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课堂教学问题也随之出现。下面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情境创设不恰当。 关于“创设情境”,有些课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有些课虽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可以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有些干脆就是把课本情境图片做成课件,费力、费时而效果不大。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 既要有趣又要有数学价值,并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还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从中提出本节课要探索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探索这个问题,从而进入探究过程。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几乎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教学中。学生围成一圈,当教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内所有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有的小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教师又说“停止”,学生则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儿,当听到教师的号令则又再来一次“合作”。当教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学生只是旁观者。 小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组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因此,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
3、教材使用率过低。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也在不断变化,但由于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多数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没有安排看书阅读或练习的环节。一节课下来课件代替了课本。 其实,每一本教材都凝聚着众多专家的智慧和心血,从主题图到情境创设,从例题到练习,都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精心挑选和设计的。课本是我们的教学之本,更是学生的学习之本。有些概念性、规律性的东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否完整、准确,让学生看书更系统准确。练习题目在书上,学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开教材使用。我们课堂教学提倡返璞归真,课堂教学使用教材这是实事求是,这才是最真实的课,省时高效,何乐而不为。作为教师,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合理的开发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关注预设,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课堂教师在课前已经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来,上课以后按照预设展开教学,只关注她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出现的错误顾及不暇,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不予理睬。这是典型的完成任务式教学,走过场。这样的课,让人听完总觉得有些缺憾--课堂生成不够。 真实的课堂不是靠预设可以完成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构成了教学。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或个性见解,及时抓住契机,把它们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课堂教学问题也随之出现。下面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情境创设不恰当。
关于“创设情境”,有些课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有些课虽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可以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有些干脆就是把课本情境图片做成课件,费力、费时而效果不大。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 既要有趣又要有数学价值,并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还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从中提出本节课要探索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探索这个问题,从而进入探究过程。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几乎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教学中。学生围成一圈,当教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内所有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有的小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教师又说“停止”,学生则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儿,当听到教师的号令则又再来一次“合作”。当教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学生只是旁观者。
小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组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因此,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
3、教材使用率过低。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也在不断变化,但由于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多数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没有安排看书阅读或练习的环节。一节课下来课件代替了课本。
其实,每一本教材都凝聚着众多专家的智慧和心血,从主题图到情境创设,从例题到练习,都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精心挑选和设计的。课本是我们的教学之本,更是学生的学习之本。有些概念性、规律性的东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否完整、准确,让学生看书更系统准确。练习题目在书上,学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开教材使用。我们课堂教学提倡返璞归真,课堂教学使用教材这是实事求是,这才是最真实的课,省时高效,何乐而不为。作为教师,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合理的开发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关注预设,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课堂教师在课前已经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来,上课以后按照预设展开教学,只关注她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出现的错误顾及不暇,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不予理睬。这是典型的完成任务式教学,走过场。这样的课,让人听完总觉得有些缺憾——课堂生成不够。
真实的课堂不是靠预设可以完成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构成了教学。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或个性见解,及时抓住契机,把它们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幼升小准备不是简单的语数外启蒙那么简单了,在上小学前可以尝试培养孩子一些专小学生的日常,让他属有相对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准备小学生活。
语文:拼音基本学习;识字,是孩子阅读学习的一个基础。
数学:10以内加减法,基本数数。
英语:接触过,会一些简单的对话和单词即可,零基础的孩子也可以跟得上。
书写水平:大班以后要有意识有步骤的训练孩子书写习惯。一定要会写字,而是接触过笔,训练过手部肌肉,画画也是一种书写,一定要有书写的意识和基础。
运动技能:很多小学在一年级都有明确的某项运动要求。
学习习惯:每节课45分钟,写作业的习惯,不迟到不旷课。
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的调整,自理能力,交际能力(主动表达)。
心理准备:对比幼儿园,师生比、师生关系都发生了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从家庭个性化标准向社会标准在转移比重等等。
㈣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题目,个人认为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多个,但老师的答案只有一个
没有前提下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多个,
如果房间要住满答案有二个,3个大房间1个小房间或1个大房间4个小房间。
㈤ 小学数学很差怎么办
1,数学的基础很重要,数学这门课的特点是连惯性太强,每一个知识点就象我们上楼的每一级台阶,你某一个知识点没学好,就象那里少了一级台阶。
有的同学说,老师在课堂上讲我能听得懂,为什么做题时就是做不出来呢?这是因为课堂上老师讲好比开着灯上楼梯,虽然有一两级台阶没有(只要它们不连惯)还是能上去的,但做作业或考试时就象关着灯上楼梯,完全凭感觉走,没有任何人帮你指出哪里没有台阶,所以走到断级的时候不跌到才怪。那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只有把缺少了的那级台阶补上去。其方法就是一定要抽出时间去看以前的课本,如果你拿某一本旧课本来看还是看不懂,那说明你要补的还在前面,暂时把这本书放下,去看更前面的旧课本。只到你能完全弄明白了为止,然后从这一本书一直往后看,直到你现在所学的课本。我个人认为这比你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作业重要得多,这才是你跟得上课程的根本保证。我有一个外孙女就是这种情况。有一次她拿一道数学题来问我,那道题有四个知识点,我问她,她竟然一个都回答不了,我叫她先去看以前的课本上的相应部分再来做这个题,她竟然去问同学去了,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的把答案抄了一遍,完成了作业。还说我不如她的同学厉害,我只有苦笑(在这里我不由的又要报怨现在的教育起来了,作业,作业,做孽,对优生是一条拖后腿的绳,对差生是套牢脖子的绳。当年我就是经常没能完成作业而。。。这是题外话不说也罢)依我的看法,对于所谓的差生来说,花时间去学习以前被遗忘了的知识点比做作业要重要得多。当然我不是在这叫大家都不要做作业,而是说要花适当的时间去自己给自己补课。
2,要学好数学,兴趣最关键,人人都这么说。但归根到底还是基础要好才可能产生兴趣,一个人不可能对那个让自己陷入困境的事情产生兴趣。所以成绩不好的同学还是要把时间多花在第一步上。如果你是一名中学生,那么小学课本应当能看懂吧,你能看懂它,做小学的一些奥数题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这样你就能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了。有了光趣还有什么做不好呢!
3,数学不是靠的死记硬背,要理解,怎样理解呢,还是在基础,所以成绩不好的同学还是要多把时间花在第一步上。对于公式的记忆呢,只要求能记住最基本的就行了,其余的要学会自己推导出来,发明狂当年很多公式都记不住,但我能在考场上花上一两分钟就把需要的公式当场推导出来,这比你花死力气去死记要保险得多,而且绝对准确,这就叫做理解记忆,发明狂与课本无缘已有一二十年了,但做题时所要的公式还是能根据它的定义把它推导出来。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意思,不要把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死记硬背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最容易出乱子,你一下子想不起,或对一个符号不敢确定,这一题就完了,而自己会推导就不一样了,一本书你要记的不过几个公式而已,从小学到高中真正要记忆的公式恐怕不会超过二十个吧。
比如:面积公式,只要记住矩形和圆的面积公式就行了。矩形面积=底X高(S=ab)。三角形面积如何从这推导呢?在矩形中划一条对角线,是不是得两个面积一样大的三角形?那当然就有:(S=ab/2)
那梯形呢?在梯形中划一条对角线,是不是得两个三角形?而且它们的高相等?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就有S=ah/2+bh/2=(a+b)h/2。有一点要说的是你在推导公式时用特殊的情况就行了,因为你不是证明。发明狂已多年没接触课本了,对课本都已不了解了,如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4,要多做题,多思考,才能打开思维面。上面我反对作业不是叫你不要做作业,而是反对浪费时间去做那些对你来说一看就会毫无意义的作业。你应当把这钟时间花在做真正要做的题目上。如果你确实觉得做作业是浪费时间,你可以向老师申请不做作业。我想老师应当同意的(你们现在的老师应当比我们那时的老师开明得多了吧?)
5,碰到好的题目时,要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你能不能出一个相类似的题、或比它有所改变的题、或者有所提高的题。这样下次碰到这一题或与它相类似的题时你就能很容易的做出来了。这也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方法。也是发明家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了。
6,认真听讲,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只到弄懂为止,孔子都不耻下问呢,何况我们!
7,信心很重要,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才会成功。
废话就不多说了,最后希望你爱上数学,这样你一定会觉得数学是那样的其乐无穷了。还愁学不好数学?祝你成功。
数学是理化的基础,数学学好了,物理和化学等于已学好了一半了, 学物理和学数学相类似,都要求理解每一个概念 ,公式也要学会推导。另外,物理和化学要多做实验,这能加深你对概念的理解,但主要的还是提高你的兴趣。
㈥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数学比之前的难这么多课本教的知识都差不多是和以前一样的,不过试卷的难道却非常难!
学数学为什么变难?有一个因素是家长课外给孩子过度“加餐”,做各种辅导题,参加了奥数培训。还有一些学校,特别是某些热点小学,加快教学进度,对学生要求过高。
㈦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什么问题
现在,我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说说我的想法:
化零为整,步步渗透,是苏教版教材专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属,也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我觉有些知识点分的太小,时间跨度大。例如,二年级已经有“认识方向”,到了六年级才有“确定物体的位置”是原来知识点的延伸。另外,分数知识的学习,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学期都有学习,我觉得不是很利于教师的教的学生的学。
㈧ 浅谈怎样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摘要:若想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正确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关键词:问题 策略 观念 目标 教学方法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未来的需求,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感到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若想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正确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 目标不明确
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其表现为,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屡见不鲜.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上起课来就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师在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识重要得多.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而轻视情感领域的目标.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事且都是小事,但却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是在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
2、 方法不得当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学习需要一种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明显突出它的外化作用.本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时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好不一定能说得好,会算不等于会说.但本来要求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了,可教师非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说上.本来学生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可放着时间不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是盯着几道很抽象的应用题去练习说理.当然,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却因此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因此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意识.要知道,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厌学是从枯燥的没完没了的说理开始的.而学生说理的能力又是对问题的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慢慢形成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想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只有思维处于低级阶段时才表现出必须要边做边说.只有达到有内容可说时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形成思维与语言发展的良性循环.
方法不当反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就是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比如,学习应用题时,教师不是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先给学生准备好解决问题要用到的知识.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两步的和一步的应用题,再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所学的应用题了.学生解答新问题时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教师留给学生的只有繁难的计算.整节课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种方法很普遍,根本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办法.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真正发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 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中的思想意识,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人们已经没有办法掌握所有的知识.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终生学习、学会生存.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己任,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上好每一节课.如果有了这种新的教育观,就不会因为学生学不好而发脾气;就不会因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设计课堂教学;就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为教师服务;就不会只是为了答好试卷而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具有人文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2、 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与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是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因为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教师的工作业绩.虽然提倡教师考核评估的量化,但教师的工作成果有时也很难量化.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一特点越来越突出.在实行百分制时,量化学生的分数就可以评价教师的成果.可是随着等级制的到来,这种本来能量化的东西也变得模糊了.这就要求教师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
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是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从一定的高度来驾驭教材,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不至于出现和学生一个水平甚至跟不上学生的尴尬局面;也不至于出现总是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上绕圈圈,而对那些关键问题却一带而过的情况,也只能从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来研究小学生的学习.
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看似很简单的习题,其实蕴涵着很深刻的道理.如果只是简单一做了之,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如果没有高深的数学根底做支撑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如“抽屉原理”、“排列组合”、“奇偶性分析”、“数列求和”等.这些问题也只有真正把握其本质时才能给学生解释得清楚.
数学教学中新信息的增加和教材中新内容的出现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存,走在学生的前列,才能搞好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