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发布时间:2021-03-09 18:32:13

『壹』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咸丰县清坪镇中心小学 肖爱华
数学学科抽象单调,逻辑严密。如果教学方式刻板、乏味,学生学习兴趣陡减,学习效果势必受到影响。教师在优化课堂结构的同时,适时渗透创新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数学。如在数学课堂中的“掷骰子”“烙油饼”“玩扑克牌”“掷硬币”等游戏。教师就可以借助麻将牌上的骰子,斗地主用的扑克牌作为教具,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从而渗透集合、排列、概率、统筹方式等数学理念。因此,学生获得的是生动鲜活的直观感受,而不是枯燥的数学理论。
二、通过实践创新活动,贯穿数学理念,轻松学数学。例如,三个小朋友互相握手,最多要握几次就可将学生三人一组进行分组相互握手?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培养班级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再比如学校长廊植树,20米长廊没两米植一棵树,这条长廊要植多少棵树?在讲解这道题时,数学老师可以与劳技老师一起开展一次校园植树活动。学生们身体力行,现场练兵,按照题目要求植树。这样既解决了数学实际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成功的快乐和热爱校园的愉悦。
三、将日常生活事例加入数学元素,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数学连减,就可以让学生算一算家长给学生的生活费,零花钱的开支情况。一来学生可以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省吃俭用,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再如乘法教学,可让学生算一算每日三元的营养餐补贴,每周每学期的补贴总额。学生从中学到了回报社会,感恩政府的教育。再比如认识20以内的数,可让学生回家捡鹅卵石,数家禽只数现炒现卖,学生一定兴趣盎然。
四、评价体系要新,不落俗套。传统哦哦那个的评价方式无非是以阿拉伯数数字定成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老师使用的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苦不堪言。其实老师可采用分块评价的方式,比如学生背口诀公式的能力,基本演算能力,分析题意、数学操作的能力,成绩上升幅度大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类评价。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要给与公正的评价,切忌从高分到低分逐一成绩排队,这将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数学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新,评价体系新,让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培养创新意识,让数学伴随学生成长。比如学生通过在家庭生活中抽筷子,分苹果,买鸡蛋,存硬币等活动建立数字概念。轻松快乐学数学,不再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概念、演算而头昏脑涨,从而告别“代数几何想破脑壳的时代”。快乐学习,幸福人生!

『贰』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幼儿的兴趣,激发创造欲望
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兴趣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幼儿兴趣浓厚时,他会专心的研究,探索。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兴趣又可称为“好奇心”, 好奇既是天性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素质。因为好奇,孩子就会有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在探索活动中丰富和积累知识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如我在按大小排序和匹配时,我故意漏出了小红旗和大小不一的小狗和骨头,这下马上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直接问我,小红旗有什么用,为什么小狗有大有小,是不是狗妈妈带了狗宝宝出去玩呀,我只是告诉他们认真听,这节课,小孩子听得很认真,很快就会说最小的、小的、大的、最大的。也为我对这个难点破解简单省时多了。此外,创造性思维更偏重于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非常规、反常规的思考方式,往往有想像和幻想成分的参与。创造离不开想象,孩子想象力开启幻想世界。只有在这种自由幻想世界里,创造思维才会萌发。如我在教给花朵做标记时,活动目标上只要求让幼儿尝试根据物体的颜色特征制作颜色标记就够了,可刘馨康小朋友却不这样想的,在给图形做标记时,由于我的忽视,我拿出了不同形状的图形,造成了他在归类时,把相同形状的物体归在了一起。我表扬了他的想法,这不但保护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还使我认识到孩子们有他独特的思维。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积极引导孩子大胆幻想,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设法促使孩子动手参与。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对生活直接的体验是幼儿创造的源泉,是发挥想象的基础,丰富幼儿的创作源泉是创造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首先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对幼儿未来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其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同样我在教按大小排序和匹配时,很

『叁』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学生创新意识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数学。如在数学课堂中的“掷骰子”“烙油饼”“玩扑克牌”“掷硬币”等游戏。教师就可以借助麻将牌上的骰子,斗地主用的扑克牌作为教具,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从而渗透集合、排列、概率、统筹方式等数学理念。因此,学生获得的是生动鲜活的直观感受,而不是枯燥的数学理论。
二、通过实践创新活动,贯穿数学理念,轻松学数学。例如,三个小朋友互相握手,最多要握几次就可将学生三人一组进行分组相互握手?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培养班级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再比如学校长廊植树,20米长廊没两米植一棵树,这条长廊要植多少棵树?在讲解这道题时,数学老师可以与劳技老师一起开展一次校园植树活动。学生们身体力行,现场练兵,按照题目要求植树。这样既解决了数学实际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成功的快乐和热爱校园的愉悦。
三、将日常生活事例加入数学元素,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数学连减,就可以让学生算一算家长给学生的生活费,零花钱的开支情况。一来学生可以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省吃俭用,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再如乘法教学,可让学生算一算每日三元的营养餐补贴,每周每学期的补贴总额。学生从中学到了回报社会,感恩政府的教育。再比如认识20以内的数,可让学生回家捡鹅卵石,数家禽只数现炒现卖,学生一定兴趣盎然。
四、评价体系要新,不落俗套。传统哦哦那个的评价方式无非是以阿拉伯数数字定成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老师使用的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苦不堪言。其实老师可采用分块评价的方式,比如学生背口诀公式的能力,基本演算能力,分析题意、数学操作的能力,成绩上升幅度大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类评价。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要给与公正的评价,切忌从高分到低分逐一成绩排队,这将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数学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新,评价体系新,让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培养创新意识,让数学伴随学生成长。比如学生通过在家庭生活中抽筷子,分苹果,买鸡蛋,存硬币等活动建立数字概念。轻松快乐学数学,不再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概念、演算而头昏脑涨,从而告别“代数几何想破脑壳的时代”。快乐学习,幸福人生!

『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
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师生的平等、和谐关系是靠情感来沟通的,如果吧教学关系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聘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有些方法属一般常规思路。有些方法则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出乎老师的意料。尽管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但他们凭直觉的这种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在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结果。
二、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励。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如在教学一道多解的应用题: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头5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当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后,老师启发、点拨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几位同学列式为:1/5×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题思路:把去年全年的产量看作单位“l”,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产量为1/5。全年完成的产量就是12个1/5,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数为:1/5×12-l。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创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精选思维材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证
创造性思维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的流畅、求异也不是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的题例,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纷纷在纸板上画起来,大部分学生得出了这样一个剪法。

30×10×5=1500(立方厘米)
对此,老师不置可否,不做评价。稍顷,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到黑板上画出了另外一种剪法。

35×10×5=1750(立方厘米)
剪法一属常规思路,从四个角中剪去了四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浪费了硬纸板,显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尽管剪法二在思维的深度和独创性上都较方法一进了一步,但还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扬了剪法二的学生,并肯定其思维灵活性的同时,指出这还不是最好的方法。接着进行诱导:“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这道题,你还有别的剪法吗?”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创新的意识极大地调动了起来,终于有学生画出了如下的剪法。

20×20×5=2000(立方厘米)

『伍』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悦。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听完学生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他的意见相同”。话虽简单,但是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对某些问题,学生会提出一些离奇的、甚至荒谬的见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烈焰。同时,还要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的答案。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谁还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这些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因为没有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就没有问题的提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学生提出除了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在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把侧面沿一斜线剪开,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侧面积公式等。对于这些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我都加以鼓励,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执著地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笔算任意几个自然数除以3,然后请学生报出任意一个数,老师会立刻能判断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便会被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所折服,从而产生探究其中奥妙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优化新知识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被被动接受的状况,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给学生输送教学信息,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等,努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注意实际操作。
实际操作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方法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对折、测量,使学生发现圆心的位置、半径、直径的特征与关系等知识。再如学习“圆柱侧面积”时,通过让学生沿圆柱体的一条高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平等操作,使学生发现圆柱侧面与展开图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侧面沿斜线剪开,展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直接将侧面撕开,利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些方法都能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是在这些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注重尝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尝试、去猜想,使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尝试。使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 )=8……5,使学生尝试填出后,进一步巩固除数与余数的关系。进而提出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中,如果除数是9,它的余数有可能是几?让学生大胆猜想。要尝试、猜想,就应允许出错误,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重独立思考
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原有的数学实际,潜能的开发离不开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前,放手大胆的让他们尝试探求新知,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倒数”时,在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后,让学生自己出题,第一个学生出2/5,同学们很快说出它的倒数,我提出:能不能出有新意的题目?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激励学生凝聚认知注意力去另辟蹊径。这时学生积极动脑,出的题有假分数、带分数、小数以及特殊的数“1”“0”等,极大的调动了全体学生求倒数的积极性。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新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灵活处理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体现,但是唯本为本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虽然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能遵循教材编写的原则,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面向大多数受编排体例的制约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详尽的简述所有内容,也不可能把知识发现的过程一一展示出来。因此,尚示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素材,教师的讲授如果仅仅停留在清淡如水般的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就会缺乏具体生活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叶圣陶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以教材中的隐性因素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德育内容等教学目标,经过优化组合,以问题情竟的形式出现,以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例题是这样:“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我说:“谁愿意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讲如何分,在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后,我把题又做了小小的变化,改成:“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份,每份□个。”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自由站起来发表意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将书中单一问题变为灵活问题,不但渗透了事物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具问题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
五、优化练习与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优化练习设计
旧教材中的习题几乎都具备完整的条件和问题,解题的任务是寻找唯一的答案,这样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满足于得到正确答案,对于解题思路的多样性,问题的内在因素缺乏进下步地研究和探讨。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思维单 一、呆板,思路狭窄。创新萌芽被扼制,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所以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创造性设计具有独立思考,有一定难度的、发散型的、开放型的练习题。
① 条件开放
如在教学“倍的认知”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在动物园里有猴子6只,熊猫2只,梅花鹿8只,天鹅3只,大象1头,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任选其中两种动物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这样的设计容易使学生在两个量都变化的情况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从中获得自己(或同班同学)不曾有的思维方式。
② 问题的开放性
即它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主体必须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题。如在复习时可设计这样的题目:“鸡36只,鸭比鸡少18只,鸡比鹅少7只,你能提哪些问题?
③ 思路和开放性
即题目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解决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索、探索。
如有教学“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一年(1)班24名同学参加广播何操比赛,请你帮助设计一下,可以怎样排队?”学生可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做出不同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意识。
由于开放题本身的综合性、多向性、新奇性、条件的我余性,因此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自然的处于主动参与的位置,积极的思维、探索,思能力也从中得到充分地训练,思维更具有深刻性、灵活性、缜密性、创造性和批判性。长此以往,才能鼓励学生不断求异,勇于向问题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改革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当前数学教学的弊端在于学生对书面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测试成绩也较高,但要真正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多学生常常是无所适从,成了真正的“书呆子”。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巩固的作业布置方式,而应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本着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放于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更能提高创新技能。
例如学习“圆柱的认识”后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个自己满意的圆柱形模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了“单价、数学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后,要吧布置让学生到菜市场上做一次调查,用5元钱可以买多少共同瓜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日常喜闻乐见的事物上,灵活驾驭教材,努力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思维容量的练习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只有富于探索性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注重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

『陆』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教会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见,时代呼唤着教学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冲剂呢?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数学的特征之一是它的抽象性,面对6-12岁的孩子,如何通过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四鼓励三允许,即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争辩、鼓励学发表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意见。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创新学习和环境,从而使学生的智慧、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如:在0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境,板书0后,问学生0像什么?学生马上说像鸡蛋、鸭蛋。到这里我并没有停止,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环境,让学生想一想并讨论:0还像什么?刚开始,学生还不敢说,可开起头来,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0像气球、像梨、像桃子、像猫的眼睛、像冬瓜、像南瓜等,足足有二十种不同的说法。教师接着问:这个0有什么用途?学生马上答出:画画时人的头、眼睛、嘴都用到0,机器上也有像0的零件等。这样的环境打开了学生自由想象的大门,为学生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时教师小结:0有这么多奥秘和用途,我们大家喜欢0吗?学生都说喜欢。此时教师又进行点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升华,那么我们在考试时,大家愿意不愿意试卷上得到0呢?这时学生都笑了,都摇头说不愿意。紧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既然大家 希望自己考试提0分,那么我们在学习是应怎样办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要好好 学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这样的教学环境培养了学生敢说、敢想、爱动脑的好习惯,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勤学好问喜欢探索的精神,并利用这种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时,课的开始可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教师就知道能否被2、5整除,这种人为的设置的神秘色彩能使学生好奇、惊叹、羡慕,然后利用这种特点,指导学生去发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又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时,按照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两种形式的分数大小比较。课堂中有学生提问:如何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呢?这其实是通分问题,要到以后才学习。但教师体会到这一总是表现了学生强烈是好奇心和求知欲,便改变了教学计划,指出:我们来研究一下:怎样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如45和38,谁比较大?一位学生说:45大于38,因为把分数35做为中间数,而45大于35,35大于38,所以45大于38。另一个学生说:45大于38,因为一个分数它的分子的分母相差越少,这个分数就越大。教师表扬了他们,并约定课后继续研究。这节课,由学生的一个“奇问”引发了思考,并由学生自己初步解决了总是,使得教学进程富有创造性,使教师和学生教师体会到了发现与探究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中,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这样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注重实践活动
对于从生活实际引发出的新知识的教学要尽量提供原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初中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在学生通过直观形象认识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后,给学生每个人发一个长方形纸片(大小不一),要求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这时可以发现学生都用直尺测量,但有的量四条边的长,有的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虽然这两种测量方法反映出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但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这一学习活动。在列式时,有的列(长+宽)×2,有的列(长×2+宽×2)。较多的是把四条边顺次相加,然后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相互交流和讲座中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选出最佳方法。这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数学,由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学会了数学,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注重独立思考
认识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原有的数

『柒』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理念、精神和要求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这就需要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根据教学实际,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掌握并将先进的理念有目的地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有以下几种做法.

『捌』 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而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想,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而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三、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积极思维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1.渗透学习方法,丰富创新内容
“数学广角”(人教版三下)教学目标三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教学时,我从森林运动会上各种动物报名参加篮球赛和足球赛的情况引入,结合学生出示了一张排列无序的表格,问:参加比赛的动物有多少种?学生答案不一,分别是17种、15种、14种,由此激发学生要重新整理表格的要求。于是我对小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整理好以后,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种动物。随后配合电脑演示,将小组整理好的表格有层次地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并在电脑的帮助下逐步呈现出韦思图的构造,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愿望,在合理引导下,师生共同努力获得对韦思图的演变过程及其含义的体验,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2.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玖』 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都离不开创新意识的支撑。如果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则学起知识来更轻松,更易掌握,同时也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学生只要把学的知识作为自己创新的成果,就能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发展的目的。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通过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使我意识到:必须放手构建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 引导学生创新的基础“再创造”。
小学生都具有同样的特点:总是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而对已经熟悉的事物则反之。数学课恰恰需要用旧的知识来做学习新知识的铺垫。这样一来就更需要教师能转变方式,变旧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的向导,运用旧知识的根源作用,从旧知识出发,使学生形成新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研究的欲望。
例如,当学生掌握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说一个数,你能迅速判断是否能被2或5整除吗?”当学生判断几个数后,再问:“我不仅知道这个能不能被2或5整除,我还知道它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说几个数,老师进行判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变旧知识为新动力,进行新的学习。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是“教”这个主导下的主体;“教”是对“学”的主导。就是说,课堂教学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水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思考学生可能会怎样去想,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教师基本可以不讲,可以在强化认识基础、认定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认知冲突。
二、 鼓励学生创新的尝试:“质疑”。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就是看到苹果落地后提出问题,从而进行研究,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注意学生的质疑环节,并且加以充分利用。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问”的心理。学生受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质量不高或离谱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敢于发问的精神,然后再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其次,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边听边想、引发质疑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边听边想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捕捉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进行加工再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知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质疑之后,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尽可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在这方面首先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亲自动脑、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解答关键,总结出规律。
三、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求异”。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当按照一般常规解决问题而遇到阻碍时,能迅速改变方向,突破原有思路,另辟蹊径,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的思维。锻炼学生求异思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用分析法,有的学生偏爱综合法,也有的学生经常是双管齐下。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不能强求一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发挥其潜能。
求异思维必须尝试多样的形式,尽力避免思维的单一化,教师可以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让思路变通,殊途同归。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设疑的巧妙。例如,在教学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一组练习题:(1)1/2+1/3(2)1/3+1/4(3)1/3-1/4(4)1/4-1/5…… 让学生通过计算、归纳总结出规律。学生经过分析、研究,最后得出: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如果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而分子都是“1”,那么计算的结果就可以是原分母的乘积为分母,分子是原分子的和或差。
通过此类的练习,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遇到问题要敢想敢试,只要善于动脑,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成绩。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设想、敢于求异的思维能力。
四、锻炼思维能力的翅膀:“想象”。
想象是一种把人脑中过去所形成的无数个条件反射的暂时联系的重新组合,使它复活起来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曾有人说过:“想象孕育着创造,想象是创造之母。”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异常丰富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引发出新的知识。例如,在教会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后,让学生用几个几何图形拼合成组合图形,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组合,拼成了小房子、汽车、花草等图案,既复习了几何图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为将来的学习组合图形奠定了基础。
另外,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让学生主动探索、创新、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要让学生都在学习活动中分享到创造的喜悦。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需要我们教师着眼于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使之能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新世纪学生。

阅读全文

与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