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对小学语文课改的几点体会论文:我对小学语文课改的
如何看待小学语文课改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课改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在此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非常不利。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肯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师存在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还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指导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于当堂课无关的事情。
在课改教学中,有些语文课堂上,学生就是按导学案的设计学习,学生把导学案看作是试卷对待,有些学生把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就做下面的环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一场“活跃”。还有,小学课改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表扬式”,学生谁回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鼓掌边叫:“好,好,你真棒!”以此来激励学生,这对一、二年级学生很管用,但对五、六年级作用不是很大。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任务,适时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不要无所事事,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监控学生的合作。对于一些教学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管用一种模式。
㈡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要求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亲自尝试、自主发现、总结和验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后,引导学生阅读背诵了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高适的《别董大》、等边塞战争方面的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古代战争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㈢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延伸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与合作教学进行整合,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近几年,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我国教育体系发生变化,各种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身边,并逐渐普及到小学教育之中。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中,小学语文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需要充分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其中将合作学习积极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足,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另外,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能力、合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
目前,为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我国各个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纷纷开设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合作学习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比如,合作学习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另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得到堙没,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则会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合作学习下,学生被动地位逐渐发生转变,学生的主人公意识逐渐提升,并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且在语文习题的讨论中,学生们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织自己的意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合作学习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导致在实际教学之中过分重视合作学习的表面现象,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还有便是由于受到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的影响,导致合作学习开展不够稳定。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便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对策
1.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教师之间从主导者演变为指引者,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新课改要求出发,仍然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展现,尤其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展现在部分学生身上,这就导致语文教学无法得到有序发展。所以,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合作学习的含义以及重要性,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在取长补短的同时能够真正利用优势进行互补,真正将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发挥。
2.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众所周知,合作学习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有很多学习内容并不适合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进行明确,将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并且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观点,让学生能够充分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尊重学生自身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知识的实际情况,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3.积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保证学生对合作学习充满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创新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激发起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并且在整个合作学习中对学生所存在的弊端进行了解与记录,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学习能力。
㈣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延伸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与合作教学进行整合,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近几年,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我国教育体系发生变化,各种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身边,并逐渐普及到小学教育之中。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中,小学语文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需要充分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其中将合作学习积极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足,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另外,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能力、合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目前,为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我国各个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纷纷开设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合作学习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比如,合作学习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另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得到堙没,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则会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合作学习下,学生被动地位逐渐发生转变,学生的主人公意识逐渐提升,并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且在语文习题的讨论中,学生们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织自己的意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虽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合作学习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导致在实际教学之中过分重视合作学习的表面现象,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还有便是由于受到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的影响,导致合作学习开展不够稳定。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便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对策 1.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教师之间从主导者演变为指引者,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新课改要求出发,仍然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展现,尤其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展现在部分学生身上,这就导致语文教学无法得到有序发展。所以,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合作学习的含义以及重要性,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在取长补短的同时能够真正利用优势进行互补,真正将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发挥。 2.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众所周知,合作学习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有很多学习内容并不适合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进行明确,将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并且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观点,让学生能够充分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尊重学生自身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知识的实际情况,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3.积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保证学生对合作学习充满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创新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激发起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并且在整个合作学习中对学生所存在的弊端进行了解与记录,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学习能力。
㈤ 新课改后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哪些变化
新课改实施后,我们的语文老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上网观看专家、学者讲课视频,阅读有关文章,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 师生成了朋友。
新课改前,填鸭式教学盛行;教师的师道尊严,学生不可侵犯。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就是耳朵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老师的话就是权威,没有学生敢挑战。即使挑战也会被扣上不听话学生的帽子。被动式学习,抑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
新课改后,我们从内心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得不改了。课堂上,让学生先读课文,书上能找到答案的,就不再讲,小组能讨论解决的,老师也不再讲。老师只讲学生不会的,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样讲课效率反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了,兴趣也浓厚了。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友。老师也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讨论,师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二、 老师备课也可以“偷懒”了。
以前老师备课唯教参书为圣旨,恐怕少讲、漏讲,讲错。课堂上抓不住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把课堂教学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联系起来。老师累,学生苦。老师把大多数时间用在抄教参上了,没有思考和钻研教材的时间。
新课改后,课程资源丰富多彩。老师之间,学校之间展开合作备课,实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备课的效率。老师有时间钻研教材,修改自己的教案了,设计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流程。语文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口语表达训练、写作的实用性训练、书写的美观、课外阅读得到重视。
㈥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老师新课改下的教学能力
在明确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一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基础教回育的重任,而且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答着基石和桥梁的作用.要有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本文提出小学语文老师在课改中教学能力提高应加强的几个方面、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1
㈦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授课水平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我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强的策略。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来阐述,目的是让大家明确以往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课堂教学 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 一、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 尽管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可喜的收获,但是也出现了许多课堂教学的问题和怪现象,总的来说有以下问题: (一)语文课淡化了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要进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而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有的老师上成了物理课等。他们不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脱节;基本功的训练单调乏味,练习题陈旧。他们没有正确地把握好语文课的性质和内涵,偏离了语文课的方向,导致语文课走入一个误区。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三)语文课变为“表演” 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四)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但是有些老师不根据课文的需要随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每节课都用多媒体,结果讲课老师手忙脚乱,听课的学生只注意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削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教学效果华而不实。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制作课件上,没有深入地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只是一心想如何用好课件,偏离了语文教学的重点。 (五)讲得多,读得少 教师对课文内容讲得过于详尽,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教师往往对课文分析得非常透彻,很到位,有时甚至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强加在学生的身上。结果使本来一篇篇美文被教师的讲解,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课文的美感,内在的联系全被破坏,到头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语文素养提高甚少,教师做了许多无用功。还有课堂教学教师包办现象严重。教师的讲解占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琢磨时间,活动时间,学生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对优秀语言材料的记忆、背诵和对汉字的练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模式的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封闭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有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还是重走老路不愿意改革单一的、乏味的教学模式。他们常常运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模式,不懂得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教学的环节,达到最佳教学状态。机械地套用教学中的几个环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死的,培养的人是“死人”,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正确地解
㈧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创新思维具有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综合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以及思维成果的独创性等特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创新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敏于发现,着力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努力营造一种飞扬激情,燃烧思想,充盈情思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一、启迪思维,让学生学会标新立异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许多课文所蕴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要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学会标新立异的目的。 1、创设佳境 “水本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 相激乃发灵光”。创新就如同是这相荡而起的涟漪,相击而发的灵光,使平静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脑启蒙生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它需要一个能够催生“火花”的课堂氛围。[ 1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教学思想,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大胆发言,就能敢于说、敢于辩、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 2 ] 一教师在教学《三亚落日》时,在充分引导学生品读美文欣赏美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自己就置身在这柔软细腻的沙滩上,迎着徐徐拂来的暖风,看着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诗般地没落,想说什么? 学生有说想画一幅画的,还有的说想写一首词,唱一首歌,作一首诗,一首赞美三亚的美妙绝伦的诗,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诗??这时,一个学生说这是一首环保的诗,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哈哈大笑。教师充满赞许且疑惑地问该生:能说说理由吗? 该生回答:碧水、蓝天、海鸥、落日、清风、沙滩,岂能融进一缕黑色的烟,一张白色的纸,一口厌人的痰,这不是一首环保的诗吗? 师生热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为学生的“自由言说”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宽松和谐、你追我赶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可以民主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画”也罢、“歌”也好、“诗”也行,无论你是怎样的画,怎样的歌,怎样的诗,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内心的言吐,老师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也只有在一个适合它的空间土壤中才能孕育、诞生。因此,拆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用民主、自由、宽容、激励来取代强制专断与师道尊严, 应该成为创新教学的必由之路。[3 ] 2、换种想法 “奇迹产生于换一种想法之中”。少年儿童好奇好问,一些问题在成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诞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离谱的答案也许包含着独辟蹊径的思路,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善于引导其求变,变得得法鼓励嘉奖,变得不妥引导启发。要让学生个个动脑筋,有收获。在《小马过河》的教学现场,当师生讨论认同“小马不动脑筋,别人怎么说它就怎么做”时,一个另类声音出现了:“我认为小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么小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难保了。换成是我,听了松鼠的话也会收住脚步,这样冒险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显然,这是一种引人思考,含着一种强烈批判意识的声音,教师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让人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得知河水的深浅呢?”学生讨论热烈,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像这样有价值的生发点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像这位教师一样善于引发学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学有所得。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并能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将交流讨论引向深入。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长,改变保守态度,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持异见,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二、开拓思维,让学生学会找岔子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1、向教材发问学生崇拜书本和老师,往往会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对所学结果有疑问之处,我们鼓励学生把疑问说出来,并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查阅资料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这样质疑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启迪智慧,增进互学精神,营造善思、善问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质。当《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课堂上出现对诚实的雄日一片赞美声时,一个学生认为雄日太孤单,不想学他。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讨论,在不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为了突出个别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来垫底,或者故意把本来并不存在善、恶、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强拉,以形成反差。这是我们在阅读时经常可以窥见的一种创作构思。它的特点是:抑九扬一。这是一种违背客观事实的、主观武断的、极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说服力的思维方法。[ 5 ] 2、向权威发问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帮助儿童努力克服思维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滞。不盲从,敢于向权威挑战。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描述伽利略进行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的情景。这个实验非常简单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专门设备,也不需要掌握什么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这个实验。可是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七十三万个日日夜夜,竟没有一个人去做这个简单的实验。而伽利略却用铁的事实,在一瞬间就推翻了两千年来几乎具有绝对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结论。伽利略的伟大和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做了这个实验,而在于他绝不盲目崇拜权威。三、深化思维,让学生学会突破障碍狭隘的观念,沮丧的心情,压抑的氛围等都会使我们缺乏创造力,我们要能够认识障碍,进而克服障碍,促使创造力的产生。要突破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思维定势,不思变通;过于严谨,死抠字眼;崇尚权威,唯我唯上;从众心理,跟随大局;信息饱和,无法切入;胆怯自卑,缺乏自信;兴趣狭窄,倦怠懒惰。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成了许多课堂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语文课上,我们常看到,为了板书某个词,抑或为了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教师会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穷尽“追问”之能事,直至挤出“正确结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独辟蹊径,尽量避开常规思维,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司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反向思考”的过程:司马光怎么会想到“砸缸救人”这个办法的? 还有其他办法吗? 将教师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活动。[ 6 ]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创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做到以上两点,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