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3-06 08:04:53

1.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新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而且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但“课前预习”在老师和学生的脑海里一直是语文课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或者根本不需要。即使有的教师要学生预习,也总是这样说:“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没有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口头上答应,其实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前就要学生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们和家长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很快地说出“同样的商品摆在一起”也能说出这样放的各种好处,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在课后让他们整理自己的书包、衣柜,让他们感觉分类的重要性。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课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带进数学,又把数学带进生活,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喜欢数学的情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适当鼓励,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如学完了“2的乘法口诀”后,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想知道‘3的乘法口诀’吗?‘3的乘法口诀’又是怎样得来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预习‘3的乘法口诀’。老师看谁预习的最好。”简单的一句话,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有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这时教师更要注意,切不可以“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或“这么简单的问题别问我”等带有贬义的言语回答学生,而应耐心地启发他认真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动机会越来越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习的氛围 。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我们在教学过程是就要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区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受到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前,我就为同学们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在桌上摆一些学习用具并标上价钱,找两名同学做售货员,然后其它同学则用模拟钱币到售货员那里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感到很新鲜,积极性相当的高。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知道拿一元钱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同时也学会了找钱,创设这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仿购物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购物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内容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倾听孩子的发言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学生要会听讲。上课要听清老师所提的问题,老师的解题思路,老师所总结的方法,这些一般都与教学的重点有关。课堂上只有会听,才能会思考。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对别人的回答做出准确地判断和补充。因为同学之间的思维水平比较相近,有时学生的语言却能使其更明白。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听,如“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发言?谁愿意来解释一下?”让学生感受到听的重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要边听边想别人说的与自己的想法一样吗?有没有补充?他的想法与你的不同在哪里,重复一遍,再

2.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什么是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讲,习惯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的,进专入学校后的学习习属惯则需要我们教师的培养。这也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在学生们的学习中引导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下面浅谈几点我的看法。

3. 如何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对于数学来说优秀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必不可缺的,一个好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成功的关键性,接下来小编就把自己的学习习惯告诉大家

工具/原料

纠错本
一颗坚持不懈的决心
方法/步骤

习惯要从小养成,刚开始可能会很难坚持,万事开头难大家千万不要放弃,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数学的爱好,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东西长期下来对这个东西积累的烦感会让你从此以后与它无缘的,其实学好数学真的是非常的重要,你总不能以后连个账目都算不好吧,还有数学中的概率对许多的炒股人士都非常的重要,所以说学好数学真的很重要

凡事都要有计划的来,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每天除去学校布置的数学作业再买一些习题和卷子,刚开始每天规定做20道题和一张或两张的卷子(当然这是学校作业多的情况下),如果作业少可以规定在50道题和五张卷子左右,时间长了慢慢往上增加,不要觉得这些就很多了,小编以前身边就有一个学霸每天都是做一千道习题和两套卷子左右而且还是还保证基本上全对的情况下,不过凡事都要先慢慢来

数学必不可少的就是做大量的题型,但是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准备纠错本,把每次的错题都抄下来,如果觉得麻烦可以把卷子粘上去,如果这道类型的题经常错的话一定要多练这个题型的题,当然不要觉得纠完错就没事了,还要经常的看纠错本,有事没事就拿来翻翻

合理的安排做题时间,千万不要在一道题上浪费很多时间不然到了大考上很容易写不完卷子的,每天练题的时候增加速度和效率,学霸一般都是在100分钟的考试里一个小时的时间基本上就写完了,剩下的时间一定把题认真仔细的检查几遍,尤其是后面的大题每一个步骤都要很注意不然很容易失分的

上课的时候千万不要走神,不然数学你前面的不会到后面就更难了,一步错步步错的道理希望大家可以记住,有不懂的地方及时的请教老师或同学,对待数学一定要严格到一个符号,把每道小题都当做是一个大题来一丝不苟的完成,做完一定不要忘记了检验。这些都是小编在初中的时候的习惯,希望可以对学妹学弟们有些帮助

END
注意事项

做完题一定要检验
对待数学一定要一丝不苟

4.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

习惯,顾名思义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付兰西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但愿人们能尽可能培养起良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数学知识,教如何学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一些点滴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课堂习惯
一节数学课上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习惯。因此,我每接一个新班,都会先培养学生听、看、想、说的习惯。
1、听、想、说相结合,具体做法是:(1)要求学生听要入耳,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伴说。(2)要求学生一发现问题就应积极动脑,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评价,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3)我经常口述口算题、应用题,学生直接说得数,找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4)当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提出关键问题时,我都会组织学生分小组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
2、看、想、说相结合,现在的数学教材,大部分是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图文。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讲”代“看”。学生能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真看、想、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读题、审题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读题、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具体做法是:
1、把题目读正确,读题时应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会解释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
3、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
例如,教学二年级的一道题目是:学校举行跳绳比赛,小丽跳了50下,小明比小丽少跳了14下。小明跳了多少下?小丽和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我先让学生自己认真读题,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题目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并分析题意。我适当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明比小丽少跳了14下”,这句话中的“少”是指谁少,少多少下?那小明跳了多少下,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就根据我的提问逐步解释了题目中的每一句话。
学生通过读题、审题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不是他们不会做,而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每天坚持练“一式二解三计算”
所谓“一式二解三计算”是指一道文字题,二道解方程,三道计算题。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做,做完后小组成员聚在一起,一起批阅、讨论、指出彼此的优缺点、总结吸取的教训等等。在这一环节,我特别强调学生要大胆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认真听别人说。
2、认真书写和计算
在打草稿的时候,字总是很大,并且很不整洁,这可以导致计算时的错误和后期检验的问题。本人在读小学四、五年级有过以上经历,后来初一时在班主任的严格整顿下才有现在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学生在作业、练习的书写一定要工整和规范,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除了规范书写,还应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草稿要像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草稿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心算的能力
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过程中都需要心算能力。例如口算13+9时,先心里应想好3+9=12,再算12+10=22。竖式笔算是由若干个口算组成的,特别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需要记在心里的数就更多了。有些同学心算能力较差,这些地方就很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一些相关的适当练习。如:我要求学生每天晨唱时坚持5分钟的抢答练习。(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出示口算题目,其余学生进行抢答练习。)
四、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有利于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及时进行反思,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呢?
1、教会学生验算
验算是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先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如:在计算1985x4时,先估计结果应接近8000。若你的结果比8000大或比8000小得多,那你的结果一定错了,应查找原因重新计算;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如:“讲台的高是80( )”,在括号里填长度单位。有的学生填“米”,有的学生填“厘米”,还有的学生填“毫米”。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判断,很显然填“米”和“毫米”是不正确的。讲台怎么可能是80米或80毫米呢?检查后发现,老师的身高2米不到,不可能是80米那么高,也不可能是80毫米那么矮;学生还应利用加减关系和乘除关系进行验算。
2、教会学生改错题
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持之以恒,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形成。

5.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将会有好的品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对症下药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不爱预习,一味依靠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二、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这就是预习。可有些学生只将新内容看一遍,知道下次要学什么,就是预习了,把接受新知识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教学中我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做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迫使学生在课前学习,养成预习的习惯。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估算一下大约等于多少。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时,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新的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促使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样,会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6.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廖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多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相比较其他学科,如语文、音乐、美术有所落后,学习效果不好.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学好数学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去教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从以下几十方面做了简单总结,阐述如下。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师在强调教学任务的同时,往往会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然后根据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一刀切”式教学,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损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学生由于爱好、性格、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不可避免出现学习上的差异,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任何一位学生都潜藏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应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学生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确定实施何种教育.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感等状况做综合分析.如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教师懂到心中有数,找出不同的切入点.当然,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调整. 其次,教学目标分层.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让他们能够摘到“果子”.发展目标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中层目标针对大部分学生,基本目标针对学困生.教学目标的分层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差异.1、在提问时.对优秀生要求有一定难度;对中等生侧重知识的运用、理解;对落后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2、在例题许樱时,对落后生就一题一解,中上等生是一题多解3、在教学评价时.尤其对落后生不要用讽刺挖苦的语气,以免伤害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耐心地教育和帮助学生,哪怕取得些许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让他们有学习的自信心.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多维角度去审视学生,构思教学,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真正有所收获.思想升华.素质教育强调的以人为本并不单指学生考了好的分数,而是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出实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顾此失彼,学生一时取得了成绩,但是,没有正确的学习认识.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从长久来说学习效果是不能保持的. 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来起作用.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通俗讲,只有学生自己学进去了,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不进去,教师教得再认真,仍然是无效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反思如何来定位自己和学生的角色了. 传统的教育是灌输式的教学,课堂围绕教师展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的教主宰了学生的学,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成了学习的配角.学生学到了多少.是否理解了,教师不关心,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记住了,作业做完了就万事大吉.小学生从小接触这种被动式的教育,只能感受到学习的负担和枯燥,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学.学生学习自然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不理想了.所以,要提高学习成绩,教师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角.自己做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认知,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我学习、自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想,为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合”所必需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不仅是教,还要研究学生如何去学.大多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并不是不努力、不认真,而是学习方法不到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有成效. 1.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预习时.会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在教师讲解时,会回忆预习中了解到的知识,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会成为课堂关注的部分,而专心听讲.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肯定存在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在每节课学习之前进行汇报交流,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该重点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课堂听讲.课堂数学是主要的学习途径,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对听不懂的地方要记下来,课后问同学或者师.一定要解决掉学习上的拦路虎,否则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一节课做下来很难能够集中精力去听讲.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吸引他们,不让学生思想开小差. 3.课后复习.课后复习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课后复习是对课本的回读.上完新课,教师要鼓励学生再次阅读数学课本,回顾所学内容,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进一步理解书本知识,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探讨.有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读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共同讨论.使书本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真正使学生由“读会了”数学课本发展到“会读”数学课本.其次,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师教学的最直接的表现.教师也可以借此认知教学策略的对错,进行及时调整.我们要不断研究和总结、完善教学工作.从学生学习的多方面去寻找与学习效果有关的因素,懂到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阅读全文

与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