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读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详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向。研究学生如何学数学,是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在说要让学生主动地学,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研究儿童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之前,我们当然有必要了解小学儿童究竟是怎样在学数学的?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一书。 全书分十个章节,分别阐述了小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教学,如何理解数的概念,如何学习加减法,如何学习乘除法,空间观念如何发展,问题解决如何学习,学习方式怎样改善,等等。在这十个章节当中,我对第六章小学生如何学习加减法和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学习进行了重点阅读。 第六章:小学生如何学习加减法 本书的第六章论述了小学生如何学习加减法。也许有些老师会问,加减法有什么?学生多练练自然就熟练,就会了。其实不然,作为教师,我们真正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了吗?我们真正了解了学生学习加减法的过程是什么样子了吗? 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书中的论述主要包括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如何形成加减法概念?其二,学生如何形成加减法技能?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涉及到生活情景、形成运算技能和发展数学思考策略等方面活动。 一、情境是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基础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实际生活情境对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具体的形象为主,他们更多地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而新奇的事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在运用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如在学习10 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情景图,学生根据图的内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再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因此也就特别愿意解决,同时,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一样,是学习的重要形式。 学生学习加减法是学习数学运算的第一个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展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强化运算概念的现实背景。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问题形式呈现的方式,适当安排一些多条件、多问题等的和开放式的问题,设计一些现实性强的和生动有趣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学生如何形成运算技能 1、从情境出发学习运算。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卡彭特等在1982 年的研究表明,学生能够使用积木等学具计算加减法,比没有积木时做得更好,他们反对一开始就进行单纯的符号训练。因为学具可以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考空间,这样做,看起来比较低效,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 我在教学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就充分利用了小棒这一学具,帮助学生理解凑10 和破10,学生通过数学操作活动,发展了数感。 2、算法的多样化 美国数学教育家培恩分析了一年级小学生的五种加法策略。第一种,数数。第二种,从大数算起。第三种,双倍数。第四种,近似双倍法。第五种,利用10 的概念。(我觉得在计算20 以内进位加法时,还有凑10 法等也应该算)。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几种方法。第一种,数数法。第二种,破十法。第三种,逆算法(想加做减法)。第四种退十加补法。实际上学生的方法还会更多。 在学生学习中除了要形成一种较为高效的运算方法外,也应该适当关注算法多样化的问题。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比较、归纳,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形成较为高效的方法,并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种方式达到熟练。 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学习 问题解决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曾提出“问题解决必须处于学校数学教学的中心”。近来问题解决也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 我在教学中也作过许多关于问题解决的尝试,有的活动能圆满地达到教学目标,有的却不尽人如意。读了本书之后才有的进一步的了解。 一般的说问题的设计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思考性、现实性、和趣味性。 1、问题的呈现应该激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问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即思考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有大有小,问题的设计要求向学生提供适当的空间。挑战性不大学生会对问题失去兴趣;挑战性过大学生会出现为难情绪,对问题产生恐惧感,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会极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为了能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问题的选择最好是有一定开放度,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在不同的层次上解决问题,得到成功的愉悦。 2、问题一定要有现实性。我们设计的问题“人为”的痕迹很重,都是教师想当然的,没有通过调查研究,因此很多问题脱离实际使人乏味,甚至是幼稚可笑。但是问题也不能从现实拿来就用,因为有很问题是儿童不能解决的,或者与学习的目标相去太远。问题的设计因有一个对原素材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但也不能加工太细,可以保留一些多余条件,使问题具有开放性。 3、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设计应该注意有一定的趣味性,语言和内容应该具有童趣。如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上,可以采用图画应用题的做法,在看图中了解题意,增加了趣味,吸引了孩子。
② 孩子从小学数学好吗
因为抄数学的学习涉及到孩子发育的多方面能力的使用和锻炼,这些能力和“聪明”这个词的内涵十分接近,都和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判断能力、空间想象力、归纳演绎能力等能力相关。
而孩子在小的时候可能就在这些方面有不俗的表现,父母还可以对照这些方面观察孩子,并且对孩子进行一定的锻炼,为孩子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③ 小学数学走进“儿童世界”
一、课题的提出
自人类懂得结绳记数法开始,数学无时无刻不与生活息息相关。自此,人的衣食住行也开始了更加规范的记录、总结和计算。早期的《九章算术》等数学论著,也正是记载人类生活、生产经验的文章。因此,现代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故,现在的数学教学更应呼唤: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让儿童世界走进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儿童世界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但是,课堂数学教学很长时间走入一个误区——脱离儿童世界。使学生坐在课堂中为了学习而学习,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和用途。不仅学起来枯燥无味,激发不了孩子们的真正兴趣,同时造成了学习、生活两张“皮”。其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远离儿童世界,偏重科学世界。课程设计极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把学生局限在科学的世界里。这样,学生的思维模式僵化,犹如一坛“死水”,一层不变;教材也成为一部至高无上的“圣经”,学生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
●脱离儿童世界,缺乏对儿童可能生活的合理构建。学生失去生活的源动力,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乏味单调的理性生活成为主旋律,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于是,我们试图构建小学数学走进“儿童世界”主题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通过该模式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能提供给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和活动的广阔空间,而且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能让学生牢固地构建数学意义。从而达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最高宗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懂得现实生活的意义,并在进一步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最终在个性化、活动化和实践化的走进“儿童世界”主题教学模式中达到师生共同发展。具体包括:
1.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接近儿童;
2 .研究和形成走进“儿童世界”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模式;
3. 通过创设“儿童世界”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三、概念界定及支撑理论
(一)概念界定
该模式的研究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点。这一观点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源于小学生的现实世界,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世界中去,“儿童世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第二,教师应该用走进“儿童世界”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
(二)、支撑理论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进,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深。因此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增强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本主义认为: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是一种支持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各种真实问题的组合。
●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都指出在“儿童世界”基础上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
●新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的世界中,并被运用到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儿童教学观的具体运用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教师将知识传递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课堂中让学回生自主地参答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来源的体会,从而灵活地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因为数学不像语文,每一个词都充满想象,但数学中那些固定不变的公式、定理,都存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如果老师上课时硬是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接受的只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死公式”,却理解不了公式的由来,发现不了这个公式存于他身边的生活中,更说不上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但是,如果老师换一种上课方式,把教师主动讲解,变成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探究发现、亲身参与推导出公式,那效果就会截然相反。学生不仅能把“死公式”变成了“活公式”,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见到有关这个公式的数学知识,便能清楚地想到这个公式的由来,(因为他亲身参与了推导的过程),从而利用公式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正是现代小学数学所需的教学法。
⑤ 小学数学不好怎么办
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掌握方法才能学好小学数学?
以上九点是有关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提出相关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成绩.
⑥ 给孩子学小学数学题,用什么手机app好求推荐
幼儿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过游戏进行数学启蒙
游戏场景学数学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最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
因为游戏能对小朋友的规则意识、执行能力和策略意识进行综合锻炼。
游戏都有规则,小朋友要听懂规则、服从规则,同时又要达到目的;当规则变化的时候,他们也要跟着变化自己的策略。
这个过程,不是记住知识点就够的,它其实锻炼了小朋友对知识灵活应用的综合能力。
2,通过绘本进行数学思维启蒙
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的,这种启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数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吸收知识。
绘本整个看下来,一点都不枯燥!听着像天书一样的数学知识,在绘本都能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依据。
以场景式代入的方式让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从故事里发掘数学问题,进行解剖和分析。
数学学习最主要的是要体会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毕竟知识是固定的,而背后的思维方法才是最具价值的。
3,看动画片进行思维启蒙
儿童动画系列,片中小人物热爱数学,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障碍,将图案、数字和形状的知识融入动画,内容充满互动,帮助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孩子能掌握对数字的认识、数学的技巧,同时发展孩子的思考性。
何秋光学前数学,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⑦ 小学数学辅导怎么进行
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掌握方法才能学好小学数学?
以上九点是有关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提出相关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成绩.
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育要真正实现从儿童出发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象他们如何看待数学、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保护和注重他们的天性,以此制定教学计划,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让他们觉得学数学是件很枯燥、很令人烦恼的事情。
⑨ 小学数学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⑩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