者意图和教学目标,领会其精髓。②、结合红点标示的问题和学生疑难问题的培养能力角度解读教材。③、结合知识的生活化角度解读教材文本④、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从认识规律角度解读教材文本。 从学生学的角度解读教材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①、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什么?认知水平如何?提高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②、学生有没有与本节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况如何?③、本节知识对学生而言学习的困难时什么?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理解?④、学生自己阅读本节知识会产生哪些疑问?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可以由同伴讨论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甚至讲解?⑤、学生喜欢怎样的情境?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 从“编者编”角度解读教材要做到: 把握全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胸有全册”; 把握教材的每个单元教材的内容、特点、训练点等,做到“胸有全组”;把握教材的每个课时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做到“胸有全篇”。 (四)怎样读懂每节课的教材 1、读懂教材情境图。 2、读懂每一道习题。 3、读懂教材呈现的方式。 如何读懂主题情境图呢? (1)、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 (2)、要读懂主题情境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3)、要读懂问题情境中体现的知识点,要读懂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要读懂“主题情境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读懂每一道习题? 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必要过程,适当的练习对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华罗庚曾经说过“学数学不做题目,等于入宝山而空返。”这说明:①、数学练习的过程引导学生逻辑思考的过程。②、思想练习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走进数学的过程。③、数学练习中数学问题直接挑战学生的智慧。 要使练习有效,教师就要读懂习题。那么,怎样读懂教材中的习题呢?①、弄清习题目的,分清练习层次。②琢磨习题蕴含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③考虑习题变式,拓展延伸的方向和必要性。 读懂教材呈现的方式 新教材基本上都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为基本叙述模式。从教材呈现方式中可以看到哪些知识是要得出是准确概念描述。如,有些定义是很准确呈现,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掌握,有的只是让学生自己在生活实践不断地去完善知识内容。 教师读懂教材,必然要经历“愿读——常读——会读——读懂——读深——读广——读透”这样一个过程。 下面就以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为例,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知识点 信息窗一(整理存钱罐):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简单关系。 信息窗二(购买学习用品):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二、具体内容介绍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人民币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参与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人民币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通过“数一数你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认识人民币元角分,了解之间的关系,借助自主练习第1 题“认一认,填一填”,认识面值较大的人民币,会对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兑换;第二个信息窗是 购买文体用品,通过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学习简单加减计算,通过自主练习提高学生用人民币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不在背诵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及互化方法,应通过整理存钱罐和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的功能以及使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特点,教材从素材到练习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素材呈现的是一个小学生在整理自己的存钱罐进而去购买学习用口的情境。这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一单元的学习可以说学生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的经验,只是没有作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唤起学生的经验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信息窗一,先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再是兑换活动。这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中进行模拟,或真实地让学生进行整理自己的钱。 练习中没有机械的训练转化和计算的题目,而是与应用结合起来。如信息窗一后的练习:第1 题,是认识人民币知识的拓展,认识大额人民币,在兑换中巩固之间的关系;第2 题,是以玩具价钱的形式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第3 题是实用的邮资来呈现出简单的计算,为下一个信息窗的学习作准备;第4 题是简单的购物,是学生最常见的遇到一个物品,如何付钱的问题;第5 题让学生会看价钱,这里出现了小数表示的价钱,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只是让学生简单地知识是多少钱就可以了;第6 题是循环题。信息窗二后也是安排的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购物中的问题,如找钱的问题、选择商品的问题、算计钱数的问题等等。第2 题很有意义,是循环时间的知识,其素材与奥运圣火传递联系。在这些练习题的处理时,我们也需要不违背设计的意图,组织一些模拟购物等活动,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体会购物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习的有关计算基础可能会制约学生钱数的计算,练习时不要增加难度。 三、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讨论 1、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差距比较大。 现在小学生因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熟悉程度也不尽相同。认识人民币存在的问题不会太明显,但购物时可能有些学生没有购物的经验,出现困难。所以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学生的合作交流时,可以采取互帮互学的方法进行。 2、问题的解决结果不好呈现。 因为本单元的情境或练习都是一些活动,对于活动,学生在其中能学到知识,但问题却是他们知道可以买什么东西,能说上来,却不知如何落到纸上。而一旦让学生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去呈现出自己的答案。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会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学生会说但做不行,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想办法既让学生会说,还能会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让学生把想买的东西圈起来等等办法,不能光让他们说,要落实到纸上。 3、基础知识的落实问题。 在新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教师一度地认为新教材就是课堂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精彩的发言。在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之后,我们曾强调,新教材绝不是摒弃基础,它同样强调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扎实。如人民币单元,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会认识并能使用好人民币,会进行购物。为了巩固这些基础,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让学生巩固下来;再如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对于口算,我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会口算的程度上,还必须要熟练,要有一定的速度。要达到这些,就不仅仅是靠课堂上的讲就行的,必须对学生进行反复地训练,甚至是在一个阶段的每一节课的课前几分钟进行这种例行的口算训练,直到学生熟练为止。 4、面向全体的问题。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面向全体较困难的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会买东西恐怕两节课是不行的。我想,教材其实给我们提供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思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一些小组的作用。如第一个信息窗人识人民币时,每一个学生都来整理自己的存钱罐,对照存钱罐里的零钱来认识,同桌两个可以进行一些兑换活动,最后让学生按书中的表格形式进行整理并数出钱来。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还比较好操作,也有反馈的形式,便于老师掌握了解。对于一些购物活动,同样可以在全班模拟之后,小组内开展活动,教师轮流地参与到小组中,此外,教师还可以把一些题目放到课外实践,组织活动,让孩子跟妈妈一起去购物,提供给他们一些记录的形式,再组织交流。总之,要考虑组织的形式,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就是要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同时还要考虑到反馈,学生的情况老师要有办法掌握。 以上是借两节课例与大家交流一些怎样读懂教材的想法,希望我们大家能共同地探讨与交流,您的意见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发,大家的关注也会让我们的一些困惑逐渐地明朗,真诚地希望共同交流。 读懂学生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一)读懂学生的重要性 读懂一名学生就是走进一个世界。要走近孩子的数学学习的心灵,就要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有什么思维障碍点,会碰到哪些困难,影响其解决的因素是什么?孩子们又是怎样去克服解决心中的困难的?要学会“蹲下身子”“弯下腰来”走进孩子的世界。要明白:为什么要读懂学生?教育不是做产品,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人。我们追求的不是教师精彩!而是学生的精彩! (二)读懂学生的策略 1、读懂学生的已有基础,找准教学起点。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了。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和经验把握教学的有 效起点。 2、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学习重点。教育是生命和生命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教师心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就需要关注学生对于新学内容兴趣点、难点是什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与新学知识“潜在距离”,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考怎样的方式才更利于他们的学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我们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难点,思考促进学生理解的载体是什么,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把教学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3、读懂学生的学习差异,把握教学弹性。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学生之间的家庭背景、学习经验、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的差异既有显性也有隐性。教师在关注群体共性特征的基础上也要关注个体,关注学生性别、年龄差异,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的方式等,要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读懂学生间的差异,才能实行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读懂学生的学习障碍,调控教学难点。所谓学生的学习“障碍”,事实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学难点”。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原本就是为了“解疑释惑”而存在的。所以,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着力于分析学生学习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缘何会成为学生的障碍,这些问题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有多大等等。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想学生之所想,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这是实现有效备课、有效教学的根本。 5、读懂学生的学习思路,调整教学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按照教材的思路走之外,同时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读懂学生的思路,这样在讲课时才能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其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一步步引领到教师的授课思路上来。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学生好比是一本书,且是一本时刻变化的书,读懂学生这本书,教师关爱学生是前提,关注学生差异是基础,全面了解学生是关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是根本。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读懂学生。可以进行一次心理访谈;可以开展一次课堂前侧和后访;可以进行一次学生访谈;可以从学生一份作业中读;可以从一份试卷分析中读;可以是课堂上的一次师生对话;可以是一次次的课堂观察…… 要真正读懂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教师要做到:多一些学习;多一些思路;多一些交流。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教师要做到: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互动;多一些接纳。在备课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到:多一些情境;多一些变化;多一些策略。 善于反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 的有经验的教师。”康德曾说;“越是经常、越是执着的思考、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教师的反思有利于观念的改变,有利于专业精神的发展, 是形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反思的终极追求就是要让教师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在“认可”与“开掘”的历练中,不断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升自己,克服并远离职业倦怠从而建构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自我”。 三、整体备课、引入流程、突破难点。 以《认识钟表》、《时、分、秒》两课题为例谈谈在备课中如何把握知识体系结构、课程内容的前后知识的关联性,来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困惑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认识钟表》单元,课时为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这一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都能掌握。在二年级下册又安排了《时、分、秒》单元,课时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时、分》,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第三课时《认识秒》。和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单元相比,这一单元内容难度大,多数学生通过三课时的学习不能够完全掌握,我们可能会在第一、二课时后各增加一节巩固练习课,整个单元结束后再增加一两节复习课,即使这样还有不少的学生不能掌握,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配合家长才能巩固。我认为《时、分、秒》单元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这一内容知识点多,认读钟面时刻步骤多,记忆容量大;二是名师教学导向出现偏差,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没有用于有效的训练。 应对策略 我多年执教低年级,这一教学难点也一直困扰着我,为了找到突破口,我对两个单元的教材进行了整体备课,并尝试引进“流程”概念,两年下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之一:进行整体备课 我们要树立整体备课观。要上好某一节课,不能光备这节课,还要熟悉和了解这节课之前和之后的一系列教材,这叫整体备课。把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单元和二年级下册《时、分、秒》单元放在一起备课。从系统出发进行备课,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统一看针的顺序“先看分针,再看时针。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一课,教材虽然没有特别说明“先看分针,再看时针”。但从小朋友的中“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可以看出“先看分针,再看时针”。 而二年级下册《认识几时几分》一课,教材没有说明先看分针还是先看时针,《教师用书》也没有告知,我们一线教师大多沿用老教材中教学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即“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再看分针”,这种“先看时针,再看分针”的方法和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一课教学的顺序是相反的,这就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看钟面时刻的方法。所以我在教二年级下册《认识几时几分》时,也让学生先看分针,再看时针,这样不仅能与一年级教学的方法统一起来,而且能分散难点,提高正确率。 策略之二:引入语言流程 除了统一看针的顺序“先看分针,再看时针”还要统一看钟面时刻语言流程的表述。这里我受麦当劳等国际著名企业的流程影响,构建语言流程。企业流程的特点是: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

阅读全文

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