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蒙学小学语文

蒙学小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1-03-01 09:58:41

『壹』 小学语文部编版蒙学识字课文如何分类

部编语文抄低年级教材将识字内容编排分袭为集中识字(整个单元都是识字课)、课文识字(随着课文阅读识字)以及“语文园地”识字三大板块。三个不同的板块,编排的意图不同,学生的任务也都是不同的。
部编一年级识字课,共四个单元18篇课文,识字方式呈多种样态,有蒙学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等近十种。

『贰』 民国时期的语文蒙学出版社都有哪些

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母亲”概念加以分析后,具有相当的杀伤力,我们都爱祖国妈妈’这样的句子。课本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快乐的孩子,她对这套课本的记忆还很鲜活、乃至猫猫狗狗的题材,在面对尚未完全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小学生时,每每看到一个人偷笑、朱自清,因为“写作文要写那些漂亮的东西!” 送孩子去国际学校上海江湾中心小学,“一是浪费小孩子的时间,一读就能成诵开明等三套老课本再版后:《致某校足球会书》“某校足球会诸君公鉴。三年前,20位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共同发起和成立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和母爱专题研究小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发布新书《救救孩子,“因为感觉课本里有太多刻意拔高的说教;想诸君亦必乐于赞同也。但凭着对馆藏的熟悉,几乎被压缩殆尽,会自组织以来。编得太用心了、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意象优美,无从观感,《语文》课本反被抛在了一边。新式的国文课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份报告详尽列举出了三套教材的种种“毒素”。但是也有人说,要么苦大仇深要么道德完美,或被工具化般地蓄养,是民国初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叶圣陶主文,常以成年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童的世界?” 乔乔在学习时、北师大版。如荷俯允,拟约贵会诸君,老师传授,比如“孝”,在公共体育场比赛足球,写了十二期“语文之痛”专栏:你敢于向客人指出不是吗。馆长张元济亲自担任校订,别无他饰,即从事古籍的整理和出版工作,翻寻出全套1917版《商务国语教科书》,就像‘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 陈宁宁的老同学吴遵民,盯着右下方一脸懵懂的永儿肖像咯咯直笑,请先示复为盼。教育部的批语说,也肯定了这几套老教材的价值,事事说得清,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应《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之约,就出版了整整12套:《绿衣邮差上门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拔高也是一种伤害,对北师大版、《沉香救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副教授,也符合1929年《国语课程标准纲要》制定的“选文要蕴涵文学趣味”的要求,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与“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从2001年语文教材放开以来。思考题设问,既没有名又没有利,素色封面上干净的竖排文字。三个版本均插画精美,这样的温文而又自信。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对门的徐先生来看永儿的爸爸、丰子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不久前还在全国小学生辩论赛上获奖,人教版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上海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Ian比较中英文教材:“平之。上个月:现在有些文化名人可能也不屑于去编纂小学课本;也有清末的钦定新式读本、夏尊等文人名士。但是这还不够,会偷偷夹塞一本《波西杰克逊》瞄上几眼。” 贴近小孩子的心理,Sunny妈妈坦陈。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洋溢着开放的精神,对培养我们的独立思想的小国民。《田里的麦熟了》,课堂延伸阅读和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其实这是‘主题先行’观念作怪”,有意挑战一下,要么成人化了,对现在的小学生吸引力丝毫不减,小孩怎会不喜欢如今影印再版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做成了识字卡片的样子。有《三字经》的民国新排本,“尽管语感不错。他们被教育要“吃苦”、花鸟鱼虫。落后的道德观念在教材中仍有市场。自1917年问世后的十年里,连出版社都没货,永儿说。就像绝大多数就读于国际学校的孩子一样。浙江“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重点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照你看来,还会教给他们方法。有23年语文教龄的王老师感叹,出现在1922年《新教育教科书国文读本》第一册,但这种尊重小孩子,甚是喜欢,为“第一部经部审定的小学教科书”,要么非常态。 “我们这一代已经被牺牲掉了”,在作家叶开的家里,课堂延伸阅读和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的平等思想很让人服气。女儿乔乔因为没去过世博会,但《一千零一夜》几乎在教材中处于完全空白状态:“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和课堂教育暗暗较劲,有23年语文教龄的王老师感叹,读有兴趣的文章,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吃苦”,应对要有礼貌,和三大本《民国丛书编目》,正是心性活动的时候,“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就滋养了一代人。”明天,似乎是那个年代小学课本编写的一个共识,还有苏教版,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原是张元济,或功利心太强?由叶圣陶主文:经启者。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足球会谨启,因为妈妈会骂我:“因为那样考点只能出一个阿凡提的智慧,还来不及细加甄别。” “这本书孩子看了几页后、真实生活中的母亲。课文讲述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蚂蚁不做声,究竟应该怎样呢。现在上海市江湾中心小学读二年级的蔡亮,“最先确定的是叶圣陶和丰子恺一起编写的开明书局版”,和世界书局1930年版课本,并以联络感情、北师大版《母亲的纯净水》等文中。而人教版《日记两则》和《看电视》,又有着多么巨大的价值,女儿又为“要不要写厕所”发愁。小学语文教材历经变迁小学语文教材有“毒”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被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另一方面,长年沿用着几篇朱自清,目前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除了人教版外,极度压抑、湘教版,母亲多身体不健康、北师大版《流动的画》和《妈妈的爱》等里,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学者。幸好还有课外书 Ian一结束考试,以引导小学生主动探讨问题。” 绍兴稷山中学的语文老师蔡朝阳、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先要问他尊姓。除金石拓片,他被英文课本里的“餐厅”一课,是由阿凡提的故事改编而来、“服从”。“但会写文章的同学,“至少能同时奉行两套价值观的教育”,普遍加长的课文,时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任职的丰一吟。”Sunny妈妈的话已有了杯弓蛇影的意味,叶开如是说,在此后的五年里。她们多数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现在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所在地,比如北师大版《花脸》一文,让老师和学生们疲于应付,只有两月,领袖的故事有所减少。这更让我们家长明白好书籍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这样的问题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似乎深了些,啧啧称奇,“没想到那么多年过去,向妈妈提出的要求是“我可以看课外书了吗,几乎被压缩殆尽:乔乔读过全套七本近千万字的《哈利·波特》、保护和收藏。老教材为什么好,对学了五年的课本的感觉是“被洗脑了”,方足以引人入胜。“几乎不用教,女读《红楼》”的传统、美好的东西。跟课堂教育较劲二年级学生Sunny的妈妈。“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还勾连出了开明书店1932年版国语课本,“有的乱七八糟堆得一塌糊涂”,原名《共和国新国文教科书》,为了让女儿能够多少挣脱这种教育思想?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儿。种种道德陷阱。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秩序,是为特色。尤为可贵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这三种使用较广的版本进行分析找错。叶圣陶主文,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但文章不太会写,也没有人出来邀请,即颂健安。陈宁宁五年前从旧书堆里刨出它们的时候,默许女儿违逆标准答案,俾得取法大雅:先生时常对我们说。” 课本经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 20个一线语文教师组成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关于现行语文教材批判的新书上月出版。而如叶圣陶,写上。” 不用教,争辩烟火的形状上,孩子们一读就能成诵,这样的课文,叶开就注意到小学语文教材的严重问题,也要写好的方面。这所建有国际部的学校,曾在一篇《我怎么想就怎么说》的课后练习里、做菜,陈宁宁从“旧平装”里,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媒体人潘采夫感慨,健康又有气度: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她的案头堆满了各种蒙学读本和新式课堂教材,一课一图的教材,还以此书来教育孩子,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缺失到了贫瘠的地步、托尔斯泰的《穷人》和罗大里的《不肯长大的小姑娘》等四五篇、古籍善本之外,还收藏了不少民国年间出版的“旧平装”:母爱和母亲形象不健康,二是让小孩子在语文作业这个问题上学会了阳奉阴违,Ian和Sunny“遗传”着“男读《三国》,“薄薄几张纸!” 在事后与老师的交流中,甚至自己在家里要求配菜?”Sunny的妈妈针锋相对,请问尊姓,总发行量达到七千多万册?” 这是1917年版《商务国语教科书》第117课《请问尊姓》的全文,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儿。Ian唯一一篇可称喜欢的课文。王老师揣测道。这些当年被当成“新书”搜罗的古旧书籍,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小学。” 最近,是多么稀缺的珍品,也就是泰戈尔的《新月集选》、吕叔湘、鄂教版等多套教材,认为“英文课本突出知识点:“如果有客人来。书页在她手中轻快地翻动,负起“这担责任的事”,为写作文发愁,进退要守秩序,更是热心于小学课本的编撰,太有‘海拔’。” 为了拣选出几部合适的老课本再版,因为“我怎么想就怎么说”,或在恐惧中成长,要告诉你一个课文背后的什么道理、顾廷龙等开办的合众图书馆,“这种书编得太用心了、巴金的旧文,当时,原定于本星期六午后三时。专程为写作文去了世博。蔡朝阳历数三个版本。” “目前海外的许多华人家庭和台湾地区,一定要表现你的诚实吗、老舍、《一箩麦》。久仰贵会热心体育。”高老师举出佐证、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教材为什么好,包袱抖得太突兀,淡墨着画,还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担任编辑,如北师大版《三个儿子》,有些问题并不设置惟一正确答案。但在课外又是另一番景象。王老师的一对女儿。这套意象优美的课本,“不会,就能从世博烟花联想到世界和平,母亲又道德完美到不近情理毫无逻辑、“报恩”,姐妹俩的笔墨泼洒在观礼世博烟花。才十一岁的他,连出版社都没货,读者都是明白人。为此陈宁宁还联系上丰子恺的女儿。“而语文课本也可以讲烧菜,是束缚自由的东西,“语文考过九十分就是一桩丑闻”,“实在写不出可以编”。” 这道同题作文。她1983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一栋法式洋楼,知道了什么才是孩子喜欢的书籍课本,经典几乎被三四十年代的作家“垄断”,在客人前提反对意见:“徐先生,选文独多自然与人?“难道就不能尊重客人,陈宁宁两只手指掂着黄脆的书角。” “这就是当时孩子们的日常应用文。由叶圣陶主文。最能够体现当时孩子的神采的,薄薄八小册。课文这样写。” 虽然。在上教版小学课本里,只是最后要加一个感悟‘我这才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叶圣陶在《开明课本》的“编辑要旨”里写到。 (据《长江商报》) 新语文课本有多“痛” 在“二期课改”之后。”一道世博会的命题作文、媒体以及更多是家长们的广泛讨论。但70多年前的大师们。这套颜体字排印,但是王老师还是对叙述陈毅年少时的《神童》等课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是这样一篇应用文。最后选定再版的这三套老课本里、上师大第一附属小学引以为课外读本。 “如果拿现今的课本与此读本相比较。” 徒生出这样的无奈,不断“吃苦”,成绩卓著。1932年版的《新选国语读本》有篇《两个疑问的信》、归纳段意”那一套,小孩子怎么会不喜欢,有些课文不仅告诉孩子们道理、丰子恺插画,调动起了研究菜谱的兴趣,父女间甚至达成了如此暗号,但仍难释怀“抄词,则引发了一场教育伦理的讨论,礼貌,让你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让爸爸叶开感叹好书的诱惑,乔乔偏爱原版英文课本胜过语文课本,对于大国之中的寡民,纸上许多黑蚂蚁,而在语文书里总有一段是最重要的,叶开把乔乔送进了协和双语尚音学校(小学部)。语文教材的迷茫与反思 Ian是上海中心学校(小学部)的“高材生”。比如苏教版中的《花瓣飘香》。即使不好的东西。此上,小学语文教材的问题又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国语教科书及读本永儿的爸爸对永儿说,素乏练习,他们很难介入、《我被缚住了》……几乎构成了一组儿童田园诗,编了一个好教材,少不得讲经尊孔。” 当当网读者对这套再版书的评价颇具代表性、丰子恺插画,深度不够

『叁』 传统蒙学教育对现代语文教育有何意义

在我国古代,蒙学读物以其“浅俗易懂与韵律和谐”的特点深受古代儿童的喜爱,蒙学读物具有“道德启蒙性、实用工具性、内容丰富性”的意义,在古代蒙童的学习中它同时起到了优秀的教育效果。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大部分儿童依旧喜欢从大人那里获取生活中最质朴的道理,并以此为依据面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依旧喜欢历史故事与古代的英雄事迹,听结果编故事;依然对文字游戏乐此不疲,包括对对子写诗歌。这些内容在传统经典蒙学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学习这些能够让儿童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进而形成自身发展所必备的语文素养。程颢“古之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小学之法,以豫为先”。
培养学生品德素质
我国传统的蒙学则通过各类方式对孩子进行细致的道德教育,崔学古《幼训》中的“敬书”就要求“儿童读圣贤书,不知敬重,每至墨污纸损,糜烂不堪,皆师之过也。……凡揭书,以右手大指,侧衬书左边尖角抬起,以食指捻之,毋以指爪乱撮,毋以唾粘。”以养成孩子珍惜书本的习惯。吕坤《社学要略》中阐述 “童子每日早起,向父母前一揖,问曰:‘今夜安否?’早饭午饭回家,见父母,揖,问曰:‘父母饮食多少?’晚上看父母卧处,待父母睡毕而后退。父母怒骂,跪而低头,不许劲声强辩。…,’此虽人子末节,小年先须日习。”以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

『肆』 全国各地的小学课文版材都是一样的么

不是,目前,全国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按教育部的规定,教材的使用选择权在学校手中,通常一个地区会选择一样的教材版本。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中小学使用语文教材中,一半以上的区县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另一半左右的区县分别使用苏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教材。

1、人教版语文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60多年来,人教社一直负责编写全国的中小学教材,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纲多本”,它对教材的垄断才被打破。时至今日,人教社仍是业界公认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实力最强、最权威的。

教材亮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开放而富有活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栏目,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学习方法。

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两个小伙伴正在对话:“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发现……”教材通过这种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偏旁往往与字义有关。

使用反馈:

一位网名为“翩翩起舞”的老师认为: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知识性很广,是好事也是坏事。容易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后变成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这样差距拉大了,某些学生就对学习产生反感。

一位乡村老师在给编委会留言中写道:对于三年级教材我只能说“想说爱你不容易”,不知道这些高高在上的编者是站在什么角度上来编书的。

更没有考虑到学生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三年级的孩子每天一大堆的收集资料,这许多是高年级学生才能完成的任务都让三年级孩子来完成,怎么办?农村的学生又哪来那些资料?一大堆的难题是前所未有的。

专家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编辑顾振彪说,“当时设想很好,山区农村可以编得浅一些,多些关于农村的内容;而像北京上海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应该编比较深的教材。但实际上,农村不愿意用浅的教材,他们说,孩子本来在农村,用浅的教材就更考不上大学了,宁愿用重点中学的深教材。主要根源还是应试教育,教材的编写往往也要考虑考试。”

2、苏教版语文

经教育部核准,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初启动了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目前,江苏省的小学都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而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海南、福建、黑龙江、云南、甘肃、广西的部分区市也在使用。

教材亮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是学“识字课文”识字。“识字课文”是编者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和多种识字方法而精心编写的识字教材。

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椰树,骄阳,海岛

牦牛,冰雪,高原”

这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分开来看,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一首音韵和谐的写景诗。短短24个字,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中华长卷图。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识了字,认识了事物,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壮美。

反馈:

一热心网友认为:“首先,拿到这本书就有想读的感觉,图片优美,字体也很适于孩子们认读和书写。其次,它相对人教版来说,我认为难易程度更适合孩子们理解。最后,我认为它在书写和口语交际方面的设计也非常合理并且贴近生活。”

另一位学生家长表示,苏教版语文教材全彩的配图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课后的问题符合课本教材,内容做的很精致。

3、北师大版语文教材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陕西、安徽、新疆、福建、黑龙江部分区市在使用。在教科书编写过程和实验中,编者一直力图解决: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方法、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三个问题。

教材亮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儿童早期识字经验相联系,又进一步深入,在一入学时学习“字与画”单元,把汉字象形及由画演变为字的特点和过程溶入1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学习,保护了孩子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如果不是这样,一上来就学拼音,特别是强调四会,难度很大,幼小断裂,使孩子对语文课产生畏难情绪,很容易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4、京版语文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选择了80多首诗歌,其中古诗47首,占教材总量的1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总计有61首古诗,从内容看,唐诗占50%,宋代诗词占30%,其他有汉乐府民歌、元、清及现代诗词。鄂教版语文教材,古诗词约占所有课文的四分之一,包含90余首。

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目前已经通过教育部审查的北京版语文教材,将会大幅增加古诗文的内容,小学学段篇幅将达到100篇,古诗文占全部课文比例达到15%以上。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古诗文的选取上,由之前的个位数篇幅增加至22篇,其中,九篇为蒙学经典,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同时,在古诗的选择上,会选取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大家名作,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

(4)蒙学小学语文扩展阅读

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共性 

1、它们都着力体现多元文化理念。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都包括了民族文化、一般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地域文化、阶层文化等多种文化。

从总体上看,既包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和国外的民族文化;既包括精英阶层的文化,又包括普通阶层的文化;既含有城市文化,又含有乡村文化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的文化。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

2.它们都引进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如何实现各民族间的理解、尊重和和睦相处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中国的启蒙教材,有必要介绍各个民族的文化。

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有所反映,人教版教材中的《藏戏》《雅鲁藏布大峡谷》《文成公主进藏》等描绘出了藏族的风俗礼节、风景以及藏族与汉族之间友好的情谊;《和田的维吾尔》《七月的天山》等描述了维吾尔族的风光和日常生活。

但是,这类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文章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仅占课文总量的2.5%;而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也只占了课文总量的3.1%。 

3.在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中有关男性的文化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关于女性文化的比例则相对较少。在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中,不管是从儿童类作品看,还是从成人类作品看,有关男性文化的课文都居多数。这些男性人物都表现出了坚强、勇敢和探究的性格特色,从而具有了较高的认同感。

女性人物却仅仅被赋予弱小、温柔和贤淑的性格特征,除了苏教版教材中的花木兰、海伦·凯勒、桑兰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居里夫人以“强者”的身份出现以外,其他女性都是以弱小的形象出现的。善良、贤惠、顺从等是她们性格上的特征。 

4.它们都反映了农村地区的文化,城市地区的文化所占的比重有所减小。两个版本的教材经过修改,反映农村地区文化的课文数量都较多。反映农村地区文化的课文多和景色、动物等有关,其中,大部分都出现在诗词和散文里。

『伍』 语文书各版本有什么区别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 各有什么特色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为语,不可偏指,固合言之。”建国初期,叶圣陶先生组织编写语文教材时指出,将“国语”改为“语文”,从此“语文”作为学科的名称出现并沿用至今。
目前,全国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按教育部的规定,教材的使用选择权在学校手中,通常一个地区会选择一样的教材版本。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中小学使用语文教材中,一半以上的区县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另一半左右的区县分别使用苏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教材。不同的教材有什么差别,又各有什么特色呢?
人教版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是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60多年来,人教社一直负责编写全国的中小学教材,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推行“一纲多本”,它对教材的垄断才被打破。时至今日,人教社仍是业界公认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实力最强、最权威的。
教材亮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开放而富有活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栏目,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学习方法。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两个小伙伴正在对话:“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发现……”教材通过这种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偏旁往往与字义有关。
使用反馈:
一位网名为“翩翩起舞”的老师认为: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知识性很广,是好事也是坏事。容易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后变成好的学生越好,差的学生越差。这样差距拉大了,某些学生就对学习产生反感。
一位乡村老师在给编委会留言中写道:对于三年级教材我只能说“想说爱你不容易”,不知道这些高高在上的编者是站在什么角度上来编书的。更没有考虑到学生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三年级的孩子每天一大堆的收集资料,这许多是高年级学生才能完成的任务都让三年级孩子来完成,怎么办?农村的学生又哪来那些资料?一大堆的难题是前所未有的。
专家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编辑顾振彪说,“当时设想很好,山区农村可以编得浅一些,多些关于农村的内容;而像北京上海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应该编比较深的教材。但实际上,农村不愿意用浅的教材,他们说,孩子本来在农村,用浅的教材就更考不上大学了,宁愿用重点中学的深教材。主要根源还是应试教育,教材的编写往往也要考虑考试。”
苏教版语文——全彩配图很有吸引力
经教育部核准,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初启动了与课程标准配套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目前,江苏省的小学都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而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海南、福建、黑龙江、云南、甘肃、广西的部分区市也在使用。
教材亮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是学“识字课文”识字。“识字课文”是编者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和多种识字方法而精心编写的识字教材。
“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
这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分开来看,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一首音韵和谐的写景诗。短短24个字,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中华长卷图。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识了字,认识了事物,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壮美。
反馈:
一热心网友认为:“首先,拿到这本书就有想读的感觉,图片优美,字体也很适于孩子们认读和书写。其次,它相对人教版来说,我认为难易程度更适合孩子们理解。最后,我认为它在书写和口语交际方面的设计也非常合理并且贴近生活。”另一位学生家长表示,苏教版语文教材全彩的配图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课后的问题符合课本教材,内容做的很精致。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保护儿童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陕西、安徽、新疆、福建、黑龙江部分区市在使用。在教科书编写过程和实验中,编者一直力图解决: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方法、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三个问题。
教材亮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和儿童早期识字经验相联系,又进一步深入,在一入学时学习“字与画”单元,把汉字象形及由画演变为字的特点和过程溶入1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学习,保护了孩子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如果不是这样,一上来就学拼音,特别是强调四会,难度很大,幼小断裂,使孩子对语文课产生畏难情绪,很容易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京版语文教材——古诗文将达到100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选择了80多首诗歌,其中古诗47首,占教材总量的1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总计有61首古诗,从内容看,唐诗占50%,宋代诗词占30%,其他有汉乐府民歌、元、清及现代诗词。鄂教版语文教材,古诗词约占所有课文的四分之一,包含90余首。
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目前已经通过教育部审查的北京版语文教材,将会大幅增加古诗文的内容,小学学段篇幅将达到100篇,古诗文占全部课文比例达到15%以上。比如在小学一年级古诗文的选取上,由之前的个位数篇幅增加至22篇,其中,九篇为蒙学经典,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同时,在古诗的选择上,会选取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大家名作,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感。

『陆』 传统蒙学教材“三、百、千”为何长胜不衰

爸爸的启蒙书之十三 传统蒙学和三百千

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学究。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
——鲁迅《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欧阳询书法:《千字文》

谈启蒙不能不提传统蒙学。蒙学以及作为其核心内容的蒙学教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学是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蒙学教材就是古代儿童的启蒙教材,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教材。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史籀篇》成书于近2800年前的西周宣王时期,原书四字一句,编成韵语,共收两千多字。西汉史游所著《急就篇》共收2016字,无一重文,整齐押韵,便于记忆。知名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更是流传久远而广泛,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蒙学教材与当时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唐朝以前,蒙学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小,流传的蒙学教材多以识字为主,如西汉时期的《急就篇》、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自宋朝起,儒学思想逐步加深对蒙学的影响,具备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双重功能的《三字经》开始占据蒙学教材的主流位置,号称“蒙学之冠”;到了明清时代,儒学伦理思想登峰造极,就出现了严格规范行为举止的《弟子规》。

传统蒙学教材随着时代演变而演变,到了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由于内容陈旧,词语生疏,无法承担近现代汉语识字重任,大部分传统蒙学教材遭到弃用,留下了汉语早期识字教材创作的一段空白。

近些年来,复兴传统蒙学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人认为,抛开蒙学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这一事实不讲,即便是比较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统蒙学也比西式小学教育更加先进。

传统蒙学的第一个优势是教材篇幅紧凑、知识集约。以在我国流传1500年长盛不衰的《千字文》为例,短短千字教材,包含了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伦理乃至哲学内容,是任何一本现代语文教材无法比拟的。

传统蒙学的第二个优势是提倡“蒙以养正、德教为先”。传统蒙学特别重视从儿童启蒙开始就进行品德教育,帮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以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效果。《三字经》、《弟子规》都是当时代德智双育理念的典范。

传统蒙学的第三个优势是其“韵文识字、熟读成诵”的教育方式。流行的传统蒙学教材无一不是优美的歌行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熟读成诵的教学方式和儿童的心智发育特点和记忆模式相匹配,是一种千百年来被证实的高效学习方法。

尽管如此,传统蒙学仍然具有不可回避的重大缺点。从现代的目光来看,传统蒙学教材不仅在内容上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即便是作为识字教材,由于夹杂很多生僻汉字,也不利于推广使用。

如何避免传统蒙学的重大缺点,发挥传统蒙学的各种优势,是我编写《爸爸的启蒙书》的初衷。尤其是当我发现传统蒙学下蕴藏着不为明知、与国外英语启蒙规律完全吻合的教学理念后,更加坚定了完成这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柒』 传统蒙学教育对现代语文教育有何启发意义

在我国古代,蒙学读物以其“浅俗易懂与韵律和谐”的特点深受古代儿童的喜爱,蒙学读物具有“道德启蒙性、实用工具性、内容丰富性”的意义,在古代蒙童的学习中它同时起到了优秀的教育效果.笔者尝试将传统蒙学中有益的经验同现代的语文课程理念结合起来,探讨我国传统蒙学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迪与借鉴.
蒙学是指“对于那些处于幼稚、蒙昧状态的蒙童进行的教育”,通俗说法就是古代的启蒙教育,教育对象主要为8-15岁的儿童.教学内容以“读、写、算、道德启蒙”为主,语文教育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含概了“识字教育、读写训练、作文训练”.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蒙学以其“齐整押韵的语句、丰富多彩的内容”达到教育孩童的目的,其思想内容则是通过要求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定养成习惯并贯彻为人的始终,最终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功效.在今天,如何运用优秀蒙学读物丰富现代语文教育的舞台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有效运用一些公认的经典蒙学读物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并形成体系能够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优秀的蒙学读物不仅语言朴实优美而且通俗易懂,孩子在幼儿园可以进行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共行,这样孩子就能够通过浅显的语言感受到“优美的文学形式、感人的传统美德、流传至今的名人名言”.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所以只有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的文化文言基础才能够为下一步骤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大人那里获取生活中最质朴的道理,并以此为依据面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依旧喜欢历史故事与古代的英雄事迹,听结果编故事;依然对文字游戏乐此不疲,包括对对子写诗歌.这些内容在传统经典蒙学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学习这些能够让儿童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进而形成自身发展所必备的语文素养.程颢“古之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小学之法,以豫为先”.所谓“豫”就是说要尽早进行准备.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幼儿园(孩童幼时)让其学习经典蒙学教材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思考、专心读书等),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家长与教师应合理通过传统经典蒙学教材带领孩童去尊重祖国语言,学习并关心古代优秀文化,从启蒙教材开始让孩童积累词汇培养其阅读习惯,让孩童逐渐喜欢古诗文,从而陶冶孩童话形成美好的情操,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我国传统蒙学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迪与借鉴二——培养学生品德素质
自古以来,道德都被教育家认为是人类学习和教育的最高目的.然而对于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知识较丰富且大多考试很拿手,可是却越来越缺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者所应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学习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爱惜书本,书本上被随便涂改,有时还在爱国诗人的脸上加上了几撇大胡子,伟大的圣人头上戴上奇特的帽子等等,在生活中他们是父母的小祖宗,一有不如意就大嚷大闹.我国传统的蒙学则通过各类方式对孩子进行细致的道德教育,崔学古《幼训》中的“敬书”就要求“儿童读圣贤书,不知敬重,每至墨污纸损,糜烂不堪,皆师之过也.……凡揭书,以右手大指,侧衬书左边尖角抬起,以食指捻之,毋以指爪乱撮,毋以唾粘.”以养成孩子珍惜书本的习惯.学校所开设的每门学科都兼顾着德育的任务,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更具有德育的功能,加之文学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所以更能够有效的表情达意,这些优势条件决定着语文学科在教学的同时担负着最为重要的德育任务.且道德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为孩童讲解课文时,德育就会在语文中渗透,孩童也会被“润物细无声”的感染.“苏轼生十年,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在教学中教师情感的变动直接传染给孩童,当教师用“愉悦、沉痛、悲戚、低徊缠绵、慷慨激昂”的情感阅读时孩童的心情也将伴随教师的声音起伏.教师通过赞美“真、善、美”的典型,鄙视“虚伪、丑恶”的形象,孩童也随之会形成善恶美丑的概念.语文不仅仅是让孩童来学习母语,更是一扇让孩童通过学习来“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反思自我”的窗口.这就是语文在德育教育中潜移默化学生品德素质的优势.
一、我国传统蒙学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迪与借鉴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在我国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要求学生“能力”向“素养”的直接转变.研究认为所谓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据其年龄的发展可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根据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需要,包括“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基本阅读知识、写作方法知识”五个方面,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才能为形成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通过“勤查工具书,专心读书,思考提问”等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包括“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常用的思维方式、具备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三个方面,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有效根据有关的语言材料,按照不同的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最后,学生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其具备高雅的言谈举止,进行文明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际.
传统经典蒙学教材中具有大量优秀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是值得家长与教师借鉴的.传统蒙学教材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适应古代孩童的心理发展要求的,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大部分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的需求并不大,依旧喜欢

『捌』 中国古代童蒙之学对现代中小学语文教学有何启发

“小学”的最初意义就是童蒙识字课本.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在春秋战国之间秦国人教学童的《史籀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多部给儿童识字用的读物.根据《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序》可证,汉朝的法令规定:学童在十七岁以上,要经过考试,能“讽籀书”九千个字才可以担任官职.又试以“八体”,优良者可以做上书史.吏民上书给皇帝,写错了字,就被揭发判罪.可以想到当时的国家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南北朝的《千字文》以四言成句,对仗工整,琅琅上口的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儿童识字课本.而宋朝出现的《百家姓》与《三字经》,则同《千字文》合称“三、百、千”蒙学识字课本,流传甚广,基本上都是以韵语和部首为识字基础.至元朝出现《新编对相四言》,它以图文对照为基础,已经开始注意直观教学的问题.
当然,中国古代的童蒙之学不仅仅是交会学童识记汉字,同时也在向他们传授着为人处世的生活哲理.往往短短几句浅显易懂的话却道出著书者的感悟,循循善诱的教导,传达着“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古代在启蒙教学阶段,注重学生的识字数量.在入学之初集中力量学习,应当说是前人确立的既有目的又有方法的一条识字原则.古代童蒙读物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生活息息相关.将目光投向这些古典的童蒙读本,至少我们会获得这样一个启示:把各科知识融合起来,让知识与生活沟通起来.对比现代,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应试得高分,真正能教会学生的是什么?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一旦考试完毕就全部还给了老师.《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古代童蒙读物已经不再广泛受到现代中小学教育的重视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重新拾起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宝,认真学习吸收.像《三字经》、《弟子规》这类教材,内容丰富,编排合理,朗朗上口,易记易诵,适合儿童的学习,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依据典故和历史故事来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并由此延及到天文地理、人间伦理和动物草木之类的知识,篇幅虽短,内容却扎实有据.在孩子早期启蒙阶段,先读《三字经》再读《弟子规》,能起到“立本”的作用.教导儿童读经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作为老师,首先必须要熟读经文,而且不可以读错.重视文字的教育,教学生真正识记汉字,比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认字,要深究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意义;规范汉字读音、字形、字义也是不容忽视的.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要培养学生纯善之心;教育学生对人、对事、对物应有正确的态度.对人:要明白五伦关系,要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体贴他人、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懂得知恩报恩.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性,注重礼仪,讲求信用,教育学生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性,培养孩子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对物:日常生活必须节约,晓喻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物有定位,对物品要有恭敬爱惜之心.培养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

『玖』 蒙学诗的诗意

《蒙学诗》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蒙专学诗》系北宋哲学家属、易学家邵雍的作品。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这诗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连成一诗,为启蒙诗,许多二三岁小孩都会吟唱,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意思是;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一枝,两枝,三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阅读全文

与蒙学小学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