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生作文和妈妈一起纳凉

小学生作文和妈妈一起纳凉

发布时间:2021-03-02 16:07:42

『壹』 纳凉作文 400-500字

我也在找啊!!!!!!!!!!!!!!!!!!!!!!!!!!!!!!!!!!!!!!!!!!!!!!!!!!!!!!!!!!!!!!!!!!!!!!!!!!!!!!!!!!!!!!!!!!!!!!!!!!!!!!!!!!!!!!!!!!!!!!!!!!!!!!!!!!!!!!!!!!!!!!!!!!!!!!!!!!!!!!!!!!!!!!!!!!!!!!!!!!!!!!!!!!!!!!!!!!!!!!!!!!!!!!!!!!!!!!!!!!!!!!!!!!!!!!!!!!!!!!!!!!!!!!!!!!!!!!!!!!!!!!!!!!!!!!!!!!!!!!!!!!!!!!!!!!!!!!!!!!!!!!!!!!!!!!!!!!!!!!!!!!!!!!!!!!!!!!!!!!!!!!!!!!!!!!!!!!!!!!!!!!!!!!!!!!!!!!!!!!!!!!!!!!!!!!!!!!!!!!!!!!!!!!!!!!!!!!!!!!!!!!!!!!!!!!!!!!!!!!!!!!!!!!!!!!!!!!!!!!!!!!!!!!!!!!!!!!!!!!!!!!!!!!!!!!!!!!!!!!!!!!!!!!!!!!!!!!!!!!!!!!!!!!!!!!!!!!!!!!!!!!!!!!!!!!!!!!!!!!!!!!!1

『贰』 关于《纳凉》写一篇500字作文

纳凉
太阳落山了,天渐渐的黑了,晚霞染红了天空,大家吃完晚饭都不悦耳红的出来纳专凉了,属天气也没白天那么热了,变凉爽了。
一位阿姨拿出来了一把扇子和一张折叠似躺椅,她穿着一件绿色的短袖,坐在房子旁边的马路上,左手拿着一把扇子,因为天太热了,一只只蚊子都从草丛里飞向阿姨,想吸阿姨的血,阿姨用手轻轻地扇了一下,蚊子被阿姨吓地拔腿就飞。阿姨的旁边有一位坐在躺椅上的叔叔,叔叔的旁边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块西瓜,西瓜被叔叔咬了一口,他不知不觉得就睡着了,睡着的样子很好玩,手抱着肚子,翘着二郎腿,还不时的打着呼噜呢!还有一位老爷爷搬来一把椅子,躺在椅子上,报纸放在膝盖上,报纸上面还有一副老花眼镜,好像看了一半报纸就忍不住睡着了。这三个人都在一边闭目养神,一边纳凉着。
晚饭后,小明,小红等四个人在马路边一起真论着,
小明想了一下,高兴地说:“我们这么真论没什么意思,还是来个讲故事比赛吧!我做裁判,好么?”其他人说:“好,我们就看谁讲的动听!”然后,他们就开始一个一个地讲故事了。好多小朋友在一起追逐打闹。

『叁』 以纳凉为话题的作文

以往,住房一般都是租用单位分配的公房,诸多条件限制,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里,面积不过是十平方米左右,就算很幸运了;房子的墙是用坚实的石头砌起来的,热传递却是透明的,房间烘得很,加之窗子也不那么豁达,挨着走廊,窗子在夜间是紧闭的,通风条件变差,室内备感燥热。

对付酷热,老办法是摇晃蒲扇、纸扇、芭蕉扇等,以此获得凉意。自己给自己扇扇子,久而久之,手也酸了,添加的几多倦意伴着丝丝的凉爽渐渐进入梦乡。睡着了暂时忘了热,醒来时却发现背上的汗水,竟在席子上复印了人的背影。

那年在某山区下乡,看见理发店的天花板上倒挂着一张硕大无比的纸板,牵引一根绳子,我好生奇怪,刚驻足,竟发现理发匠踩着传动装置,纸板有节奏地摇晃起来,风儿呼呼地吹向躺椅上正在理发的人。原始的风吹来,身为过客的我也感觉到几多凉快。

人们总是从原始走向技术变革,并从中获益。电气化带来纳凉机械化、自动化。电风扇问世,有台式、落地式和壁挂式,以及吊顶式······依仗电力,从不同的角度自动地吹出强风或和风,人们各取所需地纳凉,惬意无比。

空调则是奢侈的纳凉电器。人们把房间关(隔)得密不透风,才动用空调,将冷气留给自己,反季节地盖起棉被;而热气和水一起源源不绝地排出室外。这期间,电度表像在赛跑一样不停地飞奔着。

窗外一片热浪袭人。院内,走廊,窗下,甚至穿行的楼梯,人们很难找到一块清凉的净土。

人们走出小天地,寻找纳凉的去处。

聚集在大树下享受树阴的凉意,观察婆娑的变幻,虽然单调却可以随你自由联想,任你闭目小憩。一些人用下棋、打扑克等休闲方式来分散对热的厌倦和注意力。

有些人,发现附近有山洞,阴凉通风,是大自然造出的空调,不约而同地像开会一样聚集在那里,不过,没有像样的中心议题,议论的仅仅是东家长,西家短,传播点道听途说的趣闻,也许会说到热中有凉的故事。

有的人到江河湖海去,到游泳馆去,躲进水中温柔世界,拒绝热浪扑面。

有人则钻进超市和营业厅等有冷气的地方逛逛。是购物、散步、娱乐或休闲?其实直奔“纳凉”主题的大有人在。来去匆匆的过客,则在超市的风帘下吹风,一面凉透了心,一面看着街景和各色的行人的饰物,那是动态的画,活生生的电影,不用买票,爱看就多待一会儿,爱走就走,自由得很!当然也有碍生意之门的通畅。

当年大多数的单位都没有装空调,可有的营业厅空调的冷气却是多得溢出,有些老人家从早到晚就守在门口纳凉,为回避太阳,不时地挪动他们的报纸坐垫,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和最近的逸闻。有的嘴里含着烟头,漫不经心地弹落烟灰,与地上多种废弃物一起点缀门面,与高雅的窗明几净的大堂形成极大的反差。只有上级检查前的洒扫庭除,水龙头才暂时驱散他们的聚会。
2.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京市民家庭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在号称火炉的南京过夏天,“纳凉”对百姓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朴实聪明的老南京人创造发明了不少夏季纳凉的办法,具有共性的夏季纳凉方式有“三宝”。
第一宝:竹器纳凉摆战场
夏季纳凉的最佳时间为晚上,一是太阳落山后的晚上天气凉爽了,二是职工下班了,学生放学了,回到家里吃完晚饭洗把澡,一家人聚在院子里纳凉;没有院子的居民,在沿街也能摆开纳凉的架势,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是件最得意的事情。
那时一般市民家庭没有电视机,有收音机的家庭也极少,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各种晨报、晚报等报纸阅读,晚饭后除学生们要做点作业外(放暑假后学生可以白天做作业),剩余的时间就是纳凉闲聊。一到傍晚来临,家家户户就端来凉水,甚至是井水,泼向地面降温,将晒了一个白天的热气冲刷干净凉个透。接着划地为界各占一方,将家中的纳凉器具一股脑儿搬到院子里或街边上,再用清水冲洗一遍,等待纳凉时刻。
当时的纳凉器具几乎全是竹制品:竹凉床、竹凳子、竹躺椅、竹席子。吃完饭、洗完澡,一个个先后溜出家门来到院内,或坐或躺地开始乘凉。由于那时居民多数都住在大杂院内或沿街上,一个门里或街里进出,相互十分熟悉,白天各人忙各人的,到了晚上聚在一起就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国家大事,厂里新闻,还有街头巷尾的传闻,加上个人观点评论,说得天花乱坠,十分有趣。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拿出个半导体收音机给大家听听,也成为当时最大的时尚。由于左邻右舍太熟悉了,所以男人们赤大膊,女人们穿背心短裤,东家串来西家串去,相互间毫不觉得尴尬,仿佛就是一家人一样,这是现代人无法达到的和谐融洽境地。

第二宝:城门洞里最凉爽
在院内纳凉或在大街上纳凉的场面,已成为那时南京城市夏季的一道风景。不过这种纳凉方式在初夏和夏末秋初时管用,在盛夏季节,酷热难当,四面无风,在普通的室外纳凉仍然汗流浃背,于是人们又会采取其他的纳凉地点和方式,而城门洞里纳凉最凉爽。于是,家住在靠近南京明城墙城门的居民,如中华门门东门西的、玄武门附近的、解放门附近的、明故宫附近的等等,都会在酷热的盛夏夜晚第一时间地跑到城门洞里纳凉。
虽然当时我们家离南京的明城墙相距甚远,但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鼓楼却近在咫尺。盛夏最热的那两个星期,每到傍晚我们就会扛着竹椅、抬着凉床等纳凉器具“长途跋涉”100米,来到鼓楼坡,钻进鼓楼的那三个城门洞里抢占纳凉的地盘,放上竹椅、凉床,甚至在地面上铺上草席,加入了鼓楼坡纳凉大军,织就了一幅城门洞里纳凉图。
当时的鼓楼公园的管理是敞开式的,城门洞里可自由出入,只是上楼的楼梯门是紧闭上锁的。鼓楼坡上树木参天,有枝叶茂盛的南京“特产”梧桐树,有身高“寿”长的银杏树,还有别有洞天的假山流水,枝叶相连的各种花草树木,总之那时的鼓楼一派生态之绿令人向往,白天我们来这里玩耍,晚上来此纳凉,成为夏季纳凉避暑的绝佳场所。
不管南京的天气有多热,一到晚上,鼓楼坡上总是凉风习习,城门洞里更是清凉世界:厚实的鼓楼城墙隔开了白天的阳光辐射,城门洞里的穿堂风完全是自然风,吹在身上舒舒服服的,完全没有如今空调风那种寒风刺凉般的感觉。在当时四周还没有高楼的环境下,在鼓楼城门洞里纳凉,其感觉已不是“热不热”的问题,而是“凉”得“受得了受不了”的问题。因此当时我们纳凉的时间只能在上半夜,下半夜必须赶回家,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冻出病来。于是,盛夏的“城门洞里纳凉图”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傍晚时人们成群结队地扛着纳凉器具来城门洞抢占地盘,入夜后一个个又悄悄地撤退跑回家,敢于在城门洞纳凉一夜的人寥寥无

几。

『肆』 话说纳凉600字作文

夏夜纳凉自古而然,有诗为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乡下纳凉没有那样排场,简陋局促。一张竹床,几把凳子,或是将竹席直接铺到毛茸茸的草坪上,最多,泡一壶柳叶茶,冲一盏米汤。全家人吃罢晚饭,主妇、姑娘们冲个热水澡,男人拖着木屐,把荷花塘当了澡盆。荷叶塘的水清凉无比,由于荷叶的遮掩吸纳,水温比白水荡至少低两三度,劳碌了一天的身体,就像铁匠铺里捶打好的农具坯,是要经过淬火这道程序的。洗毕,拿着芭蕉扇坐在月亮底下,享受着渐渐冷却的夜风吹拂,降下身上的暑气,是再惬意不过的美事。纳凉最理想的地方,是巷子,太阳尚有一竹竿高,有的人家就及早动手,把凉床搬到巷子口,抢占有利地形。巷口与圩连通,清风徐来。那时候的扇子也是凭票供应的,很难做到人手一把,僧多粥少,一把扇子也成了家底厚薄的象征。新买的扇子,主妇们得对其进行深加工,用布条给扇子边缘绞边,那扇子就能经久耐用。扇面上我们还题上打油诗:“七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说是朋友,你热我不热?”

夜晚,天是黑板,星星便是老师板书的生字。牛郎织女星自不言说,因为有个浪漫的传说,总是被孩子最先认识。北斗星和南斗星,也因为造型别开生面,而被我们熟知。它们分别被村人称作大粪瓢星和小粪瓢星,村人将那两组星委屈成浇麦子菜园的粪瓢,似乎是对它们的不恭,却也透出亲切。村中那位老私塾,还捻须作过一副对联:“北斗七星水面映天十四点,南来孤雁连身带影一双飞”。还能看到流星,我们称之为贼星,明明灭灭,倏忽即逝。

纳凉,树头上生风最妙;更多的时候,树梢纹丝不动。这时候,纳凉的孩子就喊风,喊风被诌成了歌谣:“大风凉小风凉,起个大风给我凉,风在天上转转,地上把人唤唤,不唤不起来,风在草堆埋……”仿佛天上的风是家里的鸡或是草坡上的牛,一唤,它们听得懂声音,就听话来到身边似的。喊风,还被喊成一种调式,名曰风歌:“乖乖乖乖我乖乖,我打风歌给你猜,什么树上结大碗(哎),什么树上结钢锥?小伢来,什么树上结刺猬?乖乖乖乖我乖乖,你打风歌给我猜,柿子树上结大碗(哎),皂角树上结钢锥,小伢来,板栗树上结刺猬。”

听故事和猜谜语,是纳凉的两道免费大餐。“青竹竿,顶簸箕,里面晒着白饭胚”,谜底是向日葵;“头顶乌纱,脚踩泥巴,怀中抱子,胡子拉碴”,便是玉米。犁的谜面是“弯弯树弯弯柴,弯弯树上挂金牌,你把金牌猜到底,我把银牌翻过来”;风车的谜面是这样的:“远望一条牛,近望没有头,打死没血,剐死没油。”我将这谜打给在高中读书的侄儿听,他抓耳搔腮,想了半天,就是一身痒不往痒处抓,答非所问,他根本就没见过风米风稻的风车。有的谜语,是一谜多底。如:“天灯笼,地吊罐,牛皮打得铁叫唤”,分别猜月亮、水井、锣和鼓。“从东门到西门,遇到一个古怪人,有人点灯不干活,有人干活不点灯,有人用针不用线,有人用线不用针”,那是猜萤火虫、纺棉姑、蜂、蜘蛛。“天生眼,地生包,水生骨头路生腰”,则是星星、坟墓、冰、石拱桥。

自从有了电风扇和空调,夏夜纳凉的景观,就一去不复返了,谁还会仰望星空数那“天生眼”呢。天上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村头纳凉人影幢幢的情景了。

『伍』 话说纳凉600字作文啊

六十年沧桑巨变,挥之不去的往事,留下永恒的记忆,蕴藏深刻的内涵。就以火辣辣的夏天,三代人的纳凉方式来说吧。
1949年
一个10岁的男孩放下一担柴,肩膀压红了,颗颗汗珠从他的额头滴落。他回到家接着出来,一只手提一竹筒凉茶,一只手拿一把泛黄的蒲扇,光着脚丫,向大槐树下走去。他的胳膊、背脊长满了痱子。
烈日当空的盛夏,树荫如盖,置身其下,凉气逐生。树下的一张竹床,坐满了孩子,压得吱呀作响,树叶颔首,提示他凉风吹来,他顿时神清气爽。大人们劳命奔波,没有心思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他们朝思暮想的美好时刻即将到来,他们的思想禁锢和精神枷锁即将解除。至今,他不时念叨着:“还是共产党好。”
这个勤劳的男孩,就是我爷爷。
1979年
天刚蒙亮,父母去锄草,把一位12岁的少年惊醒,他一骨碌爬起来,脚拖一双凉鞋,身穿一件花布裤头,光着黝黑的上身,连蹦带跳奔向伙伴家。
前两年暑假不同,他和一群孩童每天早起,发奋干二三个小时农活,就为分享一块西瓜、一杯勾兑的柠檬汽水或一碗绿豆粥。一有空闲,就瞒着大人,摘树上的果籽充饥。今年小岗村增产之风撒播他家,他每餐能吃饱大米饭。
在伙伴家打打闹闹到晌午时分,他蹿到屋外,太阳晒在背上象针扎一般。他双手向后一甩,向伙伴做了个手势。各自心知肚明,他们箭一般冲向水塘,像一群鸭子扑向水面,感觉淋漓痛快。
水塘顿时沸腾了,塘边树上的蝉儿也不甘示弱。远处传来卖冰棍的吆喝声,他闻风而动,回家拿一个鸡蛋兑两根,与伙伴分享,含在嘴上,感觉透心的凉。他非常满足:还是田地到户好。
这个快乐的少年,就是30年前我的爸爸。
2009年
“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在妈妈的催促下,一个14岁的少年,穿着短袖汗衫,坐起来又倒头睡去。昨晚,上百个电视节目,令他入迷,11点才睡觉。
他夏天睡眠不觉晓,是因为他家安装了空调,购买空调享受家电下乡政策,补贴了300元。
“你简直是昼夜颠倒。”又是一声大吼。他匆忙起床,准备在这间房里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在电脑上查课外资料,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这个暑假他沉浸在凉爽的环境里。他亲身体会到:“还是改革开放好。”
这个睡懒觉的男孩,就是现在的我。
六十年,转瞬之间,日新月异;社会进步,风驰电掣;文明发展,万里春风。我相信,再过六十年,祖国将跨入世界最发达国家行列。
赞同6|评论(3)

『陆』 “话说纳凉”作文 400字就行了

打酱油

『柒』 有关“纳凉”的小学四年级作文。

南方的夏天总是热的。但这热却又不比北方的热,来得那么恼人。我想大约是为着靠海的缘由吧。有着海风吹着凉嗖嗖的,皮肤也能触着点水分,全不似北方那么干燥。我总羡慕着在大海里长大的孩子,你想啊!在海边长大,该多好,能吃上鱼不说,竟还能吹上海风。
可惜我家不靠海,生在南方倒是不错,只不过这南方来得不那么纯正。在我印象中不靠海的南方总不能算是真正的南方。旁人觉得我偷换了概念,却也不然,谁叫我喜欢海呢?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我还真没见过海。不过既然长养于南方,那么总有机会见到海的。
海有海的好处,山也有山的优点。我是幸运的,打小在南方的深山老林里长大,体会南方的那一份夏自是免不了。南方的夏怎一个热字了得,太阳直晒得你皮肤发黑,汗水淋雨一般直往下坠,感情有点像洗澡。用手抹抹额头,沾着汗水往地上一甩,就一痛快。牛饮一般咕咚咕咚,全然不顾旁人指手划脚。
深山里的夏却也不热,因着地势反倒凉嗖嗖。我老家在福建省,海拔算是最高的,加之多山多树,夏天的那份热就很难体贴到了。当然也有例外,例外时的那份热却也上劲。农村的土房房顶搁的是地道的瓦,隔雨点倒是不错,要隔热就得大打折扣。天气一热,那份闷热自不用说。农村人很少用空调,这其中有买不起空调,也有鄙视空调的。在我眼里最好的散热方式莫过于纳凉。
农村纳凉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全不似城市那么肮脏,拥挤,猥琐。家乡有一棵合十围的大榕树,枝繁叶茂。在夏天真是纳凉的好去处。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树的地方就凉快呢?异想天开,反倒越发摸不着头脑。榕树生命力强,根系极为发达,枝干龙伞一般铺天盖地。太阳光只细细的遗漏下几点洒落于地面。成群的鸟铺散着翅膀停在树上,讥讥喳喳叫唤着,听着很是悦耳。
每当傍晚十分真是纳凉的好时候。吆上一伙,老的,小的,个个拿着板凳,端坐于榕树下。老的摇着蒲扇,盘点一年来的农事,间或夹些家常。小孩则追逐着嘻笑怒骂,没有半点烦恼。今年谁家的庄稼长得旺,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哦,那老不死的,又多喝了几两酒耍酒疯。二大爷常常边说着边用手拍着大腿感叹一番。
纳凉时的风又比别时的风来得有味。地被夏日晒得直冒烟,经了一天估计早已喘不过气。这时风一吹,刮起一片灰,即又悄无声息。冬天的风来得冷,打在脸上冰冰的,使人想把头直往肚里缩。而夏天的风则不然,轻轻的吹在脸上,带着榕树下特有的气息,很是舒爽。这时你再闭上眼,张开嘴,摊开双手,整个自然便都是你的了。
落山时的太阳也为着纳凉增添了不少景致。似想忙完一天的农事,大伙端坐在榕树下,一大片红光直打在人们的脸上。这光却不比中午来得那么热,只是带着点颜色,全不刺激你。那时满地撒满红色,看着人的心情都舒畅。
一边纳凉一边听蝉叫,这其中也自有一份乐趣。特别是孩子,听着那一份叫声,别提有多乐呵。指不定乱嚷乱叫围着你直打转。也有淘气的孩子不顾大人叫骂,直往榕树上爬。大人在下面急得直冒汗。他倒好,嘻嘻哈哈,爬上树梢,吹着口哨,手上拿着抓住的蝉不断的向大伙夸耀几句。蝉被抓着,叫嚷得更勤了。这时的蝉叫比先前来得更加杂乱。孩子越发得意,就互相指着比谁的蝉叫来得大声。得胜一方,挺着胸脯,那一份傲气简直溢于言表;输的一方只能喃喃自语,自己怎么抓了这么一个不争气的东西。
也是怪,照理夏日爬树该热的,但瞧着这些孩子哪能看出是夏日。他们虽有拿手拭汗,却丝毫不是为着散热,反倒让人觉得是兴奋过头忘乎所以。抓了蝉,早该下来,下来挨骂是免不了,可要大人下狠心打却又舍不得,因此只得牢骚几句权当是告诫。
也有吃饭时纳凉,也有吃过饭后纳凉。吃饭时纳凉,大伙有时就会评点哪家的饭菜做得妙。而南方的夏日因着天热,喝粥的为多数。一边纳凉,一边喝粥,仿佛生活就在一双筷子于瓷碗的敲击中进行。这其中没有烦恼,没有****,只品评着粥的淡味,食欲真是为之大开。吃过饭纳凉自有那一份闲谈。天难海北无所不聊,而交谈之中不乏是一些咸淡的农事。这种交谈全没有小市民的勾心斗角。
夕阳越发斜了,村里的炊烟渐渐多了,人们的谈性却不减。聊着聊着,家人来

『捌』 作文:纳凉(三年级升四年级)

以往,住房一般都是租用单位分配的公房,诸多条件限制,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里,面积不过是十平方米左右,就算很幸运了;房子的墙是用坚实的石头砌起来的,热传递却是透明的,房间烘得很,加之窗子也不那么豁达,挨着走廊,窗子在夜间是紧闭的,通风条件变差,室内备感燥热。

对付酷热,老办法是摇晃蒲扇、纸扇、芭蕉扇等,以此获得凉意。自己给自己扇扇子,久而久之,手也酸了,添加的几多倦意伴着丝丝的凉爽渐渐进入梦乡。睡着了暂时忘了热,醒来时却发现背上的汗水,竟在席子上复印了人的背影。

那年在某山区下乡,看见理发店的天花板上倒挂着一张硕大无比的纸板,牵引一根绳子,我好生奇怪,刚驻足,竟发现理发匠踩着传动装置,纸板有节奏地摇晃起来,风儿呼呼地吹向躺椅上正在理发的人。原始的风吹来,身为过客的我也感觉到几多凉快。

人们总是从原始走向技术变革,并从中获益。电气化带来纳凉机械化、自动化。电风扇问世,有台式、落地式和壁挂式,以及吊顶式······依仗电力,从不同的角度自动地吹出强风或和风,人们各取所需地纳凉,惬意无比。

空调则是奢侈的纳凉电器。人们把房间关(隔)得密不透风,才动用空调,将冷气留给自己,反季节地盖起棉被;而热气和水一起源源不绝地排出室外。这期间,电度表像在赛跑一样不停地飞奔着。

窗外一片热浪袭人。院内,走廊,窗下,甚至穿行的楼梯,人们很难找到一块清凉的净土。

人们走出小天地,寻找纳凉的去处。

聚集在大树下享受树阴的凉意,观察婆娑的变幻,虽然单调却可以随你自由联想,任你闭目小憩。一些人用下棋、打扑克等休闲方式来分散对热的厌倦和注意力。

有些人,发现附近有山洞,阴凉通风,是大自然造出的空调,不约而同地像开会一样聚集在那里,不过,没有像样的中心议题,议论的仅仅是东家长,西家短,传播点道听途说的趣闻,也许会说到热中有凉的故事。

有的人到江河湖海去,到游泳馆去,躲进水中温柔世界,拒绝热浪扑面。

有人则钻进超市和营业厅等有冷气的地方逛逛。是购物、散步、娱乐或休闲?其实直奔“纳凉”主题的大有人在。来去匆匆的过客,则在超市的风帘下吹风,一面凉透了心,一面看着街景和各色的行人的饰物,那是动态的画,活生生的电影,不用买票,爱看就多待一会儿,爱走就走,自由得很!当然也有碍生意之门的通畅。

当年大多数的单位都没有装空调,可有的营业厅空调的冷气却是多得溢出,有些老人家从早到晚就守在门口纳凉,为回避太阳,不时地挪动他们的报纸坐垫,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和最近的逸闻。有的嘴里含着烟头,漫不经心地弹落烟灰,与地上多种废弃物一起点缀门面,与高雅的窗明几净的大堂形成极大的反差。只有上级检查前的洒扫庭除,水龙头才暂时驱散他们的聚会。
2.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京市民家庭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在号称火炉的南京过夏天,“纳凉”对百姓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朴实聪明的老南京人创造发明了不少夏季纳凉的办法,具有共性的夏季纳凉方式有“三宝”。
第一宝:竹器纳凉摆战场
夏季纳凉的最佳时间为晚上,一是太阳落山后的晚上天气凉爽了,二是职工下班了,学生放学了,回到家里吃完晚饭洗把澡,一家人聚在院子里纳凉;没有院子的居民,在沿街也能摆开纳凉的架势,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是件最得意的事情。
那时一般市民家庭没有电视机,有收音机的家庭也极少,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各种晨报、晚报等报纸阅读,晚饭后除学生们要做点作业外(放暑假后学生可以白天做作业),剩余的时间就是纳凉闲聊。一到傍晚来临,家家户户就端来凉水,甚至是井水,泼向地面降温,将晒了一个白天的热气冲刷干净凉个透。接着划地为界各占一方,将家中的纳凉器具一股脑儿搬到院子里或街边上,再用清水冲洗一遍,等待纳凉时刻。
当时的纳凉器具几乎全是竹制品:竹凉床、竹凳子、竹躺椅、竹席子。吃完饭、洗完澡,一个个先后溜出家门来到院内,或坐或躺地开始乘凉。由于那时居民多数都住在大杂院内或沿街上,一个门里或街里进出,相互十分熟悉,白天各人忙各人的,到了晚上聚在一起就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国家大事,厂里新闻,还有街头巷尾的传闻,加上个人观点评论,说得天花乱坠,十分有趣。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拿出个半导体收音机给大家听听,也成为当时最大的时尚。由于左邻右舍太熟悉了,所以男人们赤大膊,女人们穿背心短裤,东家串来西家串去,相互间毫不觉得尴尬,仿佛就是一家人一样,这是现代人无法达到的和谐融洽境地。

第二宝:城门洞里最凉爽
在院内纳凉或在大街上纳凉的场面,已成为那时南京城市夏季的一道风景。不过这种纳凉方式在初夏和夏末秋初时管用,在盛夏季节,酷热难当,四面无风,在普通的室外纳凉仍然汗流浃背,于是人们又会采取其他的纳凉地点和方式,而城门洞里纳凉最凉爽。于是,家住在靠近南京明城墙城门的居民,如中华门门东门西的、玄武门附近的、解放门附近的、明故宫附近的等等,都会在酷热的盛夏夜晚第一时间地跑到城门洞里纳凉。
虽然当时我们家离南京的明城墙相距甚远,但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鼓楼却近在咫尺。盛夏最热的那两个星期,每到傍晚我们就会扛着竹椅、抬着凉床等纳凉器具“长途跋涉”100米,来到鼓楼坡,钻进鼓楼的那三个城门洞里抢占纳凉的地盘,放上竹椅、凉床,甚至在地面上铺上草席,加入了鼓楼坡纳凉大军,织就了一幅城门洞里纳凉图。
当时的鼓楼公园的管理是敞开式的,城门洞里可自由出入,只是上楼的楼梯门是紧闭上锁的。鼓楼坡上树木参天,有枝叶茂盛的南京“特产”梧桐树,有身高“寿”长的银杏树,还有别有洞天的假山流水,枝叶相连的各种花草树木,总之那时的鼓楼一派生态之绿令人向往,白天我们来这里玩耍,晚上来此纳凉,成为夏季纳凉避暑的绝佳场所。
不管南京的天气有多热,一到晚上,鼓楼坡上总是凉风习习,城门洞里更是清凉世界:厚实的鼓楼城墙隔开了白天的阳光辐射,城门洞里的穿堂风完全是自然风,吹在身上舒舒服服的,完全没有如今空调风那种寒风刺凉般的感觉。在当时四周还没有高楼的环境下,在鼓楼城门洞里纳凉,其感觉已不是“热不热”的问题,而是“凉”得“受得了受不了”的问题。因此当时我们纳凉的时间只能在上半夜,下半夜必须赶回家,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冻出病来。于是,盛夏的“城门洞里纳凉图”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傍晚时人们成群结队地扛着纳凉器具来城门洞抢占地盘,入夜后一个个又悄悄地撤退跑回家,敢于在城门洞纳凉一夜的人寥寥无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作文和妈妈一起纳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