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语文对对子
笔对写字就像铝锅对米饭
猫对老鼠就像青蛙对害虫
蜻蜓对直升飞机就像蝙蝠对雷达
⑵ 为什么小学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写字
小学语文应重视写字课的指导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先民伟大创造和发明,是智慧的结晶。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文字是记录信息的符号,每一个字里面有很多的信息,所以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成为极为璀璨的明珠。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千方百计地挖掘汉字“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有机地渗透到祖国优秀文化的学习中去,崇尚正直向上的人格精神,真正把书写技能教学、汉字文化教育和品德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今年8月,教育部颁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浪潮。文件对开设书法课和开展书法教学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对广大中小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好书法呢?须先临学古代著名碑帖,掌握法度,打好基础,这点大概已没有什么争议了。但是,如今的学生在校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学生家长根本无法接受。所以,尽可能地把学生学习书法的时间缩短,尽早地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乃是广大书法教师所要探索的问题。桂林市“三位一体”书法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一套既能让学生尽快地打下坚实而博大的书写基础,又能提高学生学书即临摹效率的科学方法。
“三位一体”书法教学法是集德育素质教育、书法文化和汉字书写方法融为一体,特别注重将德育品行、书法文化渗透在书法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自觉地接受艺术的感染、陶冶、锻炼,实现艺术教育的效应。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她蕴含于各科的教学之中,写字的教学亦不例外,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书写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做到书可载艺更要载道,强调笔正需心正,达到书法与德育、书艺与人品高度和谐统一。“三位一体”书法教学法亦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书法文化的教育。通过教学,让学生自觉自由地接受艺术的熏陶,陶冶情操,实现艺术教育效应。使学生在关照中领悟,在应对中操作,在反映中创造。无论是意念的还是动作的,不能一味静观,而要“游于艺”,真正体会出“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的意义。“三位一体”书法教学在注重把德育和书法文化渗透并融于书法教学的同时,更注重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快速高效地懂得怎样临写不同的贴和写好每一个汉字的方法。
一般书法教学主要是教学生摹帖、看帖、临帖,再摩贴、再看贴和再临帖,这种传统的书法教学法虽然亦可让学生写好字,但学习过程漫长,学生书写水平进展慢,很多学生因时间紧,学校课程学习任务重而中途放弃学习书法,而“三位一体”书法教学法恰恰与之相反。
“三位一体”教学法中,不仅重视德育的教育,更强调了要把书法文化和汉字书写方法融为一体的教学。用理论的高度来指导实践,是“三位一体”书法教学中的一贯主张。使书写特色教育走出了“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误区,收到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的教学方法。
1、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切入点,唤起学生喜爱书写的积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离不开对民族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与增强。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教育。在书法教学时,我们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让学生认识“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丰子恺);“中国一切的艺术是中国书法的延伸”(美国福开森);“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熊秉明);“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正如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所说:写字的意义超过写字本身,完全可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感情、认知上去。通过老师富有激情的讲解,同学们懂得了不少学习书法的意义,从中体会到了古人创艺的艰辛,坚定了持之以恒学习书法的决心。同学们在临写和欣赏古人的书法艺术中陶冶了情操,在潜移默化的情感体验中,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渴望学好中国汉字的意识油然而生。
2、老师形象生动地讲解、准确地示范,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
“三位一体”书法教学法是一套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准确更高效地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有时我们会放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先观察范字,然后再把字写在黑板上。等学生写完后,老师再点评范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令”字,讲撇捺笔画的对称伸展时,我则比喻为翱翔的雄鹰,“翅膀张得开,才能飞起来”。教学“吏”字,在强调“吏”字的竖撇应向上伸展,这样才挺拔俊俏,犹如亭亭玉立之少女,也象帅气英俊之少年。反之,“ ”这样写,就如同缩头缩脑的武大郎了。随后,老师便在学生所写的字的旁边熟练的范写,这样一对比,学生很快就可掌握这些字的写法。可见,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借助“延长线”将汉字的书写要领直观、立体地解剖教学。把抽象的描述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看,让初学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写一手漂亮字的方法。对基本笔画的书写,还特别强调了笔画的起、行、收要呼应流畅;讲究笔画方向的变化,切忌笔画方向雷同;书写速度快慢及其力度变化等要领。
书写技法形象生动地讲解和准确的范写对学生正确的掌握运笔、结构尤为重要。这样能让汉字复杂的运笔过程明了化、简单化,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
二、“三位一体”书法教学加强与提升的新思考。
客观地说,当今的书法教育尤其是中小学书法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其它学科教育的突飞猛进相比,书法教育的发展只能是望其颈背。时到今日,一切都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而我们的书法教学,绝大部分老师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几个世纪以前“十年磨一剑,公到自然成”的传统教学模式,“三位一体”书法教学法特别就很多人对书法望而生畏的问题作出了新的思考,以期待为挣脱这个惯性怪圈尽些绵薄之力。
汉字写出来要它匀称美观,有两大要素:一是笔画要劲挺好看,二是它们在字中的位置要适当——这就是常说的“笔法”和“结构”。那么,在教学中,这两大要素哪一个更重要、更核心?“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传统书法教学,都把“笔法”奉为至尊。可是,再优美的笔画,只有附着在合理的“结构”上才能“锦上添花”。假如结构先已东倒西歪,就是用了王羲之、颜真卿的笔法,这字也无法组合成漂亮的造型。所以,重视结构,“先正房架再聚砖瓦”,才是科学合理的。
我认为、掌握“结构”,才是写好字的核心。所以,“三位一体”书法教学法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将是帮助学生如何准确找出定点字形中的重点笔画,运用辅助线把握汉字的重心平衡,根据不同的汉字写出不同的结构特点;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教学,打破认为学习书法枯燥乏味、耗时难学的陈旧观念上下功夫。
少儿书法教学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其意义十分深远,尤其在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今天,书法教学更显示它的重要性的迫切性,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将书法教学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使书法艺术焕发新的光彩,真正起到弘扬民族文化之目的。
⑶ 小学语文有多少汉字
按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相关规定,小学阶段应该要掌握3000个汉字。读完小学阶段,我们要累计识字3000个,会写2500个左右。达到基本的会说会写的要求。
⑷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识字量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二分之一。可见,这阶段识字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受传统识字教学的影响,现行的识字教学仍然只强调其工具性作用,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结果却是高耗低效。对于部分汉字花费大量的时间识记之后,学生却仅在固定的语境中能够识别,到了另外的语言环境中就辨不清字音和字形,一些教师为了达到识字的要求,竟然采取以写代认的方法,依靠机械乏味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来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使得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大降低。识字量的增加,再加上识字效率的低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学习汉字的信心和兴趣。新课程迫切呼吁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引进日常教学。教师如何利用身边现有资源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首先要从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入手。
1、目标转移。低年级学生对于形象生动的事物感兴趣。在接触一篇课文时,首先关注的是课本中形象的画面以及生动的故事内容。对抽象的汉字符号以及汉字的组成不能引起关注。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中心不能直接放在识字教学上。目标转移,是指暂时忽略识字教学这一目标,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上。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主动识字的兴趣。例如:从儿童感兴趣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教学;创设情境,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等。
2、方法指导。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和画面,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这是识字教学的一个良好开端。但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面对一些生字的阻碍,学生可能就会转移注意力。如果一味地放任自主阅读这一环节,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自主识字的能力。必要的方法指导(如:具体指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该怎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为学生下一步的巩固识字,形成记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目标激励。汉字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后,必须及时加以巩固,反复练读、熟读成诵是巩固自主识字效果的最佳办法。依据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目标情境,鼓励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熟读目标,及时巩固自主识字的效果。
二、遵循规律,形成记忆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自主识字,学生对生字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只是依附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之下的。脱离了这一语言环境,学生对汉字仍然可能感到陌生。因此,教师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必须帮助学生完成对汉字的再认识。这个过程应该是渐进的过程,即由生动的语言到抽象的汉字,再由抽象的汉字到生动的语言。只有这样,才真正完成了识字教学的全过程。
1、由语言到汉字
语言是和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汉字是抽象出来的特殊符号。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识记与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词语或句子,要比识记孤零零的汉字容易得多。因此,识字教学有必要经历由句到词,再由词到字的过渡。具体的做法在日常教学中易于操作,且收效很好。教师可以出示与汉字相关的词句,学生读记,然后逐步擦去其它字,独立识记汉字。
2、自主探索识字方法。
识字方法有很多种,如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编儿歌,编顺口溜,联想画面识字等等。同样一个汉字,不同的学生会想出不同的识记方法。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寻记字方法,灵活运用识字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从而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由汉字到语言
识记了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汉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固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中能够认识这个汉字,变换了语言环境,学生就不能准确地读出汉字的读音。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学生思维定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教学中教师未能遵循教学规律,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的空间。由汉字到语言,是指将已识记的抽象的书面符号再次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运用汉字,结合生活经验组词说话。再次把识记的汉字与相应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强化了对汉字的感性认识。
三、及时巩固,提高效率
遗忘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退的。所以学生经过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复习的形式应力求丰富多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避免重复式的读记和抄写。
1、利用卡片,巩固识字。
⑸ 什么是2类字,对呀!小学语文里什么是二类字,比如
二类字一般是很少用的生僻字,就是“只识不写”的字,只要求认识,不作书写要求;是小学教学预习过程的一种规定。
小学语文里二类字有:吹、落、降、飘、游、池、入
基本字义:
1、吹
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打
2、落
掉下来,往下降:降落。
3、降
下落,落下:下降。
4、飘
随风飞动:飘扬。
(5)小学语文对于字扩展阅读
笔顺:
组词解释:
1、飘逸[piāo yì]洒脱,自然,与众不同:神采~。字体凝重而~。
2、飘零[piāo líng](花、叶等)坠落;飘落:秋叶~。雪花~。
3、飘移[piāo yí]在空中随风移动:降落伞向着目标方向~。
4、飘忽[piāo hū](风、云等)轻快地移动:烟雾~。
5、飘溢[piāo yì]飘荡洋溢:公园里~着兰花的阵阵清香。
⑹ 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项生硬的任务,机械地去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环境里学习生字,是非常重要的。而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和尝试的。
1、巧妙运用象形字的象形特点。
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源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虽然保留下来的象形字已经不多了,但是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象形字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根据低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他们对抽象字符的识记有一点困难。这时,根据象形字的构字特点,结合简笔画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将抽象符号转变为具体图象,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记忆效率。实验教材第一册的“口 耳 目”一课,就是象形字的集中教学。课文要求学习12个象形字,这些字有的是表示身体上的器官,有的是学生熟悉的动物,植物,还有“日”、“月”、“火”这样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事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借助图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有趣而多样的形式来学习这些生字。例如学习口、耳、目,可以让学生看看、摸摸同桌小朋友的眼睛,耳朵和嘴,想想,说说,真实的事物和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点。有的生字虽然不能在课堂上拿出实物来对照,但是可以参考书本上的图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感知来想一想,说一说。课后,我还使用简笔画,延伸学习其他的象形字。例如,学过“日”之后,在下面加上一横,就成了一个“旦”。两只握在一起的手“ ”,就是朋友的“友”,等等。这样的识字教学生动而有趣,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2、利用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归纳总结,扩散学习。
象形字在学习独体字的时候很有帮助,但是在学习合体字的时候,就不大用得上了。好在,汉字的表意特性是始终存在的,尤其是占汉字比例最大的形声字。从实验教材的第二册开始,语文园地中就以“哥----歌”,“材----财(财产)”,“月-膀、腰、肚、背”“呀、芽、鸦、蚜”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层次的向我们展示了形声字。这一系列的教学中,我把前后的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且向课外拓展延伸。在学习新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发现隐藏的形与声的规律。同时,让学生向书本之外延伸,说说还看到过哪些同类型的字。然后,适时指导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例如,“木”的字多与树木、植物有关;“月”的字多与人体有关……是同形旁的形声字。 “晴、情、清、睛”四个字,声旁是“青”,读音相近,是同声旁的形声字。通过它们的形旁可知:“清”与水有关,形容物体纯净透明;“情”与心有关,指感情、情绪;“晴”的形旁是日,就是出太阳,无云或少云;“睛”就是眼睛,眼睛就是目。这样识字,往往可以举一反三,不但有助于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极好的自学方法,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3、学科结合,识字课上做加减法。
在汉字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的,也不能由着漫无边际的想象无处着落。这时候,我又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熟字来做加减法。例如,实验教材第二册的语文园地八,以“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木帛棉,人门闪,马门闯……”这样的形式来出示生字。“舌、甜、埋、棉、闪、闯……”这些生字是不能单纯的归类到形声、象形、会意中去的,但是其中组合的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字。这时,我们可以做加法,“千+口=舌”。在语文的生字教学中,引入了数学的算式,学生觉得新奇又有趣,大家都争着来做加法。因为组成部分都是学过的,于是组合而成的新字,也就没有那么陌生了,学习的效果是很不错的。然后,“强-弓=虽”是减法,“完-宀+口=园”就是加减混合运算了。这样一来,语文、数学两种学科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很广,能够对应大部分汉字,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容易,简便又实用。
4、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创造发明。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虽然表意的功能依然还在,但是有一部分的汉字已经不是很明显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是硬要往象形、形声、会意的规律上套,就不行了。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我还鼓励学生自己来一些发明和创造,而我要做的就是恰当的引导,不要让学生生搬硬套,胡乱搭配。例如,在教学“黄”这个字,我就沿用了象形字的方法,把草字头画成树枝,“由”和下面的“八”画成树叶,把字和图结合起来。这样一画能有效地把形和义结合起来,并且化解了学生容易把中间的“由”字写成“田”的难点,即生动又好记。有了这样的先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会冒出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例如,耳到,口到,心到,就是一个“聪”啊!少用眼睛在商店里东张西望就可以帮爸爸妈妈“省”钱了啊!这些就是学生的独到见解了。虽然不一定是符合规律的,但是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突破字形上的难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⑺ 小学语文关于汉字的知识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的汉字要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同时还要学会运用。
⑻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进步150字
我建议,要提抄高书写的话可以袭让小朋友们在有奖励{别太贵}的情况下练练字,{前提是要练得比较认真}能坚持一个学期以上字自然就好了{我就是}。还有就是大力支持学生学书法、国画{都是国粹啊,能练好书法铅笔字自然就不是问题了。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毕业呢!}认字的问题嘛,可以写一些有趣的加法{例:女+口=如}还可以编一些字谜{例如:三木 森}这样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我小时候老师在课外时给我们猜字谜,猜的字我一直都映像深刻},还以编一些诗歌,在课余时让老师跟孩子玩一些汉字的游戏之类的。
最后建议老师在可以的情况下给这方面突出的孩子以适当的奖励,鼓励孩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