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2-23 15:32:16

❶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多读书。。。嗯。。

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概括能力

由于抄年龄、心理特点等因素的限制袭,小学生在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时常出现语言啰嗦、把握不住重点等现象。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把握文章的主线,抓纲举目,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化繁为简。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概括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其综合分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和概括能力。笔者现就如何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谈几点自己的初浅做法。一、引导填充法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情节较为曲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把握课文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 书读百遍 ,不掌握好方法也难以 其义自见 。面对这样的文章,利用引导填充法可以使学生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线索,读懂课文内容,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

❸ 小学生如何提高语文归纳总结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言归纳总结能力

一、学会分析课题

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学生们分析一下课题。因为,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分析课题,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不管是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分析课题,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内容,写作文时审题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学会抓住关键词语

课文里常有“总起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方法,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就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首先,看到课题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读完每个自然段可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围绕着题目,边读边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概括全文,总结中心思想,就会觉得容易了。

四、养成边写边想的好习惯

读书要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作文也要边写边想,边概括边分析。

总之,要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在读写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


【资料二】段的训练与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一、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明确分段依据

指导学生分段,必须注重揭示规律,教给方法。

1.按文章的写作顺序分段

对记人记事的文章,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来划分段落;对于写景的文章,可按时间、地点的转换分段;对于特殊结构的文章,可按“总分总”的顺序或过渡段来分段。如《赶羊》一课,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按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成三段;《观潮》可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颐和园》可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地点变换顺序和开头、结尾分为五段;《穆老师的眼睛》可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分为三段。

2.抓住中心句或中心段来划分

中心句(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此为线索来分析理解课文段落也就一目了然了。如《李时珍》一课第一句话“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是中心句,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学医和研究药物。启发学生找出课文中“学医”和“研究药物”这两个方面相对应的自然段,再加上总起句便可清晰地将课文划分为三个意义段。再如《海底世界》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中心句,从这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海底景色奇异?哪几个自然段写海底物产丰富?加上总起段,可很自然地把课文分成四段。

3.根据课文题目分段

有些课文题目本身就概括了文章内容,点明了叙述要点,可指导学生从析题入手段分段。如《海滨小城》一课,课题即揭示了文章主要写“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把课文分为两段。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如《翠鸟》一课从翠鸟的外形、活动特点和“我”的愿望三个方面来写,课文便可分为三段。当然,文章的内容、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即使同一篇文章,往往也可用不同的几种方法划分段落。指导学生分段要从文章及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师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把知识教“活”、用“活

❹ 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初中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明显弱点是:不能区分阅读内容的主次,只会机械重复文段中的某一语句,不能使用简炼的语言,不会组织一些带附加成分的较长句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缺乏概括能力。概括是指人们对事物感知获得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将其内部特征或本质属性归结为精要的概念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基础。从教学实践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迁移的实质是概括,没有概括,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学到知识;没有概括,就难以形成概念;没有概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形成。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训练概括能力可从概括复杂自然段内的层意开始。因为复杂自然段内往往包含多层意思,弄清每层大意,才能正确理解全段内容。如:2002年语文中考卷的第14小题,第三自然段已分出三层,要求概括层意。学生们较顺利地概括出第三层的意思,因为这层有一很明显的主干句,“黑色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呢”,同时此句也起到一个过渡作用。第二层是个表因果关系的句子,“因此是最危险的闪电”是结果,前几句都在说明原因,此层意在介绍黑色闪电的危险性。第一层共有两句话,我先让学生说出第一句的主要内容,学生纷纷答出:“说明黑色闪电与常见的条状闪电有区别。”再问“有哪些区别?”学生回答区别在于:①所处的位置;②形状。第二句说明它会燃烧或爆炸,我问这三点都属于„„话未说完,学生便答出:“黑色闪电的特点”。分析完这段后,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我让学生对如何概括层意做个总结。归纳如下:
(1)、认真读懂每句话的内容。
(2)、找出各层的主干语句、过渡句。
(3)、分析各句的主要意思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4)、尽量用精炼的语言来概括,概括时可由易到难。
其次是训练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有了归纳各层大意的基础,这一训练就比较顺利些了。自然段的段意就是自然段的中心。第一步也是寻找段落中心句,这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可以针对学生不能分清语句主次的弱点,培养学生区分主次的能力,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段首、段尾、段中。如果没有明显的中心语句,但肯定也有一个中心意思,则要自己综合段意了。针对学生拼凑课文词句表达段意,或用片面简单的语句总述段意的毛病,应着重训练学生分析段落中的层次关系,恰当地利用课文词语,用自己的概括性语言表达段落中心的意思。如

前所述的例子,概括完层意后,我让学生综合段意,学生流利地概括出“介绍黑色闪电的特点危害及成因”。
再次是归纳结构段意。除了寻找总括句和过渡句之外,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也有助于概括结构段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分总式、分分式、总分总式、层递式等。如《向沙漠进军》这篇说明文,采用的是一种层递式结构,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全文三部分分别概括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又如《回忆我的母亲》,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头一段提挈全篇,交代写作缘由,中间分几个时期叙述母亲“勤劳”的事迹,结尾用几个抒情、议论段来总结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当然还要明确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小说的情节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散文常有贯穿全篇的线索„„另外,在归纳结构段意时,特别得注意概括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最后是概括文章的中心。一看文章内容,二想写作目的,并以此为指导,学生便能较顺利准确地总结出文章的中心。同时我提示学生,不同的文体,概括时用词也有区别。记叙文着眼于“叙述、描写„„赞美、抒发、揭露„„”;说明文给予人以知识,着眼于“介绍、说明”;议论文的中心就是论点,即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往往是一个语意完整的陈述句。我在教小说《麦琪的礼物》这课,要求学生动笔用几句话概括此课的故事情节。经过比照权衡,删去不必要的细节,学生们概括出“圣诞节时,一对夫妻为了向对方表达爱意,互赠礼物,各自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结果阴差阳错,他们的礼物都变成无用的东西,歌颂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故事情节用一句话“一个„的故事”来概括,学生兴趣极高,几经斟酌概括出“本文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了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各自心爱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教师不仅可以抓紧平时的时间进行训练,还可以在毕业总复习阶段进行专项练习,两者紧密配合,定能有更好成效。
概括训练不仅可采用笔头概述方式,也采用可当堂口头概述的方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概述课文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方式。概述是对课文的概括性叙述,它要求舍弃课文的具体情节和次要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课文的基本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概述与复述的区别:概述是概括性叙述,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地叙述;复述是重复性叙述,是重复原文或接近原文的叙述。概述不像复述那样突出地要求记忆力,从思维方面说,它比复述更多的要求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语言方面说,它不像复述过多地重复别人的语言,而更看重组织自己的语言、运用概括性的语言。总之,概述不论是理解方面对思维系统的要求,还是表达方面对语言的要求,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果一学年能安排三四个口头概述单元训练,练习几十篇文章的口头概述,每个学生登台四五次,定能收到可喜的效果。如能辅以课外阅读的口头概述练习,不仅学生的概括能力会提高,而且学生也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被普遍调动起来。
口头概述为笔头概述奠定基础,笔头概述帮助口头概述条理化、严密化,它们在阅读课文中虽各成独立的训练系统,但又相辅而行。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授之以渔,肯定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共同得到提高。

❺ 34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

语文概括能力是一种提取作品主要信息的能力。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无时无刻不用到它。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练习,都习惯于指出概括的结果,而不提概括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对这种能力作一具体的总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要知道,概括能力是超越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说:“概括是真理与能力的特点。因此中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应该看成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中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始终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在阅读能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理解”,而在阅读理解能力中,最基本的智力技能是“概括”。于是,阐释能力(对阅读信息进行阐释的能力)、组合能力(对阅读信息进行重组的能力)、扩展能力(对阅读信息进行扬弃的能力)就成为阅读理解能力所包含的三个层面,出现在阅读全过程。解释就是把文章读厚,挖掘就是把文章读透,概括就是把文章读薄。分析能力决定着概括能力,准确地分析产生准确地概括和迁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教学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的操作要领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概括的文本范围讲,要在整体关照下进行段落、章节的局部概括,在完成所有局部概括的条件下进行文篇、书本的整体概括
概括是将作品的主要信息提取整合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中学语文阅读文本都属于单篇中短章,在阅读教学中,要将课文分解开,让学生认识到作品由语段、段落、章节、文篇组成。在分析文本时,应该由最小的组成部分入读,从最小语段概括起,再将各语段的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变成段落、整篇的主要内容。就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训练来说,要分级掌握如何抽取段落主要意义、如何摄取段落精华、如何梳理文本大意、归纳主旨的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理解一篇作品当然着重在它的意思。但是主要意思是靠全篇的各个部分烘托出来的,所以各个部分都不能轻易放过。”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全面地概括,而不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如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1-4段主要讲“我”小时候的身体和性格,5-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8-11段写母亲对“我”讲她在艰难中当家的难,12段写母亲的刚气的一面,13段总结深远影响。总观全文,胡适先生用浓情笔墨写出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平凡的一生给孩子用之不尽的美好品质。在阅读时,我们只有将这13个自然段进行整合、归类,合并相同内容的自然段,再将这些归类后的部分进行内容提取,形成这四大块主要内容,这样全文的主要内容就浮出水面了,一个性格具有多面性的女性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就文体表达方式所做的典型的整体概括,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快感。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整合一篇作品,才能让他们在一篇长篇的阅读作品面前不至于束手无策,方法在手,才会胸有成竹。
从概括的策略方法讲,要由易到难,先学会依据文本的择要概括,后锻炼超越文本的取精概括
在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重点词、重点句,我们称其为核心词、核心句。概括时如果能紧扣这些核心内容,从句子入手,概括到复句,再到段落,以至于全篇,就会显得很容易了。这样,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比如核心句的位置,一段的核心句,往往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如《岳阳楼记》,作者假托“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特异之处,正在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这是由段落核心句到篇章的概括方法的典型事例。再比如2011年中考呼和浩特第一次模拟阅读材料,它是一个典型的抓核心句解题的例子。文章的题目是《注重提升工作境界》,正文由五个段落组成。粗读一遍,中等学生就能发现,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他四个段落的第一句话格式完全一样,很明显,这是四个分论点,这四句话分别是所在段落的主要内容。中心论点肯定在第一自然段,只要读出这些信息,后面的五个题是不难做的。当然,中心句也不总那样在显眼的位置,有时它们潜伏在语段中,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概括出来。像这样超载文本的综合,要求学生看懂文本内容,结合写作目的,提炼出新的句子。像我们上面讲到的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就要靠我们根据文本去自己概括。只要读懂了文本,概括出主要内容是不成问题的。抓中心句,在中学阶段的阅读理解中运用相当普遍,而且,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对写作也大有裨益――学会了先总说后分说,有助于增强作文的条理性。
从概括的文体规范讲,应该分清作品的文体,进行具体概括
不同的文体,其行文的方法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体裁,教会学生有规律可循的概括方法。
在叙事类文本中,我们要抓住叙事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中,人和事在概括过程中是两个首要的因素,只要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就可以迅速提取主要信息。比如《藤野先生》一文,文本叙述的主要对象是藤野先生,以藤野先生为中心,全文选取了几件事,如何把这些事情有序地清楚的概括出来?一要注意时间的变化,二要注意地点的迁移。用时间来分割,全文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在日本时,离开仙台后,用地点来分割,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这样做了初步分割后,再根据人物的变化做细致的划分:东京的清过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去仙台的路上,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我”在仙台受到的优待;和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再如胡适先生《我的母亲》,初读文本时材料有些多杂,但是如果我们从人物入手的话就会很容易地找到故事的内容条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个结构中,“什么人”一定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作者所表现的核心人物。那么我们如何分辨哪个人物是主要人物呢?这就要分析作品的主题。哪个人物身上承载着作品的主题,哪个人物就是主人公,用他去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就没什么问题了。比如记叙文《小卓玛》主要内容的概括,如果答案的主语用“我”就明显有偏差了,不能得满分,主语用小卓玛才能得全部的分数,因为小卓玛让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的善良、厚道、信心,这是作品的主题。

❻ 如何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四.将设计的问题串起来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人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准确、全面。当然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与平时的教学工作,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教学,不断地探索,创新。

❼ 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教给方法、扎实训练。 概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概括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培养训练。阅读的概括能力一般包括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概括文体特点的能力和概括写作特点和风格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前两项阅读概括能力,那么,教师就该让学生先充分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然后再找到它的要点、中心。在概括要点时,抓住主干,先说明是谁或什么地方,然后再说干什么、有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由此再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就容易概括出主要内容。而概括中心则可以找文中点明中心的词语、句等,再加以组织,便可差不离了。教师的范句示例也非常重要,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加强课堂训练的针对性。首先,初读概括必不可少。在初读课文时,每次都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什么内容,其次,坚持训练,习惯成自然,让学生养成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自觉地问自己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并坚持做到,每篇课文、重点段落都要练习概括主要内容。再次,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要准确,标准要唯一。
因课而异,在每次学生概括回答后,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学生明白,概括必须做到:内容要完整、叙语言述要清楚精练。
3、重视训练的方法,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可以从课题入手。课题是文章之首,是文章的精华所在。课题更是学生阅读文章的开始,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一契机,大做文章,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每新教学一篇课文,我总是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揭示完课题以后,总让学生好好地读上一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自己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从课题中想提什么问题,从课题中能推测出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读完课题的质疑问难便是学生们学习的一此大高潮。比如教《大瀑布的葬礼》这一课,我在引出课题后并没有急于进入课文,而是鼓励学生向课题质疑,学生就围绕课题提到了许多问题;“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为什么要为瀑布举行葬礼”“这个葬礼是在哪里举行的,过程怎样?”„„.几个问题就把课文主旨抓住了,再引导读文概括就是水到渠成了。其次可以中心句入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些课文里的段落是有中心句的,引导学生找中心句,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进行二次概括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与象共舞》一课里,由好几段都是由中心句或该段的总括句的,我在教学时就先让学生找了其中的一句,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再后来学生学生就可以“照猫画虎”找出、说出、甚至现学现用到自己的片断写作练习中了。

❽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新浪博客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何如何提高一年级孩子的朗读水平呢?
一、朗读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朗读习惯包括: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教师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形成。
二、朗读与看图结合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图画是最敏感的,课文中如果配有图画,他们都愿意第一时间去看。一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是图文并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朗读与思考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问为什么?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和感受。这样做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朗读与说话结合
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说话,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有目标的说话,学生才能更愿意去阅读。学习完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说说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收获,从中知道了什么。如果说不上来就再阅读课文,多读几遍课文,充分理解课文,学生就会畅所欲言。在一年级教材里还有大量的诗歌和儿歌,像这样的课文要让生朗读成诵,背诵全文,好的还要有诗歌节奏的朗诵。在学习童话文章是要让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可以变换人物称谓,加上自己的理解,大体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对于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说话训练时一是要不能脱离了文章进行说话,二是要全体同学都要说话,不能有遗漏。
四、朗读与表演结合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 特点。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乌鸦,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❾ 语文怎么提高概括能力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能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广泛的迁移,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系统的知识结构。通过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为更好地学习做好了准备工作。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观察生活、仔细体会、深入挖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 关键词:抽象 概括 归纳 总结 过去,教育一直遵奉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原则,对学习缺乏起码的主动性,所学的知识一点不会整理、概括,可以说不会学习。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培根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所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抽象概括 纷繁复杂的外表往往会掩盖事物的本质。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实质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对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