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方面
1.小学体育教师不堪重负。据调查,当前我市的小学体育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的,课程量都非常之大。平均每周课时都在15节左右,最高的达18节,通常都是一个教师负责整个年段的体育教学任务,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较,就显得比较累了。除了教学外,还要组织做好全校性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课外性训练和参加各种比赛等,体育教师经常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而且,多数学校没有把全校性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课外性训练和参加各种比赛计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2.小学体育教师待遇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称评聘中,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是弱势群体,基本上要熬到20年教学工龄,还要持续出成果的基础上才可能评上小学高级,能不能聘上又另说。二是在实行绩效工资后,绩效多是向班主任及其他“重点”学科倾斜,体育教师又是弱势群体,应得的利益都没有得到保障。三是多数学校没有给体育教师配备服装、没有发放高温补贴等。
3.小学体育教师结构失衡。也是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年龄结构失衡,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40岁以上居多,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偏少,青黄不接。二是性别结构失衡,男性体育教师占绝大多数,女性体育教师的比例不足。三是专业失衡,多数体育教师都是篮球、田径专业。乒乓球、武术、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冷门”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二)主观方面
1.个别体育教师敬业不够。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满怀信心并积极参与,接受了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观念,并应用于实践当中。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仍然有个别的小学体育教师,徘徊在课程改革的门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尤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坚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理解甚至是排斥,重竞技、轻普及不能很好地面向每个学生,也影响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悖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多数体育教师理论不精。由于体育教学长期受“重技术、轻理论”的影响,体育教师队伍大多是“技术型”、“经验型”,而“理论型”、“科研型”教师少,因此造成实践课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上室内理论课力不从心、费劲吃力,上课就是照本宣科,自己也不知所云,学生迷迷糊糊、一知半解。体育教师缺乏体育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学习,不仅影响他们自己的体育参与态度和能力,也直接影响他们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3.部分体育教师能力偏低。主要是指教育研究能力偏低。虽然说绝大多数的小学体育教师曾经撰写过论文或参与过课题研究,但这些论文或研究,都是在职称改革大背景下的压力催生的,短期目的性较强,从而导致论文水平不高。我们看到的高水平的论文和课题并不多,七成以上的文章只是发表于区县级和校级的报刊杂志上,也有部分教师是因为工作负荷较重、学校没有学术氛围或是工作年限较短而从未写过教学论文,这就有待于向有经验的爱岗敬业的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向科研型教师发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邓小平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充分说明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要更好地、更科学地抓好小学体育的发展,要把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关键和前提来抓实抓好。
(一)配齐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我们党和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工作主要是依靠体育教师去贯彻落实,而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逐年扩大,年轻教师偏多并且学历高,有工作激情和开拓创新精神,但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偏少,教师数量“隐性”缺乏,女教师严重缺编,师资队伍的规划和管理还有待于提高。因此,要把我市当前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当作重点来抓,认真制定好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按照有关的要求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按有关文件的要求“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待遇
稳定体育教师队伍,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端正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的认识,要利用各种机会,营造重视体育工作,尊重体育工作者的氛围,要关心、爱护体育教师,为其提供基本的工作条件,提高相应的劳保待遇,逐步改善其生活条件,并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使优秀教师愿意留,留得住。
(三)规范小学体育教师培训
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素质,是提高体育理论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应该是全面的,由过去侧重掌握活动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型”向具备高素质的“智能型”过渡。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应该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必须掌握生物学知识,心理学,活动训练学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第三要掌握活动项目的有关理论及其比赛规则,第四还应具备社会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要将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发挥我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的作用,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体育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我市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㈡ 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目前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版首先是权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多,中西部地区相对少一些。城市较多,且师资质量较高,农村偏少。其次是年龄结构,骨干教师年龄偏大,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另外,骨干教师的交流机制也不畅通,导致校际间师资质量存在差距,择校热难以降温。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国家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的扶持力度。其次,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另外,要完善教师交流渠道,使城乡之间的师资逐渐平衡。
㈢ 小学骨干教师在学校怎样发挥骨干作用
作为骨干教师意味着我以往的工作得到了肯定,也意味着今后的担子更重了。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以后的教学路上我还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在学校教学以及生活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具体做法如下:一继续做研教型的老师平日里,我喜欢在教学之余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喜欢那些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实录,喜欢特级教师写的教学心得,喜欢那些班主任工作中的感人的爱的教育故事。在这些故事与教学案例中,我学到了不少的教学方法,教育的理论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不能侃侃而谈,但是对于工作起到了指航的作用。特别是新课改的今天,在摸索之中,我们更要多读书,只有多读,多思,在实践中去验证,去探索,才能真正提高自己。今后我还将继续把这样的爱好发扬下去,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向新教师推荐一些好的书刊,共同阅读,甚至可以就一些文章谈自己的看法,在理论上一起提升。在日常工作中,一名骨干教师应该多到别的教师课堂里听课取经,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又要积极承担一些公开课,把自己的一点好的教学方法展示出来,让新教师学习与参照。在与新教师的交流中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他们早日熟悉教学业务,早日站好讲台。做到“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带头实践”。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形成更为浓厚的教学风气。不管到哪里去,都要带着目标,想法去,带着办法,体验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提高自身修养彰显人格魅力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都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仪表,行为,语言等方面做到“身正为范”。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与同事的相处中,做到团结与合作,加强组织的纪律性,听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少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用骨干教师的宽大的胸怀感染一些爱占蝇头小利的同行,创造和谐校园。三 提倡爱的教育,实现骨干辐射。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面对的是刚刚起步的孩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犯错与烦恼?我们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因材施教,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爱的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老师的心中,才能真正起到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四学校支持,提供施展的舞台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学观摩活动,让骨干教师真正发挥作用,学校应该对骨干教师给予一些权力,比如语文组长或者年级的语文小组长等小职位,带领学科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教学经验,负责备课、听课、作业检查等日常教学工作,并让骨干教师承担专项研究任务,组织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每一年都会有新的青年教师走进校园,他们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要让他们能够独当一面,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时间的锻炼。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就应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五珍惜机会,完善自我我们是农村小学,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并不多。到文昌,海口去听课是我最开心的事,每一次我都会认真听课,做笔记,写感受,并把一些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学方法带回到我的课堂上,为我的课堂注入新的血液,加进时代的气息。记得上次的海口听课,当学校领导通知我去的时候,我激动万分,从教多年,第一次能到海口去听课,听特级教师,教坛新秀的课那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以往在同事们的口中听到他们去海口听窦桂梅的课与讲座别提多羡慕了,老是让他们与我讲当时的情景,甚至名师的一些幽默的话也能让我欣喜。当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可是清晨的一场大雨让我沮丧万分。从冯坡到海口顺利坐车也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会场还要打的士,还不知要多久。看看眼前的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我们心中打鼓了,可是我们最终还是打着伞,冒着大雨来到车站,尽管雨水打湿了我们的头发和衣服,可是挡不住我们追求的脚步。当我们赶到会场的时候,正是《匆匆》教学开始之时。那一刻,我的心无比平静,找个位置坐下,认真倾听,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特级教师上课时,那娴熟的技巧,使我感到不枉此行。下午我们也是听到讲座结束才离开会场,路上我们三人交流着体会与心得都感到受益匪浅。回到学校,当同行们知道我们冒着大雨去海口听课时,很多老师都说“你们仨真有劲头!”骨干教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校教师的教学与生活起到模范与带头作用。
㈣ 浅谈如何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倡的“三级备课”:即自备、复备、完善。自备,教师分到备课任务后,根据备课要求先行备好教学设计;复备,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教师先行说课,备课组成员就该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见,备课教师根据成员意见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教案,使之更为完善,并在教后及时填写好“教后札记”,完成“教学反思”。 这种方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 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每学期要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校级评优课、开放日观摩课、青蓝工程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 ,形成“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备课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并尽可能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讨论交流。 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尝试走班---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学校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学校就要着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学校可试行教师走班制。措施可以课改为龙头,年级为试点,由各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或者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 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可以筹划和实现年级大课走班尝试、跨年级走班、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规范,离不开教研组和备课组平台的合作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㈤ 如何组织小学大班额的体育教学主题研讨
大班额如何实现体育课高效课堂 宜都市实验小学 余 波 【摘要】大班额体育教学现状及大班额背景下实施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班额 体育教学 高效课堂 当今,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家长择校意识增强导致了学校两种典型的极 端倾向:学校生源过多和过少。资源优势的学校学生超员,受规模限制,班级人 数极剧膨胀,出现了大班额现象。从 2009 年以来,我校在校人数一直在 2400 人以上,三十大班额体育教学现状七个教学班,每个班级人数都在 65 人左右, 是名副其实的大班额。 “大班额”教学存有很多不利因素,特别对体育教学活动 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大班额体育教学的现状 1、 大班额使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难度加大。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 手段这一特征对教学的组织工作提出较高要求,课堂上的分组、调队、轮换、变 换练习等组织形式是其他学科所没有或少有的。 人数过多必然给体育教学的组织 工作造成困难,同时,人数过多对教师的讲解、示范也提出特殊要求,学生看不 见、听不见的现象常见,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的组织管理上面,全面实现 体育课程标准目标严重受到影响。 2、 大班额使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人数过多易使体育教师顾此 失彼, 保护手段及安全措施相对缺乏,因此大班额使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增 多。 3、大班额使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相对不足。 体育教学中身体练习对场 地、器材的依赖程度很大,人数过多必然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相对不足,必然 带来练习密度下降,运动负荷不足等,从而影响到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完成。 4、 大班额使体育课先进教学理念难以实现。 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 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 课堂中要多接触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与特点,而人 数过多使教师把大量精力耗在组织教学上,失去了与学生个别接触交流的机会, 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大班额体育教学中较难实现。 二、大班额背景下实施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效地克服大班额背景下体育 教学的场地、器材相对不足的问题。 教师必须发展自身的智能水平,提高组 织教学管理能力, 把教学任务及教师的意图贯注于全体学生,有效的影响或改变 学生心理和行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投情入境,兴趣倍增。要针对 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不足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既要 有科学性,还要有教育性和艺术性。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以活泼为主、兼顾严 肃、避免长时间的单一练习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缺失。 2、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规范,便于教师指导指挥。 人数多的班级,最困 难的不在于教学, 在于如何组织教学,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 更是困难。 在教学时, 首先建立班级秩序,让学生能够列队,对于人数多的班级,我采用四队八组的分 队方法,让学生全部列为四队,熟悉掌握一队变成两队的方法,上课时根据需要 灵活变队, 我把变成的八队定义为组。找出来能够负责的学生来作为每一队的负 责人,当好老师的助手,这个助手教师一定要好好培养,不仅在目前能够协助教 师作少许的工作,在以后,对于人数多的班级,更是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 是让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指挥,包括哨音的指挥。我们 说,课堂规范建立了,学生能够听从我们的指挥了,就为我们实施教学打下了基 础。队列的反复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游戏,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 不愉快, 关键是在队列练习中要不断有新的内容加入到里面, 以保持学生的兴趣。 比如从口令到哨令,从单方向的位置集合到以老师为坐标的各个方向的集合站 位,从全班的集合到点名某一组的集合,都是练习方法的翻新。我在排列队伍时 一般将调皮的学生平均安排在队伍的末尾, 以便我集中观察和减少对其他学生的 学习影响,便于教师集中控制其课堂行为。 3、多采用集体练习和分组教学。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来说,不能够在课堂 上出现半点闪失, 除了增强责任感以外,教师要尽量选择适合人数多学生参与的 活动,尽可能采用多分组的方法。比如,穿越小树林、冲过封锁线、打野鸭的游 戏,就很适合人数多的班级来活动,如果实在是不能够全班都参与,那就让学生 一部分观察,一部分活动,间歇运动,也是符合运动规律的。把器材平均分配到 各组,让组内的成员轮流使用,让组长调节控制组内学生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教 师只对有问题的组进行指导就可以了。 4、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体育骨干的作用。 培养体育骨干学生,充实体 育课教学中骨干学生人力资源。 解决班级人数过多易使教师故此失彼的现状,实 现体育教学的高效性。在大班额的教学中仅靠教师对学生的统一指导是不够的, 时间上也做不到这一点, 必须发动学生互教互学,特别是安排技术较好的学生指 导,帮助学生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在教学中体育骨干多了,就能 够对练习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指导,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技 术水平都有良好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互教互学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的机会, 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品德。 5、选用持续教学效果强的学习内容,设置学习内容的小目标。 像小球 类、跳长绳、毽球等这些项目都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所以可以使 学生进行持续的学习, 围绕这些内容的身体素质练习, 也涵盖了学生的基本活动。 以运动带活动,即使教学丰富多彩,也适合大班级的教学活动,还符合学生活泼 好动的特点。 其实,人数多也有人数多的好处,扬长避短也不失为更好开展教学活动的 原则之一。
㈥ 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总结怎么写 2017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专实践体会同经验属总结相类.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㈦ 如何培养体育学科骨干教师
1、加强领导。院、系二级要切实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领导,每半年专分析研究一次培养情属况,及时解决培养工作中实际问题,使培养工作扎实有效。
2、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科研课题列项、科研经费申请、业务进修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重点扶持。
3、学院设立专项资金,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优秀学术专著的出版、优秀学术论文的发表进行适当资助和奖励。
4、指导教师在指导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期间,由学院发放指导教师津贴。
5、每年结合年度考核,对中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培养对象资格。培养期满两年后,综合考评一次,合格的作为中青年教师使用,并享受相应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