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创设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东方市第二小学赵学鹏新课程理念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转变观念,创设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以下谈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平等沟通师生关系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我们上的课学生不喜欢,你会感觉到你在讲多么动听的故事或提出问题,他们在台下都无动于衷,甚至很反感。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行为的互动关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或学生在学生学习中提出问题,给予引导、点拨或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准备了三个同样大的纸板大月饼。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中秋节到了,老师知道同学们最爱吃月饼,老师这有三个‘大月饼’要分给小军、小亮、小芳三人,小军分其中一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小亮分其中一个月饼的四分之二,小芳分其中一个月饼的六分之三。你们说说,谁吃得多?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三个人吃得一样多,有的说小军吃得多,有的说小芳吃得多。但由于没有充分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我让三个学生上黑板演示,让他们亲自动手,小军分走第一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小亮分走第二月饼的四分之一,小芳分走六分之一,月饼分完后,一些学生在下面嘀咕:怎么一样多呢?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我就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验证规律。 二、转变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以往有的学生依赖于单一的接受,埋头苦读书本,有些则对学生缺乏兴趣,失去信心,要改掉学生存在的这些弊端,就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这也是为学生创设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好方法。有时个别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也许就是大多数同学都感兴趣的问题,或感到疑难的地方,它们会在学生之中引起共鸣。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愉快地参与讨论,合作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积极搜集有关的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我引出猴子分桃例子,看他们会不会帮小猴子分一分。出示例题挂图让学生观察弄清图中的猴子跟桃子的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分分看,(每个小组给四张圆纸片表示四个桃子)这个分桃活动必须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操作来完成。由于同学们都喜欢操作,他们非常认真投入思考、交流和操作中,经过他们的合作探究,他们会得出答案并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本人以分豆到盘子贯穿整个堂课。根据儿童的学习,生活经验,除法就是分豆子。要分多少豆子就是被除数,分多少份就是盘子数,也就是除数,盘里的豆数就是商。余下的豆就是余数。所以本人将7颗豆子如何分到三个盘子里这个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分,然后讨论探究:如何列式,怎么试商,商和余数分别是几,被除数和除数还有商和余数有什么关系?同学们经过思考,以上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在分豆的过程中,同学们经过体验了7除以3的过程,得容易明白:分余下来不够再分的豆子数就是余数,盘子里2颗豆就是商,往盘子里试着放豆子的过程就是试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因为如果分余下的豆子数比盘子数多,那么每个盘至少还可以再分到一颗豆子。除数乘商加余数等于被除数,因为分豆只把豆子分到盘子里,盘子里的数量加余下的数量与总数肯定相等。 三、转变陈旧观念,让学生感知自己是数学学习的主角 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天真活泼,好动脑筋的,作为教师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来,让他们通过独立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来探究,进一步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合作中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在《认识面积的含义》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面积的知识,并比较不同物体面积的大小,如板面、笔盒面、桌面等面积,看谁的大?谁的小?而接着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比较两个面积较接近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如果仅用观察、摸摸的方法是无法比出他们面积的大小,必须通过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共同讨论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②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构成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呢?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③ 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5页的第10题,要求根据出游价格,怎样合理购买旅游票,去XX风景区一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旅行社人员设计最佳买票方案,并填写好买票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教学“四则运算”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必须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并及时评价,不断总结经验。
④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改革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教育界的各个角落。我校的课改模式是 “三步六引学”,实施这个教学模式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终于让自己从刚开始的不适应走到现在的能比较灵活的使用模式上课了。在使用“三步六引学”的教学模式上课时,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的目的,效果显著。但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时的交流、汇报展示前的准备工作等都不容忽视,它会大大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那么,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正确选拔小组长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小组长不仅是小组的榜样,还是展示活动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选拔小组长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如:要教会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要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有序的安排,要鼓励组员大胆发言等。总之,要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以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2.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即每个组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补互助。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每组4—6人为宜,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3.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大组长,也就是每个小组的一号同学。保证小组高效率的工作,保证每个成员明白该做什么,保证各司其职,帮助化解争端,提出下一步的建议;负责讲解疑难,帮助同学快速完成学习任务等。二号为纪律组长,教给学生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一种用于小组讨论,这种声音的范围是“20厘米的声音”,另一种是“全班的声音”,是指一个学生说话时全班都听得见的声音。每个小组的德育管理员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小组的声音。三号为卫生组长,负责安排监督本组的值日,小组内的个人卫生及小组的环境保持。对值日不认真或迟到的同学,应及时地给予提醒并进行协调以确保班级卫生的得到及时清扫。四号为作业组长,负责各学科作业的收交、发放、检查,并将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课代表再将全班的作业、及完成的质量、数量等情况报各科任教师,并量化在班级小组评价中。科任教师在批改以后对各组及同学进行评价。五号为艺体组长,音体美课的课堂及作业完成、阳光体育的到场及秩序、音体美成绩统计,校内、班内、组内文体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六号为记录员,负责各项成绩的记录,材料管理、周成绩汇报等。
4.掌握良好的合作技巧。
为了展示更有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采取:“一个声音措施”、“两分钟措施”、“互不干扰措施”。逐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两分钟措施”,在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时,学生要提前组织语言,发言时简明、有条理,尽量不要超过两分钟。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用语精炼,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互不干扰措施”,在组内交流时,学生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标准,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一般要求是合作学习畅所欲言,展示学习简洁凝炼。
“一个声音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发言时一个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补充、质疑。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还有交流技能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五会”:(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2)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3)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小组合作时要求:(1)交流时声音适度,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要拥挤;(2)学生交流离座,要把凳子轻轻放入桌下,便于交流活动;(3)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神采飞扬、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防止一言不发、人云亦云的依赖心理;(4)严禁假交流,随意交流,更不能借交流之机嬉戏、玩耍;(5)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行动要迅速。
5.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为了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而不是“形式化”,“合作学习的内容”也很关键。小组合作性学习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使用,也不是一堂课自始至终都使用,更不是只在课堂中使用。课前的预习,课后的阅读,课外实践更离不开小组合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训练要求,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合作性学习。
涉及知识面过多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因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多角度思考,充分发挥其群体创造性。
有争论性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争论性的问题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知结果不晓过程。反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就会越辩越明。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文无定论的特点。
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学生在家庭背景、爱好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让学生组成合作性的读书学习小组,并设立阅读专题,教师还可定期评定出小书迷、小博士、小诗人、小老师等进行奖励,让学生在活动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6.建立星级奖励制度。
小组学习大多都是围绕“质疑”和“解疑”进行,所以,为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我采纳了组长的建议:即每学完一课,每个小组都要评选出“最佳提问者”和“最佳解疑者”。这样就促使每个组员在合作学习时更用心地去思考,让自己的质疑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让自己的解答更充分,让他人更满意。然后根据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时定分,加分设置问题知识点分,质疑分,创新分等,这样激励学生全面思考问题,质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每个同学参与课堂展示的得分多少,排出名次,并且根据分数定出星级。按时统计,定期公布,对参与星级高的同学和表现突出的学习小组提出表扬。在学期末,要根据星级评价选出明星小组和明星小组长以及明星小组元。通过长期的实践,小组就能形成一个良好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氛围。
另外,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就必须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后再开始合作。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合作和友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越来越鲜活,越来越精彩!
⑤ 小学数学用自主丶合作丶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好处是什么
对于小学数学,教孩子学会用脑思考问题,学会动脑,学会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让他们学会学习,比教他们基础的知识更为重要。
⑥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根据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及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问题 ----探究----交流----运用----反思,构成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活动环节,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性的,而环节与环节是紧密相连和相互交叉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习者卷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二、独立探究,获得思维方法。
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思维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除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还要把学习与探索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自己,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三、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学生在这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中得以不断打开自己的思路,反思自己的思路,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每个学生点点滴滴的思维火花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从而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学生再创造的状态。 展现、愉快合作、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四、实践运用,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 ,进而将现实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替、循环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在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学习在内的其他学习方式。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⑦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注重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有效的学习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自主 探究的学习情境更能启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表 内乘法的复习》时,复习课容量大,学生兴趣不高,尤其是填 口诀表和寻找规律,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时候教师 就应该考虑,如何设置一个情境将枯燥的内容变得具有吸引 力,从而寓教于乐,使学生由被动“填鸭式”学习,转变为主 动乐学的方式。鉴于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雪山乐园》的特定 主题情境,画面开始显示出一扇关闭的门,然后画外音介绍: “这里是皑皑雪山,山上有各种奇景与妙境,能够进来的小朋 友必须是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小勇士,现在就请大家记住通 关密语:想要探索秘境的小朋友,请将门上的密语给填写完 整,并找出口诀表里的秘密。”门上所谓的密语就是乘法口诀 表,其中的秘密也就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们掌握的乘法口诀 的内涵。通过选取学生最喜爱的“雪”这一时令性的生活资 源,经由游戏的方式激发起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态,自然 地把学生引入到对乘法的复习中,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富有童趣 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为了能进入“雪山乐园”争先恐后地填口 诀和找规律,使课堂伊始就掀起了小小的高潮,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因此,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就要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自己的主动性中找到学习的魅力,从劳 与获之间得到学习的快乐,达到“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 着重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给予其更多发挥空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可动摇,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 师占用时间越多,剩余给学生用于自我动手、思考的时间就越 少,因此,在平日教学中教师单纯讲授知识的时间应不超过课 时的70%,教师更多的精力应该用在刀刃上,即鼓励学生大胆 思考、勇于讲出自己的想法、用于探索出新的思路以及勤于与 人讨论、分享的学习态度,而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对课堂教学 进行宏观设计,选取有操作性的课题,让学生多动手、勤动 脑,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说易行难”是集中体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就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如在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这样的内容 时,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上,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 剪一剪等方法对各种图形有一个直观印象,然后在小组内谈一 谈、议一议,以深入探究图形的共性及个性特征,进而达到活 学活用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往往带有随意 性或不规范性,因此在学生完成操作以后,应该利用多媒体课 件演示规范的操作过程,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教学 低年级”十位数加法”时,教师可以借鉴算盘的方式,设计两 类球,大球代表十位数字,小球则代表个位数字,通过游戏的 方式让大家学会十位数的加减法。如11+1,则是一个大球一 个小球,再加一个小球,学生数一数,很清楚的就得出了答案 是12。13+5 同样方式可以教学。而11+12 的时候,结果就会 出现两个大球,三个小球,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得出23 案。通过直观、简洁、醒目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枯燥内容,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应启发学生 深层次思考的能力,从大球小球的形象法学习,引导学生归纳 的逻辑性,从而由行到思。“同学们,11+1 是大球不变,小 球数字的变化,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于哪些数字的加法 11+12是大球加大球,小球加小球,那么22+25 是不是 能用同样办法呢?”通过这些刻意引导的方式,教会学生独立 思考的能力、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是课改的要 求,更是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养成一种分享、讨 论、升华的思维模式,于集体中凝练自己的思路,达到“三个 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效果。下面是利用小组合作教学《两 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 生1:(列式)57+29 师:我们来观察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2:这道算式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生3:57 接近60,29 接近30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出 得数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并注意倾 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接近10 分钟的讨论和交流,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讨论 与交流,学生合作探究出了10 余种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 师:哇!有这么多想法啊。我们一起来欣赏全班同学的智慧结晶好吗?观察这些算法,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 组内交流,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 生14:我们发现57+30=87,871=86和60+29=89,893=86 都是把其中一个加数看成整十数,把多加的减去。60+30=90, 9031=86 是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十数,再把多加的减去。 师:你们的发现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15:我们发现50+20=70,7+9=16,70+16=86 60+30=90,9031=86都是把加数看成整十数,第一种少加了又 加上,第二种多加了就减去。 生16:我们也发现57+20=77,77+9=86 和50+29=79, 79+7=86 也是把一个加数看成整十数,再把少加的加上。 生17:我觉得要口算就是把加数看成整十数,然后多加 的就减,没加的再加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当然在 此之前,教师要做大量工作,首先要合理分组,明确合作目 标,然后进行合理分工,这些工作都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 想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应该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互相讨 论、取长补短意识的锻炼,鼓励学生大胆的讲出来,才能收获 一个平等发言、各抒己见的活跃课堂,才有希望培养出个性鲜 明、思维独立、勇于任事的一个个成熟个体,而不是唯唯诺 诺、人云亦云的量产学生。 对学生个人能力中诸如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的培 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从初等 教育开始,作为初等教育从业者的我们,需要抱着一颗坚定而 执着之心,摸着石头过河,在新课改的道路上继续探索而永不 停止,力争达到”寓教于乐,授人以渔”的模式。只有这 样,我们的学生才会从学习中收获乐趣,在后期的长久学习中 脱颖而出,成为梁启超先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 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雄于地球的少年。
⑧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形成强大的自主探索的动力。
二、优化过程,让探究活动更富有数学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用明确的探究目标指引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探究支持;另一方面,又要大胆放手,还探究主体于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猜想、实验、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注重引导,教会学生有效探究的方法
特别是在小组探究时,常常看到这样现象,场面热热闹闹,似乎人人都在主动参与,实则效果很差,有些小组甚至把准备的材料当玩具,有些则是个别学生承担小组探究的全部任务。有些汇报时看似“莺歌燕舞”,实则浮云流水,说不到点子上……思考这些现象与问题,虽然原因众多,但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指导和干预缺少针对性,失去了有效性。因此教师适时、适当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指导,显得非常的重要。
四、转变方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任何艺术形式都很讲究留白,这是给欣赏者自我发挥的空间。优秀作品中,留给欣赏者最为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品本身所描述出来的东西,而是作品中留给欣赏者自我发挥,思想中自我创造的空间。数学的学习和数学的课堂也是这样。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无疑需要充足的时间。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实验、去验证。
⑨ 小学数学课堂怎样让学生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形成强大的自主探索的动力。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它产生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游戏、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讨论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时,可在课件中播放一段视频:小雨点打在湖面上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圆圈,漂亮极了。通过这种美好的意境激发,立刻加强了学生深刻理解圆心决定圆位置的问题。
(二)创设悬念情境,形成探索的动力。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自主探索的需求。悬念能产生最直接的探索欲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新知的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出示一道7个8连加的算式,问:“谁能在2秒钟内说出得数?”学生忙碌起来了,结果没有人很快说出答案。教师说:“老师1秒钟内就能说出得数,是56,不信?你们自己在算下去。”学生整整用了3分钟才算出得数果然是56。“老师真厉害!”有几个学生在悄悄议论。教师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想学这种本领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这时,学生在惊讶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欲望,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寻找规律。
二、优化过程,让探究活动更富有数学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用明确的探究目标指引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探究支持;另一方面,又要大胆放手,还探究主体于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猜想、实验、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⑩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法的优点
1.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2.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积极主动地参与;3.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4.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5.促进师生,共同成长。