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

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03-05 10:37:08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游戏与游戏教学的特点

(1)具有趣味性。教材中的游戏有六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趣味性强,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和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需求,深受他们的欢迎。

(2)具有情节性。教材选用的游戏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在游戏活动中扮演某些角色,如“老鹰”、“小羊”、“战士”、“花朵”……这些角色符合小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喜欢情境的烘托,乐意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征。通过游戏,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懂得社会规范,了解人际关系,处理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具有竞争性。游戏一般都是以对抗形式开展,对抗中会有胜负,教材要求胜利的一方应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失败一方应总结经验、迎头赶上。所以,游戏教学内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精神。

(4)具有简约性。教材中的多数游戏都比较简单,只要稍定几条规则后即可进行活动。由于“简约”,学生必须从简单中寻找成功的方法和途径,这就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果断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信、自主、自强的意识和行为,便会得到强化。

中小学体育教材有什么特点

特点就是落后老套.很多技术性的东西不科学了.
几乎没有基础性,如果按照教材学游泳能淹死人....

③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
(水平三)内容介绍(供小学五~六年级使用)

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本书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自2003年9月进入全国各实验区进行实验以来,许多实验学校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使正在进行的教学实验工作更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综合了各实验区学校对新教材试行中的经验和建议,对新教材作进一步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五、六年级教师在一个更广泛的空间中对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有所创意。

水平(三)《教师用书》全书共有十一章,根据内容性质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第二方面,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常识学习内容;

第三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建议;

第四方面,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导建议。

现将四方面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在水平(三)《教师用书》的十二章中占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八章构成。这一部分内容,是水平(三)《教师用书》的主体部分。请见下表:

以上七章学习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教学内容的游戏性、活动性、选择性和范例性。为了体现这些特点,这部分内容较多地采用了生动、形象、活泼的练习动作、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教师用书提供的许多图例(包括活动场景图、动作过程示意图、技术原理图),也都带有学习和生活的趣味。选编的教材内容都是示例性的,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自主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各章节教材内容中,还提供了相关教材内容的“教学案例”,这又为教师创造性地选择与组合教材内容拓宽了思路。这套新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仍然以“田径”、“体操”、“球类”冠名教材,体现出水平(三)《教师用书》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中,对体育文化属性的一种继承。

下面我们把这七章内容分别加以介绍。

第二章 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

(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

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

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

(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三)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

(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

(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

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

④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

(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

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

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

(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三)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

(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

(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

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

⑤ 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

小学吗 涉及不到太深的知识 到中学后才是真正的求学
至于体育这个副科的教学 一般学校都不怎么重视 小学体育教学主要以活动为主
索要掌握的知识少之又少 更不用提教学了

⑥ 从哪几个方面对体育教材进行分析

1、教会学生体育的基础知识和锻炼方法。
体育基础知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依据,有了知识作指导,才能使体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此,不能把体育课看成是单纯的技术动作的传授和练习,而必须同时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体育基础知识指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有关身体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项目对锻炼身体的意义、运动保健、体育卫生常识以及运动竞赛中简单的规则和比赛方法等。教师应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采取专门的理论教学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由被动变主动,由盲目变自觉,把增强学生体质实效的获得,由必然王国引向自由王国的境地,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娱乐的需要。
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的基本技术指人们充分发挥机体的能力,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技能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因此,掌握技术是形成技能的基础。一般地说,技术和技能掌握得越好,锻炼身体的效果也就越好,强壮的体质是提高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一般人都会走、跑、跳、投掷、攀爬等。但要跑、跳、投掷的姿势正确,跑的快、跳的高、投的远又需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技术,并在经常练习的基础上方能形成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及调整运动负荷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得到锻炼的乐趣。
3、教育学生学会交往、交流和创造。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授的是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经验、道德行为规范,使其充分认识交往和交流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其次,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第三,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或提供有益的正常交往和交流的机会,选择可供交往和交流的对象或榜样。并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倡导创造教育,培养创造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创造性素质。因为,没有创造型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
4、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和享受美好的人生。教会学生关心,广而言之,就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国内体育界发生的大事,关心体育的进步和兴衰。小而言之,就是指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体育活动中,注意关心同学的健康,关心同学的安全,关心同学的学习,关心教师的言行等以及那些值得关心的人与事。其次,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基本的需要基础上,去努力追求与体验那些更高层次需要所带来的乐趣,诸如助人为乐、求知为乐、不断进取等,使学生真正感到人生的充实、欢乐和幸福。
体育课为教材而教学、还是为目标而教学?
现代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技术和技能;二是身体的操练和心理的体验;三是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 针对这些内容,教师怎样去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处理现有课本提供的教材。我认为:当体育教师面对一项教材时,首先,必须弄清为什么要教这项教材?通过这项教材,要教给学生什么?其次,必须了解这项教材的魅力所在;第三,要认真研究这项教材怎么教学生才爱学;最后,才是深入钻研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最快地学会学懂。要把教案的设计看成是对一堂体育课美好蓝图的描绘,将体育课教案编写当作上课的具体执行计划。采用的要求是:
1、拟定一堂课的目标要具体。依据知识、技术和技能;身体的操练和心理的体验;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具体到每一节课的任务,须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从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着想而定。还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的不同阶段,任务要有所侧重、主辅分明。切忌抽象笼统,眉毛、胡须一把抓。
2、教材搭配和教法的选择要合适。一堂课的教材安排应以教学进度为依据。辅助教材根据主要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搭配。着重考虑教材是否符合任务要求,能否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否有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是否突出主教材,保证教学重点。教法要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切忌成人化、竞技化和达标化。
3、教学顺序安排要优化和科学。教学顺序的制定涉及的问题较多,应考虑学生认知与认识活动的特点规律,应把新教材和较复杂的教材安排在前段,以便学生用最充沛的精力投入新教材的学习和完成困难较大的学习内容。把容易引起高度兴奋的教材放在后段,以免学生过度兴奋,影响其它教材的教学效果。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特点看,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应把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放在前面,把发展力量和耐久力的教材安排在后面。同时,还要注意身体不同部位练习交替进行。此外,遇到新旧教材、难易程度不同和不同素质教材之间的矛盾并存时,应从课的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有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为准则,合理确定主次。同时也要考虑气候、场地和器材等因素。
4、教学步骤确定要规范和简练。教学步骤的确定应以教材的动作技术结构为依据。教材的动作结构不同,其教学步骤也不一样。通常将动作结构较复杂的教材合理地划分为几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基础由易到难或按技术组成的顺序逐次进行教学。教材各部分的划分,应考虑动作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那种单纯追求教学步骤,而使教材各部分划分改变动作结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要注重简练实用,切忌华而不实或过于简单。
5、采用教法手段要恰当和有趣。教法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与方法。教法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确定教学手段,应以教材性质、学生情况和作业条件及教学的不同阶段等为依据。不同教材,不同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要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或千篇一律,防止形式主义。常用的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与比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
6、选择的练习方法要实际和实用。练习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的现有基础与身心特点;体育场地与器材条件等的综合情况,考虑和合理选择。具体而言,教师选择的练习方法既要便于学生的接受,又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尽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有充分的身体活动与心理体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
7、课堂的组织教学工作要周密。体育课大都在操场上进行,教师要组织几十名学生井井有条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课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组织工作贯穿课的始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的各部分的组织工作必须考虑周全。一般课中的组织工作,主要有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和组织形式的正确运用等。基本组织形式有:全班形式、分组形式和个别形式。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人数、基础情况、身心特点与场地器材等进行选择运用。
8、环境的布局和全课时间的安排要妥善合理。体育课对场地器材的安排与布局,全课时间科学的分配与使用须再三斟酌,力求妥善合理。这项工作做得好,其意义不仅在于显而易见的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和解决器材不足的困难;更在于便利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加强计划性,保证基本部分主要教材的教学时间。防止相互干扰,杜绝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课的任务。

⑦ 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教会学生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简单、易学、不易受伤的运动。

⑧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

1、相对于其他体育形态而言,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其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任何体育教育都是在教师(或指导者)的主导下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亦即体育主体(对象)自身的学习和锻炼过程。

2、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这些特征使体育教育同其他体育形态区别开来。

3、体育教育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学校体育。若把体育教育(狭义的体育)与学校体育画上等号,显然是不妥的。这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会造成对学校之外的体育教育的忽视(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4、体育教育中最普遍、规模最大的活动是学校体育和体育专业教育,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体现一种互动关系。

一、学科性质

1、现代教育制度形成以来,体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早期学校体育具有的人文教育色彩逐渐淡薄,主要表现是“增强体质”和“技能传授”逐渐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在实践中甚至成为唯一的目的。

2、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幅度减少的体力活动使得体能在劳动中的意义迅速降低,这与急剧增大的职业劳动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学习体育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已不再为人们谋求生存和劳动所必须;另一方面,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4、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性质也越来越鲜明。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科价值

在现代教育形成的过程中,体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进入学校并在学校中逐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学习对于人的发展所具有的多方面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体育课程学习对于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显著的价值,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这种价值主要以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方面体现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变化方面,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增强体能,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运动实践行为不仅始终影响、改变着自身机体,而且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各种心理感受。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使人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是否具备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具有显著的作用。由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增强学生某些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4、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对体育的认识,似乎体育就是运动,没有什么知识学习的问题。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在过去的教育理论中,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并根据这样的理解来组织课程和教学。

但在当代,根据知识经济对知识结构的研究,人们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和规律知识(Know-why)、技能性知识(Know-how)和始源性知识(Know-who)。

三、学习学科的目的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满足教育发展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是: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8)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扩展阅读:

体育教育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体育教育 (体育学科专业名称)

⑨ 小学体育学情与教材分析的要点有哪些

1.学习需要的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学习方面和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差距,及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2.学习内容的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是为了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① 内容的选择:根据学习内容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优选可以作为学习的内容,合理加工使之系统化。② 内容的组织:是将所选的内容进行单元化的系统安排。③ 确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3.学生分析①学生的特征分析:年龄、性别、身体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已有的体育知识、学习动机等。②确定教学起点:学生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就是新的教学起点。例如,在走动拍球的基础上--学习慢跑中拍球;在原地投沙包的基础上--学习助跑投沙包;在篮球运球的基础上--学习运球绕过障碍等等。4.教材分析教材名称?——项目技术教材特点?——本质特点重点难点?——明确具体适宜方法?——教法学法发展学生?——锻炼价值 分析教材是为了了解教材的特点与价值、确定教材的范围、明确学习重点与难点以及采用何种方法教学最适宜等。①教材的选择---学什么?根据学习内容的层次,根据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优选可以作为学习的内容,合理加工使之系统化。②教学目标---学多少?是将所选的内容进行单元化的系统安排。③确定教学方法----怎么学?5.阐明教学目标①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说明教师要做什么。②教学目标的表述力求明确、具体、可测量、可观察,不应不切实际或模棱两可。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老师们将教学目标写得过于繁琐: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术目标、能力目标、行为目标等。6.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因素的总体考虑。确定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体育教学策略设计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体育教学策略主要研究:课的类型与结构、教学的顺序与节奏、教与学的活动、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时空安排等。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① 学习准备:对学生的学习准备要了解、验明、启动、补偿。② 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教学内容要有适宜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经过努力能够达成。解决“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③ 目标范例:向学生展示学习活动完成时所要完成的规范动作,让学生有学习的目标和模仿的榜样。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动作范例。④ 内容的组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例如,健康知识);注意教材的内在关联;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⑤ 恰当的教学指导:时机、方式⑥ 激发兴趣:讲解示范、提问、启发、讨论、实践--。⑦ 反复练习:练习的次数、组数、规格及要求等。⑧ 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理解或动作是否正确。⑨ 注意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体格、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兴趣、能力等不同,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设计是应用学科,它赖以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是应用相关体育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而其本源又是体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因此,广大教师还要关心体育学科中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以及传播学、设计学、管理学、媒体学等领域的理论发展,及时将其中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体育教学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去,经过实践检验后,再把这些理论丰富和补充到体育教学设计的内容中去,将它们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指南和原则,使体育教学设计知识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阅读全文

与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