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准备上小学了,该怎么培养数学思维逻辑呢
孩子准备上小学了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就能够培养另外你可以给他买一些大卷子做
❷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虽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日益受到重视,也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由于很多教师不能从低年级开始不断地、系统地坚持,不少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认识模糊与不足之感。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特征是“先想后说”,也可以“边想边说”。它可以在“想”和“说”的过程中,找根据、说理由,不断整理思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会思考、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2.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3个必经阶段。
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语言的发展大体经过3个时期:一是“出声思维”时期,二是过渡时期,三是无声思维时期,并对应于低、中、高年级3个阶段。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自言自语地运算,到了中年级,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及直觉行为的发展和需要,无声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在演算遇到困难时,仍会借助于有声思维,即使到了高年级也不例外,甚至到了成人。
根据这3个阶段的特征,在进行教学时,可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可以让学生边想边说,“出声地想”,同时培养与训练学生在演算中短时间内的无声言语。中年级,在加强表达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有声思维向无声思维过渡。高年级,则以无声思维为主,但须要加强作为衡量学生思考问题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复述能力(这里主要是指口头复述)的培养,例如解题思路、推理过程等复述。
3.进行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采用“出声思考”的办法,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分析其正确与否,防止出现方法论的问题。
(1)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及过程,就需要让学生用语言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给予评价和方法的指导。事实证明,采用“出声思考”法,不但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肯定会出现具有普遍性的特殊错误类型,且与使用的教学方法无关。例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所出现的一些错误判断,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对于某些学生个体是典型的。这说明不同错误的策略,也会产生相同的错误模式。解决的办法只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才能使教师了解其解题推理过程,给予适时的指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的有关要求,而且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减少思维过程的错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做法
学生的语言是逐步发展的,有它的特点和规律性。所以在教学中,要考虑到这些问题,遵循一定原则,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1.语言表达要准确。
数学语言讲求准确,讲求严谨。所以教师应率先做到在正确理解数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适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适当地指导。做出必要的示范,让学生模仿,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范例。长此训练,潜移默化,也有利于课堂良好语言氛围的形成。如对数学概念、方法、定理、算法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体现这些方面的要求,某些性质、定律、法则前面所加的“通常”“一般”等限定,三角形概念中的“围成”,梯形概念中的“只有”,商不变性质中的“同时”“相同的倍数”和“零除外”等等。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有序;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语言要清晰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以免误导学生。
2.语言表达要完整。
有些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语言的缺乏,说话往往不完整,有时只讲一个词或者简单一句话,甚至用动作表情代替。这就要求我们训练学生学会完整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给学生以充分的考虑时间,充分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而后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匆匆以师代言。许多教师往往犯这个错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学生表达能力差的后果,错过了让学生在适当阶段接受适当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机。因此老师就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当然自己要率先垂范)或者教给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一些常用句式,如:“因为……所以……”“先……后……最后……”“要求……必须先求……”“根据……可以得到……”等等,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内心表达。
3.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
教学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如归纳、分析、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把头脑中的逻辑思维
❸ 小学数学简单逻辑推理题!
1.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解释:
因为三个估计中只有一个是对的,所以以此为突破口,提出假设,进行推理,找出符合要求的结论.
(1)假设甲说的话真,那么乙,丙二人说的话假.由甲话真,推出小强至少有1000本书.
由丙话假,推出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这两个结论相互矛盾,所以假设错误.
(2)假设乙说的话真,那么甲,丙二人说的话假.
由乙话真,推出小强的书不到1000本.
由甲话假,也推出小强的书不到1000本.
由丙话假,推出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这三个结论没有发生矛盾,所以假设成立.
(3)假设丙说的话真,那么甲,乙二人说的话假.
由甲话假,推出小强的书不到1000本.
由乙话假,推出小强的书超过1000本.
这两个结论相互矛盾,所以假设错误.
综上所述,只有第(2)种假设成立,推出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其实从甲,乙两人的估计中可以直接看出,二者的话相互矛盾,不能同时成立(即不能同真或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一假(至于哪句为真可不必管它).因为三句中只有一句为真,所以丙说的话定为假,推出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2.丁队三战全负
需要具体解释请说明。
❹ 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思维能力
一)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也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都是经过人们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的真正的科学结论,只是不给学生进行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论证。即使这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具体地说,10—11岁学生开始能逐步分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能初步掌握比较科学的定义,能领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分析,并进行间接的推理(即由几个判断推出新的判断)。因此可以说,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❺ 一个小学逻辑思维数学题
小明去买衣服,买了一件标价50(成本30的)的衣服,给了老板100(假钞)老板找他50,第二天小明专拿着衣服属+20换了件标价70(成本50的)衣服。问老板赔了多少钱?
对于老板来说,第一天赔30+50=80
第二天赔30+20-50=0
所以老板还是赔80元。
❻ 小学数学简单逻辑推理题!~急,给分~
1,是玻璃.
小欣完全错误
小磊完全正确,
小陈一半对一半错
2
C,D
❼ 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视学习的问题引出。
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设计适当的练习题。
❽ 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
小学知识还是相对来说容易理解的,只要你中间不脱节,不拉下课就行。如果自己觉得那方面是自己的弱项,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❾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
这三个数都出现了三次,所以13+15+23=51,这三个数相加的和就是51÷3=17,因为甲的13不是3的倍数回也就是甲不答可能拿了三次一样的数,所以至少拿了两个不一样的数,同理丙也至少拿了两个不一样的数,又因为他们三人拿到的数都不为17,所以三人都是拿了两个相同的数,用17-13=4,17-15=2,23-17=6,即此三个数的差分别为2,4,6,也就是说有大中小三个数,中数比小数大2,大数比中数大4,大数比小数大6,并且它们的和为17,所以即便用列举法(如果学过方程,就是x+x+2+x+4=17)也能算出小数为3,中数为5,大数为9,甲是3,5,5,乙是3,3,9,丙是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