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刘可钦小学数学

刘可钦小学数学

发布时间:2021-02-26 06:34:43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分那几个主要的派别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又或者最特级小学数学教师的名字

全国知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有以下:

1、华应龙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

2、钱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3、刘可钦

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十杰”教师。

现任中关村四小校长,同时兼任海淀中心学区副校长、国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4、刘德武

男,57岁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小学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刘老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工作,他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提倡"在后退中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逐步形成了"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

5、潘小明

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校长,上海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连续三次被中共宝山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宝山区青年尖子”。他专注于“小学数学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研究”。

6、曹培英

男,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7、黄爱华

男,1966年生,江苏金湖人,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研室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

8、钱金铎

男,41岁,特级教师,浙江省舟山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从教20多年,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舟山市“十佳新人”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钱金铎老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9、朱乐平

男,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特级教师、从事数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20余年。主要业绩:国家《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数十篇教育研究论文发表和多项科技课题获奖。

10、朱德江

男,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副主任、数学教研员。他担任过10多年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也担任过校长。嘉兴市首批名师、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师。

11、徐 斌

男,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

曾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第一名,国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获一等奖,应邀为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年会上观摩课,先后到北京、浙江、上海等20多个省市作公开教学100多次,在《小学数学教师》等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

12、夏青峰

男,1971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副校长、国际部主任、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江阴市十佳青年、江阴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无锡市师德高尚好园丁、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名教师。

13、朱玉如

女,1959年12月出生,特级教师。1980年毕业于南通师范学校。现任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二十多年,她默默耕耘,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和改革,把知识、智能与情感编织成一堂堂科学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数学课。

14、吴金根

男,1961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1980年12月,毕业于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81年1月,分配至东山实验小学任数学教师工作。

在省、市、区级数学评课选优中5次获奖,应邀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西、河南、陕西、江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内外讲课、讲学和师资培训等100多次。

15、张齐华

男,1976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

(1)刘可钦小学数学扩展阅读:

特级教师的评选条件:

1、政治上

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刻苦努力,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修养;政治历史清楚,无重大历史问题,思想作风好,在教师中、在教育界有威望。

2、业务上

对所教学科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熟练地胜任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正确地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在工作中有创新精神,成绩显著。

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在某一门学科或者一门学科的某一阶段的教学上确有专长,在改革教学中勇于创新,作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成果或者著述(包括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在思想上业务上关心帮助新教师。

同时,还要求高中教师在其所教学科方面的实际文化程度,应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水平;初中教师在其所教学科方面的实际文化程度,应具有大学专科毕业以上水平;小学教师的实际文化程度,应具有中师毕业以上水平;幼儿园教养员的实际文化程度,应具有幼师毕业以上水平。

特级教师的基本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中小学校高级教师职务。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显著。

或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 和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著成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或在教学法研究、教材建设中成绩卓著。在当地教育界有声望。

3、在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显著贡献。

参考资料:网络-特级教师

㈡ 有什么适合小学数学教师适合看的数学书

《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数学教学设计》、《学习与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论》是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范文贵。本书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小学数学学习理论等内容。

2、《小学数学教育学》是199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镜清。本书是中小学学科教育学丛书中的一本,它既面对实际工作者,也面对教育理论工作者;既对教师,也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既对师范院校学生,也对业务教师,它可作教材,也可供进修研究之用。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叶季明编著,本书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原理和数学科知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共分五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基本知识,探究了如何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大内容领域、数学知识类型和数学课堂的基本环节来开展教学设计。

4、《数学教学设计》奚定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以数学课堂教学观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索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与实践问题。写作上紧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鲜活案例,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5、《学习与发展》林崇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毕业生,教育科学硕士、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委教育评价专家员会委员,等等。

(2)刘可钦小学数学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的确,现代数学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做中学,玩中学,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使儿童学得更主动。

㈢ 杭州政协委员调研课外补习热有什么不同

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寒假的到来,也意味着密集的“校外培训课程”开始了。

刚刚落下帷幕的地方两会中,“课外补习热”成了不少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这是2018年杭州市“两会”前夕,唐彩斌联合其他几所学校做的一项“2017年杭州市城区小学生课外负担调查”的部分数据。这项调查此前共收到597份有效问卷。

此次调查还显示,82.4%的学生对于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总体感觉到“非常轻松或比较轻松”,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在1小时之内可以完成的占到78.4%。

“随着近年来学校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学生校内作业量基本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目前看来学生的主要负担不是来自于校内,而是校外。有些孩子花在课外班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校时间。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

唐彩斌表示,在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原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提法改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一字之差,显示了学生学业负担在新时期的新特点,课外学习的负担已经成为国家层面关注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而出乎唐彩斌意料的是,调查中,学生们普遍反应出对课外培训的接受度颇高。其中,有90.4%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和喜欢”这些课外培训;79.2%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吸引我,上课老师也喜欢”;95.1%的学生认为,课外培训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而在“如果同学都不去课外培训,你还会去吗?”的提问中,有30%的学生表示“大部分取消,留下少部分喜欢的继续”,可仍有44.6%的学生决定“全部继续”。

唐彩斌说,“这是一个成人世界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教育者同情孩子忙碌地参与培训时,为什么天性爱玩爱自由的孩子自己却习惯了这种奔忙?是因为没法反抗,变得麻木,学会‘享受’这种被课外负担的绑架了?”

规范培训机构监管刻不容缓

近日,唐彩斌还调研了目前杭州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发现市场上存在的培训机构,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校外非学历教育机构,共500多家;另一类是工商注册登记的教育咨询公司,数量达到了8700多家。

根据《工商总局教育部关于营利性民办学校名称登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7〕156号)以及浙江省工商局(浙工商企〔2017〕21号)通知,从事文化课程培训服务类的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应当依法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依法取得工商部门登记后,方可从事相关教育培训活动;艺术特长类(如古筝、舞蹈、绘画等)、体育竞技类(如球类、棋类等)培训机构不纳入教育部门前置审批,企业名称中不得使用“教育”“学校”字样。

“然而现实中,在工商注册的教育咨询公司大量在从事文化课程培训的服务,学生人数不等,地处写字楼或居民楼,无消防通道、无足够的场地、无教师资质、无担保资金,常有安全隐患和民众怨言”,唐彩斌提出,“这一部分应该依法依规处理,规范培训机构经营范围刻不容缓。而对于有条件、有能力从事文化课程培训的机构应该完成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过完春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也打算针对给“课外补习热”降温进一步上交提案。

“现在重庆的课外培训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2月5日,构的审批环节应该加强。“现在很多是工商局负责审批,教育部门很少参与,造成实际上是只有审批,没有监管。我希望呼吁把审批和监管协同起来。”

唐彩斌表示,近日,教育部、民政部、人社局、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正在准备联合发文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中存在的问题。

他还建议,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可在教育相关部门的监督下由社会口碑综合建立评价体系,优胜劣汰,例如,将声乐、绘画、拉丁舞,科技、跆拳道等分类排名,激励培训机构成为艺术特长、体育经济类的领域标杆。“目前杭州就会向优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颁发培训特色品牌,帮助学生和家长有的放矢地选择。”

遏制超前学习,建立科学的入学选拔机制

当前,学生课外参加的培训班主要可以分为学科补习类与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相关的拓展类。10日,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表示,“依据孩子的兴趣,校内课业负担能承受的情况下,学习一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课程是值得鼓励的。”而令多位教育界人士担心的正是普遍存在“刷题”“超前学习”的学科补习类培训班。

他们表示,出于“上名校”和“攀比心“,很多家庭只得给孩子课外提前补习,“学龄前认字过百,小学读初中课程,初中学高中课程”……这种“提前教、超纲教、变相押题”短期内也许能快速提高学生成绩,但却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对于课外培训班的教学内容需要教育部门科学地界定与引导。”刘希娅说,“不能任由培训机构在教学内容上随意调整,甚至为了迎合部分家长,恶意地拔高和超前,至少教学内容得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成长规律。这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中很关键的一环。”

而除了不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刘可钦还担忧超前学习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家长重视早点起跑,一味以掌握知识和技巧的数量和熟练程度来衡量一个孩子的能力,却忽视了孩子成长的宽度。如果这样的学习方式内容占据了更多的时间,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就很难更好地被激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唐彩斌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现在把孩子填得太满了,没有了自主生长的空间。最近,我们学校组织活动发现,真的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有的孩子学会了阅读、有的学会了游戏、有的学会了交往,而这些其实都是孩子学习成长的真正要义。”

与此同时,教育专家们也强调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校内教育必须要坚守零基础教学。刘可钦说,“不能因为班里40个孩子有30个学过了就翻页不讲了,但可以辅助以过程讲解和创造性讲解做一些发散性的学习。尊重那些没有学过的孩子,才是我们校内教育必须坚守之本。”

不过,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也明白大部分“抢跑者”背后被裹挟的无奈。“大部分的焦虑来源于家长之间的攀比和对未来出路的不明确。”刘可钦说,这被称作“剧场效应”——有人破坏了规则,其他家长就担心,如果不参加,孩子会失去什么。“于是就形成了谁都反对补课,谁都还跟着去。”唐彩斌则把这乱象描述为“所有的人都在偷跑,而没有偷跑的人却怀疑自己没有听到枪声。”

而刘希娅指出,这种压力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小学的入学选拔机制。“比如小升初阶段,为什么会出现不去补课就考不上好学校?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应该从根源上建立科学的中小学的入学选拔机制。”

“其中又包含了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公办学校管住了,不许考试、择生,而好的民办学校可以挑学生,这就加剧了学生课外负担。”刘可钦说,“不过好在这几年不少地区都已经在努力完善。”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协同疏导

而除了“堵”住不规范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本着标本兼治原则,多位教育界人士认为,想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还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形成合力,协同“疏导”。

首先,学校应该适当引导一部分。“从‘挤占效应’来说,学校里给的专业教育服务如果让学生和家长满足了,那么对课外教育的期待就会减少了。”因此,唐彩斌提出,学校要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开足开齐各类课程,提高基础性课程的有效性,提升拓展性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此外,对于不适合、不合理的校外培训课,建议家长退出一部分,鼓励学生拒绝一部分。

刘可钦提醒家长,不要因为参加了课外培训班就能代替亲子之间的正常的交流沟通。“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与家人的相处和陪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念认为家长工作忙,花钱把孩子的学习交给学校或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更好,其实忽略了家庭生活中对孩子价值观培养的重要作用。让孩子在生活中的学习,这是家庭教育应该担负起的责任。”?

唐彩斌介绍,杭州上城区曾推出“星际家长执照”,从制度上推行家长教育,为孩子适性发展规划合理的学习。“家长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课外培训。全球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告诉我们,每周超过10小时之后的作业,付出的时间与学业的进步成负相关,也就是说花的时间越多,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中国人多,不补习意味着落后了。

㈣ 求5000字的读书笔记

我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阅读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感受颇深,让我得以领略名师的风采,了解了他们真实的常态课堂,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曾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妙、精彩的课件演示、火爆的课堂气氛,当课外辅导员的时候,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但后来冷静思考,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所以我常常思考,我的教学中少了什么?我要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课堂?一些疑惑也就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这本书讲述了8位名师的经典课例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各有各的课堂风格,有追求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抬起头、往下看的,书写课堂人生到的潘小明老师;有展示疯狂数学和谐魅力的应华龙老师;有把孩子带入数学乐园,表现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有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中体现课堂美丽的林良富老师;有引领读者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老师;有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的夏青峰老师;还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中受益,得到不同发展的田立莉老师,这些名家经典典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范例,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笔记和心得,我将从书籍介绍、名师经典案例举例分析及其心得体会、各名师经典语录等方面进行叙述。

一、书籍介绍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根据8位老师的课堂特点分至8个标题“刘可钦:追求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每个标题下都有画外音、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观点、解读五个模块,本书主编是雷玲,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名师经典课例回放及其分析

这本书中有很多经典课例,我将其中的几个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从中受益。

这8位名师我最想要说的是刘可钦老师,因为我本身也很喜欢常态教学,在我几次的课堂模拟或课外辅导员中讲课,大部分偏向于常态教学,但是很多的教学手段、方法、课堂操控方面都比不上刘可钦老师,所以很是钦佩她。

人们常常说:听刘老师的课,如沐浴春风,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如甘泉入腹,沁人心脾;如品绿茶,余香萦绕,之前我还对这些话有所怀疑,但是读过此书后,那些说辞并不觉得夸张,刘老师的课,用的是普通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育媒介、“并不高明”的教学设计,为什么能达到“生命课堂”的境界呢?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只要刘老师往教室里一站,并不发话,学生似乎就受到一种感染。这种感染,就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刘可钦有“一种作为教师的气质”,“这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当然,这种“气质”这种“境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刘老师再教育教学中的长期积淀密切相关。刘老师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刻意的套路。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课堂和教育故事,仔细品味刘老师与众不同的“大家风范”,并从中寻觅一些“高招”和规律。

刘可钦老师常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

镜头回放1.“是谁引起了我们的争论?”

(一次,刘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大多数学生根据主题图的情景都列出了20×3,并交流了方法,这是,刘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还是高高地举着手。)

生:(用手指着自己的列式20+20+20=60)因为每捆小树有20棵,3捆就是20加20加20,等于60棵。

生:(小男孩刚说完,一个孩子就马上站起来发言)你是对的,但是这样太麻烦了。

生:这和前面的差不多,一个是乘法,一个是加法,乘法要简单一些。如果有10捆小树你就用10个20相加吗?(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

(那孩子立刻就显得尴尬,局促起来,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刘老师俯下身对着他。)

师:你应该说些什么?(孩子还是局促得很)你的对吗?

生:当然对啦!(非常小声)但是我的太麻烦了,没有这个(指着乘法算式)简单。

师:是啊,这种方法对吗?(“对”全班齐答。)当然是对的啦!(边说边画了一个大大的红钩)只是不简便。好,快感谢大家对你的帮助。

(孩子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同学鞠躬敬礼后,很体面地回到了座位上)

这样的例子在刘老师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在交流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时候,有些孩子“另类”、“错误”的方法往往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议论,甚至藐视。如果此时学生的自尊心收到打击,往往就再也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刘老师不回避这些问题,他会抓住这些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和优劣,但是在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他。”

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形成崇尚真实的表达交流的课堂文化。所以,刘老师说:“课堂上,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说真实的话,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为重要。”

刘老师经常拿一些例子来引导青年教师。“××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的更好?”“嗯,你说的很清晰,还有谁能说得更清晰一点?”……这样的言语,传递给每一位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第一个发言的孩子又有何感受呢?表述不太好的同学还能有参与的机会吗?“谁能比他说的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恰恰忽略了第一个孩子的心情,孩子不是我们表演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要关注的,恰恰更应该是那些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孩子。

我觉得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或者“××同学读得怎么样?”让学生评价后再鼓励:“谁还能读出这样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关注的不是谁读得好,而是怎样能读出感受。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怎样帮助学生回答好,而不是“谁比谁说得好”。

我们练习讲课的时候,在课堂上“为什么”发问不断,学生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知怎样答才合老师的胃口。

而刘老师主张在课堂上要尽量少问“为什么”,将之换为“你是怎样想的”、“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同样是发问,但是作用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使学生处于教师的对立面,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为指向,指向的是结果,学生可能会因怕回答有错,而遮掩一些真实的想法。而“怎么想的”将教师摆在了倾听的学生想法的位置,更加关注学生的正是想法,关注的是思维的过程。

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程中学到,在小学课堂上应该经常充斥着“嗬,你真棒”、“哇,好样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但是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却并不多见类似的夸张评价,有的只是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相匹配的引导性评价。我们可以将刘老师的评价语言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学生的行为习惯相联系的:“好,明白的孩子请你坐正,我就知道。”“完成了的孩子坐正了。我们来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节奏。”……类似的评价,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提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训练。

另一类评价语言是与教学内容和过程密切相关,启发学生思考的。“谁听明白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每到关键处,刘老师的这些语言巧妙地将学生推向了课堂的前台,智慧地把自己隐藏在了课堂的背后,这样的课堂相对而言控制要少一些,更多的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让每位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彰显了刘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镜头回放2.将再平凡不过的事情做得不同寻常

(口诀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口诀的巩固和记忆部分更是如此。一次,在口诀编制后的巩固教学中,刘老师不经意间的几个小技巧,令学生兴趣盎然。)

师:(指着黑板上编制的口诀)下面,我只哪个我们就读哪个。(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节奏快。)

师:好,下面自己念,一分钟,念熟了!

【规定一分钟的时间,适度的紧张和压力有助于促进学习】

师:停,口诀终究不能写在黑板上的,应该写在哪呢?

生:(孩子们想了想说)书上。(有孩子哈哈大笑)

生:脑子里!(这个孩子的发言立即找来一片注视的目光)

生:噢,脑子里!(孩子们恍然大悟)

师:好,要写在脑子里。那我们就把它擦掉。(随着擦的节奏让孩子齐读:“一二得二——”)

师:擦完了,可谁装在脑子里了?(学生纷纷举起小手)好,我们一起背一遍。

【一个简单的“擦”和“装”字,让原本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有了情感,有了生气、活力】

师:嗯,不错,再给一分钟时间,闭着眼睛独立地背,把它们背熟。什么才叫背熟了呢?脱口而出。因此,在背的时候注意发现秘诀,待会儿交流。

(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大声地背诵。有的孩子记不住,想了想后睁开眼睛偷偷地看了看黑板上的乘法竖式继续闭眼背。)

师:有什么秘诀?

生:口诀的第一个数字除了第一句是一外,其他的都是二开头。

生:口诀的结果从上往下看每次都多了2.

生:从下往上每次都少了2.

生:二七就是两个七,7加7就等于14.

……………………(孩子们纷纷说着自己的发现)

【如果此前的记忆还是“死记”的话,这里就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巧记。让孩子们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想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把握和记忆。】

师:好,我们明白了,那我们把算式也擦了?

生:擦了!(答得很干脆)

师:好,这次我倒着擦,你们倒着背。

(学生随着老师擦得节奏背诵:“二九十八,二八十六……”)

【又是一个“擦”字,但是倒着擦,孩子们倒着背。这样一个小小的策略变化,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师:现在认为自己能背的有谁呀?会背的的孩子请站起来!(孩子们都站起来了,虽然有几个孩子有些勉强。孩子们很整齐地背诵了一遍。)

师:不错,我们夸夸自己。会夸自己吗?(孩子们还不好意思地相互看了看)“以后哇,觉得自己做得很棒可以夸夸自己。怎么夸呢?我教大家一个方法……”

师:谁不仅会正着背,还会倒着背?

(陆续地有十来个孩子站了起来,老师热情地伸出大拇指表示鼓励。接着又有几个孩子受到鼓励站了起来。孩子们背诵的速度明显地比较慢,显得有些吃力,但还是很准确地背诵下来了。刘老师表扬说,能站起来就是好样的,正当有孩子准备坐下时,刘老师阻止了他们。“我们应该会表扬他人。”刘老师接着教给孩子们表扬他人的办法,并鼓励孩子们在以后上课时可以鼓励别人和自己)

刘老师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技巧”在课堂上非常受欢迎,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这些“小技巧”,与耗时的大情境相比,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受学生喜爱,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效率很高。

关于刘老师的课堂课例还有好多,我只是筛选出以上两个课例分享给了大家,书中刘可钦老师的好多话语让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刘可钦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大凡听过刘老师课的老师,都觉得刘可钦老师的课堂,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课堂——气氛火暴,师生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也没有设计得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听刘老师的课,如沐浴春风,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刘老师曾经也追求过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但现阶段的她,更注重的是在常态的教学中,给学生不同寻常的感受,并持久地影响学生。

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如果在以后我们的教学课堂中,使用刘可钦老师的常态教学再加上辅助的多媒体设施,我想这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刘可钦老师教学感悟(列举2条我喜欢的):

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要微笑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享受成长的快乐。

要做一个激情与理性融于一身的老师

要有感召力、影响力,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如果没有激情就很难动之以情,扶之一心;如果缺乏理性就很难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因此,应该激情与理性并存,热情与真诚同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简单的说教,主动用儿童的眼光与孩子交流。

作为未来的教师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时,我感觉任重而道远。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未来的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在读书中,让我得以领略名师的风采,了解了他们真实的常态课堂,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我感觉很充实,领悟了一些教育的真谛,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我这个也是盗用来的,我们班导师也要我们写5000字的读书笔记,太无耻了,谁写的那么多啊
读书就是苦,我从来没写过5000字的文章,真坑爹。

㈤ 小学生艺术与数学读后感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做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也有精彩,有时也有遗憾!
有幸读到蕾铃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让我得以在家中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本书共为读者介绍了八位小学数学界的名师:有追寻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抒写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有展示疯狂数学和谐魅力的华应龙老师,也有表现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有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师,有引领读者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老师,有一切服务与学生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的夏青峰老师,还有以“为学生所需而教为乐”的田立莉老师。品读着他们匠心独具的教学案例,感受他们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正是令人拍案叫绝。
激动于名师们在书中留下的真知灼见: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玩、学会发现、学会应用、学会欣赏;为学生所需而教;放开手,他(她)们走得很好……
感慨于课堂说真实话比说正确话更重要,追求朴实无华有实效的刘可钦老师;感慨于将责任和追求写进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也感慨于立足学生个体差异,促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田立莉老师……
钦佩于徐斌老师的智慧、华应龙老师的“疯狂”;也钦佩于在同一个地方不重复讲同样课的钱守旺老师;更钦佩于“从打工仔”到“全国数学课堂教学第一名”的夏青峰老师……
如:刘可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使之扎实到位;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课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想、去讨论、去对话、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和获取新知……。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比如刘老师认为“某某同学说得很,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传递给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发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正是经常重复这样的错误吗?刘老师认为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这样才会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长的快乐。
细细品读每一位专家的观点都让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以及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他们都是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位学生,注重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都触动着我的心灵,感动的同时,暗自下决心也要做一名这样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纵观专家们的成长之路无一不是辛勤伴着汗水,耕耘伴着收获。最让我们学习的是专家们对教育孜孜以求的态度和如痴如醉的迷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大师为榜样,学习-实践-反思,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㈥ 国家级数学特级教师资料

吴正宪

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 烈
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 “北师大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作。
钱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学数学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做课百余节,作报告60多场,特约为河北省电教馆、全国义务教材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录制了多节示范课。在全国多家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写论文多次获各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多家小学生课外读物上发表辅导性文章近200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各种教学辅导用书二十几本。
刘可钦
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十杰”教师。现任中关村四小校长,同时兼任海淀中心学区副校长、国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潘小明
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校长,上海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连续三次被中共宝山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宝山区青年尖子”。他专注于“小学数学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研究”。自主探究学习专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放。他曾获上海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还应邀去全国十多个省市讲学。98 年被命名为“宝山区首批小学名师”,出版有《潘小明论文教案选》。
曹培英
男,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多年来,单独编著或参加编写的已出版的数学教学专著、教材、辅导书有《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教师之友.数学卷》等15种,先后在多家教育报刊上发表数学教学研究文章38篇,累计逾百万字。参与研究的教改课题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并有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黄爱华

男,1966年生,江苏金湖人,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研室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1985年从教,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应邀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场学术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示范课并做专题讲座。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15册约100多万字,编写教学论著和教学参考用书120多万字。策划小学数学专业网站-华博士小学数学热线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钱金铎
男,41岁,特级教师,浙江省舟山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从教20多年,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舟山市“十佳新人”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钱金铎老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八十年代他就注意到学生课业负担偏重,思维机械,能力不强,因此他开始了“愉快活动操作,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的教改实验。6年的汗水换来丰硕成果。毕业成绩人均96.4分,优秀率100%。在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也取得明显成果。近年业,他20多次去省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和示范课,听课教师达几万人次,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朱乐平
男,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特级教师、从事数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20余年。主要业绩:国家《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数十篇教育研究论文发表和多项科技课题获奖。
朱德江
男,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副主任、数学教研员。他担任过10多年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也担任过校长。嘉兴市首批名师、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师。近几年来,他在各级各类活动中上公开课30多节,曾获嘉兴市中小学“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选一等奖、浙江省小学数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等;先后在省“名师名校长论坛”和全国新世纪第三届课程改革研讨评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多次应邀到外地上观摩课或作讲座,并获一致好评。
徐 斌
男,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曾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第一名,国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获一等奖,应邀为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年会上观摩课,先后到北京、浙江、上海等20多个省市作公开教学100多次,在《小学数学教师》等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
夏青峰
男,1971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副校长、国际部主任、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江阴市十佳青年、江阴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无锡市师德高尚好园丁、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名教师。1997年获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一等奖第一名,应邀到北京、广东等地上课讲学60余次,课堂教学实录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在省级以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百篇,曾4次荣获省级以上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参与了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参编教育书籍几十万字。2003年在《江苏教育》连续发表了十篇《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辅导讲座》的进修文章,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朱玉如
女,1959年12月出生,特级教师。1980年毕业于南通师范学校。现任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二十多年,她默默耕耘,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和改革,把知识、智能与情感编织成一堂堂科学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数学课。早在1988年,朱玉如就在市小数年会上上了观摩课,在“雏燕杯”竞赛中夺冠,在省创新教育研讨会、省“现代小学数学”优课评比中两次摘金。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实验课《求相差数应用题》得到人教社张卫国主任、著名特级教师盛大启的赞许和评析,并作为典型课例推介到《小学数学教师》展示。她还多次在国家、省、市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示范课,作了二十余场讲座,并应邀去浙江、陕西、上海、徐州、扬州上课、讲学,参加全国精品课展示。
罗会元
男,1952年6月出生,湖南邵阳人,全国知名小学特级教师,湖南邵阳县梽木山中心完小校长,罗老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工作,他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提倡"在后退中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逐步形成了"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2001年参加了湖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湖南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7年、1999年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2000年,获《湖南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邵阳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小学校长,湖南省邵阳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吴金根
男,1961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1980年12月,毕业于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81年1月,分配至东山实验小学任数学教师工作。2000年7月,调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任校长、书记工作。曾获得“苏州市青年教师‘双十佳’、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数学学科教改带头人、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师德模范”等30多项荣誉称号。得到过《江苏教育》、《苏州教育》等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多次先进事迹的报道。在省、市、区级数学评课选优中5次获奖,应邀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西、河南、陕西、江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内外讲课、讲学和师资培训等100多次。曾赴澳大利亚教育考察,为“香港教师赴大陆培训团”作“课堂教学的评价”学术报告。
张齐华
男,1976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连续三次在“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参与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曾获“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海门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㈦ 小学数学名师人生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雷玲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人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蕾铃主编.名师教学机智例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雷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4.80 元

出版时间

2008-1-1

㈧ 哪里能找到中国教育上那期介绍全国知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文章

吴正宪

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 烈
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 “北师大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作。
钱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学数学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做课百余节,作报告60多场,特约为河北省电教馆、全国义务教材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录制了多节示范课。在全国多家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写论文多次获各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多家小学生课外读物上发表辅导性文章近200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各种教学辅导用书二十几本。
刘可钦
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十杰”教师。现任中关村四小校长,同时兼任海淀中心学区副校长、国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潘小明
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校长,上海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连续三次被中共宝山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宝山区青年尖子”。他专注于“小学数学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研究”。自主探究学习专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放。他曾获上海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还应邀去全国十多个省市讲学。98 年被命名为“宝山区首批小学名师”,出版有《潘小明论文教案选》。
曹培英
男,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多年来,单独编著或参加编写的已出版的数学教学专著、教材、辅导书有《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教师之友.数学卷》等15种,先后在多家教育报刊上发表数学教学研究文章38篇,累计逾百万字。参与研究的教改课题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并有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黄爱华

男,1966年生,江苏金湖人,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研室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1985年从教,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应邀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场学术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示范课并做专题讲座。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15册约100多万字,编写教学论著和教学参考用书120多万字。策划小学数学专业网站-华博士小学数学热线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钱金铎
男,41岁,特级教师,浙江省舟山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从教20多年,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舟山市“十佳新人”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钱金铎老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八十年代他就注意到学生课业负担偏重,思维机械,能力不强,因此他开始了“愉快活动操作,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的教改实验。6年的汗水换来丰硕成果。毕业成绩人均96.4分,优秀率100%。在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也取得明显成果。近年业,他20多次去省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和示范课,听课教师达几万人次,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朱乐平
男,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特级教师、从事数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20余年。主要业绩:国家《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数十篇教育研究论文发表和多项科技课题获奖。
朱德江
男,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副主任、数学教研员。他担任过10多年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也担任过校长。嘉兴市首批名师、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师。近几年来,他在各级各类活动中上公开课30多节,曾获嘉兴市中小学“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选一等奖、浙江省小学数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等;先后在省“名师名校长论坛”和全国新世纪第三届课程改革研讨评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多次应邀到外地上观摩课或作讲座,并获一致好评。
徐 斌
男,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曾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第一名,国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获一等奖,应邀为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年会上观摩课,先后到北京、浙江、上海等20多个省市作公开教学100多次,在《小学数学教师》等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
夏青峰
男,1971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副校长、国际部主任、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江阴市十佳青年、江阴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无锡市师德高尚好园丁、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名教师。1997年获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一等奖第一名,应邀到北京、广东等地上课讲学60余次,课堂教学实录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在省级以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百篇,曾4次荣获省级以上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参与了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参编教育书籍几十万字。2003年在《江苏教育》连续发表了十篇《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辅导讲座》的进修文章,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朱玉如
女,1959年12月出生,特级教师。1980年毕业于南通师范学校。现任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二十多年,她默默耕耘,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和改革,把知识、智能与情感编织成一堂堂科学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数学课。早在1988年,朱玉如就在市小数年会上上了观摩课,在“雏燕杯”竞赛中夺冠,在省创新教育研讨会、省“现代小学数学”优课评比中两次摘金。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实验课《求相差数应用题》得到人教社张卫国主任、著名特级教师盛大启的赞许和评析,并作为典型课例推介到《小学数学教师》展示。她还多次在国家、省、市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示范课,作了二十余场讲座,并应邀去浙江、陕西、上海、徐州、扬州上课、讲学,参加全国精品课展示。
罗会元
男,1952年6月出生,湖南邵阳人,全国知名小学特级教师,湖南邵阳县梽木山中心完小校长,罗老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工作,他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提倡"在后退中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逐步形成了"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2001年参加了湖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湖南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7年、1999年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2000年,获《湖南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邵阳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小学校长,湖南省邵阳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吴金根
男,1961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1980年12月,毕业于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81年1月,分配至东山实验小学任数学教师工作。2000年7月,调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任校长、书记工作。曾获得“苏州市青年教师‘双十佳’、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数学学科教改带头人、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师德模范”等30多项荣誉称号。得到过《江苏教育》、《苏州教育》等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多次先进事迹的报道。在省、市、区级数学评课选优中5次获奖,应邀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西、河南、陕西、江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内外讲课、讲学和师资培训等100多次。曾赴澳大利亚教育考察,为“香港教师赴大陆培训团”作“课堂教学的评价”学术报告。
张齐华
男,1976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获南通市和海门县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评比一等奖。连续三次在“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中获一等奖,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参与苏教版数学国标本教材的编写。曾获“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海门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㈨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肇庆市封开县南丰中心小学 吴金菊

今年暑假,我读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读完后,我抚摸着书本不由自主再次回味书中介绍的八位小学数学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到这本书对我的教学工作太受启发了,对我的教学工作太有帮助了。一些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疑惑也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读了这本书,突然发现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太多,太需要学习了。

书中介绍了刘可钦、潘小明、华应龙、徐斌、林良富、钱守旺、夏青峰、田立莉等八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学特色,并列举了一些经典课例和教学片断,以及每位老师的教学感悟等等,这些都给我以很大的启发。

书中介绍的每一位名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如刘可钦老师的课堂朴素而不乏机智,用朴实而充满人文情怀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的发挥,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
能够体面的坐下来,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读后感《《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潘小明老师的“抬起头,往下看”的说法形象的说明了潘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格。抬起头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往下看要透过数学知识的表面去发现并抓住支撑着数学知识的数学情感,让学生亲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获得扎实的知识技能,而且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往下”教数学,才能上出有深度的数学课。还有华应龙老师的“和谐”的教育教学艺术,徐斌老师的追寻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课堂,林良富老师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课堂魅力,钱守旺老师提出的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新”、“趣”、“活”、“实”、“美”,夏青峰老师的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课堂追求,田立莉老师的为学生所需而教,所有这些都对我深受启发,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八位名师,也许他们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他们都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这正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前提。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这些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也只有保持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热情和执着,做到了这份坚持和追求,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获得发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开辟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天地,从而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阅读全文

与刘可钦小学数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