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

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03-01 11:58:56

小学数学,教材帮,教材全解,教材解读,哪个讲解的更好一些

教材帮吧,它不仅完全贴着教材走,其中还有疑难点讲解,方法讲解,还有拓展帮,开阔眼界,发现不同学科的奇妙之处。总的来说教材帮基于课本又有拔高的部分,用教材帮做辅导可以的。

② 以实际两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与苏教版)进行内容,组织,呈现方式的分析,解读教材具体内容中,图

不知道,我是人教版的。

③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如何解读教材

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都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一方面在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作为数学教师备课如何解读挖掘教材,本人认为这里的解读挖掘教材可分为一解,二读、三解读。 一、解: 这里的解是了解,理解,了解知识内容所处的阶段,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这是整套教材所具备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内容不同,知识的阶段性不同,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首先了解所教知识所处的阶段,上下衔接的位置,侧重点,学生的认知程度等。通俗的讲解这一步是教师在备课中知道“劲”往哪里使。 二、读:这个读可分为三个层次,可以说是教师备课时怎样使“劲”。 (一)直读,根据教科书中,所显现的语言,文字、数字、数量、图片,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知识框架,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知识全连,所需要那些辅助手段。知识的剖解过程中教师还要做那些手术,例题与练习题是否都可完美匹配。知识练习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知识延伸中如何架桥,架什么样的桥。知识的练习中要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教材中提供了那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这些素材如何显现,也就是教师首先直观教材,形成一个大致课堂流程框架。 (二)、学读,这一步是要根据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如果你经验丰富,对知识能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都可成竹在胸,这一步可少用劲,或都说可以省去,否则就必须学读,所谓学读就是查找有关资料,参考出优秀教案。当然对这些东西的读要做的三个境界,。第一遍有“它”(参考的东西)无“我”(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前述的“直读”),第二遍有“它”有“我”,第三遍有“我”无“它”。只吸收其精华,抛开“它”的一切收缚,变“它”的东西为“我”的东西。切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比葫芦画瓢永远成不了画家,说白了学读就是充实自己,为自己增加一些八面应酬的资本。 (三)、思读:有了上述直读的底温和学读的资本,就要来思读,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显现在内,要完整的把这些内容通过教师的语言,操作引导是学生融会贯通,还应增添哪些内容,比如,如何导入,教材中有没有复旧引新的桥梁,或者说这些桥梁的作用是否能让学生顺顺通过,都要准备哪些教具,学具,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练习,突重点,破难点,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发散,拓展,延伸,在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那些难堪,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机智”。运用什么方法是学生能处于积极兴奋状态,让学生在享受和快乐中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解读,这是教师在备课中也可以说是在教师写教案前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是在前述“解”和“读”后形成的结晶与融合。具体的说,教师在具体的授课中,心态、语速、声调、肢体语言,课前应准备的教具,学具,如何激情导入,何种教法,什么时候运用什么学法,设置哪些复旧引新题,巩固练习题,发散拓展题。预计哪些步骤中出现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教育机智,课堂气氛如何收放,怎样才能做到放而不任,动而不乱,热而不闹,“形”散而“神”不散,如何进行因材施教,板书设计清晰得体且具有艺术美感。总体来说,说解读教材也就是吃透教材,把教材重点,难点、易混点,发掘明,挖掘清,把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了然于胸。 当然解读教材更应解读好学生,如果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了解不清,吃得不透,那就成了没有耙子乱放箭。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愿真心向同行学习,愿实心与同行高榷。做无愧于时代的合格教师。

④ 什么叫小学数学的教材解读

简单地说,就是一本辅助学习的工具书,一般书店都有卖的,问问书店的工作人员内了解一下吧。一般工具书内容容大同小异,对于学习的辅助作用挺大的。大多数工具书会有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解读,知识点归纳,还有课后练习,买来用用还是不错的。

⑤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解读教材

一、立足教材,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教师讲了很多遍,可是学生仍然没有学会”。其实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间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媒介——教材,立足于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例如“百分数”,教学的知识点非常清楚,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仔细研读就可以发现教材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与应用,从大量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入,从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材还重视设置数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运用小精灵的话:你能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出其中的分数吗?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情况下最多能达到100%,什么情况下达不到100%,什么情况下能超过100%,这样为学生创设了讨论交流探索的环境,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立足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课程目标反映对数学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新的要求。教学的目标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让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等。因此,我们需要立足教材,并凭借正确的目标意识去分析利用教材。如《圆的周长》教学时,我们发现从学生的认知起点来说,对于圆的周长学生已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已经感受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因此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从“画圆”这一基本活动引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圆的周长与半径(圆规两脚距离)存在某种关系,巧妙进入圆的周长的探索中。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亲历过程,通过实验、分组测量计算,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最后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进而通过推理得出圆的和直径的关系,概括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使学生更好地建构与内化知识。这样立足学生,突破教材,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原来的计算几何真正向实验几何转变。 三、立足教材,恰当提升数学练习的价值 一定量的练习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教材重要的部分。 钻研和理解教材,同样需要研究教材的练习安排。首先,要分析练习安排的内容与作用。一般来说,教材的练习既有整体的构思,也有局部的思考,每道练习题都有编排的意图。钻研和理解教材,需要分析练习有哪些内容,是怎样安排的,分别是什么意图,从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一年级的9加几以“凑十法”计算为主,“想想做做” 第1题以动态画面提示可以用 “凑十”的方法计算得数;第2题让学生先圈出10个再计算,通过自己的动作获得“凑十”的体验,加深对“凑十”过程的感受;第3题通过题组比较,逐步摆脱直观依赖,掌握“凑十法”的抽象计算过程;第4题应用学会的方法进行计算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第5题计算并整理9加几的算式,完整掌握9加几的计算。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丰富之极,但在繁杂的知识系统中有着它独特的结构,有着它自身的规律,有着本学科特有的魅力。数学教学除了担负着其他学科同样的育人功能外,还有其自身独特的使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从师生的实际出发,立足教材,突破教材,围绕数学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的教学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⑥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四个核心要素是什么并简要说明这四个要素.

小学数学四大核心要素:1. 自己分析题意 2.自己解答题 3.看书上的分析和解答且与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4. 错误反思并自己改正

⑦ 小学数学 教材解读的四个核心要素

小学数学四大核心要素:1. 自己分析题意 2.自己解答题 3.看书上的分析和解答且与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4. 错误反思并自己改正

有意见请与我交谈

⑧ 怎样读懂小学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学习数学方法。读教材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灵活的学习过程。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我认为要读懂教材必须做到:(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我认为要读懂教材就要学会“煮书”。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读;第二遍以作者的角度去读;第三遍以孩子的角度去读。读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多问自己几个什么?即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地方?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的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正如张丹老师说的那样:由“读”想到了歌曲《读你千遍不厌倦》带着思考去读。

我觉得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读懂教材:

1、要读懂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度”,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是知道、理解还是掌握,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等。

(1)必须读懂《课标》对年段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内容,它的年段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数学思考方面,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解决问题方面,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年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与态度方面,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把握,相信自己在信息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2)要读懂本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还是以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为例,它的目标要求是: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要读懂本单元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只要我们读懂了上面这些目标对所教学内容的要求,就能恰当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中也不会拔高或降低课堂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实施与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

2、要读懂作者的编排意图。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实验教材的总体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实验教材充分体现了趣味性和生活性,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活拨的、主动求知的信息资源材料和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读懂下面这些内容:

(1)要读懂“主题图”。
人教实验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真可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觉得要读懂主题图,首先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主题图,它的呈现形式是一幅校园场景图,它是以校园场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其次,这个主题图给了我们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比如上例中“四边形”的主题图中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护栏,等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第三,要读懂“主题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要读懂“例题”。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课改实验教材,例题都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呢,我觉得:首先应该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它这样呈现的作用是什么。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加法”例1,它的呈现方式(略)。我觉得例题以这种方式呈现,一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因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同的是过去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只有一次进位,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了100,其竖式比较简单并将进的“1”用红色表示。其次要读懂情境图。实验教材的例题中多数都安排了情境图,作者想通过情境图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同时培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创设一种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富饶,地大物博来实现学科间的整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例1下面的情境图,它是一组同学们在合作学习加法验算方法的讨论,通过讨论把加法验算的方法全部呈现出来,目的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学验算。第三、要读懂例题中的对话。(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内容更加活跃,把一些难点、重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第四、要读懂例题间的关系。(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也是有区别的。例题与例题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⑨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解读和实施新教材,即如何从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把握住这样的原则,在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真正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简单化。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读”和“活用”二者间的关系。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包括获得自己所需资源,理解编者编排意图,疏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是教学的“血肉”,“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经过转化、整合、思考、简单化、生活化等优化教学活动,创新设计来攻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学的“灵魂”。现浅论如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文本需注意三方面:1、读懂文本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旁注文字、提示语。 现行人教课标版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还标注文字、提示语,这些有机的编排成分能配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能沟通数学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可能性”例1插图的旁注文字:①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②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③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三方面的旁注文字、提示语就指出了教学的授新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它可让学生在比较中不断猜想、把握知识要领、启发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导教师设计比如摸彩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实践——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2、读懂例题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疏理授新知识点。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它能让学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让老师疏理出授新知识点,能让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及构思教学设想。习题的作用及难易,教师要心中有数,弄清习题与例题相配合的基本题、变化题、探索实践题,提高题等的分布情况,正确解读习题不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必要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例如: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中简单的数据分析”中例1的主题图:一家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要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根据该例题教师不难疏理出本节课授新知识点:会看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初步会制作横向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及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等,这样有利于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例如:练习十中的习题除了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外,还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样,也就有必要在设计教学流程中始终围绕:学生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些数学问题吗?来展开创造性的教学构思。3、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 解读教材整体结构与新旧知识联系,要把握:①通读全册,理解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各年级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②细读单元,理清知识点,弄清新旧知识联系点,分析数学新旧知识结合点,分析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平衡(旧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发冲突(关键)——交流、合作、探究(课堂效果)——新平衡(学懂新知)。解读本单元的目标,在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每个例题怎样才能得到落实,达到宏观与微观,新知识与旧知识,教学目标与达成构思等的统一。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根据解读文本中获得的自己所需数学教学资源,疏理授新知识点,真正确立起“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着手进行构思具体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流程,牢牢把握“怎么教”。设计出简单、实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学流程,真正体现活用教材,也就是说不是直接照本宣科把教材转化为教案,而是在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大胆取舍、整合转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精读活用,设计合作流程。 在活用教材、大胆取舍,构思合作流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预设的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分析教材意图、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宜“照本宣科”沿用这些思路,因为:①教材是一种文本化材料,由于文本条件限制,它并不能完全呈现其丰富、独到的内涵与教学思想,教师应用时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思考,大胆取舍,分析文本所暗含的精髓,进行程序化、动态化改造;②教材设计思路并不一定能够恰当反映课程标准思想,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反思,有必要时,需打破文本禁锢,批判性继承,个性张扬地构思创新设计流程;③教材文本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文字提示、旁注未必适合当时、当地的教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读文本、活用教材”。例如在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一课来说,教材中安排的是摸棋子的游戏,教材编排中两个盒子里的各种颜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现给了学生,如果按教材编排思路,在游戏前预先告诉学生红棋子、绿棋子的个数及盒装情况,再让学生做摸棋子游戏,这样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当时、当地及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一些大胆改造,即:把各种颜色棋子换成各种色彩的乒乓球,预先不告诉盒子中装球个数及颜色,然后开展“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活动,这样就能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攻破教学重、难点,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渴望。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观、新理念,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灵活应变的活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正确“解读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攻破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数学课堂因解读精辟而变得精彩纷呈。

⑩ 如何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在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笔者认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如此。教师已不再是作为教材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划者及设计者。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延伸、改编、新编,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潮迭起,倡导有灵气的数学学习。观点一:尊重教材,合理重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还是照搬这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就很少能被教师体会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坚定树立“用教材去教”的观点基础上,还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价值因素,体现出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理念。如何将有限的课时划分得更合理,促使教师更好地钻研教材,注重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不断完善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作为教师,还应该用充满数学思维方法的头脑研读加工教材,让数学更有研究味。应努力让数学教材上看得见的思想,折射出隐喻其后的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通过适当的加工,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拔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案例】练习题: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通过这一素材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对此素材进行改进。每人分别准备成倍数关系的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教师这一变静为动的举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生1:先量出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生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个记号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生3:把红纸条和绿纸条折成长度一样的,然后展开就可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这种有效的教材开发,以动促思的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可以知道:精彩课堂资源的随时生成得益于教师,特别是教师对教材大胆的加工深挖。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思维性,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平台。观点二:把握教材,开放延伸在新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已经不能简单机械地“用”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挖掘教材,延伸、开发、新编、创新教材。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调整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可以“新编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实现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等等。还有一些教学内容设计的情境的时代性,是以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的,编写教材时觉得是与时代相符的内容可能几年以后就淘汰了,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改变具体的情境,从而使教材具有“时代性”,即这个情境能准确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现实,准确表达出人们现实的心理需求,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虽然同样是国旗的长宽之比,但教师引用了与时俱进的情境,达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有人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也有人说:“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还有人说:“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而现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教师共同创造、发展教材。”真正做好“二度开发”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也只有这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让我们的教学拓展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